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8个小题(共50分)。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 135.5 Fe 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所用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花瓷罐
B.青铜器
C.飞机外壳(硬铝)
D.不锈钢手术器械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青花瓷罐属于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青铜器、飞机外壳(硬铝)、不锈钢手术器械都属于合金,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盐酸 B. 蔗糖溶液 C. Fe(OH)3胶体 D. NaCl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是溶液,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蔗糖溶液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NaCl溶液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 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
B.是酸,属于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是碱,属于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是盐,属于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 下列元素不属于短周期的是
A. H B. C. S D. K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结合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来解答。
【详解】A.氢元素为第一周期元素,为短周期元素,A不选;
B.氧元素为第二周期元素,为短周期元素,B不选;
C.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为短周期元素,C不选;
D.K元素为第四周期元素,为长周期元素,选D;
故本题选D。
5. 下列物质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故A不符合题意;
B.只含有非极性键,故B符合题意;
C.只含极性键,故C不符合题意;
D.只含离子键,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 Na B. Mg C. Al D. Cl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l原子半径最大;
故选D。
7. 下列物质进行焰色试验,其火焰为黄色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某些化学物质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颜色,灼烧钠盐,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详解】A.NaCl含有钠元素,火焰的颜色呈黄色,选项A正确;
B.CaCl2不含钠元素,焰色反应为砖红色,选项B错误;
C.KCl不含钠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选项C错误;
D.CuCl2不含钠元素,焰色反应颜色为黄绿色,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8. 下列物质互称同位素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D
【解析】
【分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据此分析。
【详解】A.和是两种化合物,不是原子,A错误;
B.和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位素,B错误;
C.NO和NO2是不同化合物,C错误;
D.和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D正确;
故本题选D。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
B. 铁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C. 氧化铁放入稀盐酸中: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铁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原方程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本题选B。
10.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属于单质 B. 属于氧化物
C. 属于酸 D. 属于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A正确;
B.是由氧元素和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
C.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 ,选项C正确;
D.不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属于盐,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11. 下列关于金属铝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C. 硬度高于硬铝 D. 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铝也具有金属的通性,故金属铝有银白色金属光泽,A正确;
B.金属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B正确;
C.硬铝是合金,一般合金的硬度都大于纯金属,故硬铝硬度高于铝,C错误;
D.铝单质非常活泼,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D正确;
故本题选C。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mol的质量是35.5g B. 0.5mol中含有1molO
C. 的摩尔质量是56g/mol D. 1L1mol/L溶液中含有1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A.1mol的质量:,A错误;
B.0.5mol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B正确;
C.的摩尔质量是56g/mol,C正确;
D.1L1mol/L溶液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D正确;
故本题选A。
13. 硒()被称为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在机体中充当抗氧化剂。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34 B. 质量数为43 C. 中子数为43 D. 核外电子数为34
【答案】B
【解析】
【分析】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对于原子来说,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回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质子数为34,A正确;
B.质量数为77,B错误;
C.中子数为77-34=43,C正确;
D.核外电子数为34,D正确;
故本题选B。
1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而不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与反应生成沉淀而不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金属性: B. 酸性:
C. 碱性: D. 热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故A不符合题意;
B.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酸性强弱,故B符合题意;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因此碱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因此热稳定性:,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6.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事实”不相符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及事实
实验结论
A
绿豆大小的和K分别放入水中,K与水反应更强烈
金属性:
B
向盛有沉淀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盐酸和溶液,振荡后,均得到无色溶液
是两性氢氧化物
C
将盐酸滴入碳酸钠中得到
非金属性:
D
向KI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棕黄色
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由K与水反应更剧烈,可知金属性: Na< K,A正确;
B.Al(OH)3与盐酸和NaOH溶液均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知氢氧化铝具有两性,B正确;
C.盐酸为无氧酸,不能由盐酸和碳酸的酸性比较Cl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
D.向KI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棕黄色,棕黄色为碘水的颜色,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碘单质的生成,Cl2+2I-=2Cl-+I2 ,氯气是氧化剂,碘单质是氧化产物,氧化性:,故D正确;
故本题选C。
17.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B 每消耗3mol,生成4mol
C. 点燃酒精灯产生肥皂泡,证明发生了反应
D.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产物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加热时,湿棉花提供水蒸气,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 + 4H2O(g) Fe3O4 +4H2,肥皂液的主要作用是收集生成的H2,检验氢气的存在,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有上述分析可知,湿棉花提供给水蒸气,A正确;
B.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3Fe + 4H2O(g) Fe3O4 +4H2,由方程式的反应关系可知,每消耗3mol,生成4mol,B正确;
C.点燃酒精灯产生肥皂泡,只能说明有气体出来,可能氢气,也可能是空气和水蒸气,需要检验气体能否燃烧,才能确定是不是发生了反应,C错误;
D.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3Fe + 4H2O(g) Fe3O4 +4H2,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产物是,D正确;
故本题选C。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2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1mol中含有的电子数约为
C. 配置250mL1.0mol/L溶液需要18mol/L溶液的体积约为13.9mL
D. 1mol与足量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22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故A正确;
B.1个N2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1mol中含有的电子数约为,故B错误;
C.配置250mL1.0mol/L溶液需要18mol/L溶液的体积约为13.9mL,故C正确;
D.1mol与足量反应时,钠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1,1molNa转移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约为,故D正确;
选B。
19. 下列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气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氯气还有孤对电子,其电子式,故A错误;
B.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氢气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故B正确;
C.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化氢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氯原子还有孤对电子,其电子式,故C正确;
D.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水有两根氢氧键即两对共用电子对,氧原子还有孤对电子,其电子式,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0. 取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放入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生相同状况下氢气的体积
A. 镁粉多 B. 铝粉多 C. 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得到关系式Mg~H2,2Al~3H2,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设质量为mg,则产生氢气物质的量分别为、,则铝反应放出的氢气多,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1. 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碘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需要外加氧化剂,选A;
B.硫元素铝元素的化合价均没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故B不选;
C.铝元素的化合价均没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故C不选;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需要加入还原剂,D不选;
故本题选A。
22. 下列对图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固体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
向稀硫酸中加入溶液,溶液导电能力变化
的形成示意图
光照过程中氯水的变化
a时刻稀硫酸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降低的原因是氯气逸出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Cl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其电离方程式,故A正确;
B.向稀硫酸中加入溶液,两者点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完全反应时,溶液几乎不导电,后来继续加入氢氧化钡,导电能力逐渐增强,故B正确;
C.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钠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失去的这个电子转移给氯原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氯化钠,故C正确;
D.氯水中主要有HCl和HClO,HClO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溶液氢离子浓度增大,pH降低,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3. 向溶液中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则甲、乙、丙中的溶液可能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与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故不符合题意,A不选;
B.与反应会产生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沉淀会溶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硝酸钡(还有过量的硝酸),硝酸钡与氯化亚铁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B不选;
C.与反应会产生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沉淀会溶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钡(还有过量的盐酸),再加入硫酸钠溶液,会有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产生,符合题意,选C;
D.与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故不符合题意,D不选;
故本题选C。
24. 下列关于“100mL 0.1 mol∙L−1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与0.1 mol∙L−1溶液中的相等
B. 若取该溶液10mL,其中
C. 该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
D. 若取该溶液10mL,恰好能与10mL 0.1 mol∙L−1溶液完全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100mL 0.1 mol∙L−1溶液中,0.1 mol∙L−1溶液中的,两者的不相等,故A错误;
B.若取该溶液10mL,离子浓度不变,因此,故B错误;
C.氯化钡全部电离,因此该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故C错误;
D.若取该溶液10mL,与10mL 0.1 mol∙L−1溶液,两者的,因此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5.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和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
A. 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g
B. 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C. 取ag混合物与足量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D. 取ag混合物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g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A不选;
B.Na2CO3和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B不选;
C.取a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bg固体为碳酸钠及过量NaOH,不可以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选C;
D.Na2CO3和NaHCO3都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最后得到固体是BaCO3,所以可以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D不选;
故本题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8小题,共50分。
26. 补齐物质与其用途之间的连线如B−a_______
物质
用途
A.碳酸氢钠
a.作呼吸面具供养剂
B.过氧化钠
b.作食品膨松剂
C.漂粉精
c.作红色颜料
D.氧化铁
d.作游泳池消毒剂
【答案】A−b,C−d,D−c
【解析】
【详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常用作作食品膨松剂,故A−b;漂白精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常用作游泳池消毒剂,故C−d;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颜料,故D−c;综上所述,答案为:A−b,C−d,D−c。
27. 选择完成下列实验的装置
(1)加热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用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用_______。
(3)配制100mL1.00 mol∙L−1溶液,用_______。
【答案】(1)② (2)①
(3)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加热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圆底烧瓶中装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装入浓盐酸,用酒精灯加热,因此用②装置;故答案为:②。
【小问2详解】
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需要用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等装置,故用①;故答案为:①。
【小问3详解】
配制100mL1.00 mol∙L−1溶液,用1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等装置,因此用③;故答案:③。
28. 实验室制的化学方程式为。
(1)作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反应中每生成1mol,消耗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答案】(1) ①. ②. 降低
(2) ①. 4 ②. 2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方程式,MnO2中Mn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因此作氧化剂的物质是MnO2,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答案为:MnO2;降低。
【小问2详解】
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中每生成1mol,消耗的物质的量是4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故答案为:4;2。
29. 用固体配制100mL1.00mol/L溶液。
(1)计算需要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
(2)配制溶液时,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
a.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b.根据计算结果,称量固体。
c.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d.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L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e.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答案】(1)4.00
(2)badec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100mL1.00mol/L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为:
,答案为:4.00;
【小问2详解】
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adec;答案为:badec。
30. 84消毒液是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该消毒液可由与溶液反应制得,其主要成分为、,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人们主要利用84消毒液中的氧化性进行消毒。比要稳定的多,虽然也会分解,但它的水溶液在低温下存放三年才分解一半左右。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
(2)84消毒液是由和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_______
(3)用与溶液制备84消毒液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
(4)很稳定,高温加热不分解。_______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解析】
【小问1详解】
84消毒液中的氧化性进行消毒,故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答案为:正确;
【小问2详解】
84消毒液是由、和水组成的混合物,答案为:错误;
【小问3详解】
与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和水,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分别变到了+1价和-1价,故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为:正确;
【小问4详解】
不稳定,高温条件下会分解,故答案为:错误。
31. 海洋是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制取氯、溴、镁等多种化工产品。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2)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其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的酸性比的酸性_______(填“强”或“弱”)。
(3)金属性强于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和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_______,原子半径大于,失电子能力强于。
(4)在元素周期表中,溴()位于第4周期,与同主族。下列实验或事实能说明得电子能力强于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将通入溶液中可制得
b.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为液态
c.约500℃开始分解,HCl约1000℃开始缓慢分解
【答案】(1) ①. 三 ②. ⅦA
(2) ①. +7 ②. 弱
(3)核电荷数小于
(4)ac
【解析】
【小问1详解】
是1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是2、8、7,因此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IA族;故答案为:三;VIIA。
【小问2详解】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为+1价,氧为−2价,则溴元素的化合价是+7,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因此的酸性比的酸性弱;故答案为:+7;弱。
【小问3详解】
金属性强于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和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小于,原子半径大于,失电子能力强于;故答案为:核电荷数小于。
【小问4详解】
a.将通入溶液中可制得,说明氧化性,则一般得到非金属性强于,故a符合题意;b.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为液态,得电子能力与物质的状态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约500℃开始分解,HCl约1000℃开始缓慢分解,则非金属性强于,故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c。
32. 电子工业中,常用溶液腐蚀铜(原理为:)制造印刷线路板。为了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溶液,可以采用下列步骤:
(1)上述过程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加入物质A生成单质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滤渣为混合物,物质B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作用是_______。
(4)写出③中通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检验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
(6)若加入A的物质的量为amol,整个操作过程中生成的物质的量为bmol,若不考虑空气中氧气参与反应,请计算③至少消耗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①②; (2);
(3) ①. HCl; ②. 除去粉中的;将铁转化成氯化亚铁;
(4);
(5)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变红色;
(6)。
【解析】
【分析】电子工业中,常用溶液腐蚀铜,制造印刷线路板,则腐蚀废液中主要为氯化铜、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加入过量A,产生滤液和滤渣,滤液通入氯气生成氯化铁,说明滤液为氯化亚铁,则A为单质铁,则滤渣为铁和铜;加入过量B,得到单质铜和氯化亚铁,说明B为稀盐酸,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操作①、②后均有固体和滤液,则说明①②操作为过滤;答案为:①②;
【小问2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A是铁单质,铁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小问3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B是HCl;HCl的作用是使铜和铁单质分离,同时生成氯化亚铁溶液,故答案为:HCl;除去粉中的;将铁转化成氯化亚铁;
【小问4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是氯化亚铁溶液,二价铁离子被氯气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小问5详解】
检验三价铁离子,可以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变红色,说明有三价铁离子存在,故答案为: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变红色;
【小问6详解】
物质A是铁单质,amol的铁单质由0价,最终转化为三氯化铁中的三价铁离子,共失去3amol的电子,得电子的物质为盐酸和氯气,题干要求计算至少消耗的量,故不考虑原溶液中的铜离子和铁离子,根据氢气的量,盐酸共得2bmol电子,则氯气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a-2b)mol,故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mol;答案为:。
33. 某小组同学为了获取在制备过程中,沉淀颜色的改变与氧气有关的证据,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步骤:
Ⅰ.向三颈瓶中加入饱和溶液,按如图1所示装置连接;
Ⅱ.打开磁力搅拌器,立即加入10%溶液;
Ⅲ.采集瓶内空气中含量和溶液中含量()的数据。
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部分变为红褐色。
实验数据:
问题与解释:
(1)三颈瓶中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盛放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沉淀颜色发生变化最后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到“在制备过程中,沉淀颜色改变与氧气有关”的结论,其实验证据是_______。
【答案】(1) ①. 浅绿色 ②. 分液漏斗
(2)
(3)
(4)瓶内空气中、溶液中含量均下降;沉淀颜色改变
【解析】
【分析】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根据数据采集溶解氧和瓶内氧气的量逐渐减小,沉淀的颜色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部分变为红褐色。
【小问1详解】
三颈瓶中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根据图中信息得到盛放溶液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浅绿色;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生成白色沉淀是亚铁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沉淀颜色发生变化最后变成红褐色是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通过上述实验,根据沉淀颜色的改变、以及图2、图3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在制备过程中,沉淀颜色改变与氧气有关”的结论,其实验证据是瓶内空气中、溶液中含量均下降;沉淀颜色改变;故答案为:瓶内空气中、溶液中含量均下降;沉淀颜色改变。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试题(学生版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试题(学生版 解析版),共27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试题(学生版 解析版) (1):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试题(学生版 解析版) (1),共27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常温时,下列溶液中,的是,1ml/L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事实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