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3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1为百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生物试卷
1. 根据“内共生起源学说”,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原核生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吞噬的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B. 线粒体中的环状DNA与细菌相似
C. 线粒体可以通过分裂的方式增殖 D. 线粒体的内、外膜成分和功能相似
2. 抑制剂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的活性。下图表示两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除酶抑制剂外,温度、pH也会影响酶的催化效果
B. 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解除抑制剂A对酶的抑制效果
C. 抑制剂B和酶结合,导致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
D. 低温和抑制剂B降低酶活性,两者作用机理相同
3. 下列无法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 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
B.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 观察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D. 观察花生子叶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色
4. 下图为高等植物叶绿体部分结构示意图,PSⅡ和PSI系统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PSⅡ和PSI系统分布在高等植物叶绿体内膜上
B. H+向膜外转运过程释放的能量为合成ATP供能
C. PSⅡ和PSI系统中的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D. 如果e和H+不能正常传递给NADP+,暗反应的速率会下降
5. 图1为百合(2n=24)减数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过程中某时期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A的某个时期存在12个四分体
B. 细胞B、细胞C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细胞A→细胞B、C过程中
D. 图2发生在细胞B(C)→细胞D、E(F、G)的过程
6. 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的表现为B细胞分化障碍,某些抗体缺失,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Xb的基因频率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其祖父
B. 该疾病患者的特异性免疫不会出现功能缺陷
C. 该疾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是k,k2
D. 男性患者的女儿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BXB或XBXb
7. D基因是红耳滑龟雄性性别决定基因,但是其性别往往与孵化期间的温度高度相关,高于31℃时更易发育成雌性,低于26℃时更易发育成雄性。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其性别决定机制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高温提高了性腺细胞内Ca2+的浓度
B. p-STAT3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 高温条件提高了D基因的转录效率
D. 雌、雄红耳滑龟STAT3和p-STAT3总含量无差异
8. 人体存在图1所示抑制肿瘤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PD-1是活化T细胞的标志,未活化的T细胞几乎不表达,而某些肿瘤细胞也可通过图2所示机制实现免疫逃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PD-1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物质A可能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C. PD-1与PD-L1结合,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 PD-1过度激活导致T细胞凋亡,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9. 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人脑高级功能
B. 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的调适、心理咨询好转
C.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可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
D. 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参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控
10. 下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B. 小麦籽粒质量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长素含量
C. 小麦籽粒成熟后期三种激素的含量均较低
D. 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小麦籽粒生长
11.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确保碳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关于碳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主要以CO2形式进行
B. 搭乘公共交通与开私家车相比,可减小生态足迹
C. 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
D. 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
12. 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某种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当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则模拟这种红蚁幼虫蠕动和声音以保护自己,同时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蓝蝶幼虫与这种红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B. 大蓝蝶在没有这种红蚁的地方可能无法繁衍后代
C. 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这种红蚁将其搬回蚁巢
D. 大蓝蝶幼虫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来保护自己
13. 某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具有种间关系的甲、乙两个种群数量比例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 1.30 | 1.35 | 1.10 | 0.95 | 0.65 | 0.33 |
A. 甲种群数量从第3年开始逐渐下降
B. 乙种群增长速率不受自身密度制约
C. 甲、乙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多
D. 甲、乙两种群间不存在双向信息交流
14. 如图是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菌种1、菌种2分别代表酵母菌和乳酸杆菌
B. 接种初期菌种2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C. 酒精发酵阶段需多次补充氧气利于菌种1的繁殖
D. 接种菌种2后需将温度调高提高其醋酸发酵能力
15.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原理或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工程的核心环节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B. 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有性生殖方法的之一
C.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
D.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6.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科研人员对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的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水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与藻类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关系。
(2)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容易出现“水华”现象。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如苦草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影响藻类生长。
①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苦草浸提液处理铜绿微囊藻,测定其细胞密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显示苦草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繁殖产生了明显的__________作用。
②为研究苦草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数量影响的原因,科学家测定了在不同浓度的苦草浸提液处理下铜绿微囊藻细胞内叶绿素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据图2可知,高浓度的苦草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数量影响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作答)
(3)科研人员对苦草处理前后富营养化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种藻类的密度进行测量,如下表所示。
苦草实验前后藻类密度的变化
培养天数 藻的数量(个/L) 藻的门类 | 0天 | 28天 | |
对照组 | 苦草组 | ||
蓝藻门 | 64195065 | 70276704 | 2397778 |
绿藻门 | 15149599 | 5572162 | 292374 |
硅藻门 | 8283234 | 871922 | 108990 |
隐藻门 | 1307879 | 1198889 | 944579 |
裸藻门 | 1743838 | 435936 | 26177 |
据表中数据判断,苦草是否能作为修复富营养化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植物,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苦草是否能作为修复富营养化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植物,还可以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
17. 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博弈”的过程中进化出了两层“免疫系统”,科学家对两层“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防御病原菌的过程中,基因_____(过程)调控、植物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都参与维持植物体的稳态。
(2)受到病原菌的侵袭,植物可依靠其两层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引起活性氧爆发,抑制病原菌生长。如图1为植物“免疫系统”示意图。
①第一层“免疫系统”(用PTI表示):植物通过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病原菌,促进B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B蛋白一方面通过促进R蛋白磷酸化增加植物细胞外环境的活性氧含量,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植物细胞内的免疫反应。
②第二层“免疫系统”(用ETI表示):成功入侵的病原菌通过向植物细胞分泌效应因子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作为对策,植物体利用__________感知病原菌的入侵,激发更强烈的免疫反应。
③据图1分析,ETI对PTI存在___________作用。
(3)为验证PTI和ETI的上述相互作用,科学家选用D菌株作为病原菌,利用野生型植株、PTI缺失突变体以及ETI缺失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结果如图2。
据图2分析可知,该实验结果可以支持PTI和ETI的上述相互作用,依据是__________。
(4)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在面对病原菌侵袭时,PTI和ETI合作机制的优点是__________。
18. 青光眼是发病最广泛的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是视网膜节细胞(RGC)及其轴突的退化和死亡。在体外实现RGC再生是青光眼防治的重要方向之一。
(1)RGC等6种视网膜神经元均由多能视网膜祖细胞经__________过程产生
(2)研究者利用__________技术扩增鼠源的mA基因、mB基因和mI基因,通过表达上述基因组合,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鼠源诱导视网膜节细胞(iRGC)。
(3)为检测鼠源基因组合能否将人的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人源iRGC,研究者将上述基因和人源的hA基因,hB基因和hI基因分别转入人成纤维细胞,一段时间后使用特殊标记物染色以观察是否产生了神经元(若重编程成功,细胞形态会由梭形的扁平细胞转换为有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的神经元形态),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__________﹐说明只有人源基因组合才能实现人源iRGC的诱导。鼠源基因组合未成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为探究hA基因、hB基因和hI基因在人源iRGC重编程中的作用,研究者设置五种组合,统计重编程效率,结果如图2。由图可知,__________基因可以启动体细胞重编程。
(5)研究者在转入上述基因组合的同时又转入hS基因,统计重编程效率并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果如图3。结合图1信息,推测hS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
19.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溶酶体H通道的首次发现
溶酶体作为细胞中的“回收站”,内部含有的酸性水解酶能将蛋白质等物质降解。其内部偏酸的环境(pH约为4.6),既能保障溶酶体功能,又能防止酸性水解酶泄露后(细胞质基质中的pH约为7.2)破坏正常结构。
溶酶体内部pH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V—型质子泵(V-ATPase)在此发挥了重要功能。V—ATPase能够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进溶酶体内部。研究者曾推测,要实现H+的精确调节,溶酶体膜上必然要有H+通道以实现H+快速外流。两套功能相反的系统协同工作,才能实现溶酶体pH的精确调控(如图1)。
为了找到这一“预设存在”的H+通道,我国科学家对一系列膜蛋白逐一进行过表达测试。最终发现当T蛋白过量表达时,记录到的从溶酶体膜内流向膜外的“H+电流”比对照组高出了20倍;与此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T基因后,即使将溶酶体膜内的pH调整为更酸的3.5,也记录不到任何电流信号。这些结果表明T蛋白就是介导H+流出溶酶体的通道。
但是此前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T蛋白是K+通道。对比分析发现,当初在研究T蛋白功能时忽略了pH对通道蛋白的影响,而我国科学家是将溶酶体内的pH设定在4.6这一生理条件下开展的实验。在这一pH条件下,通过T蛋白的离子主要是H+而非K+,且定量计算结果显示T蛋白对H+的通透性是K+的5万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蛋白活性受溶酶体内的H+浓度调控。溶酶体内pH高于4.6时T蛋白活性降低(图2),而pH低于4.6时T蛋白活性增加。
(1)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最初在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合成。若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泄露至细胞质基质,会因pH改变影响酶的__________而导致活性降低。
(2)根据图1推测H+通过H+通道运出溶酶体的方式是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实验结果支持溶酶体膜上存在H+通道的有___________。
A. 抑制V-ATPase的功能,溶酶体内的pH迅速上升
B. 膜内pH4.6膜外7.2时,能测到膜内向膜外的H+电流
C. 若膜内pH调至3.5,膜内向膜外的H+电流将更强
D. 膜内为中性或碱性时,能测到膜内向膜外的K+电流
(4)结合文中信息并仿照图1、图2,在下图中画出当pH低于4.6时氢离子流动情况______。
(5)科学家在帕金森病人群体中找到众多溶酶体相关基因的突变,其中一种T基因的突变会使溶酶体膜上T蛋白数量减少,导致__________,使α突触核蛋白在神经元中堆积,诱发帕金森病。
20. CRISPR/Cas9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极大应用前景。
(1)该技术的原理是由向导RNA按照__________原则与目标DNA结合,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对目标DNA进行切制和定向改变(图1)。
(2)将Cas9和向导RNA基因导入人体细胞,对突变的__________基因进行修复是肿瘤治疗的思路。但Cas9基因太大,超过载体的装载能力,以及缺乏可控性是临床应用的难点。
(3)科研人员将Cas9拆成两个肽段:Cas9N和Cas9C,分开时缺乏核酸酶活性,利用两种能自发结合的蛋白Coh2和DocS,实现Cas9两个肽段的拼接,获得有活性的Cas9。基于以上原理构建转基因小鼠,图2所示表达载体①处可选择__________,②处可选择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Cas9N基因 B.Cas9C基因C.完整的Cas9基因D.Coh2和DocS融合基因E.DocS和Cas9C的融合基因F.Coh2和Cas9N的融合基因
(4)细菌中的S蛋白能被远红光激活,释放信号;放线菌中的D蛋白,接收到该信号后能结合DNA。科研人员将S蛋白基因、D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能结合上述启动子1并激活转录)融合基因与基因编辑系统一同导入小鼠(启动子2不受诱导,持续转录)。结合(3)补充“光启”基因编辑工作系统(FAST)原理:_____
(5)科研人员将FAST转入肿瘤模型小鼠体内,实验分组如图3所示(远红光照射方法为连续7天每天对肿瘤部位进行4小时照射)。结合上述研究说明FAST比普通CRISPR/Cas9技术的优越之处。
21. 小胶质细胞是脑中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功能。科研人员发现,它参与遗忘过程,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1)将小鼠放到电笼中电刺激,进行三周后,当小鼠再进入笼子,就会静止一段时间,说明建立了__________反射。当不再进入电笼后,小鼠的该反射会随时间推移慢慢消失。
(2)白喉毒素(DT)可与人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造成细胞死亡。科研人员将DT受体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加上特定的启动子导入小鼠受精卵,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小胶质细胞膜上会出现绿色荧光。利用转基因小鼠进行如下操作:
①按照(1)方法建立反射。
②将建立上述反射的转基因小鼠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天注射__________,观察到绿色荧光消失,即说明获得小胶质细胞被去除的小鼠;对照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观察和记录两组小鼠静止的时间占在电笼中总时间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表明__________。
(3)记忆储存在印迹神经元的突触中。印迹神经元如果不常被激活,突触连接就弱,容易遗忘;反之则形成强记忆。为探究其机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了“不激活的印迹神经元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的活动来弱化突触连接,实现遗忘”,请根据结果完善实验设计(填+或-),并补充D组柱状图:
实验分组 | 实验动物 | 处理1 | 处理2 | 处理3 | 35天后将小鼠放入电笼的测试结果 |
注射能抑制印迹神经元激活的药物CNO | 注射能特异性清除小胶质细胞的药物PLX | ||||
A | 电刺激后,在药物(他莫昔芬)诱导下,能在印迹神经元上表达化学物质CNO受体的转基因小鼠 | 电刺激小鼠,注射他莫昔芬 | - | - | |
B | ①____ | ②____ | |||
C | ③____ | ④____ | |||
D | + | + |
注:+表示注射,-表示不注射
_____
(4)通过荧光标记,科研人员发现位于印迹神经元部位小胶质细胞溶酶体中存在突触特异性成分。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小胶质细胞参与遗忘过程的机理。_____
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生物试卷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产者 ②. 种间竞争
(2) ①. 抑制 ②.
(3)可以。苦草组对不同门类的藻类的繁殖均起抑制作用,防止水华爆发
(4)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17题答案】
【答案】(1)表达 (2) ①. P受体 ②. N受体 ③. 促进
(3)PTI缺失突变体和ETI缺失突变体被D菌处理后,活性氧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而野生型的植株被D菌处理后,活性氧的含量明显提高
(4)在面对病原菌侵袭时,PTI和ETI合作机制可以快速增加B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B蛋白促进R蛋白磷酸化增加植物细胞外环境的活性氧含量,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同时,磷酸化的B蛋白通过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植物细胞内的免疫反应。
【18题答案】
【答案】(1)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分化) (2)PCR
(3) ①. 鼠源基因组未观察到神经元,人源基因组可观察到神经元 ②. 鼠源基因在人的细胞中不能正确表达(鼠源基因和人源基因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4)hA
(5)进一步提高重编效率并促进神经元成熟。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核糖体 ②. 空间结构
(2)协助扩散 (3)ABC
(4) (5)细胞质基质的pH增大,负电位增加,不易形成动作电位
【20题答案】
【答案】(1)碱基互补配对 (2)原癌和抑癌
(3) ①. E ②. F
(4)分别表达出Coh2-Cas9N和DocS-Cas9C,并拼接成为有活性(完整)的Cas9,或文字和箭头形式:
(5)a、基因编辑的可控性好,只有远红光照射特定时间段内,才启动对肿瘤细胞的突变原癌或抑癌基因剪切与修复;b、安全性高,降低对正常细胞的相关基因的剪切,降低治疗的副作用
【21题答案】
【答案】(1)条件 (2) ①. 适量的白喉毒素 ②. 小胶质细胞会促进遗忘
(3)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4)印迹神经元如果不常被激活,小胶质细胞就会吞噬印迹神经元,通过溶酶体将其分解,使印迹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减弱,容易遗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2023北京通州高三期末生物试题pdf、2023北京通州高三期末生物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