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3分)我们正在教室上课时,窗外响起了施工机器运转的声音,以下做法最恰当的是( )
A.关好门窗
B.请老师用更大的声音讲课
C.加装噪声监测仪
D.捂住我们的耳朵
3.(3分)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真实值是不知道的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4.(3分)小东江蓄水美城后,永久桥上路灯到水面距离为5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
A.2m B.5m C.6m D.10m
5.(3分)星期六傍晚,小明和小黄结伴去露天矿好心湖公园游玩。微风吹过,看到湖面上金光熠熠,这现象产生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6.(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仍在原来位置 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
7.(3分)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5:01 B.21:10 C.10:21 D.10:51
8.(3分)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
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
B.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
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汽化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
9.(3分)关于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密度总是相同的
B.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的体积就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10.(3分)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远处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a)(b)都为凸透镜
C.(a)为凹透镜(b)为凸透镜
D.(a)(b)都为凹透镜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1.(3分)“纳米”是 单位;一支普通木铅笔的质量约5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12.(3分)我们讲话时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许多男同学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种“变声”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与“变声期”之前相对比较,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 (选填“快”或“慢”)。
13.(3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小明用钢制小铲刀清除违规张贴的“小广告”,用久的铲刀被磨去了一些,铲刀的质量 ,铲刀的密度 (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明用钢铲而不用橡胶铲,原因是钢的硬度比橡胶的 。
14.(3分)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选填写“实”或“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此像的大小与小明本人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3分)人们在市场购物付款时用手机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扫到二维码,这是因为光照到二维码上发生了 现象,二维码通过手机所成的像是 像。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应使手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
16.(3分)秋天的早上小草叶尖上出现的“露珠”或冬天早上树叶出现“白霜”。“露珠”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白霜形成的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平时我们说霜冻损害农作物,并不是结霜时发生的,而是在霜 时吸热造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3分)一个质量为5kg的铅球,将其随飞船带上月球后,铅球的质量会 ;若给铅球加热,其体积会 ,密度会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每个图2分,共8分)
18.(4分)在图中甲、乙中补充完整光路图。
19.(2分)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0.(2分)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O为半玻璃砖的圆心,请画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O点后进入到玻璃砖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7分)
21.(5分)小明用A、B两把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甲应该选择 尺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物体的长度为 cm。小明用秒表测量时间,如图乙所示时间为 s。
22.(6分)如图所示是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中的实验,小明用这个实验装置可以做很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硬泡沫小球,如图甲所示,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是由 产生的;
(2)通过橡皮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甲所示,比较两次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 与 的关系;
(3)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再将另一个完全相同音叉靠近这个音叉但不接触,如图乙所示。用橡皮槌敲击音叉,观察硬泡沫小球的运动情况,这个实验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3.(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白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让光束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O点,使E绕ON顺时针转动(俯视),当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F上看 反射光线;当在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时,观察E、F板是否 ,由此得到结论是 ;
(2)当在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后,保持E、F不动,使AO向ON靠近,则反射线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3)使光束沿BO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的方向,这步骤的目的是 ;
(4)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 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度。
五、计算题(本大题7分)
24.(7分)一个铜球的质量是178g,体积为50cm3。
(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cm3?(ρ铜=8.9g/cm3)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7分)
25.(4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眼睛
如图甲是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使晶状体恢复原状,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眼镜加以矫正。近视程度越严重,戴的眼镜度数越大。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的100倍。
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与照相机不同,人眼是真正的变焦系统,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较 (填“大”或“小”)。
(2)近视眼的矫正需选用图乙中的 (填字母)透镜。
(3)某同学所配眼镜为400度,它的焦距是 cm。
26.(6分)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某固体熔化特点。小明将装有该固体的大试管放入热水中,用温度计A、B分别测量固体和热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每隔15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实验中用水浴法对固体加热的好处是 。
(2)15s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热水的温度为 ℃。
(3)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固体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可见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 。
(4)由图乙知,该固体的升温特点是 。
(5)实验完成后,将温度计从热水中抽出来,到温度计上的水刚好全部蒸发完毕的过程中,温度计B示数的变化是 。
27.(7分)小亮同学帮妈妈做饭时,发现茄子漂在水面上。他想:“茄子的密度是多大呢?”他用天平和量筒测定茄子的密度,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
(1)将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到标尺的左端的 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 调。
(2)切取一小块茄子,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它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用细铁丝将茄子块压入量筒的水中,并使其浸没,测出水和茄子块的总体积V2.茄子块密度的表达式:
(3)因为茄子具有吸水性,用上述方法测出的茄子块体积 ,茄子块的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解答】解:A、铅笔左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故B错误;
CD、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3分)我们正在教室上课时,窗外响起了施工机器运转的声音,以下做法最恰当的是( )
A.关好门窗
B.请老师用更大的声音讲课
C.加装噪声监测仪
D.捂住我们的耳朵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防治噪声的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关好门窗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同时也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故A符合题意。
B、请老师用更大的声音讲课,不会对噪声有一点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加装噪声监测仪,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捂住我们的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同时也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时关键把握好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但解答时一定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进行,即在不影响听课的同时减弱噪声,从而排除D选项。
3.(3分)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真实值是不知道的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分析】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只要规范测量,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避免错误,但是误差不能消除,因为它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
【解答】解:AB、只要是测量,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所以真实值是不知道的,故A、B正确;
CD、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4.(3分)小东江蓄水美城后,永久桥上路灯到水面距离为5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
A.2m B.5m C.6m D.10m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5m。
故选:B。
【点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深跟水平面镜的成像没有关系。
5.(3分)星期六傍晚,小明和小黄结伴去露天矿好心湖公园游玩。微风吹过,看到湖面上金光熠熠,这现象产生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分析】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微风吹过,湖面上金光熠熠,这是由于水面反射灯光(或傍晚阳光)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现象,属于基础题。
6.(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仍在原来位置 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
【分析】容器内加水后,就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分析光斑的移动情况。
【解答】解: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如下图,当水加满后,光斑就停止移动;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注意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不能记错。
7.(3分)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5:01 B.21:10 C.10:21 D.10:51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8.(3分)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
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
B.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
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汽化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清晨,山上的雾,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判断一种过程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过程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9.(3分)关于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密度总是相同的
B.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的体积就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分析】(1)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其密度不同;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相同的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根据公式m=ρV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越大,体积越小;
(4)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解答】解:
A.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其密度不同,如冰和水,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相同的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而公式只是用于计算物体的密度,而不能说明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B错误;
C.根据公式m=ρV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越大,体积越小,而不是密度越大,体积越大,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密度特性的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0.(3分)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远处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a)(b)都为凸透镜
C.(a)为凹透镜(b)为凸透镜
D.(a)(b)都为凹透镜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两个图中都是凹透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注意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与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比较而言的,a图中的光线的会聚点比原来的光线的会聚更远离了透镜,故是发散作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1.(3分)“纳米”是 长度 单位;一支普通木铅笔的质量约5 g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
【分析】“纳米”是长度的单位;根据生活常识估测铅笔质量;根据摄氏温标的规定分析作答。
【解答】解:“纳米”是长度的单位;
一支普通木铅笔的质量约5g;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故答案为:长度;g;0。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和质量的单位、摄氏度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
12.(3分)我们讲话时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 振动 产生的。许多男同学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种“变声”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与“变声期”之前相对比较,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 快 (选填“快”或“慢”)。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频率的大小。
【解答】解:我们讲话时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许多男同学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种“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音调高低由声带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因此在变声期之前,他们的声音与女生相似,比较“尖细”,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快。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快。
【点评】这是一类根据乐音的特征进行实际应用题目,要学会结合定义进行判断。
13.(3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小明用钢制小铲刀清除违规张贴的“小广告”,用久的铲刀被磨去了一些,铲刀的质量 减小 ,铲刀的密度 不变 (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明用钢铲而不用橡胶铲,原因是钢的硬度比橡胶的 大 。
【分析】(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位置、形状、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3)钢是硬度较大的物质,可用于做刀片。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久的铲刀被磨去了一部分,与使用前相比,它的质量减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位置、形状、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铲刀的密度不变;
小明用钢铲而不用橡胶铲,原因是钢的硬度比橡胶的硬度大。
故答案为:减小;不变;大。
【点评】此题考查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强。
14.(3分)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凸透镜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虚 (选填写“实”或“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此像的大小与小明本人相比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根据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手表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小明本人大小相同。
故答案为:凸透镜;虚;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15.(3分)人们在市场购物付款时用手机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扫到二维码,这是因为光照到二维码上发生了 漫反射 现象,二维码通过手机所成的像是 倒立、缩小的实 像。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应使手机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
【分析】二维码会反射光线;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手机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扫到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漫反射现象;
手机的镜头为凸透镜,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二维码靠近手机摄像头。
故答案为:漫反射;倒立、缩小的实;靠近。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中档题。
16.(3分)秋天的早上小草叶尖上出现的“露珠”或冬天早上树叶出现“白霜”。“露珠”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液化 ,白霜形成的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凝华 。平时我们说霜冻损害农作物,并不是结霜时发生的,而是在霜 熔化 时吸热造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分析】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要放热;凝华是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要放热;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要吸热。
【解答】解:秋天的早上小草叶尖上出现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液化,液化过程要放热;冬天早上树叶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形成的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凝华,凝华的过程要放热。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要吸热;平时我们说霜冻损害农作物,并不是结霜时发生的,而是在霜熔化时吸热造成的。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熔化。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规律,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
17.(3分)一个质量为5kg的铅球,将其随飞船带上月球后,铅球的质量会 不变 ;若给铅球加热,其体积会 变大 ,密度会 变小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无关;
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解答】解:质量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铅球从地球带到月球,位置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给铅球加热,铅球体积膨胀变大;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公式ρ=知,其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变小。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的属性及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三、作图题(每个图2分,共8分)
18.(4分)在图中甲、乙中补充完整光路图。
【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来作图。
【解答】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透镜光路图的画法,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关键。
19.(2分)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作图。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20.(2分)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O为半玻璃砖的圆心,请画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O点后进入到玻璃砖的光路图。
【分析】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垂直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方向不变。
【解答】解:图中已经作出法线,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光线小于入射光线,据此作出第一条折射光线;
折射光线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时,由于此光线是由圆心O射出,当经过第二个折射面时,正好与该入射点处的切线垂直,因此第二次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的作图,光由空气斜射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光线要发生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垂直入射时,其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7分)
21.(5分)小明用A、B两把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甲应该选择 B 尺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物体的长度为 3.30 cm。小明用秒表测量时间,如图乙所示时间为 200 s。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5m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使用B刻度尺测量精确,则应该选择B刻度尺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物体左侧与B刻度尺的0.00cm对齐,右侧与3.3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3.30cm;
图乙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没有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20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20s,即:200s。
故答案为:3.30;2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
22.(6分)如图所示是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中的实验,小明用这个实验装置可以做很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硬泡沫小球,如图甲所示,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
(2)通过橡皮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甲所示,比较两次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 响度 与 振幅 的关系;
(3)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再将另一个完全相同音叉靠近这个音叉但不接触,如图乙所示。用橡皮槌敲击音叉,观察硬泡沫小球的运动情况,这个实验说明声音 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1)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硬泡沫小球,会发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小球被弹开的距离不同,则音叉的振幅不同,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这是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再将另一个完全相同音叉靠近这个音叉但不接触,会发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1)物体振动;(2)响度;振幅;(3)能;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属于基础知识。
23.(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白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让光束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O点,使E绕ON顺时针转动(俯视),当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F上看 不到 反射光线;当在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时,观察E、F板是否 在同一平面上 ,由此得到结论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2)当在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后,保持E、F不动,使AO向ON靠近,则反射线OB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3)使光束沿BO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的方向,这步骤的目的是 研究光的可逆性 ;
(4)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 垂直 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0 度。
【分析】(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分析回答;
(2)使AO向ON靠近,入射角变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回答;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是可逆的;
(4)根据法线的定义,结合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分析回答;
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入射角为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回答。
【解答】解:(1)只有当E、F在同一平面上才能看到反射和入射光线,当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当在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时,观察E、F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由此得到结论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当在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后,保持E、F不动,使AO向ON靠近,入射角变小,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变小,反射线OB靠近ON;
(3)使光束沿BO方向入射,即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观察反射光的方向,这步骤的目的是研究光的可逆性;
(4)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的直线叫法线,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
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因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0度。
故答案为:(1)不到;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靠近;(3)研究光的可逆性;(4)垂直;0。
【点评】本题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考查实验操作过程、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及光的可逆性。
五、计算题(本大题7分)
24.(7分)一个铜球的质量是178g,体积为50cm3。
(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cm3?(ρ铜=8.9g/cm3)
【分析】(1)根据V=求出实际铜的体积,再与铜球的实际体积(50cm3)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铜的体积小于球的体积,则是空心的;
(2)用铜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铜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解答】解:(1)由ρ=可得,质量为m=178g铜球的铜的体积:
V铜===20cm3<V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
V空=V球﹣V铜=50cm3﹣20cm3=30cm3。
答:(1)铜球是空心。
(2)空心部分体积是30cm3。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是一点基础计算题。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7分)
25.(4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眼睛
如图甲是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使晶状体恢复原状,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眼镜加以矫正。近视程度越严重,戴的眼镜度数越大。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的100倍。
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C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与照相机不同,人眼是真正的变焦系统,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较 小 (填“大”或“小”)。
(2)近视眼的矫正需选用图乙中的 A (填字母)透镜。
(3)某同学所配眼镜为400度,它的焦距是 25 cm。
【分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1)根据“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来解答此题。
(2)当晶状体曲度过大时,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3)由眼镜度数,求出透镜焦度(透镜焦度φ×100=眼镜度数),由透镜焦度求出透镜的焦距(φ=)。
【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即焦距变小,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即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A。
(3)因为φ=﹣1=m﹣1,所以f==m﹣1=0.25m=25cm。
故答案为:C;(1)小;(2)A;(3)25。
【点评】本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近视眼的成因和纠正方法进行分析。此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有实际意义。
26.(6分)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某固体熔化特点。小明将装有该固体的大试管放入热水中,用温度计A、B分别测量固体和热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每隔15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实验中用水浴法对固体加热的好处是 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
(2)15s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热水的温度为 96 ℃。
(3)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固体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可见该固体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 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 。
(4)由图乙知,该固体的升温特点是 先升高后保持不变 。
(5)实验完成后,将温度计从热水中抽出来,到温度计上的水刚好全部蒸发完毕的过程中,温度计B示数的变化是 先变小后变大最后不变 。
【分析】(1)探究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数;
(3)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且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4)根据乙图分析固体的温度变化特点;
(5)根据液体蒸发吸热,以此来判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解答】解:(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96,所以示数为96℃;
(3)由乙图可知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5min﹣10min)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由此可知固体是晶体;
(4)由乙图可知固体的温度先升高后保持不变;
(5)因为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后,由于温度计表面的水蒸发需要吸热,因此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变小,而当表面水分蒸发完毕后,温度计测量的是环境的温度,因此接下来温度计的示数将变大,最终达到与环境相同的温度,示数将不变,因此温度计B示数变化是先变小后变大最后不变。
故答案为:(1)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96;(3)晶体;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4)先升高后保持不变;(5)先变小后变大最后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水浴法探究某固体熔化特点的实验,涉及了水浴法的好处、温度计的读数、蒸发吸热、晶体的判断以及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难度一般。
27.(7分)小亮同学帮妈妈做饭时,发现茄子漂在水面上。他想:“茄子的密度是多大呢?”他用天平和量筒测定茄子的密度,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
(1)将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把游码放到标尺的左端的 零刻度线 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 左 调。
(2)切取一小块茄子,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它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用细铁丝将茄子块压入量筒的水中,并使其浸没,测出水和茄子块的总体积V2.茄子块密度的表达式: ρ=
(3)因为茄子具有吸水性,用上述方法测出的茄子块体积 偏小 ,茄子块的密度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1)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2)利用密度公式ρ=求茄子的密度;
(3)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变化,结合密度公式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的左端的零刻度处,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因此要向左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
(2)茄子的质量m;
茄子的体积V=V2﹣V1;
茄子的密度ρ==;
(3)因为茄子具有吸水性,故测得的V2偏小,因此茄子的体积V=V2﹣V1偏小,根据ρ=知测得的茄子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水平台;零刻度线;左;(2)ρ=;(3)偏小;偏大
【点评】测固体的密度是初中物理比较基本的实验,本题考查用天平和量密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名市龙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名市龙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名市龙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docx、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名市龙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名市龙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名市龙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名市龙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名市龙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