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状元桥】(55讲)一轮专题复习课件PPT+练习
第1编第3章第6讲 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1编第3章第6讲 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1编第3章第6讲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6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达标(六) 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2022·北京一零一中学期中)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约75°S,30°W)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1.5千米 B.8.5千米
C.12.5千米 D.22.5千米
2.a月,高度1.5千米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普遍低于b月,故a月属于南半球冬季,即7月;b月属于南半球夏季,即1月。1月地面以上至约8.5千米处,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项正确。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a月即7月,1.5千米以下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B项正确。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位于75°S的哈雷站极夜时,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读图可知,哈雷站7月近地面大气平均气温低于-20℃,冰架不会融化。
(2021·江苏徐州沛县二调)2021年4月30日15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千米高空,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4.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地酒泉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 )
A.8—9千米 B.12—13千米
C.17—18千米 D.4—5千米
5.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穿过的平流层( )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气流垂直运动显著
C.含有臭氧层
D.含有电离层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3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千米高空,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大气分层原理和各层大气的特点可知,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再升高。因此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项正确。第4题,根据所学可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中纬度地区介于二者之间,B项正确。第5题,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项错误。平流层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B项错误。平流层中含有若干臭氧层,C项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D项错误。
(2022·江苏泰州中学期中)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该地可能为( )
A.杭州 B.天津
C.广州 D.海口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①②两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③段随海拔升高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米,所以这三段有逆温现象;④段降温幅度较大,未出现逆温。故选B项。第7题,该地12月22日午夜时分地面温度为3℃,天津纬度较高,此时地面温度应远低于3℃;广州、海口位置偏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杭州位于30°N左右,离秦岭—淮河一线较近,此时气温应略高于0℃,故此地应为杭州,A项正确。
(2021·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海拔1 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 千米以内。下图为某年我国某航空公司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8—10题。
8.1—4月我国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明显偏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风向变化频繁 B.降水日数较多
C.太阳辐射较强 D.冰雪反射较强
9.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0.若飞行员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调头返回
C.迅速爬升 D.向下俯冲
答案 8.A 9.A 10.C
解析 第8题,1—4月正值我国西南地区的冬春季节,大风天气多,加上高原山区地形复杂,风向多变,易使飞机在飞行中出现颠簸现象,A项正确。第9题,青藏高原纬度和海拔较高,对流较弱,飞机颠簸概率较小;云贵高原纬度和海拔较低,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对流较强且逐渐增强,飞机颠簸概率较大。因此,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逐渐增大,A项正确。第10题,若飞行中前方出现颠簸区,飞行员可通过迅速爬升几百米高度或暂时偏离航线几十千米来脱离颠簸区。在低空飞行发现或发生颠簸时,应向上迅速爬升脱离,切不可俯冲向下脱离(低空对流或湍流更强烈,更易发生飞机颠簸),C项正确。
(2021·浙江嘉兴期末)扎格罗斯山脉位于伊朗西南部,山脉中大多数岩石是中生代时期的石灰岩和页岩。首都德黑兰平均海拔1 191米,三面环山,属高原盆地,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下图为伊朗区域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在扎格罗斯山脉中发现的中生代石灰岩标本中不可能存在的化石是( )
A.三叶虫 B.恐龙蛋
C.被子植物种子 D.海藻
12.德黑兰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有( )
①位于盆地,污染物质不易扩散
②人口密集,污染物排放较多
③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污染物消散
④逆温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空气对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三叶虫属于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在中生代石灰岩标本中不可能存在,A项正确。恐龙盛行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出现于中生代的白垩纪,海藻在各个地质时期均有出现。第12题,注意材料信息“首都德黑兰平均海拔1 191米,三面环山,属高原盆地”。首都城市,人口密集,污染物排放较多;属高原盆地,污染物质不易扩散;逆温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空气对流,污染物质不易扩散,①②④正确。阴雨天气有利于污染物的沉降和消散。
(2022·辽宁名校联盟联考)下图是“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气压值的年变化图”。据观测发现,夏季的青藏高原与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之间存在着4—6℃,甚至高达10℃的气温差异。据此完成13—14题。
13.当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达年内最小值时,下列诗句可与之对应的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4.材料中所述的观测结果,可能导致( )
A.我国夏季风减弱
B.我国冬季风增强
C.塔里木盆地更干旱
D.塔里木盆地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 13.D 14.C
解析 第13题,对流层顶高度年内最小,即海拔最低,海拔低处气压较高,对应图中1、2月份。“杏花雨”是清明时节,“莲叶无穷碧”是夏季,“鹤排云”是秋季,“黄河冰塞川”是冬季。第14题,青藏高原夏季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同高度自由大气由于距地面辐射远,气温低,气流下沉。高原近地面形成低压,可能增强夏季风的深入;与冬季风无关;夏季,塔里木盆地高空下沉气流增强,盆地内夏季的降水减少,而冬季本就是少雨的季节,因此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减小。
二、非选择题
15.(2021·山东济南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电影《中国机长》改编自真实事件。2018年5月14日7:06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以800 km/h的速度飞行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9 800米高空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飞机剧烈抖动。机长临危不乱,用冻得发紫的双手迅速手动操作迫降,34分钟后飞机安全降落成都机场,119名乘客无一伤亡,创造了民航史上的一次史诗级壮举。
(1)描述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在大气层的特征。
(2)分析引起机舱挡风玻璃爆裂的大气环境条件。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 800米高空属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特征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和固体杂质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贴近地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第(2)题,大气环境条件要从气温、气压、风力等角度描述。
答案 (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和固体杂质多,天气复杂多变;贴近地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2)海拔高,气温低;位于高空,气压低;风力强劲(大)。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对自然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可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下图为某同学在东北老家拍摄到的蔬菜大棚内景。
(1)简述大气如何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条件,请简述温室大棚实现这一目的的工作原理。
(3)该同学发现,菜农在大棚内墙上悬挂着光亮镜面膜,光亮镜面膜应悬挂在______墙,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还发现,菜农在大棚内设置了三个大煤球炉。天气晴朗的白天,菜农烧三个煤炉,晚上只烧两个煤炉。菜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回忆起在深圳近郊区看到的蔬菜大棚,菜农给大棚覆盖着黑色尼龙网,深圳菜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大气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是通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实现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得白天温度不太高,同时又通过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地球热量,使得夜晚最低温不太低,从而使得昼夜温差变小,有利于人类生存。第(2)题,温室大棚主要是通过大气的保温作用改善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塑料或者玻璃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使得大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大棚,使地面增温,而大棚内的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使得内部热量不易消失,实现了保温作用。第(3)题,为了使大棚内的光照条件更加均匀,在北侧的墙体上安装光亮镜面膜,可以将照在北墙的光反射回去,使得作物北侧背光面也可以接受光照。晴朗白天温度高,多点燃炉子,使得温度更高,夜晚本来气温低,减少炉火的量,使得温度更低,这样实现了昼夜温差增大的目标,有利于作物品质提高。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目的是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从而减少植物水分蒸腾。
答案 (1)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同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获得热量,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减少热量向宇宙散失,使近地面气温变化幅度小。
(2)热量(或温度) 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温室大棚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多;塑料或玻璃阻隔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
(3)北 增加棚内光照 增加昼夜温差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光合作用,紫外线,凝结核,氯氟碳化物,地面长波辐射,臭氧层,先下降后上升,电离层,太阳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考点2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散射的应用,早霞晚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