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实验探究-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原卷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实验探究-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操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实验探究
一.选择题
1.(2022·德阳)为探究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将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下才能观察到现象
2.(2022·遂宁)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探究因素组别 | 面包虫数量(只) | 泥土 | 光线 | 温度 |
实验组 | 20 | 湿土 | ① | ② |
对照组 | 20 | 湿土 | 阴暗 | 30℃ |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A.明亮,20℃ B.阴暗,20℃
C.明亮,30℃ D.阴暗,30℃
3.(2022·遂宁)下列“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及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植株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有淀粉
B.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这一步骤目的是脱去叶绿素
D.两次用清水漂洗的目的均是洗去色素
4.(2022·泰安)下列关于生物观察与探究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形态
B.显微镜对光时,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和目镜
C.观察根毛时先用肉眼观察,找到幼根上的白色“绒毛”,再用放大镜观察
D.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温度计下端要浸入水中,不要接触瓶底
5.(2022·泰安)为探究光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学生选择优质绿豆种子进行实验,测量幼苗根和茎的长度,结果如下表,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时间(天) | 茎的平均长度(毫米) | 根的平均长度(毫米) | ||
光照组 | 黑暗组 | 光照组 | 黑暗组 | |
1 | 8.9 | 11.3 | 7.2 | 8.0 |
3 | 10.2 | 19.8 | 8.3 | 15.1 |
5 | 17.3 | 20.2 | 16.1 | 15.4 |
7 | 20.8 | 25.6 | 20.3 | 22.3 |
9 | 32.7 | 43.9 | 26.8 | 32.8 |
A.有光无光绿豆种子都可萌发,光影响幼苗的生长
B.光照组幼苗的茎相对较粗,幼苗不易倒伏
C.黑暗组幼苗叶片呈黄白色是由于缺乏光照无法形成叶绿素
D.相同实验条件下茎的伸长速度大于根的伸长速度
6.(2022·泰安)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B.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C.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
D.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
7.(2022·成都)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同学准备用河沙、池塘水、小鱼、小虾等材料制作生态瓶。下列建议不宜采纳的是( )
A.材料应该进行严格地消毒和杀菌 B.需要加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
C.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D.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
8.(2022·成都)在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相当于以下哪个步骤( )
A.制作培养基 B.消毒 C.恒温培养 D.接种
二.非选择题
9.(2022·连云港)某学习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实验记录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相同且适宜) | 种子数量 | 实验现象 |
① | 培养皿底部垫湿纱布并保持湿润,25℃ | 2粒 | 发芽 |
② | 培养皿底部垫干纱布并保持干燥,25℃ | 2粒 | 不发芽 |
③ | 培养皿底部垫湿纱布并保持湿润,0℃ | 2粒 | 不发芽 |
④ | 培养皿底部垫干纱布并保持干燥,0℃ | 2粒 | 不发芽 |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填具体的外界条件)
(2)该实验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
(3)若按照“控制单一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设置对照实验的要求,则表中①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4)若大豆种子的外观完好,但在适宜的条件下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10.(2022·江西)“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某兴趣小组利用玉米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设计如左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A | B | C |
种子数(粒) | 200 | 200 | 200 |
温度(℃) | 25 | 25 | 0 |
加入的液体 | 土壤浸出液 | 蒸馏水 | 土壤浸出液 |
萌发数(粒) | 186 | 187 | 0 |
(1)实验中加入的液体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______,不利于萌发。
(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3)表中A组的种子萌发率为__________。
(4)根据A、B组实验结果可知,蒸馏水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5)为了进一步探究蒸馏水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生长状况如右上图所示。由此可知,图中_______组试管中加入的是土壤浸出液,因为该液体中含有幼苗生长所需要的___________。
11.(2022·达州)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填写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
(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_______时(填“m1”、“m2”、“m3”或“m4”),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_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12.(2022·德阳)聚苯乙烯是一种热性塑料,常用于制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性剂等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为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 实验材料 | 处理方法 | 实验结果 |
甲组 |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 正常生长 |
乙组 |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 ? |
(1)实验中①处应填写__________,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__________作用,本实验甲乙两组均选用100条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乙组实验结果②为_________,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3)根据本题资料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含聚苯乙烯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_______(填字母)。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4)据有关资料表明,100条黄粉虫每天可吞食34—39毫克聚苯乙烯塑料,在肠道内停留不到24小时,其中约48%被降解,经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在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这项研究提供了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基本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13.(2022·泸州)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打孔器、烧杯、清水、菠菜叶片、智能LED灯(可调节光照强度)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操作:
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洁净烧杯,装人等量清水。
②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50片,并抽真空处理(目的是去除叶圆片中的空气),将处理后的叶圆片均分到5个烧杯中,叶圆片将全部沉人烧杯底。
③将装有叶圆片的5个烧杯分别置于5个智能LED灯下,调节光照强度分别为200μmol/(m2·s)、400μmol/(m2·s)、600μmol/(m2·g)、800μmol/(m2·s)、1000μmol/(m2·s),观察叶圆片上浮情况。
④一段时间后,记录叶圆片上浮平均时间。
实验结果如下图:
(说明:“μmol/(m2·s)”是光照强度单位)
(1)菠菜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__,该物质的产生场所是菠菜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
(2)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在____________umol/(m2·s)的光照强度下,叶圆片光合作用强度最强。
(3)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实验讨论:在其他操作均不变的情况下,只将步骤③替换成“在光照强度及其他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装有叶圆片的5个烧杯分别用发红光、橙光、黄光、绿光和蓝光的LED灯光照射,观察叶圆片上浮情况”,此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14.(2022·南充)科学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探究酗酒对人体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水蚤来模拟人体进行了相关实验,并提供了“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两组实验数据。(注:酒精溶液浓度为“0”是清水)
组别 | A | B | C | D | E | F | G |
酒精溶液的浓度 | 0 | 1% | 5% | 8% | 10% | 15% | 20% |
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平均值 | 33 | 30 | 24 | 22 | 21 | 18 | 0 |
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
请结合给出的实验数据回答:
(1)若要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应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__。
(2)该实验中设置A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分析上述趋势图和数据表,说明酒精对水蚤心率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4)若上述模拟实验结论能反应出酒精对人体心率有影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这进一步说明我们应该杜绝酗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15.(2022·自贡)请回答下列有关探究和实验的问题: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针对“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馒头为什么会变甜”这两个问题,某同学制订了以下探究计划:
试管编号 | 放入物体 | 注入液体 | 处理 |
① | 馒头碎屑 | 2毫升唾液 | 充分搅拌 |
② | 馒头碎屑 | 2毫升清水 | 充分搅拌 |
③ | 馒头块 | 2毫升唾液 | 不搅拌 |
要探究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系,应选择________(填编号)试管作为对照;要探究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应选择________(填编号)试管作为对照。
要探究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先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再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是________试管不变蓝。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唾液中的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它遇碘不变蓝且有甜味。
(2)在今年的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一些同学由于操作或回答问题失误,造成失分。请你帮助他们解决有关问题:
做“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时,某同学用了最大光圈,凹面反光镜,但始终不能完成对光步骤,可能是他选择了________(“10×”或“40×”)的物镜对准通光孔。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上”字在视野的右上方,他不断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上”字________(“能”或“不能”)移动到视野中央。
做“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某同学错误地将碘液滴在载玻片中央,并盖上盖玻片。正确做法应该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________吸引。
某同学说他看到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你认为他看到的应该是________。某同学说他看到的玉米种子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轴、胚芽和1片子叶,你认为他可能漏掉了________。
16.(2022·云南)为探究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第一步:剥皮处理A品牌、B品牌和C品牌的2号电池各2个,分别用等量的自来水 浸泡48小时,获得A品牌、B品牌和C品牌的电池浸泡液各1组。
第二步:在辣椒种子中挑选出无虫咬、饱满且大小一致的种子400粒,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粒。
第三步:4个同规格培养皿上均放置相同的毛巾片,分别加入适量等体积的上述3组品 牌电池浸泡液和自来水,4组种子分别整齐排列在毛巾片上,然后将4个培养皿同时放入30℃恒温箱培养七天,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种子数量(粒) | 处理液 | 发芽个数(粒) |
第一组 | 100 | A品牌电池浸泡液 | 31 |
第二组 | 100 | B品牌电池没泡液 | 52 |
第三组 | 100 | C品牌电池浸泡液 | 7 |
第四组 | 100 | 自来水 | 86 |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对照组是第_________组。
(2)控制每组辣椒种子数量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
(3)由表可知,第二组的发芽率为________,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的是___(填“A”或“B”或“C”)品牌电池浸泡液。
(4)实验结论:_________ 。
17.(2022·重庆)为充分利用套袋技术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科研人员对不同材质套袋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所示:
组别 | 处理方式 |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 果实糖含量(均值) |
A组 | 不套袋 | 87.22g | 15.97% |
B组 | 无纺布袋 | 87.29g | 16.18% |
C组 | 透明塑料袋 | 87.91g | 16.15% |
D组 | 黄色蜡纸袋 | 88.17g | 16.22% |
(1)如上表所示,该实验中对A组样本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定各项指标时每组抽取10颗葡萄而不是1颗,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________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更好。
(4)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离不开_______的发酵作用,它是一种单细胞真菌,细胞内__________(“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18.(2022·随州)袁隆平院士带领的海水稻研究团队为践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团队科研人员在25℃条件下,设计并实施了系列实验,统计了两种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萌发率,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
(1)实验前要选择籽粒___________ (填“饱满”、“干瘪”或“残缺”)的水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以排除种子自身结构不完整对萌发率所造成的影响。
(2)实验中。设置普通组起_________作用。
(3)每个培养盒放置100粒水稻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重复三次,取三次的______,作为测定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化化钠浓度的逐渐升高,海水稻与普通稻萌发率的整体变化的趋势逐渐____________ 。
(5)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 (填水稻品种)更适合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实现对盐碱地 土壤的合理利用,为我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提供有力地支撑。
19.(2022·衡阳)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于是我市某校学生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设计过程如下:
Ⅰ.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丙,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的摆放3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等量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等量pH为5的“模拟酸雨”。
Ⅲ.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一周后,甲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较少,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少。
根据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_。
(3)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原因是______。
(4)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
(5)酸雨主要是由于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的。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控制酸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20.(2022·邵阳)下图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实验装置图。将两株生长旺盛且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放进两个足够大的透明密闭玻璃罩甲和乙内,甲装置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及时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彻底吸尽),乙装置内有等量的清水。先将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再将两装置移到光下照射6小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将甲、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暗处理,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中原有的______。
(3)实验结束后,从甲、乙植株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生理状况致的叶片经过脱色、漂洗处理后分别滴加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植株叶片不变蓝,乙植株叶片变蓝,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假设甲、乙植株初始重量相同都为a克,暗处理后再光照6小时,甲植株重量为b克,乙植株重量为c克(注:①甲、乙植株呼吸强度视为一致;②光照后植株重量包含题(3)被剪下叶片重量。求乙植株光照6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______克。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了人类明天更美好,我们在护绿、低碳上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1.(2022·岳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东北黑土地是普通土地经过上万年演化而成,实质是腐殖质(黑色)含量很高的土壤。形成条件有二,一是春夏季,植物大量繁殖、生长茂盛;秋末植物枯死连同落叶堆积在地面,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生物残骸无法腐烂分解;二是来年开春,冰融时节,土壤湿度大而形成滞水层,生物残骸分解缓慢,每年有机物积累量超过分解量。黑土开垦后,土壤水热状况改变,消除滞水层,增加通气性。在作物生长季节,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也同步加快,产生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镁等矿物质,肥力极高,土壤保水性好,非常适合作物生长,东北因此成为粮食主产区。
(1)为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与黑土的形成关系,设置以下实验。取合适土壤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丁组土壤经高温处理后再用做实验。取适量且相同落叶均分成四份,分别掩埋在甲乙丙丁四组的土层中,各组在12个月的实验中无外来杂菌污染,详情见下表: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土壤加无菌水情况 | 湿润 | 恰好浸泡土壤 | 湿润 | 湿润 |
温度及处理时间 | 以-10℃、0℃、10℃为顺序,每个温度段放置4个月,共12个月 | 20℃环境放置12个月 |
①若丙丁为对照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则丁为______(填“对照组”或“实验组”),若丁中的落叶在实验结束时也分解消失了,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②甲乙丙三组中落叶残留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则支持黑土形成机理。
(2)实质上,与东北黑土地相比,普通土地中______含量不高,从黑土地优点考虑,对大量农作物的秸秆采取堆肥(掩埋)还田还是焚烧还田?请做出合适选择并说明理由______。
22.(2022·盐城)某校生物社团为了探究“香烟烟雾溶解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收集1、3、5、7、9支香烟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并溶解于水中,制成相应的烟雾溶解液各100mL;
②选择大小相同的透明水槽6个,各注入放置了一昼夜的清水1500mL,标记为1~6号;
③向1号水槽中加入 mL的清水,2~6号水槽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溶解液各100mL;
④向6个水槽内分别放入形态大小和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金鱼各3条,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金鱼的呼吸频率;
⑤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⑥汇总分析数据,计算平均值,绘制成折线图如下:
⑦实验结束后将金鱼放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③中,A处应填入的数据为______mL,本实验中______号水槽是对照组。
(2)实验中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较低时,金鱼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快,随着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的进一步增加,金鱼的呼吸频率逐渐______。
(3)尼古丁是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之一,主要分布在烟草细胞的______(选填“液泡”或“细胞核”)中。它大部分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通过______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危害健康。
23.(2022·成都)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隔开,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细胞膜与半透膜具有一些相似的特性,如某些物质能通过,某些物质不能通过。鸡蛋的卵壳膜是一种半透膜,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该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通过。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碘液、尿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变色)、鸡蛋壳(上端开口、下端露出卵壳膜)、烧杯、滴管等实验材料和用具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将两个鸡蛋壳(上端开口、下端露出卵壳膜)放置在装有30mL蒸馏水的A、B两个烧杯中,让蒸馏水淹没下端露出的卵壳膜(如图)。
步骤二:取10mL葡萄糖溶液、10mL淀粉溶液分别加入到烧杯A和烧杯B的鸡蛋壳中,静置一段时间。
步骤三:取烧杯A中鸡蛋壳内外两侧①②处的液体用尿糖试纸检测,取烧杯B中鸡蛋壳内外两侧③④处的液体用碘液检测,观察颜色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
(2)用尿糖试纸检测①处的液体,试纸______(填“变”或“不变”)色,检测②处的液体,试纸______(填“变”或“不变”)色;用碘液检测③处的液体,溶液______(填“变”或“不变”)成蓝色,检测④处的液体,溶液______(填“变”或“不变”)成蓝色。
(3)该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获知,维生素C也能通过半透膜,且加碘的淀粉溶液遇到维生素C后会褪色。为了验证维生素C能通过半透膜,该兴趣小组利用上图所示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将30mL______加入烧杯中,并淹没下端露出的卵壳膜,再取10mL______加入到鸡蛋壳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4.(2022·乐山)豆芽是我们常见的营养丰富的蔬菜之一,生产和运输均须避光。如果暴露在光下,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绿。妈妈指着菜篮子问小静,这是为什么呢?小静回答说,因为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光。下面是小静为此设计的验证实验,请你补充完整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该验证实验的假设是______。
(2)该验证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
(3)实验方案: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豆芽,均分并标记为A、B两组,分别置于______和______的条件下,并适时洒______以保持湿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A、B两组豆芽的______。
③实验的预期结果是______。
25.(2022·怀化)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为培养学生对农村、农业的热爱,某学校计划组织学生在学校学农基地种植玉米。播种前,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玉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该小组“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案(各组实验的其他条件均相同)。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丁组 |
玉米种子10粒 | 玉米种子10粒 | 玉米种子10粒 | 玉米种子10粒 |
不洒水 | 洒适量水 | 洒适量水 | 种子浸没在水中 |
放入培养箱(32℃) | 放入培养箱(32℃) | 放入培养箱(2℃) | 放入培养箱(32℃) |
(1)以乙组与丙组为对照实验时,实验变量是_________
(2)如果甲、乙组的实验结果为:甲组的种子没有萌发,乙组的种子萌发,说明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
(4)实验选用10粒玉米种子,而不是1粒,这是为了__________
(5)为玉米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5 实验探究-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文件包含专题15实验探究-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解析版docx、专题15实验探究-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实验探究-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文件包含专题15实验探究-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解析版docx、专题15实验探究-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实验探究-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