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展开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1.(2020·江西南昌·统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庆70周年大典放飞的气球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主要成分是聚乙烯
B.歼- 20上用到的氮化镓材料是一种金属合金材料
C.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广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等,以减少术材的使用
2.(2020·江西南昌·统考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晶体硅中含有NA个Si-Si键
B.叠氮化铵(NH4N3)发生爆炸反应:NH4N3=2N2+2H2,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C.pH=1的H3PO4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1NA
D.200mL1mol/LAl2(SO4)3溶液中A13+和SO42-的数目总和是NA
3.(2020·江西南昌·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2H6和C6H14一定互为同系物
B.甲苯分子中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
C.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均是由高分子物质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D.制乙烯时,配制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先加乙醇5mL,再加入浓硫酸15mL边加边振荡
4.(2020·江西南昌·统考一模)下列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待测液中,依次滴加氯水和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B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ZnS和CuS
ZnS溶解而CuS不溶解
Ksp(CuS)< Ksp(ZnS)
C
向有少量铜粉的Cu(NO3)2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铜粉逐渐溶解
稀硫酸能与铜单质反应
D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0.1mol/LNaA溶液、0.1mol/LNa2CO3溶液的pH
NaA溶液的pH小于Na2CO3溶液的pH
酸性:HA>H2CO3
A.A B.B C.C D.D
5.(2020·江西南昌·统考一模)在K2Cr2O7存在下利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实现含苯酚废水的有效处理,其工作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为电源负极,有机物被还原
B.中间室水量增多,NaCl溶液浓度减小
C.M极电极反应式为:+11H2O-23e-=6CO2+23H+
D.处理1molCr2O72-时有6mol H+从阳离子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6.(2020·江西南昌·统考一模)X、Y、Z、W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W可以形成两种重要化合物ZW2、Z2W2,X、Y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Y、Z组成的一种化合物(ZXY)2:的结构式为Y≡X-Z-Z-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Z2W2中含有离子键
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ry> rw> rz
C.元素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D.X和Z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7.(2020·江西南昌·统考一模)向某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固体(溶液体积变化、温度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Ksp(BaCO3)=2.4010-9
A.A、B、C三点对应溶液pH的大小顺序为:A>B>C
B.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c(CO32-)< c(HCO3-)
C.B点溶液中 c(CO32-)=0.24mol/L
D.向C点溶液中通入CO2可使C点溶液向B点溶液转化
8.(2021·江西南昌·统考一模)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于2020年9月23日正式开园。海昏侯墓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出土了马蹄金、竹简以及镶嵌着玛瑙的青铜镜等珍贵文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古代的青铜为铜锌合金
C.玛瑙的主要成分属于酸性氧化物
D.出土的马蹄金光亮如新是由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9.(2021·江西南昌·统考一模)烟酸又称尼克酸、维生素B3,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下列有关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
B.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D.与硝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10.(2021·江西南昌·统考一模)Anammox法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I中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32g N2H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C.过程II、III均属于还原反应
D.过程IV中1mol NO所得电子数为4NA
11.(2021·江西南昌·统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与液溴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产生气体,将气体直接通入AgNO3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
液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
B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混有Fe2+时,将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C
向两支盛有KI3的溶液(含I)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
I溶液存在平衡:I⇌I2+I-
D
向10mL 0.1mol/L NaOH溶液中加入1mL 0.1mol/LMgCl2溶液,再向混合液中滴加0.1mol/L 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Ksp[Cu(OH)2]<Ksp[Mg(OH)2]
A.A B.B C.C D.D
12.(2021·江西南昌·统考一模)苯甲酸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实验室用苯乙酮间接电氧化法合成苯甲酸,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电极为阳极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e-=H2↑+2OH-
C.a极的产物与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OH-=I-+IO-+H2O
D.苯乙酮发生了还原反应
13.(2021·江西南昌·统考一模)常温下,向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的NaOH溶液和NH3·H2O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利用传感器测得该过程溶液中的阳离子总浓度变化曲线如图;已知常温下Kb(NH3·H2O)=1.80×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c(NH)约为1.80×10-4mol/L
B.c点溶液中:c(Na+)+c(NH)=c(Cl-)
C.V(HCl)=15.00mL时,c(NH)>c(NH3·H2O)
D.从a到c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b点
14.(2021·江西南昌·统考一模)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Z同主族、W、X、Y为同周期。有关四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
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Y
C.简单离子半径:Z>W>X
D.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X>W
15.(2022·江西南昌·统考一模)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该方法由自然界合成淀粉所需60多步反应缩减为11步反应,其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能量转化效率是玉米的3.5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工合成淀粉为“碳中和”提供了新途径
B.人工合成淀粉并没有实现100%的原子利用率
C.多糖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
D.淀粉水解可以生成乙醇
16.(2022·江西南昌·统考一模)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20O3
B.该有机物能发生缩聚反应、消去反应
C.该有机物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6种
D.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molNaOH发生反应
17.(2022·江西南昌·统考一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实验
A
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23g金属钠和含有1mol乙醇的水溶液作用恰好产生0.5molH2
B
鉴别乙酸乙酯和乙酸
分别加入饱和NaHCO3溶液
C
测定混有NaCl的Na2CO3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m1g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后,称量固体质量为m2g
D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18.(2022·江西南昌·统考一模)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吸收NO2:2OH-+2NO2=2+H2O
B.用过量NaOH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SO2+OH-=
C.NaHCO3溶液中加过量Ba(OH)2溶液:2+Ba2++2OH-=BaCO3↓++2H2O
D.向盐碱地中(主要含碳酸钠)施放硫酸钙,降低其碱性:+CaSO4=CaCO3+
19.(2022·江西南昌·统考一模)科学家利用金(Au)催化电解法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合成氨,工作时某极区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电解液为溶解有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和乙醇的有机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Au)为催化剂不参与反应
B.三氟甲磺酸锂和乙醇的有机溶液不能导电
C.该电极方程式为:N2+6e-+6CH3CH2OH=2NH3+6CH3CH2O-
D.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N2、NH3和H2O通过,其它离子不可通过
20.(2022·江西南昌·统考一模)已知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且B、C、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质子数,D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只有C与E同主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C>E
B.简单离子的半径:D>C
C.A、B可形成多种二元化合物
D.电解熔融C、D形成化合物冶炼D的单质
21.(2022·江西南昌·统考一模)室温下,用0.1mol/L的盐酸滴定0.1mol/L溴化肼(N2H5Br)的25mL溶液,已知肼(N2H4)是二元弱碱(与NH3类似),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2H与Cl-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N2H的
B.b点表示盐酸与溴化肼恰好完全反应:c(Cl-)=c(Br-)>c(N2H)
C.c点的混合溶液中:c(H+)>c(N2H)>c(N2H)
D.N2H4与硫酸反应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聚乙烯材料不可降解,A错误;
B.氮化镓,化学式GaN,是氮和镓的化合物,并不属于合金,B错误;
C.碳纤维是碳的单质,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
D.聚氯乙烯是塑料,不可降解,且不可于用于食品包装,D错误。
答案选C。
2.B
【详解】A.1个Si原子周围有4个Si-Si,而1个Si-Si周围有2个Si原子,则Si和Si-Si的比例为2:4=1:2,28gSi其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的Si-Si的物质的量为2mol,其数目为2NA,A错误;
B.叠氮化铵发生爆炸时,H的化合价降低,从+1降低到0,1mol叠氮化铵发生爆炸时,生成4mol气体,则总共转移4mol电子;现生成22.4:L,即1mol气体,则转移的电子数为NA,B正确;
C.不知道磷酸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其溶液中的H+数目,C错误;
D.200mL1mol·L-1Al2(SO4)3溶液中,如果Al3+不水解,则Al3+和SO42-的物质的量=0.2L×1mol·L-1×2+0.2L×1mol·L-1×3=1mol,其数目为NA,但是Al3+为弱碱的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因此Al3+数目会减少,Al3+和SO42-的总数目小于NA,D错误。
答案选B。
3.C
【详解】A.C2H6和C6H14表示都是烷烃,烷烃的结构相似,碳原子之间都是单键,其余键均为C-H键,分子式相差若干个CH2,互为同系物,正确,A不选;
B.甲苯中苯基有11个原子共平面,甲基中最多有2个原子与苯基共平面,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正确,B不选;
C.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石油的成分以及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C选;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水大,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正确,D不选。
答案选C。
4.B
【详解】A.若原溶液中有Fe3+,加入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也会变红,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Fe2+,结论错误;应该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Fe3+,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氯气将Fe2+氧化成Fe3+,A错误;
B.ZnS溶解而CuS不溶解,可知CuS更难溶;这两种物质的类型相同,可通过溶解度大小直接比较Ksp大小,则Ksp(CuS)<Ksp(ZnS),B正确;
C.Cu(NO3)2溶液中有NO3-,加入稀硫酸酸化,则混合溶液中的Cu、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Cu与稀硫酸反应,结论错误,C错误;
D.CO32-HCO3-电离得到CO32-。相同条件下,NaA溶液的pH小于Na2CO3溶液的pH,说明CO32-水解能力强,则酸性HA>HCO3-,而不是强于H2CO3,结论错误,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容易误选D项,需要注意,CO32-是由HCO3-电离得到的,因此通过比较NaA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比较酸的强弱,其实比较的是HA和HCO3-的强弱。若需要比较HA和H2CO3的酸性强弱,则应该同浓度NaA和NaHCO3溶液的pH大小。
5.B
【详解】根据图示,M极,苯酚转化为CO2,C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M为负极,在N极,Cr2O72-转化为Cr(OH)3,Cr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N为正极。
A.根据分析,M为电源负极,有机物失去电子,被氧化,A错误;
B.由于电解质NaCl溶液被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隔离,使Na+和Cl-不能定向移动。电池工作时,M极电极反应式为+11H2O-28e-=6CO2+28H+,负极生成的H+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中,N极电极反应式为Cr2O72-+6e-+14H2O=2Cr(OH)3+8OH-,生成的OH-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中,OH-与H+反应生成水,使NaCl溶液浓度减小,B正确;
C.苯酚的化学式为C6H6O,C的化合价为升高到+4价。1mol苯酚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6×[4-()]=28mol,则其电极反应式为+11H2O-28e-=6CO2+28H+,C错误;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H+从阳离子交换膜的左侧向右侧移动,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此题的B项比较难,M极是负极,阴离子应该向负极移动,但是M和NaCl溶液之间,是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不能通过,因此判断NaCl的浓度的变化,不能通过Na+和Cl-的移动来判断,只能根据电极反应中产生的H+和OH-的移动反应来判断。
6.D
【详解】X、Y、Z、W 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说明二者位于同一周期;X、Y、Z 组成的一种化合物(ZXY)2的结构式为Y≡X-Z-Z-X≡Y,X形成4个共价键,位于ⅣA族,Y形成3个共价键,位于ⅤA族,Z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ⅥA族,则X为C元素,Y为N,Z为S元素。Z、W可以形成两种重要化合物ZW2、Z2W2,则W为Cl元素,形成的物质分别为SCl2和S2Cl2。
A.化合物Z2WZ为S2Cl2,S最外层6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共用2个电子,Cl最外层7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共用1个电子,则S2Cl2中只含有共价键,结构是为Cl-S-S-Cl,A错误;
B.Y、Z、W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S2-、Cl-,N3-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半径最小;而S2-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S2-的半径大于Cl-的半径,因此排序为S2->Cl->N3-,即rz>rw>ry,B错误;
C.W为S元素,Y为N元素,W的含氧酸有H2SO3,为弱酸,其酸性比Y的含氧酸HNO3弱,C错误;
D.X为C元素,Z为S元素,C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共用4个电子,S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共用2个电子,则1个C原子和2个S原子均可达到稳定结构,分子式为CS2,结构是为S=C=S,D正确。
答案选D。
7.A
【详解】A.CO32-的水解能力强于HCO3-,因此溶液中的CO32-的浓度越大,溶液中的OH-的浓度越大,pH越大。溶液中的CO32-的浓度越大,则的值越小,从图象可知,A、B、C三点对应的溶液的的值依次增大,则溶液的pH依次减小,pH的排序为A>B>C,A正确;
B.A点对应的溶液的小于0,可知>0,可知c(CO32-)>c(HCO3-),B错误;
C.B点对应的溶液的lgc(Ba2+)=-7,则c(Ba2+)=10-7mol·L-1,根据Ksp(BaCO3)=c(Ba2+)c(CO32-)= 2.4010-9,可得c(CO32-)= ,C错误;
D.通入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第一步电离产生较多的HCO3-,减小,则增大,C点不能移动到B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D项也可以根据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根据HCO3-H++CO32-,有,转化形式可得,,通入CO2,溶液的酸性增强,c(H+)增大,减小,则增大。
8.B
【详解】A.竹简由竹子制成,竹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正确;
B.青铜为铜锡合金,铜锌合金为黄铜,B错误;
C.玛瑙的主要成分为SiO2,SiO2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正确;
D.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被氧气氧化,所以出土的马蹄金光亮如新,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A
【详解】A.该物质中不含醇羟基或卤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B.根据苯的结构特点可知该物质中六元环为平面结构,羧基也为平面结构,二者以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则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正确;
C.该分子结构不对称,所以六元环上连接的氢原子有4种不同环境,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C正确;
D.该物质和硝基苯的分子式均为C6H5NO2,但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D
【详解】A.过程I中NH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2价,NH为还原剂,NH2OH中N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NH2OH为氧化剂,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A错误;
B.32g N2H4的物质的量为1mol,一个N2H4分子含有一个N-N键和4个N-H键,所以2g N2H4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5NA,B错误;
C.过程Ⅱ、Ⅲ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均为氧化反应,C错误;
D.NO转化为NH2OH时N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所以1mol NO所得电子数为4NA,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C
【详解】A.液溴会挥发出溴,溴与硝酸银溶液也会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无法确定是否有HBr生成,则无法证明液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B.酸性环境中FeCl3溶液中的Cl-也会将KMnO4还原,B错误;
C.滴加淀粉变蓝,说明有I2,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说明有I-,所以KI3的溶液中含I2、I-,即KI3溶液中存在平衡I3-⇌I2+I-,C正确;
D.NaOH溶液过量,均为沉淀的生成,没有发生沉淀的转化,所以无法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则无法比较溶度积,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D
【详解】A.据图可知a电极上KI被氧化为I2,所以为阳极,A正确;
B.据图可知b电极上H2O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电极反应为H2O+2e-=H2↑+2OH-,B正确;
C.a极产物为I2,结合氯气和强碱溶液的反应可知I2与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OH-=I-+IO-+H2O,C正确;
D.苯乙酮生成苯甲酸根时加氧去氢,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C
【详解】A.a点溶液为浓度均为0.100mol·L-1的NaOH溶液和NH3·H2O的混合溶液,一水合氨的电离被抑制,则c(OH-)≈0.100mol•L-1,c(NH3·H2O)≈0.100mol•L-1,Kb(NH3·H2O)==1.80×10-5,c(NH)≈1.80×10-5,故A错误;
B.由图中a到b阳离子总浓度不断降低可知,a到b是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过程,b点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可推知HCl的浓度为0.100mol•L-1,c点溶液中加入HCl的体积为20mL,说明此时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铵,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c(NH)=c(Cl-)+c(OH-),由于c(H+)>c(OH-),则c(Na+)+c(NH)≠c(Cl-),故B错误;
C.V(HCl)=15.00mL时,氨水有一半被中和,氯化铵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铵根的水解常数是<1.80×10-5,说明铵根的水解程度小于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则c(NH)>c(NH3·H2O),故C正确;
D.由图中a到b阳离子总浓度不断降低可知,a到b是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过程,b点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可推知HCl的浓度为0.100mol•L-1,b点为氨水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b点因一水合氨的电离呈碱性,水的电离被抑制,b到c是盐酸中和氨水的过程,c点氨水被恰好中和,水溶液因铵根水解呈酸性,则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故D错误;
故选C。
14.A
【分析】X可形成Z=X键,最外层有6个电子,应为O元素,X、Z同主族,且Z有6条共价键,则Z是S元素,W形成3条共价键,则W是N元素,Y形成一条且原子序数比O大,则Y是F。
【详解】分析知,W是N,X为O,Y是F,Z是S,
A.最简单氢化物分别是NH3、H2O,两者都存在氢键,但水的沸点更高,则X>Y,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减弱,非金属性最强的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则最强的元素是:Y,B正确;
C.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Z>W>X,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定,则Y>X>W,D正确;
故选:A。
15.D
【详解】A.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碳中和”提供了新途径,A正确;
B.人工合成淀粉所用的原料为H2和CO2,原料中C、O的个数比为1:2,与淀粉分子中C、O的个数比不同,故原子利用率小于100%,B正确;
C.葡萄糖脱水缩合可以得到多糖淀粉,所以多糖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C正确;
D.淀粉水解可以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发酵才能得到乙醇,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B
【详解】A.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22O3,A错误;
B.该物质中同时含有羧基、羟基,可以发生脱水缩合,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临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B正确;
C.该物质结构不对称,所以环上有5种H原子,一氯代物共有5种,C错误;
D.该物质中只有羧基可以和NaOH反应,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1molNaOH发生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7.A
【详解】A.1mol乙醇的水溶液中的水也可以和钠反应生成氢气,影响了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A错误;
B.乙酸可以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反应且会分层,B正确;
C.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g-m2 g可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质量分数,C正确;
D.其他条件相同,两支试管中只有所用硫酸的浓度不同,可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8.D
【详解】A.NO2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歧化,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NO+H2O,A错误;
B.NaOH过量,SO2生成亚硫酸盐,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H2O,B错误;
C.NaHCO3溶液中加过量Ba(OH)2溶液,OH-会有剩余,离子方程式中HCO的系数应为1,即HCO+Ba2++OH-=BaCO3↓+H2O,C错误;
D.硫酸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发生沉淀的转化,离子方程式为+CaSO4=CaCO3+,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9.C
【详解】A.金(Au)虽然为催化剂,但是会参与反应,在整个过程不断被消耗、然后生成,总量不变,A错误;
B.该装置为电解池,电解液必须导电,即三氟甲磺酸锂和乙醇的有机溶液导电,B错误;
C.据图可知,N2得电子后,和乙醇反应生成氨气和CH3CH2O-,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电极反应为N2+6e-+6CH3CH2OH=2NH3+6CH3CH2O-,C正确;
D.据图可知,水分子不能透过选择性透过膜,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0.B
【分析】同周期自左至右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所以B、C为同一周期元素,D、E为同一周期元素,A单独一个周期,且原子半径、序数最小,所以A为H元素;D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D应为第三周期元素,所以D为Al元素;B、C、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质子数,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3=10,C与E同主族,E的原子序数大于Al,则C、E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3,而C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B,所以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或7,而C为7时,B为3,此时B和Al同主族,不符合题意,所以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B为4,所以C为O元素,B为碳元素,E为S元素。
【详解】A.C、E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和H2S,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A正确;
B.D、C的简单离子半径分别为Al3+、O2-,二者电子层数相同,但O的核电荷数更小,所以O2-的半径更大,B错误;
C.H和C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烃类,均为二元化合物,C正确;
D.O和Al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电解熔融氧化铝可以得到铝单质,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1.C
【详解】A.a点N2H的浓度约为0.1mol/L,c(Br-)=0.1mol/L,b点加入25.00mL0.1mol/L的盐酸,与N2H5Br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2H6Br2和N2H6Cl2,由于水解,c(N2H)略小于0.05mol/L,c(Cl-)=0.05mol/L,c(Br-)=0.05mol/L,b点各离子浓度之和小于a点,但导电能力增强,溴离子的导电能力不变,说明N2H与Cl-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N2H的,A正确;
B.b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2H6Br2和N2H6Cl2,由于N2H会发生水解,所以c(Cl-)=c(Br-)>c(N2H),B正确;
C.b点溶质为0.00125molN2H6Br2和0.00125molN2H6Cl2,继续滴加盐酸,二者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到c点时,N2H的物质的量约为0.0025mol(水解是微弱的),而从b点到c点加入的盐酸小于15mL,所以H+的物质的量小于0.0015mol,则c(N2H)>c(H+),C错误;
D.硫酸为二元酸,所以可以形成酸式盐:硫酸氢盐,N2H4为二元碱,所以N2H4与硫酸反应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