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1.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正确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状态
B. 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环境而言的,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C. 内环境只要保持稳态,机体就能保持健康状态
D. 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2. 人体血液中钠(血钠)含量的正常范围为135-145mmol/L,血钠低于135mmol/L则称为低血钠症。若人长期低血钠,会引起脑细胞水肿,产生头痛、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B. 与正常人相比,低血钠症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 低血钠引起脑细胞水肿,是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所致
D. 低血钠影响内环境稳态,导致神经元静息电位降低
3.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共同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
C. 外周神经系统不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D.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其减弱
4. 具有甜味或苦味的分子会刺激位于舌面和上颚表皮的味细胞。大脑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脑干受损会导致无法产生苦味或甜味感觉。科研人员给小鼠吸食不同口味的液体,并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舔舐甜味或苦味物质后产生不同感觉,是沿不同反射弧传导的两种反射活动
B. 脑干受损无法产生苦味或甜味感觉,说明产生这两种感觉的中枢很可能分布在脑干
C.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GCbt能抑制甜味感觉的产生,CeA也能抑制苦味感觉的产生
D. 动物减少舔舐掺有苦味物质的食物,可使其避免摄入潜在有毒物质,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5. 离体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如图1所示,图2为神经纤维膜上离子通道的开放状况,甲为a和f阶段的通道状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图2中丙图有关
B. 图1中bc段成因对应图2中的乙图,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 高血钾症患者的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
D. 适当升高细胞外液的Na+浓度,图1中c点的峰值会有所下降
6. 小李运动时,不小心摔伤了膝盖,膝盖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血红蛋白增多引起的
B. 出现“肿”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
C. 出现“热”的现象是膝盖处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引起的
D. 由于外力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7. 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的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幼年口服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发育
B. 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使之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C. 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 体内有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8. 下列关于常见动物激素或腺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 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
C. 胰腺分泌促胰液素,可以促进胰液的分泌 D. 下丘脑和垂体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
9. 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D. 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低于乙处
10.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持续进行高强度工作的人易引发“热射病”,水分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射病患者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
B. 热射病患者排汗减少,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C. 导致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机体散热不畅
D. 若热射病患者体温维持在40℃,则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药物学专著《神农百草经》论述其药用价值为强身益智,明目,安神,止惊悸,久服后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鼠实验表明,人参皂苷无性激素样作用,但能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增加
B. 性腺相关细胞膜上有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C. 人参皂苷能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属于正反馈调节
D. 人参皂苷具有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的调节作用
12. 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细胞分泌的
B. TORC2蛋白的开关功能体现了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
C. 血糖浓度偏低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D. 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只有肝细胞
13. 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接触传播的原因是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增殖能力强
B. 戴口罩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等人体内环境
C. 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的多种免疫细胞会发挥免疫作用来抵抗该病毒
D.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都能对该病毒进行识别
14. 一项数据统计显示,大约2%以上的普通入群和40%-50%的持续性哮喘儿童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d1(简称F蛋白)。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
A. 猫舔毛的行为会增加入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B. 过敏原的性质同抗原一样,都是蛋白质
C. 对过敏原的检测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性质,抽取待测者的血液进行检测
D. 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15. 黑暗中培养的萝卜黄化苗对单侧蓝光照射的反应比较迟钝,而白光预照射可改变黄化苗对蓝光的向光反应能力。为探究何种光质的光预照射能增强黄化苗向光反应能力,研究人员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黄化苗向光性可能与单侧光引起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
B. 预照射实验应用相同强度、不同光质的单侧光照射相同时间
C. 预处理后的黄化苗应用相同强度的单侧蓝光照射相同时间
D. 蓝光预照射可明显增强萝卜黄化苗对光刺激的反应能力
16. 如图表示苹果生长发育时期几种激素的动态变化,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代表三种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B. 乙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C. 苹果在成熟期只受丙激素的影响 D. 乙、丙两种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
17. 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三者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
B. 单侧光照可以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伸长区的横向运输体现c改变a的分布
C. 赤霉素调控萌发大麦种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体现a对b的影响
D. a的产生和分布是b调控的结果,也受到c的影响
18.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湾池,鱼鉴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已知某池塘中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鱼种群成年鱼及其幼体因食物来源不同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种群在某一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环境改变而改变
C. “数罟不入湾池”的意义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鱼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
19. 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 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可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
D. 种群数量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20. 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农田中所有玉米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 农田中作物上的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 该农田中的玉米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21. 肾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肾脏实质性病变是引起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如图为肾性高血压发生的部分机制示意图,其中,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I,再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Na+重吸收,同时排出K+。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血压的调节方式是 ______;与过程①相比,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过程②的特点是 ______。
(2)图中直接使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 ______,若肾性高血压不加干预可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高血压更严重,这种现象是 ______调节的结果。
(3)临床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增加可促进 ______对Na+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 ______,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4)发生肾性高血压后,医生提醒要低蛋白饮食,其原因是______,请你也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______。
22. 免疫排斥是目前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重大难题,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脑部分泌的褪黑素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为探究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的机理,我国科研人员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开展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部分生理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血液中IL-2平均含量(ng/mL)
22.00
13.09
移植后存活平均天数(d)
6.17
11.83
注:IL-2是一种淋巴因子;IL-2R是位于T细胞细胞膜表面的IL-2受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外源器官相当于 ______,其引起的免疫排斥属于 ______(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2)实验组的处理是对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的处理是 ______。如表数据表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图中 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从而降低了对外源心脏的免疫排斥。为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 ______。
(3)CD8+细胞是一种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T细胞。有人推测褪黑素通过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请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该推测。(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23. 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图所示。
(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 ______,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 ______。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______。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 ______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当 ______神经兴奋时,促进胃肠移动。
(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 ______(填图中序号)之间。突触的结构包含 ______三部分。
24.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要的生长素(IAA)主要来源于 ______。由 ______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而成。
(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据图回答:
①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x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
②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可以用 ______点表示。
(3)将某种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空白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______。
25. 图中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 ______,a表示 ______,b表示 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 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 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______型曲线增长。出现此曲线的条件是 ______。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 ______;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 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
B、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环境而言的,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B错误;
C、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不一定就能保持健康状态,如患某些遗传病,C错误;
D、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D正确。
故选:D。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及各种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2.【答案】C
【解析】解:A、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A错误;
B、血钠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抑制,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B错误;
C、血钠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渗透进入脑细胞内增多,从而导致脑细胞水肿,C正确;
D、低血钠影响内环境稳态,导致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降低,D错误。
故选:C。
钠离子丢失过多,影响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进而引起神经传导受到影响,肌肉收缩无力。血钠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扩散进入脑细胞内还会引起脑细胞水肿。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能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解:A、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共同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性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正确;
C、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均含有感觉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出神经),C错误;
D、交感神经会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D错误;
故选:B。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4.【答案】D
【解析】解:A、小鼠舔舐甜味或苦味物质后产生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
B、产生苦味或甜味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脑干受损会导致无法产生苦味或甜味感觉,是由于相关的传入神经经过脑干传至大脑皮层,传入神经受损也会导致无法产生感觉,B错误;
C、Ⅱ组小鼠的舔舐次数显著低于Ⅰ组,与Ⅲ组相近,推测GCbt可能抑制甜味感觉的产生,但CeA不能抑制苦味感觉的产生,C错误;
D、甜味通常表明该物质可以食用、具有高能量,而苦味则通常代表该物质可能有毒,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当甜味中掺入苦味物质时,动物减少舔舐,从而使动物避免摄入潜在有毒物质,有利于生存和繁衍,D正确。
故选: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神经调节的知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A、图1中cd段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所以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图2中丙图有关,A正确;
B、图1中bc段是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其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对应图2中的乙图,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
C、高血钾症患者的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而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所以高血钾症患者会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C正确;
D、适当升高细胞外液的Na+浓度,使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增大,当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增多,导致图1中c点的峰值会有所增大,D错误。
故选:D。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原理,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解答】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毛细淋巴管堵塞,使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加,组织液增加;局部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使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加,组织液增加等等。
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局部血红蛋白(呈红色)增多引起的,A正确;
B.出现“肿“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B错误;
C.出现“热的现象是膝盖处细胞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引起的,C正确;
D.由于外力刺激,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D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A、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垂体释放的激素,B错误;
C、长期缺碘而导致的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C正确;
D、胰岛素是体内唯一一种直接降糖的激素,D错误。
故选:C。
1、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2、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激素的具体功能,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答案】C
【解析】解:A、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能促进产热,也能促进幼小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
B、垂体中具有一类可以分泌促激素的内分泌细胞,还具有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等,因此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B正确;
C、小肠黏膜能分泌促胰液素,可以促进胰液的分泌,C错误;
D、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如下丘脑产生的某些激素能作用于垂体,D正确。
故选:C。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产热;促进幼小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垂体中具有一类可以分泌促激素的分泌细胞,此外垂体还具有分泌生长激素的分泌细胞存在。
本题考查激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9.【答案】ACD
【解析】解:A、由于饭后血糖升高,如果器官为肝脏,则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非糖物质,故血糖浓度降低,因此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A正确;
B、由于饥饿时肝脏中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浓度升高,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B错误;
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C正确;
D、由于饭后血糖升高,如果器官为胰腺,则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乙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低于乙处,D正确。
故选:ACD。
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糖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0.【答案】C
【解析】解:A、热射病患者水分的大量流失,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上升,通过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A错误;
B、热射病患者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使机体不能排汗,热射病患者水分大量丢失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
C、出汗是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热射病患者汗液分泌关闭,导致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C正确;
D、热射病患者体温一直维持在40°C时,说明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
故选:C。
热射病患者,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而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几乎成了增加散热量的唯一途径,因而会导致散热不畅,体温迅速上升,导致器官损伤。
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1.【答案】D
【解析】解:A、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A错误;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只有垂体相关细胞膜上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B错误;
C、虽然人参皂苷能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但并不清楚促性腺激素对人参皂苷的影响,无法得出反馈调节的结论,C错误;
D、人参皂苷能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D正确。
故选:D。
1、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跟甲状腺激素一样,性激素也能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本题的知识点是下丘脑、垂体在维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
12.【答案】D
【解析】解:A、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A正确;
B、“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则输入的信息和输出的信息相反,体现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血糖浓度偏低可以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正确;
D、胰高血糖素的主要靶细胞为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根据题干信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A错误;
B、戴口罩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但呼吸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B错误;
C、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通过体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来抵抗该病毒,C正确;
D、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浆细胞对病毒不能进行识别,D错误。
故选:C。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和体温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4.【答案】B
【解析】解:A、猫唾液中含有过敏原蛋白质Feld1,故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A正确;
B、过敏原不一定是蛋白质,例如粉尘过敏,B错误;
C、过敏反应是体液免疫过强导致,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一些组织细胞膜上,血液中也有抗体分布,因此对过敏原的检测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性质,抽取待测者的血液进行检测,C正确;
D、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会发生过敏反应,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B。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本题考查过敏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过敏的特点及实例,能结合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答案】B
【解析】解:A、黄化苗向光性可能与单侧光引起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A正确;
B、预照射实验应用相同强度、不同光质的光均匀照射相同时间,B错误;
C、预处理后的黄化苗应用相同强度的单侧蓝光照射相同时间,观察不同组别黄化苗弯曲程度,C正确;
D、由柱形图可知,蓝光预照射黄化苗弯曲度最大,说明蓝光可明显增强萝卜黄化苗对光刺激的反应能力,D正确。
故选:B。
柱形图分析:与黑暗2h预处理比较,蓝光2h黄化苗弯曲度最大,红光和远红光弯曲度都大于黑暗预处理。
本题以不同光质的光预照射能增强黄化苗向光反应能力实验为背景材料,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延伸,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分析方法和植物激素的基础知识并运用。
16.【答案】A
【解析】解:A、甲激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含量多,可见其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A正确;
B、乙激素主要作用不是促进果实成熟,而是促进细胞伸长,B错误;
C、苹果在成熟期除了受丙激素的影响,还受乙激素等激素的影响,C错误;
D、丙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而乙激素不能,D错误。
故选:A。
据图分析:甲激素在苹果生长发育的细胞分裂期相对浓度最大,之后迅速减少接近于零;乙激素在细胞分裂期含量仅次于甲激素,但在细胞伸长期相对浓度最高,成熟、衰老期减少甚至接近于零;丙激素在细胞分裂期和细胞伸长期含量接近于零,成熟衰老期相对浓度增加,达最大值。
本题通过曲线图,综合考查多种植物激素对植物果实发育的影响,要求考生认真分析曲线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同时明确苹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17.【答案】B
【解析】解:A、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都能影响基因的表达,环境因素可改变激素的分布情况,因此图中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A正确;
B、单侧光可改变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分布,即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胚芽鞘伸长区,B错误;
C、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因此赤霉素调控萌发大麦种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体现a对b的影响,C正确;
D、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也受到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2、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发育受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的调控(光照、温度和重力等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属于识记层次。
18.【答案】C
【解析】解:A、该鱼种群成年鱼及其幼体都属于一种生物(不属于群落层次),因此两者因食物来源不同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种群在某一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不是“最大种群数量”,该数值可随环境改变而改变,B错误;
C、“数罟不入湾池”的意义是保护幼鱼的数量,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鱼的种群数量时,被标记的标记物脱落,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D错误。
故选:C。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
2、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本题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
【解析】解:A、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所以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
B、由图甲可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 bc时间段种群增长速率减慢,但仍然在增长,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增长速率为0,数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c,C正确;
D、种群增长速率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持续快速增长,而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则应该在c点捕获,D错误。
故选:C。
据图甲分析,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种群为增长型,且为J型增长。据图乙分析,a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a-b 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加快,b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b-c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c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答案】D
【解析】解:A、一株玉米属于个体层次,玉米种群才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A错误;
B、蚜虫呈集群分布,但蚜虫活动能力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
C、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而玉米属于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无水平结构,C错误;
D、研究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正确。
故选:D。
1、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1.【答案】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 神经递质和血管紧张素Ⅱ 正 肾小管 升高 减少蛋白饮食,否则会产生过多的尿素,加重肾脏排泄负担 低脂;低盐饮食
【解析】解:(1)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图示血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过程①为神经调节过程,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而调节过程表现为作用速度快、作用时间短暂的特征,过程②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因而该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表现为反应时间速度较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广的特点。
(2)图中显示,直接使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和血管紧张素I;若肾性高血压不加干预可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高血压更严重,这是正馈调节的结果。
(3)临床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血管紧张素I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临床上可通过B超检查肾上腺皮质是否增生来分析高血压。
(4)减少蛋白饮食,否则会产生过多的尿素,加重肾脏排泄负担;肾性高血压表现为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钠离子重吸收,最终导致血容量增加引起高血压,所以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减少食盐的摄取,因为食盐摄入过多,血浆中钠离子含量增加,渗透压上升,血量增加,血压上升;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取,理由是脂肪摄入过多,血脂升高,外周阻力大,血压会升高等;,因此肾性高血压临床上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建议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
(2)神经递质和血管紧张素Ⅱ;正
(3)肾小管;升高
(4)减少蛋白饮食,否则会产生过多的尿素,加重肾脏排泄负担;低脂;低盐饮食
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题图分析:肾脏病变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排泄能力下降,钠水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肾血流量减少,肾素增加,血管紧张素增加,血管收缩,这两种方式都会导致出现肾性高血压。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2.【答案】抗原 特异性 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① 细胞膜上IL-2R的含量
【解析】解:(1)抗原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移植到人体内的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的机理,实验的自变量是褪黑素,所以实验组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由于对照组血液中IL-2平均含量高于实验组,结合图1分析,可能是褪黑素抑制了过程①中T细胞合成、分泌IL-2。②过程表示T细胞合成IL-2R受体,可与IL-2特异性结合,导致T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外源器官,影响外源器官移植后存活天数。所以为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细胞膜上IL-2R的含量。
(3)实验的自变量是褪黑素,因变量是移植心脏后大鼠CD8+细胞数量和存活的平均天数。需取生理状态相同的、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大鼠灌胃适量的褪黑素、B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A、B两组大鼠的CD8+细胞数量和存活的平均天数。
预期结果:由于褪黑素通过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所以A大鼠CD8+细胞数量少于B组,存活的平均天数多于B组。
故答案为:
(1)抗原 特异性
(2)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①细胞膜上IL-2R的含量
(3)实验思路:将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灌胃适量褪黑素,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CD8+细胞数量和存活天数。
预期结果:A组大鼠CD8+细胞数量少于B组,存活天数多于B组
题图分析:外源器官移植后可以活化T细胞功能,导致T细胞合成、分泌IL-2和合成IL-2R受体,两者结合后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攻击移植器官,产生排异反应。
图表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褪黑素,因变量是血液中IL-2平均含量及移植后存活的平均天数。实验结果为:实验组血液中IL-2平均含量低于对照组,移植心脏后存活的平均天数高于对照组。
本题以探究褪黑素是否具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为背景依托,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及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解答问题和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明晰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神经递质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内脏、血管和腺体的 副交感 ⑥和②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解析】解:(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由于m点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由于钠离子内流,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因此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因为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如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2)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说明脑干对腺体的分泌过程的调节是正常的。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由此会出现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腺体无法做出反应的现象,但是腺体与脑干之间的神经传递正常,因此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突触的结构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内脏、血管和腺体的 副交感
(2)⑥和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熟记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24.【答案】发育的种子 色氨酸 b<x<d f 乙烯浓度 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解析】解:(1)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要的生长素(IAA)主要来源于发育的种子。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而成。
(2)①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茎的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并且背光一侧生长快,因此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b<x<d。
②顶端优势中,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生长受到抑制,因此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可用f点表示。
(3)分析实验过程可知,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另外本实验缺少不使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具体是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故答案为:
(1)发育的种子 色氨酸
(2)b<x<d f
(3)乙烯浓度 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图中曲线看出,生长素浓度为a、b、c、d点时对植物器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e点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f点浓度起抑制作用。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来源和两重性以及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5.【答案】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b 基本不变 10 J 环境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随机取样 大
【解析】解:(1)据图分析,c为种群密度,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对应图中的b。
(2)前4年,入值为定值,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由于4~10年时入<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λ>1且恒定,群数量最可能呈J型增长。出现此曲线的条件是环境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3)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导致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数目减少,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多。
故答案为:
(1)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b
(2)基本不变;10;J;环境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3)随机取样;
1、据图分析,c为种群密度,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
2、据图2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重点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时注意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四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