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题(AB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题
(A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漂粉精等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燃料 D.过年放烟花
2.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发生电泳 B.血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发生聚沉
3.有关合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份金属的熔点低 B.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高
C.合金一定是金属熔合而成的物质 D.硬铝、黄铜和钢均为合金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的核素:
B.N2的结构式;N≡N
C.H2O的电子式:
D.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5.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酸性:
B.碱性:
C.还原性:
D.氧化性: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C.常温常压下,0.84g NaHCO3含有的Na+数为0.01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2NA
7.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200mL 0.4mol/L MgCl2 溶液 B.400mL0.5mol/L NaClO溶液
C.300mL 0.3mol/L AlCl3 溶液 D.1000mL 0.5mol/L NaCl溶液
8.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A.
B.
C.
D.
9.在强酸性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K+、Cl-、 B.Ag+、Na+、、Cl-
C.Na+、Al3+、、Cl- D.Ba2+、、Cl-、
10.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多金属性依次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PH3>H2S
11.下列微粒的半径比值小于的是
A. B. C. D.
12.下列化学过程及其表述正确的是
A.向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中性:H++SO+Ba2++OH-=BaSO4↓+H2O
B.将2molCl2通入到含1molFeI2的溶液中:2Fe2++2I-+2Cl2=2Fe3++4Cl-+I2
C.氢氧化钙溶液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2HCO+Ca2++2OH-=CaCO3↓+H2O+CO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Fe3+=Cu2++Fe2+
13.下列实验操作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或者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者结论
A
向CaCl2溶液中通CO2至过量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B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黑色粉末变为红棕色
C
Cl2通入品红溶液中,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向质量为m1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溶液质量变为m2
m2
A.A B.B C.C D.D
14.已知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b
c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b>a
B.b的氢化物的沸点比d的高
C.c和d的某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a、b、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关系是c>b>a
15.如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
B.X与Y可以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C.由X、Y、Z、W、R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X2-
D.Y和W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16.向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500mL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可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 NO气体。向所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11.2g铁单质。则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mol/L B.1.5mol/L C.2mol/L D.无法计算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二
①
②
③
三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写出①、②两种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__;⑦、⑧两种元素的符号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_______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是_______(写化学式填写,下同);碱性最强是_______;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是_______。
18.现有下列物质:①FeBr2溶液 ②Al ③氢氧化铁胶体 ④CO2 ⑤氯水 ⑥铁粉 ⑦NaHSO4
(1)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2)除去⑥中混有少量②的方法为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在⑦溶液中加入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区分①和③两种分散系的方法是_______。
19.Na2CO3和NaHCO3是两种常见的钠盐。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_______色。
(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体积V(Na2CO3)_______V(NaHCO3)(填“>”,“<”或“=”)。
(3)若加热1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1.24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实验室中需1mol/L的Na2CO3溶液450mL,配制时需称取Na2CO3的质量是_______。
20.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
(4)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戊组同学模拟工业上用NaClO3氧化酸性FeCl2废液制备FeCl3。
①若酸性FeCl2废液中:c(Fe2+)=0.2mol/L,c(Fe3+)=0.01mol/L,c(Cl-)=0.63 mol/L,则该溶液的c(H+)=_______。
②完成NaClO3氧化酸性Fe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ClO+_______Fe2++_______c =_______Fe3++_______Cl-+ _______c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1.用18 mol/L H2SO4配制100mL 1mol/L H2SO4,若实验仪器有A.10mL量筒 B.100mL量筒 C.100mL容量瓶 D.玻璃棒 E.胶头滴管 F.烧杯 G.托盘天平
(1)实验时不需要用的上面仪器有_______
(2)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b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c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
d容量瓶未干燥
评卷人
得分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2.已知某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元素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其电子层数的倍,Z与Y相邻且Z、W能形成一种型分子。
(1)m=_______,该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
(2)Z在周期表中位置为_______。
(3)的电子式为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_______。
(5)Y的单质与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B
【详解】
A.漂粉精等用于游泳池的消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A;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核变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燃料,燃料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C;
D.过年放烟花,属于与燃烧反应,发生化学变化,故不选D;
选B。
2.D
【分析】
胶体在遇到电解质溶液的时候会聚沉,结合题目中所给信息解答即可。
【详解】
A. 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外接电源,所以不属于电泳现象,A错误;
B. 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 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C错误;
D. 血液属于胶体,所以血液应具备胶体的性质,在遇到电解质溶液的时候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以及防治细菌感染,属于胶体的聚沉,D正确。
答案选D。
3.C
【详解】
A、多数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金属低,A正确;B、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B正确;C、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混合物,例如生铁中就含有非金属碳元素,C错误;D、硬铝、黄铜和钢均为合金,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明确合金的概念、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但硬度比各成分硬度高。
4.B
【详解】
A.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的核素:C ,A错误;
B.N2的结构式;N≡N,B正确;
C.H2O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C错误;
D.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错误;
答案选B。
5.D
【详解】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减弱,酸性:,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碱性:,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增强,还原性:,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氧化性:,故D错误;
选D。
6.C
【详解】
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从而无法计算分子数,A错误;
B.未指明气体所处温度、压强,无法计算气体体积,B错误;
C.0.84g 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含有的Na+数为0.01NA,C正确;
D.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氯离子个数,D错误;
答案选C。
7.C
【详解】
A.200mL 0.4mol/L MgCl2 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0.8mol/L;
B.NaClO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400mL0.5mol/L NaClO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C.300mL 0.3mol/L AlCl3 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0.9mol/L;
D.1000mL 0.5mol/L 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综上分析,300mL 0.3mol/L AlCl3 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答案选C。
8.A
【详解】
A.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不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氧化铝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铝,故A错误;
B.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可以转化,故B正确;
C.镁与盐酸(或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可以转化,故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适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可以转化,故D正确;
故选A。
9.C
【分析】
【详解】
A.含Cu2+的溶液呈蓝色,Cu2+在无色溶液中不存在,A不符合题意;
B.Ag+与Cl-形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Na+、Al3+、、Cl-相互间不反应,与H+也不反应,且溶液呈无色,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Ba2+和H+都能与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0.D
【详解】
A.依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第118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0族,A正确;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如氢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HCl为共价化合物,氢元素与钠元素形成的NaH为离子化合物,B正确;
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P,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H2S >PH3,D错误;
答案选D。
11.C
【详解】
A.钠原子比钠离子多1个电子层,Na原子半径大于Na+,大于1,故不选A;
B.氯离子和氯原子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也相同,氯离子比氯原子多1个电子,氯离子半径大于氯原子, 大于1,故不选B;
C.钠离子、氧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钠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所以小于1,故选C;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半径依次增大,P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所以大于1,故不选D;
选C。
12.C
【详解】
A.向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A错误;
B.将2molCl2通入到含1molFeI2的溶液中,FeI2完全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I-+3Cl2=2Fe3++6Cl-+2I2,B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Ca2++2OH-=CaCO3↓+H2O+CO,C正确;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2Cu2++Fe2+,D错误;
答案选C。
13.D
【详解】
A.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则CaCl2溶液与CO2不反应,向CaCl2溶液中通CO2至过量无现象, A错误;
B.铁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不会出现红棕色粉末,B错误;
C.Cl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C错误;
D.向质量为m1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原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铜被置换出,则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即m2
14.C
【分析】
a、b、c是第三周期元素,d是第二周期元素,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a是P元素、b是S元素、c是Cl元素、d是O元素;
【详解】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P>S>Cl,故A错误;
B.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H2O的沸点比H2S的高,故B错误;
C.O3和Cl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故C正确;
D.a、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关系是HClO4>H2SO4>H3PO4,若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一定满足上述关系,如:H2SO3的酸性大于HClO,故D错误;
故选C。
15.D
【分析】
X、Y、Z、W、R都为短周期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和主要化合价分析,X的化合价为-2价,没有正化合价,故X为O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ⅠA族,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故Y为Na元素;Z为+3价,Z为Al元素;W的化合价为+6、-2价,故W为S元素;R的化合价为+7、-1价,则R为Cl元素。
【详解】
A.X为O、W为S,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A错误;
B.X为O、Y为Na,两者可形成Na2O和Na2O2两种离子化合物,但两者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B错误;
C.X、Y、Z、W、R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Al3+、S2-、Cl-,半径最小的是Al3+(Z3+),C错误;
D.Y为Na、W为S,两者可形成离子化合物Na2S,D正确;
答案选D。
16.A
【详解】
向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500mL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可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 NO气体。向所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产物是Fe(NO3)2。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得到11.2g铁单质,则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Fe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0.2molFe(NO3)2,根据氮元素守恒,500mL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含H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2+=0.5mol;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选A。
17.(1) 氮 氧 Si P
(2) Na F
(3) HClO4 NaOH Al(OH)3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是N元素;②是O元素;③是F元素;④是Na元素;⑤是Mg元素;⑥是Al元素;⑦是Si元素;⑧是P元素;⑨是S元素;⑩是Cl元素;
(1)
①、②两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氮元素、氧元素;⑦是硅元素,元素符号Si;⑧是磷元素,元素符号是P。
(2)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在这些元素中,Na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3)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是HClO4;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碱性最强是NaOH;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18.(1) ④ ⑦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3)Fe+2H+=Fe2++H2↑
(4)丁达尔效应
(1)
①FeBr2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②Al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③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④CO2自身不能电离,CO2是非电解质;⑤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⑥铁粉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⑦NaHSO4的水溶液能导电,NaHSO4是电解质。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CO2;属于电解质的是NaHSO4;
(2)
Fe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Fe粉中混有少量Al,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3)
NaHSO4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加入Fe粉,Fe和氢离子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4)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分FeBr2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19.(1)黄
(2)<
(3)66.4%
(4)53g
(1)
Na2CO3含钠元素,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因此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2)
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碳酸氢钠中的含碳量高于碳酸钠,所以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多,则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体积V(Na2CO3)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x==3.36g,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g-3.36g=6.64g,质量分数为=66.4%。
(4)
容量瓶没有450mL的规格,因此应配制500mL1mol/L的Na2CO3溶液,所需碳酸钠的质量m=n·M=c·V·M=1mol/L0.5L106g/mol=53g。
20.(1)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2)Cl2+2Fe2+=2Cl-+2Fe3+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干扰)
(4)2Fe2++2H++H2O2=2Fe3++2H2O
(5) 0.2mol/L ClO+6Fe2++6H+ =6Fe3++Cl-+3H2O
(1)
亚铁离子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2)
氯气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
(3)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从而产生干扰,因此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4)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亚铁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了铁离子,自身被还原为水,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
(5)
①依据电荷守恒,溶液中c(H+)=0.63mol/L-0.2mol/L2-0.01mol/L3=0.2mol/L。
②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氯酸根离子前面配1,氯离子前面配1,亚铁离子前面配6,铁离子前面配6,依据电荷守恒可知,反应物还有氢离子,氢离子前面配6,最后结合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ClO+6Fe2++6H+ =6Fe3++Cl-+3H2O。
21.(1)BG
(2)bc
(3)ab
【分析】
用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所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而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1)
用18 mol/L H2SO4配制100mL 1mol/L H2SO4,所需浓硫酸的体积V=≈5.6mL,因此实验时不需要用的上面仪器有:100mL量筒和托盘天平,答案选BG。
(2)
a.使用容量瓶前需检查它是否漏水,否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可能有误差,a正确;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b错误;
c.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溶解固体、稀释等,c错误;
答案选bc。
(3)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正确;
b.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浓硫酸的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正确;
c.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错误;
d.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定容时还要加水,d错误;
答案选ab。
22.(1) 20 CaCl2
(2)第三周期第ⅥA族
(3)
(4)
(5)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分析】
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a=2,b=8,则X是Ca元素;X、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2,Y为-1价,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是Cl元素;元素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其电子层数的倍,Z与Y相邻且Z、W能形成一种型分子,则Z是S元素、W是C元素。
(1)
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a=2,b=8,则m=20,X是Ca元素、Y是Cl元素,该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aCl2;
(2)
Z是S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3)
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4)
CaCl2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CaCl2的形成过程为;
(5)
Y的单质是氯气,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Ca(OH)2,Cl2与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题
(B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从化学看生活,你认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绿色食品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汽油燃烧的产物
C.“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的形成
D.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发电装置,其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生成一氯甲烷的反应
B.乙醇在氧气里燃烧的反应
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
D.镍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苯和氢气的反应
3.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CO2 B.H2 C.HF D.Na2O
4.浓硝酸与铜的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参加反应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1:4
5.门捷列夫创制了元素周期表,并成功预言了11种元素,他利用的是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碱性:KOH>NaOH B.元素的金属性:Mg>Al
C.元素的原子半径:S>Cl D.相对原子质量:Ar>K
6.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的蒸馏 B.石油的分馏
C.煤的干馏 D.丁烷的液化
7.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 B.苯 C.甲烷 D.二氧化碳
8.在1L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发生A+3B⇌2C反应,在10s内,反应物C的浓度由2mol/L降到0.4mol/L,则C的反应速率为
A.1.6mol/(L·s) B.0.08mol/(L·s) C.0.16mol/(L·s) D.0.8mol/(L·s)
9.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10.下列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HClO的结构式:H-Cl-O
B.MgCl2的电子式: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Cl
D.乙烷的球棍模型:
11.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2.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反应停止了
B.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D.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13.下列是绿色制氢示意图,图示中未涉及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
A.化学能→电能 B.风能→电能
C.太阳能→电能 D.电能→化学能
14.下列关于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C.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6.02×1023)
A.常温常压下,1molSO2的质量为64g
B.MgCl2的摩尔质量为95g
C.标准状况下,1molH2O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100mL1mol/L的稀硫酸中约含6.02×1022个H+
16.CHCIF2(二氟一氯甲烷)常用作制冷剂,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CIF2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CHClF2属于共价化合物
D.反应时最好用水浴加热
17.欲加快铁片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降低温度 B.适当地增大硫酸的浓度
C.将铁片改成铁粉 D.升高温度
18.海洋锰结核中含有大量锰、铁、铜、钴等金属元素,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陆地矿产替代资源。已知铝、锰、锌、铁、钴(Co)、铜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下列冶炼方法或反应不能达到制取对应金属单质目的的是
A.3MnO2+4Al3Mn+2Al2O3 B.3CO+Fe2O32Fe+3CO2
C.Cu2S+O22Cu+SO2 D.2Co2O34Co+3O2↑
19.金属燃料电池是一类重要的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上O2被氧化
B.蔗糖可作为电解质
C.电流由金属电极经导线流向空气电极
D.消耗相同质量的Zn、Al、Mg时,通过导线转移的电子数最多的是Al
2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Y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大的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C.W、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均相同
D.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21.香花石是1958年中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第一种世界新矿物,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a3Li2(BeSiO4)3F2。回答下列问题:
(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Ca原子的符号为________。
(2)Si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___。
(3)香花石的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2.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
(1)通入的气体A是_______ (填化学式)
(2)通入气体B的一极为电源的_______极。
(3)若总共消耗气体3.36L(标准状况下),则通过外电路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mol。
评卷人
得分
三、有机推断题
23.乙二醇是重要的工艺原料,可由乙烯或合成气等为原料制备,部分合成方法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2)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3)C的分子式为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①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工业流程题
24.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图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
(1)由海水提取的粗盐中常含有等,可以加入_______ (填化学式)除去。
(2)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步骤④为无水MgCl2电解制取金属镁的过程。若生成11.2L(标准状况下)Cl2,则消耗无水MgCl2的质量为_______ g。
评卷人
得分
五、实验题
2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夹持装置未画出,“Δ”表示酒精灯热源)来研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已知:无水乙醇的沸点为78℃,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用于验证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氧化产物。
(1)发生反应时,装置A中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D中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C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
(3)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C
【详解】
A.绿色食品并非指颜色是绿色的食品,而是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则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故A错误;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生成的,汽油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碳氧化物,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故有利于减少雾霆天气,故C正确;
D.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发电装置,但是燃料电池工作时除转化为电能,还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其能量利用率小于100%,故D错误;
答案选C。
2.A
【分析】
取代反应是指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详解】
A.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CH4 + Cl2 CH3Cl + HCl,符合取代反应的定义,A符合题意;
B.乙醇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B不符合题意;
C.乙烯和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苯和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A.CO2中只存在C与O的极性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H2中只存在H与H的非极性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
C.HF中只存在H与F的极性共价键,C不符合题意;
D.Na2O中Na+与O2-之间形成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
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中,4mol HNO3参加反应,被还原的HNO3最终生成NO2,因此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被还原的硝酸与参加反应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选B。
5.D
【详解】
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则碱性KOH>NaOH,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不符合题意;
B.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因此金属性Mg>Al,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不符合题意;
C.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因此原子半径S>Cl,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Ar>K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6.C
【详解】
A.海水的蒸馏是将水的沸点较低,通过加热使水变化水蒸气然后冷凝得到蒸馏水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石油的分馏是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由于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丁烷的液化是将气态丁烷加压降温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7.A
【详解】
A.乙烯能被KMnO4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符合题意;
B.苯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混合后液体只能分层,B不符合题意;
C.甲烷是烷烃,烷烃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C不符合题意;
D.CO2中C为+4价,没有还原性,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反应物C的浓度由2mol/L降到0.4mol/L说明反应逆向进行,C浓度的变化∆c=2mol/L-0.4mol/L=1.6mol/L,反应速率v===0.16mol/(L·s),故选C。
9.B
【详解】
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属于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温度降低,属于吸热反应,B符合题意;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属于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
A.HClO中氧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氯原子各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则结构式:H-O-Cl,故A错误;
B.MgCl2是离子化合物,则电子式:,故B正确;
C.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17+20=37,则该原子可表示为:37Cl,故C正确;
D.乙烷的的结构简式为CH3CH3,碳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共价单键,碳原子与碳原子间为碳碳单键,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则球棍模型:,故D正确;
答案选A。
11.A
【详解】
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3丁烷(正丁烷),异丁烷CH(CH3)3两种,
故选:A。
12.D
【分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A错误;
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一定相等,与反应物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C错误;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D正确;
答案选D。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否则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注意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是0。
13.A
【详解】
在阳光照射下,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大风车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在电流作用下水分解产生H2、O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可见没有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电能,故答案选A。
14.B
【详解】
A.葡萄糖和果糖为单糖,单糖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正确;
B.油脂在碱性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而不是酸性条件,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在10000以上且都属于天然的,所以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故D正确;
答案选B。
15.A
【详解】
A.1molSO2的质量m=nM=1mol×64g/mol=64g,A正确;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B错误;
C.标准状况下,H2O是液体或固体,无法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计算,C错误;
D.100mL1mol/L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n=cV=0.1L×1mol/L=0.1mol,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为0.2mol,个数约为0.2×6.02×1023=1.204×1023个,D错误;
故选A。
16.A
【详解】
A.CHClF2分子可看作是甲烷分子中的3个H原子分别被1个Cl、2个F原子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因此CHCIF2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A错误;
B.该反应是CHCl3分子中2个Cl原子被2个F原子取代产生的物质,因此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正确;
C.CHClF2中C元素的原子与H、Cl、F元素的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因此属于共价化合物,C正确;
D.由于CHCl3在室温下呈液态,沸点比较低,易气化,HF是气体,反应温度是30~80℃,低于水的沸点,为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且为了使反应温度更容易控制,因此反应时最好用水浴加热方式,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7.A
【详解】
A.降低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比例减少,有效碰撞次数减少,反应速率减慢,A符合题意;
B.适当的增大硫酸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不符合题意;
C.将铁片改成铁粉,增大了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不符合题意;
D.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D
【详解】
A.锰是一种难熔金属,活动性介于Al和Zn之间,可用铝热法治炼,故A能达到制取对应金属单质目的;
B.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炼铁,故B能达到制取对应金属单质目的;
C.铜活泼性较差,利用火法炼铜,故C能达到制取对应金属单质目的;
D.不活泼的金属如汞、银才用热分解法治炼,钴不能用热分解法治炼,故D不能达到制取对应金属单质目的;
故选D。
19.D
【详解】
A.正极上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A项错误;
B.蔗糖是非电解质,不可能作为电解质,B项错误;
C.电流由空气电极(正极)经导线流向金属电极(负极),C项错误;
D.消耗相同质量(取1g)的Zn、Al、Mg时,通过导线转移的电子数分别为:Zn:;Al:;Mg:;故消耗相同质量的Zn、Al、Mg时,通过导线转移的电子数最多的是Al,D项正确;
答案选D。
20.B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Y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大的元素,Y为第IA族元素,根据原子序数是关系,W、X为第2周期元素,Y为第3周期元素,则W为O元素、X为F元素、Y为Na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3,为A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故A正确;
B.W为O元素,X为F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F,则水的热稳定性比HF弱,故B错误;
C.W、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均为结构,故C正确;
D.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二者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反应,Al(OH)3 + NaOH=NaAlO2 + 2H2O,故D正确;
故选B。
21.(1)
(2)第三周期第ⅣA族
(3) F Ca
(1)
Ca为20号元素,质子数为20,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Ca原子的质量数为40,符号为;
(2)
硅是14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族;
(3)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香花石的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位于第二周期后面的F,最大的是位于第四周期前面的Ca。
22.(1)H2
(2)正
(3)0.2
【分析】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根据图中H+移动方向可知,通入B的一端为正极,通入A的一端为负极,该装置为氢氧燃料电池,通入氢气的一端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端为正极,则A为氢气,B为氧气,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1)
根据分析,通入的气体A是H2;
(2)
根据分析,气体B为氧气,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3)
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若标准状况下总共消耗气体3.36L,则标准状况下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12L,物质的量为=0.05mol,又因为消耗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故消耗0.05mol氧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即通过外电路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23.(1)乙烯
(2)羟基
(3)C4H8O3
(4) +H2O 氧化反应
【分析】
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环氧乙烷),环氧乙烷与水开环加成生成E(乙二醇);乙烯转化为C可以看成乙烯先被氧气氧化成环氧乙烷,乙酸再与环氧乙烷加成,而乙烯转化为D可以看成在生成C的基础上再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与D均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
(1)
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名称为乙烯;
(2)
E的结构简式为,其中官能团为羟基;
(3)
C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2OH,分子式为C4H8O3;
(4)
反应②为环氧乙烷B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二醇,方程式为+H2O;根据分析,反应①是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属于氧化反应。
24.(1)BaCl2
(2)Cl2+2Br-=2Cl-+Br2
(3)47.5
【分析】
根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由海水得到含有Ca2+、Mg2+、Br-的苦卤,经一系列操作后得到无水MgCl2,再电解熔融的MgCl2可得到Mg,同时向苦卤中通入Cl2氧化可得到Br2,再SO2还原得到Br-,富集Br后,最后Cl2氧化得到Br2。
(1)
Ba2+与可生成BaSO4沉淀,因此可加入BaCl2除去含有的;
(2)
由分析可知,步骤①为Cl2氧化可得到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3)
步骤④为无水MgCl2电解制取金属镁的过程,反应方程式为MgCl2(熔融) Cl2↑+Mg,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的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消耗0.5mol无水MgCl2,质量为0.5mol×95g/mol=47.5g。
25.(1) H2O2 O2
(2) 干燥O2 使试管中的乙醇变为蒸气进入装置D中参加反应,且水浴加热使乙醇气流流速较平稳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分析】
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生成氧气,B为干燥装置,水浴加热下,C提供乙醇,在D中催化条件下,氧气和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水的生成,E可避免F中的水蒸气进入D而影响实验结果,F中,加热条件下乙醛与氢氧化铜浊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1)
A中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D中催化条件下,氧气氧化乙醇生成乙醛,氧化剂为O2;
(2)
碱石灰可用于干燥氧气,装置C中热水的作用是使试管中的乙醇变为蒸气进入装置D中参加反应,且水浴加热使乙醇气流流速较平稳;
(3)
装置D中,乙醇在催化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乙醛和水,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AB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AB卷)含解析,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题(AB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题(AB卷)含解析,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关于中和热测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题(AB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专项提升模拟题(AB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