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 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5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显微镜是一种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光学放大仪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为显微镜的镜头,该镜头安放在镜筒的上方,由a转成b视野变亮
B.图②为显微镜下的视野,向右移动装片,c细胞可移到视野中央
C.图③可作为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的实验材料
D.若图④为物镜10×的显微镜下的图像,物镜换成40×,可观察到4个细胞
2.运动型果冻——能量胶是户外马拉松、越野跑、骑行、登山必备补给品。其营养成分表和配料信息显示含有麦芽糖、果糖及少量的脂肪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胶中的麦芽糖可被酶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B.能量胶中的脂肪、胆固醇和维生素D统称为固醇
C.与相同质量糖类相比,脂肪储能较多,原因是其H含量较高
D.能量胶中的果糖及脂肪都可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
3.细胞骨架不仅能够作为细胞支架,还参与细胞器转运、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等。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细胞骨架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纤维素酶破坏细胞骨架后,细胞的形态将发生变化
B.线粒体能定向运输到代谢旺盛的部位与细胞骨架有关
C.酵母菌、霉菌和水绵都含有细胞骨架
D.纺锤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的运动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
4.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都需要载体
B.植物根细胞吸收Ca2+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Ca2+浓度成正比
C.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
D.抗体的释放需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5.为验证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小组取若干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过氧 化氢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2释放量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重复实验时,在A、B、C、D四点,改变反应条件,测得。2释放量的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考虑过氧化氢自身分解的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可能是加入了重金属 B.B点时,可能是加入了过氧化氢酶
C.C点时,可能是适当地降低了温度 D.D点时,可能是加入了过氧化氢酶
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端粒学说认为衰老细胞的端粒DNA序列逐渐加长
B.细胞在正常分化的过程中核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C.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缩小
D.肌细胞内与肌动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不表达
7.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该植物在CO2浓度适宜条件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对温度更敏感
B.温度25℃时,一天中至少需要10h以上光照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C.图乙是用温度30℃时测得的数据绘制的
D.提高CO2浓度,图乙中a点会右移
8.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9.以下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菠菜叶下表皮进行观察,显微镜下发现保卫细胞中无细胞核
B.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活动中,须准备4个信封
C.对黑藻叶片进行观察,显微镜下发现叶绿体分布在液泡膜与细胞膜之间
D.在“DNA模型制作”活动中,需将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反向排列组成单链
10.玉米和大豆田间配置不合理会导致产量低、轮作效果差。某科研团队创新使用了“选、扩、缩”的技术,即选择株型紧凑的玉米、耐荫的大豆品种,扩大玉米带和大豆带间的距离,由间行交替单行种植改为双行种植,缩小株距,密度与单作相当,实现了玉米、大豆双丰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可减少对大豆的遮挡,提高大豆的CO2补偿点
B.玉米和大豆间作可提高光能利用率,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C.与大豆根系共生的根瘤菌属于自养生物,可通过增加土壤含氮量增加产量
D.玉米植株高度的差异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11.如图,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的结构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相似(N代表A、G、C、T中的一种),都能作DNA复制的原料。DNA复制时,若连接上的是ddNTP ,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dNTP,子链延伸继续。某同学要获得被32P标记的以碱基“T”为末端的、各种不同长度的DNA子链在人工合成体系中,已有适量的GACACACAC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还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 )
①dGTP , dATP , dTTP, dCTP ②dGTP , dATP ,dCTP ③α位32P标记的ddTTP ④γ位32P标记的ddTTP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某二倍体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有14条染色体。关于该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染色单体数与核DNA数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染色体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减半,生殖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
C.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核DNA数目相等,但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3.耳是脊椎动物负责感受声音和维持躯体的平衡感官。研究者通过诱变的方法获得了表现型相同的M和G两种突变体斑马鱼。为探究M突变体与G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导致,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突变体与G突变体不是同一基因突变导致
B.F1测交后代中正常表现型和躯体平衡失调个体的比例为1:3
C.F1产生的雌、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随机结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D.F2中躯体平衡失调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每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的个体占9/49
14.某植物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1开红花,再将F1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如果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和aabbcc
B.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
C.在F2红花中,有1/27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
D.随机选择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都是AaBbCc
15.2017年美国二位科学家因“生物钟的昼使节律分子机制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per和tim都是生物钟的关键基因,其表达产物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两种基因对昼夜节律调节机制如图所示,pero、pers、perl是per基因的三种突变类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per、pero、pers、perl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per转录、翻译的负反馈调节是昼夜节律的重要机制
C.a过程以per的两条链为模板,用四种核糖核苷酸合成
D.b过程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时有两类RNA参与
16.下列有关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并启动转录
B.转录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与模板链上腺嘌呤结合
C.翻译时,tRNA读取mRNA上的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D.翻译时,搬运同一种氨基酸的tRNA可能有多种
17.在二倍体生物中,单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单体和三体都可以用于基因定位。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yy),为探究Y/y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用该突变株分别与单体(7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三体(7号染色体多一条)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已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而与三体杂交的F1则不能
B.若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3:4,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C.若突变株与三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5:31,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D.若Y/y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的F2全为黄叶:绿叶=1:3
18.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的
B.若用S型细菌DNA与R型活菌进行体外转化,两种细菌数量变化与图甲相似
C.图乙离心后的试管中沉淀物放射性很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图乙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则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放射性
19.将成熟的雄性小白鼠的甲状腺摘除,从第三周开始,每周注射激素a,结果激素a和激素b在血液中浓度变化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
B.b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
C.a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
D.b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
20.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都能通过递质传递信息
B.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
C.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D.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
21.利用免疫学原理既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病毒抗体的两种途径及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注射的是病毒疫苗,途径②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
B.在人体患病的情况下,途径①常用于免疫预防;途径②常用于免疫治疗
C.途径①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
D.途径②曲线在0~7天逐渐上升的原因是病毒逐渐增多
22.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也是神经调节的中枢。下图是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同时表示糖尿病病因的两种形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涉及的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由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图中两条虚线表示下丘脑通过作用于垂体合成并释放的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C.图中经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腺体产生的激素可以促进机体氧化分解有机物,其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D.该图显示了细胞膜上的不同受体分别接受不同的信号分子,是通过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来传递信息
23.下图表示某种兰花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吸食花蜜进行传粉。下列分析符合进化理论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蛾的口器与兰花的花矩是两种生物相互选择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24.如图所示有关生物学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如图1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如图2过程的作用是释放抗原,以便抗体能进一步对其发挥作用
C.如图3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
D.如图4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其中A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C液
25.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甲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乙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 N、P 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露斯塔野鲮鱼从罗氏沼虾获得的能量比从绿藻、蓝藻获得的能量少
B.图甲内 a~e 五个点中,c、d 点的种群密度几乎相同
C.该湖泊受到富含 P 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据图乙分析最好选择蓝藻来治理
D.d 点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前 8 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 b 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大题。
26.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膜 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多种多样。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肠上皮细胞不同表面可执行多种功能,且有的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从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小肠上皮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此外细胞膜表面还存在______,其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2)如图所示,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将细胞膜上可能进行的主动运输分为甲、乙所示的两种类型,■、▲、O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I、人体细胞膜上的Na+-K+泵应属于图示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其结果是造成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高于内侧。
II、小肠上皮细胞就是借助细胞膜内外两侧钠离子的电化学梯度通过_____(填“甲”或“乙”)吸收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27.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有氧条件下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图是玉米、小麦幼苗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的测定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
玉米
小麦
CO2补偿点
12μmol/L
23μmol/L
CO2饱和点
34μmol/L
50μmol/L
(1)甲图中X物质是_______;④过程是在_______中进行的。
(2)若将正常生长的玉米小麦幼苗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继续培养,玉米、小麦幼苗存活时间更长的是_______,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3)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 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这种现象称为光呼吸。Rubisco酶的存在场所为________, Rubisco酶既可催化C5与CO2反应,也可催化C5与O2反应,这与酶的专一性相矛盾,其“两面性”可能因为在不同环境中酶_______发生变化导致其功能变化。在植物长期处于高浓度14CO2环境中时,Rubico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
28.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小麦,这对培育高产杂交小麦具有重要意义。
(1)在小麦的杂交育种过程中,选择雄性不育植株可以减少_______操作 ,明显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2)为研究此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机制,育种工作者利用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小麦进行了杂交实验,过程如图1: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定律,其中雄性不育性状为________性状。根据杂交结果还可以得出该雄性不育株细胞质中不存在独立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请写出此推测的理由______。
(3)在后续研究中,育种工作者在上述雄性不育植株中发现了一株矮秆雄性不育突变体,利用该突变体进行了新的杂交实验,如图2:
请利用遗传图解解释F1矮秆雄性不育株与株高正常可育株杂交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______(雄性不育/可育基因用A/a表示,株高基因用B/b表示)。
29.根据题目信息,完成下列题目:
(1)经过研究,已经发现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天然植物激素有_______。
①吲哚乙酸②苯乙酸③秋水仙素 ④蔡乙酸 ⑤乙烯 ⑥2 ,4-D
(2)下列图示中能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特点的是_____
(3)科研人员为研究植物生长素( IAA)和赤霉素(GA)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用豌豆黄化苗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CA抑制剂和IAA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测量结果如下请回答问题:
①图1中,随着GA抑制剂浓度的升高,对豌豆茎切段的________作用增强。
②图2中低浓度的IAA抑制剂豌豆茎切段的伸长量高于其他组,可能的原因是IAA抑制剂本身会有微弱的促进生长作用。
③综合分析,IAA和GA对豌豆茎切段的伸长起________作用。
(4)植物体内GA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步骤如图所示:
研究表明,IAA参与GA的生物合成,当缺少IAA时会抑制豌豆茎间细胞的伸长生长,推测可能原因是缺少IAA时,无活性的GA20转化为无活性的GA29无法转化为有活性的GA1,要恢复其正常伸长生长可以适当添加外源IAA.请你设计实验,对上述推测进行验证,并描述能证明上述推测正确的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与试剂:豌豆茎切段,被14C标记的GA20培养液,适宜浓度的IAA溶液(溶解于一定浓度的乙醇配置而成)等_________。
30.我国新设立的河北雄安新区将依托白洋淀生态环境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有研究人员对白洋淀生态系统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设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
(2)在水面浮床上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组合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的特征,其意义为________。污水流入湿地后,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污染物最终被分解为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样设计的原理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
(3)根据白洋淀能量流动特点合理地确定其载鱼量,保证渔产品的持续高产。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______。
(4)我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①“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____ (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②植树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1.D
【分析】
1、物镜的一端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大,没有螺纹的镜头是目镜,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应该使视野变亮,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详解】
A、由图①观察可知,图中的镜头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需要安装在转换器上,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b的放大倍数大于a,则由a转成b视野变暗,A错误;
B、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图②为显微镜下的视野,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实际位于视野的右方,故需要向左移动装片,将c细胞移到视野中央,B错误;
C、图③有大液泡,说明其为成熟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选择分生区细胞,C错误;
D、若图④为目镜10×、物镜10×的显微镜下的图像,64个细胞充满视野,当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此时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则视野中可观察到64/42=4个细胞,D正确。
故选D。
2.C
【分析】
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
A、能量胶中的麦芽糖可被酶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
B、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统称为固醇,B错误;
C、相比糖类,脂肪储能较多,原因是其H含量较高,C正确;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而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C。
3.A
【分析】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用纤维素酶不会破坏细胞骨架,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器转运,所以线粒体能定向运输到代谢旺盛的部位与细胞骨架有关,B正确;
C、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酵母菌、霉菌和水绵都是真核生物,所以都含有细胞骨架,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分裂,所以纺锤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的运动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D正确。
故选A。
4.A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蛋白协助,不需要能量,比如水、气体、小分子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磷脂)都属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蛋白协助,比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比如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正确;
B、植物根细胞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速率受到载体和能量的影响,B错误;
C、性激素属于小分子脂质,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该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释放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5.D
【分析】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
A、A点后,O2释放量不再增加,可能是酶失活导致的,重金属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A正确;
B、B点后,O2的最大释放量不变,但是速率增大,可能是增加了酶量所致,B正确;
C、题图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C点后,反应速率降低,可能是降低了反应温度所致,导致酶的活性降低,C正确;
D、D点后,O2的最大释放量变大,可能是加入了过氧化氢溶液(底物)所致,D错误。
故选D。
6.B
【分析】
细胞分化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哀老的特征包括: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降低;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
A、端粒学说认为衰老细胞的端粒 DNA序列逐渐缩短,A错误;
B、正常分化的细胞,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
D、肌细胞内含有肌动蛋白,与肌动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D错误。
故选B。
7.B
【分析】
据图甲分析:实线代表的是光合作用,虚线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由两条曲线看出光合作用的温度范围小并且变化剧烈,超过50℃光合速率为0,而呼吸速率还很大,可推测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
分析乙图,a点是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
【详解】
A、分析甲图,实线代表的是光合作用,虚线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由两条曲线看出光合作用的温度范围小并且变化剧烈,超过50℃光合速率为0,而呼吸速率还很大,可推测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A错误;
B、温度2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6mg/h,呼吸作用速率为2.5mg/h,净光合速率为3.5mg/h,每天的净积累量大于零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假设一天光照为X小时,6X-2.5×24>0,X>10,所以温度25℃时,一天中需要10h以上光照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正确;
C、图乙光照强度为0时的氧气吸收量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为3mg/h,不对应图甲的30℃,C错误;
D、乙中的a是光补偿点,提高CO2浓度,光合速率增加,图乙中a点会左移,D错误。
故选B。
8.D
【分析】
1、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
A、无氧条件下细胞无氧呼吸旺盛,零下低温又易使水果被冻坏,因此无氧和零下低温均不利于水果的保鲜,A错误;
B、C6H12O6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成CO2,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分解成二氧化碳,B错误;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而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错误;
D、夏季连续阴天,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而夏季的气温又较高,细胞呼吸作用较强,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所以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增加净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材料用具的注意事项是:(1)代表配子的物品必须为球形,以便充分混合。(2)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3)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最好采用最好选用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容器,而不要采用方形容器,这样摇动小球时,小球能够充分混匀。(4)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量相等,以表示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同时,每个小桶内的带有两种不同基因的小球的数量也必须相等,以表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形成数目相等的含显性基因和含隐性基因的配子。
【详解】
A、对菠菜叶下表皮进行观察,保卫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分裂,仍具有细胞核,A错误;
B、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活动中,需取2个信封,在每个信封内放入2种卡片,不同信封内卡片的总数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对黑藻叶片进行观察,液泡膜与细胞膜之间为细胞质基质以及除液泡外的细胞器,故可在显微镜下发现叶绿体分布在液泡膜与细胞膜之间,C正确;
D、DNA是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的双螺旋结构,DNA每条单链上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方向相同,因此在DNA分子模型制作实验中,将多个脱氧核苷酸同方向排列组成单链,D错误。
故选C。
【点睛】
10.B
【分析】
1、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大豆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根瘤菌属于异养生物,只能利用大豆光合制造的有机物。
【详解】
A、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与大豆间行种植可减少对大豆的遮挡,降低大豆的CO2补偿点,A错误;
B、玉米和大豆间作可利用不同层次的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B正确;
C、与大豆根系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异养生物,能利用大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C错误;
D、玉米属于种群,植株高度的差异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B。
11.A
【分析】
分析题意,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的结构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相似(N代表A、G、C、T中的一种),都能作DNA复制的原料,则脱掉β位和γ位的磷酸基团,保留α位的磷酸基团,连接到合成的DNA的子链中。
【详解】
据题意分析,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的结构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相似(N代表A、G、C、T中的一种),都能作DNA复制的原料,则脱掉β位和γ位的磷酸基团,保留α位的磷酸基团,连接到合成的DNA的子链中,需要被P标记的以碱基“T”为末端的DNA,则需要对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TTP)的α位的磷酸基团进行标记,故选③;该同学的目的是为得到放射性标记T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则必须提供四种dNTP,即dGTP、dATP、dTTP、dCTP,如果没有dTTP,则所有片段长度均一致,因为所有子链在合成时均在第一个T处掺入双脱氧的T而停止复制,故选①。A正确。
故选A。
12.B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
A、染色单体数与核DNA数相等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在染色单体数与核DNA数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
B、染色体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减半,生殖细胞中有7条染色体,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所以两个子细胞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但细胞中核DNA数目相同,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
故选B。
13.C
【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F2中正常表现型和躯体平衡失调比例为9:7,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作答。
【详解】
A、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同一基因突变导致,A正确;
B、F1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测交后代中正常表现型和躯体平衡失调个体的比例为1:3,B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受精作用不会形成基因重组,C错误;
D、F2中躯体平衡失调的个体基因型为1/7MMgg、2/7Mmgg、1/7mmGG、2/7mmGg、1/7mmgg,随机交配时,产生雌雄mg的配子概率都为3/7,后代每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的个体占3/7×3/7=9/49,D正确。
故选C。
14.C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个纯合白花品系杂交,F1全为红花,F1自交,F2中白花植株占37/64,则红花植株占1-37/64=21/64=(3/4)3,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完全显性条件下,n对等位基因自交,后代中显性个体比例为(3/4)n,因此F1中至少有三对等位基因。
【详解】
A、题干中可知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红花,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是红花,而亲本是两个纯合白花品系,A错误;
B、该植物的花色遗传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
C、要使F2红花自交后代全为红花,则该红花必须为纯合子,而F2红花中纯合子的基因型只有一种(AABBCC),因此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的个体是1/27,C正确;
D、当两株纯合白花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时,子代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D错误。
故选C。
15.B
【分析】
基因的表达:①转录:以DNA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②翻译: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的参与和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多肽链。
【详解】
A、pero、pers、perl是per基因的三种突变类型,故per、pero、pers、perl属于等位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由图可知,per转录、翻译的per蛋白质与tin蛋白质结合后会抑制自身per基因的转录,从而翻译不能进行,属于负反馈调节,因此per转录、翻译的负反馈调节是昼夜节律的重要机制,B正确;
C、a过程转录以per的1条链为模板,形成RNA,是用四种核糖核苷酸合成的,C错误;
D、b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上合成时有三类RNA参与,分别为mRNA、tRNA和rRNA,D错误。
故选B。
16.D
【分析】
转录过程以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RNA聚合酶与DNA上的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过程。
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个氨基酸可以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多个密码子,这就是密码子的简并性。那么氨基酸对应的反密码子就会有一或多个。
【详解】
A、转录时,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启动转录,A错误;
B、转录时,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与模板链上腺嘌呤结合,RNA中没有胸腺嘧啶,B错误;
C、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的是核糖体,核糖体沿着mRNA 一3,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可能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翻译时,搬运同一种氨基酸的tRNA可能有多种,D正确。
故选D。
17.B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植株,称为单体(2n-1),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若所研究基因在单体上,则基因型中只含有单个基因Y或y,若所研究基因在三体上,则基因型中含有三个相同或等位基因。
【详解】
A、若Y/y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单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0,二者杂交后代为Yy∶y0=1∶1,表现为绿色和黄色,若Y/y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单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二者杂交后代均为Yy,表现为绿色;若Y/y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三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Y,YYY产生的配子为YY或Y,因此二者杂交后代为YYy或Yy,均为绿色,若Y/y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三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二者杂交后代均为Yy,表现为绿色。因此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B,而与三体杂交的F1则不能,A正确;
B、若Y/y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单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0,二者杂交后代为Yy∶y0=1∶1,表现为绿色和黄色,F1中Yy自交后代Y-=1/2×3/4,yy=1/2×1/4=1/8,y0自交后代为1/2×1/4=1/8yy、1/2×1/2=1/4y0,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所以致死个体为1/2×1/4=1/8,所以F2黄叶∶绿叶=4∶3,B错误;
C、若Y/y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三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Y,YYY产生的配子为1/2YY或1/2Y,因此二者杂交后代为1/2YYy或1/2Yy,均为绿色,YYy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YY∶Yy∶Y∶y=1∶2∶2∶1,自交后代黄叶的为1/2×1/6×1/6=1/72,Yy自交产生的后代中yy占1/2×1/4=1/8,因此F1自交后代黄叶占1/72+1/8=10/72,绿叶占1-10/72=62/72,因此F2黄叶∶绿叶=5∶31,C正确;
D、若Y/y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突变株基因型为yy,单体或三体基因型为YY,则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Yy,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是绿叶:黄叶=3:1,D正确。
故选B。
18.D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
分析乙图: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详解】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主要是增殖而来的,A错误;
B、若用S型细菌DNA与R型活菌进行体外转化,由于没有免疫系统清除细菌,且转化效率低,则主要是R型菌,B错误;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
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会进入细菌,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正确。
故选D。
19.C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依题意可知:切除甲状腺后,小白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下降,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当人为地补充甲状腺激素后,小白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上升,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据此,依题意和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a曲线代表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b曲线代表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A、B、D均错误,C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实线箭头所示)和反馈调节过程(虚线箭头所示)。
20.B
【分析】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例如看到梅子分泌唾液。
2、分析题图:结构①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往大脑的神经,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详解】
A、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存在突触结构,都能通过递质传递信息,A正确;
B、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结构①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往大脑的神经,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B错误;
C、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D正确。
故选B。
【点睛】
21.C
【分析】
途经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途经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详解】
A、途径①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途径②注射的是病毒疫苗,A错误;
B、在人体患病的情况下,途径①常用于免疫治疗;途径②常用于免疫预防,B错误;
C、途径①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C正确;
D、途径②曲线在0~7天逐渐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浆细胞增多,D错误。
故选C。
【点睛】
22.C
【分析】
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
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3、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这两种激素间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详解】
A、图中信息显示,“ 抗体1”是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的抗体,这些抗体使胰岛B细胞不能接受高浓度血糖的刺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升高,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同样由“抗体2”作用于靶细胞而导致靶细胞不能正常接受胰岛素信号,也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B错误;
C、经过下丘脑—垂体—腺体产生的调节体温的激素可以是甲状腺激素,该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不是蛋白质,C正确;
D、细胞膜上某些受体可以识别一种或几种信号分子,但这些信号分子是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的,而不是像精细胞和卵细胞那样通过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来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C。
23.C
【分析】
生物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在共同发展中进化,生物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对兰花花矩变异起了选择作用,但不能决定其变异的方向,A错误;
B、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
C、蛾的口器与兰花的花矩的相互适应是两种生物相互选择的结果,即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蛾的口器越来越长是兰花花矩选择的结果,而不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D错误。
故选C。
24.B
【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所以A是组织液,C是血浆。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D是细胞内液。
【详解】
A、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但肌肉不会收缩,A错误;
B、图2B过程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其中的抗原,以便抗体能进一步对其发挥作用,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C错误;
D、据图分析,A是组织液,C是血浆,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D错误。
故选B。
25.D
【分析】
分析图甲: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大约5年开始下降,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
分析图乙: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详解】
A、不知道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比例,因而能量大小无法比较,A错误;
B、只要λ小于1,则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所以d点种群密度小于c点,B错误;
C、绿藻和蓝藻吸收P相同,但绿藻藻毒素较少,最好选择绿藻来治理,C错误;
D、d点λ小于1,所以种群密度下降,为衰退型,根据图中曲线,种群从大约5年开始下降,所以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D正确。
故选D。
【点睛】
26.(1) 细胞膜蛋白质种类不同 载体 催化 受体(糖蛋白)
(2) 乙 甲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分析题图1可知,该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的功能,且具有高度的极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以保证葡萄糖的高效吸收;小肠上皮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说明膜蛋白还具有催化功能;细胞膜上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的物质是糖蛋白。
(2)I、人体细胞膜上的Na+-K+泵所需要的能量是ATP直接提供,因此主动运输的类型是乙。
II、由题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通过借助细胞膜内外两侧钠离子的电化学梯度,属于ATP间接提供能量,因此主动运输的类型是甲。
27.(1) C3 线粒体
(2) 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玉米 玉米的CO₂补偿点比小麦低,在相对较低的CO₂浓度下仍在存在有机物的积累
(3) 叶绿体基质 空间结构 14C3
【分析】
据图可知,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C3的还原,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CO2固定。物质X表示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详解】
(1)物质X是二氧化碳固定的产物、被还原成葡萄糖,因此是三碳化合物(C3);④过程表示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2)密闭环境中,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使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据表可知,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更低,维持生长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更低,在相对较低的CO₂浓度下仍在存在有机物的积累,故玉米幼苗存活时间更长。
(3)题意显示 Rubisco 酶能催化 C5与 CO2 反应,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故该酶存在场所应为叶绿体基质, Rubisco 酶既可催化C5与CO2 反应,也可催化C5与O2 反应,这与酶的专一性相矛盾,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可知,其 “ 两面性 ” 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同环境中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CO2浓度较高时,Rubisco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能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因此在植物长期处于高浓度14CO2环境中时,Rubico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14C3。
28.(1)去雄
(2) 基因分离 显性 若该雄性不育株细胞质中存在独立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子代应该都不育,但子代有可育个体,说明该雄性不育株细胞质中不存在独立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
(3)
【分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1)人工杂交水稻需要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雄性不育小麦可以减少去雄这一操作。在小麦的杂交育种过程中,正常流程是“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选择雄性不育植株可以减少人工去雄这一环节。
(2)雄性不育(母本)与可育个体(父本)杂交,子代雄性不育与可育个体之比为1:1,并且可育个体自交后代都可育,说明可育个体为隐性纯合个体,雄性不育个体为杂合子,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若该雄性不育株细胞质中存在独立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子代应该都不育,但杂交结果中,子代有可育个体,说明该雄性不育株细胞质中不存在独立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
(3)根据F1子代只有矮杆,可知亲本矮杆为显性纯合个体,株高正常为隐性纯合个体;结合(2)可知,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可育为隐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为AaBB(矮杆雄性不育)和aabb(株高正常可育),F1个体为AaBb(矮杆雄性不育):aaBb(矮杆可育)=1:1,用F1进行测交,子代只有两种表现型矮杆雄性不育(基因型A_B_)和株高正常可育(基因型aabb),说明F1的矮杆雄性不育(基因型为AaBb)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故可推测AB连锁、ab连锁,F1矮秆雄性不育株与株高正常可育株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
29.(1)①②⑤
(2)B
(3) 抑制 促进
(4)将相同长度的豌豆茎切段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组和B组,浸入含有被14C标记的CA20、培养液中,分别在A组中施加适量适宜浓度的IAA溶液,在B组施加等量一定浓度的乙醇。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在A组中检测到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被14C标记的有活性CA1,B组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被14C标记的无活性CA29
【分析】
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详解】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化学物质,已经发现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天然植物激素有①吲哚乙酸、②苯乙酸和⑤乙烯。
(2)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中的A是茎的向光生长,体现的都是促进作用;B是根的向地生长,体现的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是茎的背地生长,体现的是促进作用;D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故选B。
(3)①分析图1可知,与对照相比,随着GA抑制剂浓度的升高,茎切断的长度逐渐降低,说明对豌豆茎切段的抑制作用增强。
②图2中低浓度的IAA抑制剂豌豆茎切段的伸长量高于其他组,可能的原因是IAA抑制剂本身会有微弱的促进生长作用。
③因为加入抑制剂,抑制了豌豆茎切段的伸长量,所以IAA和GA对豌豆茎切段的伸长生长起促进作用。
(4)由题干信息可知,缺少IAA时会抑制豌豆茎间细胞的伸长生长,这表明具有活性的GA1合成受到了抑制,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缺少IAA时,无活性的GA20转化为无活性的GA29无法转化为有活性的GA1,恢复其正常伸长生长可以适当添加外源IAA,则该实验可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前后的对比是有无IAA,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可设计实验如下:将相同长度的豌豆茎切段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组和B组,浸入含有被14C标记的CA20、培养液中,分别在A组中施加适量适宜浓度的IAA溶液,在B组施加等量一定浓度的乙醇。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在A组中检测到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被14C标记的有活性CA1,B组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被14C标记的无活性CA29。
30.(1)生产者所固定的光能(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物质循环
(3)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 大于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分析】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小题1】
据图分析可知,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外来污水中含有机物的化学能,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小题2】
在水面浮床上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组合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的特征,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污水流入湿地后,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及微生物分解,污染物最终被分解为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所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原理。
【小题3】
根据白洋淀能量流动特点合理地确定其载鱼量,保证渔产品的持续高产。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题4】
达到“碳中和”时,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等于CO2排放总量,而CO2排放总量除包括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CO2,故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大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故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生物: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生物,共8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试题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试题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生物(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生物(PDF版),文件包含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