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9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9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1
    第9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2
    第9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9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9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共12页。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

    1.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2.“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解析】

    1.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衬托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先理解诗句内容,再联系主题分析其作用即可。

    2.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紧扣古诗主题,逐词分析其表达作用。

     

    (二)课内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把诗句补充完整。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王师”是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

    (2)“三万里”是形容河之长,“五千仞”是形容山之高。(      )

    (3)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5.诗一、二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         ×    

    5.夸张、对偶     黄河     华山     祖国的山河雄伟壮丽    

    6.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的失望之情。“胡尘”“泪尽”体现了遗民在苦苦盼望,“又”体现了遗民的愿望仍未实现。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诗人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解析】

    3.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题目说法正确。

    (2)三万里:长度,形容河的长,是虚指。五千仞:形容山的高。题目说法正确。

    (3)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目说法错误。

    5.本题考查赏析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用“三万里”和“五千仞”来夸张地形容黄河很长,华山很高。诗句运用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词,“三万里”对“五千仞”,“河”对“岳”“东入海”对“上摩天”。

    “三万里河”指的是黄河,“五千仞岳”指的是华山,这两句诗表现了祖国的山河雄伟壮丽。

    6.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作者的失望之情。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诗人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三)古诗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8.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7.杜甫    

    8.D    

    9.归心似箭

    【分析】

    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8.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本诗意思是: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ABC叙述正确,D选项错误,尾句中,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不是逆流而上,是顺流急驶。

    9.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穿”字表现了作者及家人乘船从“巴峡”到“巫峡”,疾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二、类文阅读

    (一)对比阅读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后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还乡路线:_____是出发之地,_____和_____是必经之地,_____是诗人的故乡。这两句准确地反映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

    11.《示儿》中,诗人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并不感到痛苦,表达了他豁达的人生观,但让诗人死不瞑目的遗恨是“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12.《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古诗的相同点是都表达了作者的_____之情。不同的是表达方式不同:《示儿》是通过“___”来表达的,写诗人临终前的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____”来表达的,写诗人听到胜利消息之后的_________。

    13.照例子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诗人杜甫听到“收蓟北”这个喜讯后的行为表现。

    例:初闻涕泪满衣裳——流喜泪(因听到喜讯而泪如泉涌)

    白日放歌须纵酒——唱_____、______(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

    【答案】

    10.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欣喜若狂    

    11.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2.爱国         嘱托         高兴    

    13.喜歌     喜酒

    【分析】

    10.本题考查诗句的翻译。

    最后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含义为: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结合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分析。

    1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示儿》的诗句内涵为: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据此分析诗人的遗恨和遗愿。

    12.本题考查对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示儿》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传达出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后消息后欣喜若狂。

    1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含义为: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据此结合题干分析。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好消息是在欣喜若狂的情绪下唱歌、饮酒,当然是唱喜歌、喝喜酒。

     

    (二)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音乐家董庭兰,因在共兄弟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呈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③白日:即太阳黯淡无光。,指日光昏暗。④谁人:哪个人。⑤君:你,这里指董大

     

    14.“千里”描写的境界_______,着力渲染_______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

    15.本诗前两句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黄云_______,风吹_______,大雪_______之景,给人一种壮阔、悲凉的感觉。

    16.诗的后两句表达了_______,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17.朗读这首诗,语气上该有的变化是(     

    A.由低沉到高昂。      B.由轻快到高昂。  C.由高昂到低沉。

    1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14.壮阔     凄寒悲苦    

    15.覆盖千里     雁飞     纷飞    

    16.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    

    17.A    

    18.这首诗后两句重在激励友人,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是表达离别伤感之情。

    【分析】

    14.本题考查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读词语所在的诗句,把握诗句含义,提炼词语含义。“千里”这里是虚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描写境界 壮阔,着力渲染 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

    15.本题考查古诗句描写的内容。

    “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意思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读古诗的前两句,从“千里黄云、北风吹雁、雪纷纷”三个词语进行概括。

    16.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17.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和朗读技巧的把握。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悲凉的气氛,后两句慷慨激昂,表达对友人的鼓励。所以朗读语气应该是由低沉到高昂。

    18.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对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这首诗后两句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重在表现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秋思:散曲的题目。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④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9.这首小令共写了哪几种事物?

     

     

     

    20.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1.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村,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此曲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22.用自己的话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

     

     

     

    【答案】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20.断肠人在天涯。    

    21.D    

    22.夕阳快要落山了,漂泊在外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

    【解析】

    19.此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小令中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20.此题考查对主旨句的把握。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来概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21.此题考查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22.此题考查句子翻译能力。学习时,要熟练掌握诗词内容这样解答就很容易了。

     

    (四)课外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23.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A.和平宁静 B.悲伤凄凉

    C.欢快热烈 D.紧张激烈

    24.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

    C.第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5.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6.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

    23.C    

    24.A    

    25.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26.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五)古诗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7.解释下列词语。

    之:_________        故人:_______

    尽:________        唯:_______

    28.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___,故友人要去的目的地_____________。

    29.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答案】

    27.     去、到     老朋友     消失        

    28.     黄鹤楼     烟花三月     扬州    

    2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六)课外古诗阅读。

    游园不值①

    [宋]叶绍翁

    ②屐齿③印苍苔,小扣④柴扉⑤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①值:遇到。②:爱惜。③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④小扣:轻轻地敲。⑤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30.结合注释,对诗题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园子里没有好看的景色,不值。

    B.来一趟没看见里面的景色,玩得不值。

    C.来游园没遇到要拜访的人。

    D.来游园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太不值得了。

    31.从“小扣柴扉久不开”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__。

    32.作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园子里面的春色呢?你是通过哪句诗看出来的?

     

     

     

    33.认真品读后两句诗,下面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打“√”。

    A.虚实结合,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看到春天的气息;虚写里面的满园春色。(  

    B.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C.作者心中本来还是很惆怅的,但看到了出墙的红杏后,很高兴。(  

    D.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写出的不仅仅是园中的美丽景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答案】

    30.C    

    31.园主人没有在家    

    32.见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3.A√B√C√D√

     

    (七)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4.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35.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6.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答案】

    34.B    

    35.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6.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 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9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