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 卷一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05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 海—气相互作用 卷一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05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 海—气相互作用 卷一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05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练习题
4.3 海—气相互作用 卷一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在海—气相互作用中,大气向海洋输送巨大能量的形式是( )A.辐射 B.风 C.降温 D.升温2.关于海洋热量收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乘船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A.①处 B.②处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2022年福建龙岩期末)“海浩”是指海面上出现白茫茫云雾的现象。下图为2021年1月7日青岛经历寒潮天气时近海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海面云雾主要由冰晶组成)。据此完成第5~6题。5.关于此次“海浩”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气温差小 ②气温低于水温 ③维持水热平衡 ④维持大气稳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气象专家认为本次“海浩”的发生和近期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A.东南信风减弱 B.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多暴雨C.赤道逆流减弱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多山火(2022年辽宁部分学校期末)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第7~8题。7.当SOI为正值时( )A.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B.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C.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D.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8.据图判断,2019年秋冬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秘鲁沿海旱情加重 B.中国南方遭遇暖冬C.智利沿海渔民增收 D.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洪灾(2022年天津月考)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第9~11题。9.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 )A.12—2月 B.2—4月C.5—7月 D.10—12月10.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 )A.当气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B.当气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C.当海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D.当海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11.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 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 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第12~13题。 12.构成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海洋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所采用的形式是(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二、非选择题14.图甲为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和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图乙为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个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________,为什么?(4)①海域热量收入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②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______(填“大”或“小”)一些。15.(2022年山东聊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 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气候寒冷。1950年11月至12月长津湖战役期间恰逢拉尼娜现象,形成极端严寒天气。拉尼娜是指当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至赤道附近西太平洋,使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图甲为长津湖附近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乙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分布。甲乙(1)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图示洋流A的形成过程及对沿岸的影响。(8分)(2)分析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4分)(3)分析长津湖战役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遭遇极端严寒天气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B 2.D 1.解析:在海—气相互作用中,大气主要以风的形式向海洋输送巨大的能量。2.解析: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水热量净收入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但赤道地区因降水多,热量收入少于副热带海区。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耗热。3.A 4.B 解析:第3题,据题意可知,A处是1月,经6个月后为7月,是北半球夏季,图中C处海洋温度高,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A项正确。第4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 海水温度更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低。热交换②处更活跃。5.B 6.C 解析:第5题,“海浩”现象的出现需要具有温度差和凝结核两个条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蒸发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因此出现“海浩”奇观。所以要形成“海浩”,海—气温差要大,气温低于水温,①错误,②正确;出现“海浩”现象时,海—气进行热量交换,维持水热平衡,③正确;出现“海浩”现象时,海—气温差大,不利于维持大气稳定,④错误。第6题,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它发生时,沃克环流增强,东南信风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更加干旱;发生拉尼娜现象时,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加,不易发生山火;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增强,沃克环流增强,近地面风从东部太平洋往西部太平洋吹,使得赤道逆流减弱,C项正确。7.D 8.B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当SOI为正值时,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D项正确。第8题,据图判断,2019年秋冬季节,SOI为负值,说明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沿海发生洪涝现象,A项错误;我国南方遭遇暖冬,B项正确;上升流受抑制,智利沿海渔民减收,C项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干旱,容易发生火灾,D项错误。9.C 10.A 11.B 解析:第9题,据图示可知,在海温15~25 ℃的范围,雾出现的次数最多,山东位于温带地区,5—7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温度较高,所以在5—7月出现雾的日数最多,C项正确。第10题,据图可知,当气温为10~15 ℃,大多形成的雾为气温低于海温,所以多为蒸发雾,A项正确;当海温为10~15 ℃,形成的雾部分气温高于海温,部分气温低于海温,有蒸发雾也有冷却雾。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蒸发雾是气团的温度低于海面的温度,海水温度高,遇冷凝结形成的雾,①正确,②错误;冷却雾是指当气团的温度高于海面温度时,暖湿的空气遇到冷海面,凝结形成的雾,③错误,④正确。12.B 13.A解析:第1题,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传输的主要途径是海水蒸发和水汽凝结。第2题,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释放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二、非选择题14.答案:(1)A 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大(2)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 (3)C 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4)大于 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度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5)小15.答案:(1)形成过程: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沿岸表层海水流失,使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补偿流。影响:使沿岸大气温度降低,湿度减小,易形成大雾天气。(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岸水温比正常年份更低,下沉气流将更加旺盛,降水更少,可能出现旱灾。太平洋西岸水温比正常年份更高,上升气流将更加旺盛,降水更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3)盖马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风强度增大;冬季风沿河谷南下,狭管效应使冬季风更加强劲;临近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降雪多,地面反射率高,加剧严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秀测试题,文件包含43海气相互作用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43海气相互作用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精品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海雾的形成反映的是,该海域4月28日凌晨出现海雾,若某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则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