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0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与用途 (解析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0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与用途 (解析版)第1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0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与用途 (解析版)第2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0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与用途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0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与用途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 0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与用途 (解析版),共103页。
    考点 0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归纳【有笔记归纳、易错点、容量大试题、随时可用】
    ●核心知识
    归纳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归纳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3 解题知识技巧和易错点归纳
    归纳4 通过实验探究探究学会区别: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归纳5 2018年、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五年化学中考试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汇编 (容量大、一次下载、值得拥有)
    (可供考生、教师:暑期自学、学霸笔记、备课、新课、期中复习、期末复习、
    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考试、中考备考复习、组卷等等所用)
    ●核心知识
    知识点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位置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实例
    石蜡熔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水结冰等
    燃烧、食物腐败、金属生锈、粮食酿酒、光合作用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判断的唯一依据)
    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知识点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毒性、腐蚀性等


    性质是否需要
    通过化学变化
    才能表现出来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决定




    用途
    性质
    水不支持燃烧、蒸发吸热 用于灭火
    酒精能燃烧、放出大量热 用作燃料
    石墨为灰黑色、质地较软 制铅笔芯
    反映

    归纳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 念
    __没有生成其他物质__的变化
    __生成其他物质__的变化
    判断依据
    (宏观)是否____有其他物质生成__
    (微观)物理变化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分成__原子__,__原子__又重新组合成__新的分子__
    实 例
    水结冰、汽油挥发、铁丝弯曲等
    食物变质、汽油燃烧、铁生锈等
    联 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但在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归纳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 念
    物质__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__化学变化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 容
    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归纳3、解题知识技巧和易错点归纳
    (1)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4)在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能、会、有、具有、可以”等字眼,而在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
    归纳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会区别: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前
    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为乳白色固体,有轻微的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石蜡浮在水面上
    蜡烛比较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蜡烛
    火焰外层最亮,最里面最暗,平放在火焰中的火柴梗两端(最外面)碳化最严重,中间几乎为白色,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出现了水珠,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变浑浊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亮且温度最高,焰心最暗且温度最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蜡烛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大量的白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发现蜡烛复燃
    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汽在燃烧,白烟是石蜡蒸汽(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五年真题
    2022年中考真题
    1. (2022年黄冈市中考)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苹果榨汁 B. 酒精挥发
    C. 冰块融化 D. 钢铁生锈
    【答案】D
    【解析】
    A、苹果变成苹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挥发性,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冰块融化,冰和水同一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上浇油 B. 绳锯木断
    C. 刻舟求剑 D. 披荆斩棘
    【答案】A
    【解析】
    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2022年山西省中考)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
    A. 放烟花 B. 贴对联
    C. 剪窗花 D. 包饺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4.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石蜡熔化
    C. 钢铁生锈 D. 石油分馏
    【答案】C
    【解析】
    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分馏过程中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5. (2022年抚顺本溪辽阳市中考)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胆矾研碎 B. 冰雪融化
    C. 干冰升华 D. 纸张燃烧
    【答案】D
    【解析】
    A、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D。
    6.(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 下列事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败
    C. 酒精挥发 D. 胆矾研碎
    【答案】B
    【解析】
    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腐败,有微生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7. (2022年河南省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煮楻足火 B. 斩竹槌洗
    C. 日晒成干 D. 覆帘压纸
    【答案】A
    【解析】
    A、煮徨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斩竹槌洗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日晒成干,是水分的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8.(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 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雪花”飞舞
    B. 升奥运五环旗
    C. 点燃奥运圣火
    D. 放飞和平鸽
    【答案】C
    【解析】
    A、“雪花”飞舞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升奥运五环旗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点燃奥运圣火,物质燃烧会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放飞和平鸽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2022年吉林省中考)“吉林终有吉临时 长春定复往常春”,表达了吉林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必胜信念。下列防疫措施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测体温 B. 戴口罩 C. 常通风 D. 勤消毒
    【答案】D
    【解析】
    A、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通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消毒的过程中能将细菌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0.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衣服晾干 B. 冰雪融化
    C. 钢铁生锈 D. 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 (2022年盘锦市中考)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金属生锈
    C. 动物呼吸 D. 醋的酿造
    【答案】A
    【解析】
    A、瓷碗破碎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金属生锈后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动物呼吸后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醋的酿成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醋酸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即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A,故选A。
    12. (2022年广东省中考)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冰雪融化
    C. 海水蒸发 D. 溪水流淌
    【答案】A
    【解析】
    A、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海水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溪水流淌,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13. (2022年邵阳市中考)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弯曲 B. 冰川融化
    C. 汽油挥发 D. 蜡烛燃烧
    【答案】D
    【解析】
    A、铁丝弯曲,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川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4. (2022年广州市中考)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 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 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答案】B
    【解析】
    A、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作钻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辰溪酸萝卜
    B.溆浦枕头粽
    C.新晃风干牛肉
    D.靖州杨梅酿制酒
    【答案】B
    【解析】
    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
    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
    故选B。
    16.(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下列具有达州特色的农副产品的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酿“苞谷烧”酒 B.编制竹蒌
    C.采摘“巴山雀舌”茶 D.包装“灯影牛肉”
    【答案】A
    【解析】
    A、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编制竹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
    C、采摘“巴山雀舌”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
    D、包装“灯影牛肉”,属于物理变化,错。
    故选A。
    17.(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
    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8.(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 B.蔗糖溶解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 D.红磷燃烧
    【答案】D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研碎胆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9.(2022年云南省中考)“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
    【答案】C
    【解析】
    A.镇浆制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拉坯造型,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磨光上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0.(2022年重庆市中考)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粟 D.绳锯木断
    【答案】C
    【解析】
    A、盲人摸象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南辕北辙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火中取粟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绳锯木断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1.(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制镁 B.钻木取火 C.粮食发酵 D.冰雪融化
    【答案】D
    【解析】
    A、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钻木取火过程中发生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2.(2022年江西省中考)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修剪盆栽 B.制作木雕 C.烧制瓷器 D.整理桌椅
    【答案】C
    【解析】
    A、修剪盆栽,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制作木雕,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烧制瓷器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整理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3.(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铁丝弯曲 D.湿衣晾干
    【答案】A
    【解析】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酒精挥发涉及物质物态的变化,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4.(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与化学有关。下列活动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毛线织衣 B.晾干湿衣 C.雕刻石像 D.木柴燃烧
    【答案】D
    【解析】
    A、毛线织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晾干湿衣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雕刻石像改变了石头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木柴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5.(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凿河道 B.裁制船帆 C.炼铁铸锚 D.伐木造桨
    【答案】C
    【解析】
    A、开凿河道,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裁制船帆,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炼铁铸锚,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伐木造桨,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6.(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答案】A
    【解析】
    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B、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水汽凝结是水蒸气液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A。
    27.(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飞扬”火炬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答案】A
    【解析】
    A. 点燃“飞扬”火炬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 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 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A。
    28.(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解析】
    A、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B、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
    C、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D、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综上所述:选择B。
    29.(2022年安徽省中考)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
    C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答案】A
    【解析】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水的形状发生改变,但依然是液态。错误。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颜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正确。
    C. 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盐、水、二氧化碳,所以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正确。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带有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了气味。正确。
    故选:A。
    30.(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则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氦气通电时发出粉红色的光,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煮沸能使硬水软化,是因为煮沸时能除去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31.(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随意丢弃聚乙烯塑料不产生污染
    C.强热使煤焦化属于化学变化 D.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答案】B
    【解析】
    A、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B、聚乙烯塑料是塑料,很难降解,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错误;
    C、隔绝空气强热使煤焦化产生了煤焦油、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钙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正确;
    故选B。
    32.(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化学变化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重连,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释放能量,所以会有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3.(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2021年CCTV中秋晚会主会场设在西昌。下列烘托晚会气氛的场景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 B.燃放烟花 C.气球升空 D.歌声嘹亮
    【答案】B
    【解析】
    A.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放烟花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气球升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歌声嘹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4.(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衡阳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南岳剪纸 B.石市竹木雕 C.常宁版画 D.未阳糯米酒
    【答案】D
    【解析】
    A、南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市竹木雕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常宁版画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未阳糯米酒为糯米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5.(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答案】C
    【解析】
    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质状态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符合题意;
    D、“人要实,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6.(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故可用于生产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可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7.(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答案】C
    【解析】
    A、熟石灰呈碱性,可和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除去异味,用做冰箱除味剂,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错误;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正确;
    故选C。
    38.(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答案】D
    【解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9.(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蕊溶液可检测酸雨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C.生石灰可作发热剂 D.金刚石可切割大理石
    【答案】A
    【解析】
    A、酸雨是pH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07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07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鉴别方法,氧气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06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06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氧气的性质,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氧气的用途,4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05 空气的成分、用途、污染与防治-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05 空气的成分、用途、污染与防治-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空气污染的危害与空气保护,94%、二氧化碳占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