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展开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事实可以用共价键键能解释的是
A.NH3是极性分子 B.金刚石熔点高于晶体硅
C.氯化氢的沸点低于溴化氢 D.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是:
B.的名称是2,2,3-三甲基丁烷
C.丙烯分子的分子结构模型是
D.邻二氯苯有2种结构,其结构简式分别为和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离子或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与不相同的是
A. B. C. D.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烃 B.是苯的同系物
C.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 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的沸点高,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
B.的VSEPR模型与其离子空间构型是一致的
C.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中,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D.的VSEPR模型是正四面体形,因此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研究表明,与的加成反应,实质是先异裂为和,然后首先与形成中间体,之后才是与中间体作用得到产物。依据该反应机理,将通入混有少量和的溴水溶液中,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有
A. B.
C. D.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Moxifloxacin(莫西沙星)是缓解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用于抗菌消炎,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莫西沙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分子中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
C.莫西沙星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一定条件下,可与盐酸发生反应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能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氯化磷酸三钠等。苯扎氯铵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杀菌剂,其结构可以表示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磷酸三钠的水溶液呈酸性
B.苯扎氯铵属于含氯消毒剂
C.苯扎氯铵中的氮原子是杂化
D.苯扎氯铵中的化学键全部是键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已知在溶液中与或等可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离子。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铜盐溶液颜色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②中形成了,中有键
B.由④可知,与可能会结合产生黄色物质
C.由②③④推测,溶液中存在:
D.若取少量④中溶液进行稀释,溶液会变为蓝色
- (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有机物甲。乙、丙、丁存在如图转化关系。其中甲为饱和一元醇,丁为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组成符合
B.丁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直接得到甲和丙
C.若丙的分子式是,则丁的结构可能有4种
D.若用标记甲分子中的氧原子,则在丁分子中会出现被标记的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2021年5月,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祝融号”火星车的车身选用高强韧性的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碳化硅(SiC)属于
A.共价晶体 B.分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金属晶体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变化过程只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A.碘升华 B.金刚石熔化 C.金属钠熔融 D.氯化钠溶于水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有机化合物存在顺反异构的是
A.CH2=CH2 B.CH2 =CHCH3
C.CH2 = CHCH2CH3 D.CH3CH= CHCH3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物质中,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是
A.氨 B.氯气 C.二氧化碳 D.四氯化碳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的是
A.H2 B.F2 C.HCl D.C2H4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的数据见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4 Cr铬 3d54s1 52.00 |
A.铬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
B.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5 4s1
C.铬原子第3能层有5个未成对电子
D.Cr的第一电离能小于K的第一电离能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某粗苯甲酸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用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加热溶解 | B.冷却结晶 | C.萃取后分液 | D.趁热过滤 |
A.A B.B C.C D.D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是
A.乙烷 B.丙烷 C.邻二甲苯 D.对二甲苯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的改变。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和甲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B.苯酚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D.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Na反应,前者反应生成的H2多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有3种烃的碳骨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2-甲基丙烷
B.b分子中的碳原子有sp2和sp3两种杂化方式
C.b、c的化学式均为C4 H10
D.一定条件下,a、b、c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苯(苯酚):溴水,过滤
B.溴苯(溴):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C.乙烯(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D.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氯化铯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铯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氯化铯晶胞中有3套平行棱,3套平行面
C.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l-周围紧邻1个Cs+
D.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Cs+共有6个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电负性:Cl>S>Na
B.卤素单质的熔点:I2>Br2>Cl2
C.羧酸的酸性:CH2ClCOOH>CCl3COOH
D.相同条件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C2H5OH>CH3(CH2)4OH
- (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表中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苯和甲苯 | 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B |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 将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静置,待溶液分层后,取上层清液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
C | 分离甲醇(沸点65℃)、正丙醇(沸 点97℃)和正戊醇(沸点138℃) | 将混合溶液放 入蒸馏烧瓶进行加热,分别收集相应的馏分 |
D |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 | 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乙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D酚钠溶液中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 B
【详解】
A.氨气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氨气为极性分子,与键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晶体硅属于共价晶体,熔化时需要断裂共价键,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C-C的键能大于Si-Si,金刚石的熔点高于晶体硅,故B符合题意;
C.氯化氢、溴化氢为分子晶体,微粒间作用力是范德华力,熔沸点高低与范德华力有关,与键能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氦气是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 B
【详解】A.羟基的电子式是:,故A错误;
B.最长碳链有4个碳原子,从右端给主链碳编号,2号碳上有两个甲基,3号碳上有一个甲基,名称为2,2,3-三甲基丁烷,故B正确;
C.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模型是,故C错误;
D.邻二氯苯只有1种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 A
【分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1+=4,所以采取的是sp3杂化,据此分析比较,作出判断。
【详解】A.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3,所以采取的是sp2杂化;
B.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所以采取的是sp3杂化;
C.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所以采取的是sp3杂化;
D.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所以采取的是sp3杂化;
综上所述,与不相同的是SO2,故选A。
- B
【详解】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故属于烃,故A正确;
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8,苯的分子式为C6H6,二者在分子组成上不相差整数个“CH2”原子团,因此二者不属于同系物,故B错误;
C.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环丙烯上3个碳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但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
D.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确;
答案选B。
- D
【详解】A.H2O与H2S均属于分子晶体,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沸点比H2S的高,故A正确;
B.的VSEPR模型与其离子空间构型都是平面三角形,故B正确;
C.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计算出来的价层电子对数包括成键电子对数和孤电子对数,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故C正确;
D.中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为4+=4,无孤对电子,采取sp3杂化,VSEPR模型是正四面体形,但分子不具有高度对称结构,属于极性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D。
- A
【详解】本题是一道信息给定题,可以根据题意的相关信息来回答,根据题目信息:与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然后Br+首先与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来判断产物。按照题意,第一步肯定要上Br+,即一定会出现BrCHCH2-,第二步才能上阴离子,NaCl和的水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和还有溴水中的溴离子和水中的OH-,可以分别加在碳原子上,BCD均可以,故A错误。
故选A。
- B
【详解】A.分子式为,故A正确;
B.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羰基、-COOH及醚键,有3种含氧官能团,故B错误;
C.含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C正确;
D.含可与盐酸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 C
【详解】A.氯化磷酸三钠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苯扎氯铵中的氯原子不是+1价,故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B错误;
C.由结构可知,苯扎氯铵中的氮原子是杂化,故C正确;
D.苯环中含有Π键,故D错误;
故选C。
- A
【详解】A.实验①②可知,无水CuSO4是白色的,加入水后CuSO4溶液呈蓝色,这说明②中溶液呈蓝色是Cu2+与水分子作用的结果;1mol中含有4mol水中的8molσ键和4mol配位键,共12molo键,故A错误;
B.向③中溶液加入NaCl固体后,底部的NaCl固体表面变为黄色,说明Cu2+与Cl―可能会结合产生黄色物质,故B正确;
C.③中蓝色溶液加入足量NaCl固体后④溶液为黄色,说明CuCl2水溶液中存在平衡:,故C正确;
D.②中加少量NaCl溶液后③溶液为蓝色,③中蓝色溶液加入足量NaCl固体后④溶液为黄色,说明c(Cl—)不相同,CuCl2溶液的颜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 D
【分析】甲为饱和一元醇,则甲氧化后得到乙为醛,醛氧化为丙为羧酸,醇和羧酸酯化反应生成的丁为酯。
【详解】A.甲为饱和一元醇,组成符合,故A错误;
B.酯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醇和羧酸盐,而丙为羧酸,故B错误;
C.丙的分子式是,且丙为一元饱和酸,则丙的结构有2种,对应的甲的饱和一元醇也有2种,所以形成的丁也有2种,故C错误;
D.根据酸脱羟基醇脱氢,会出现在丁中,故D正确;
故选D。
- A
【详解】SiC中的Si和C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和金刚石结构相似,SiC属于共价晶体,故选A。
- B
【详解】A.碘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A错误;
B.金刚石中碳碳之间是共价键,融化的时候,需要破坏共价键,B正确;
C.金属钠属于金属晶体,融化的时候破坏的是金属键,C错误;
D.氯化钠中存在着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溶于水时破坏的是离子键,D错误;
故选B。
- D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CH3CH= CHCH3中的双键碳上都分别连接了1个H原子和1个甲基,符合题意,存在顺反异构,A、B、C中的左侧碳原子上都连接了2个H原子,不存在顺反异构,故D正确;
故选:D。
- A
【详解】A.NH3是三角锥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由极性键N-H键构成的极性分子,故A选;
B.氯气是单质,一个氯气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故B不选;
C.二氧化碳是直线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故C不选;
D.四氯化碳是正四面体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由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故D不选;
故选A。
- D
【详解】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原子发生sp2杂化,其中碳碳原子间和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分别“头碰头”重叠形成σ键,由于每个碳原子上均有一个垂直于杂化平面的p轨道,两个p轨道间通过“肩并肩”的重叠方式形成π键,而H2、HCl、F2中只含有σ键不含有π键,故选D。
- D
【详解】A.Cr的核电荷数为24,铬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故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5 4s1,故B正确;
C.铬原子第3能层电子排布为3s23p63d5,根据洪特规则,3d上的5个电子各占据一条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即铬原子第3能层有5个未成对电子,故C正确;
D.Cr和K是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Cr的核电荷数为24,K的核电荷数为19,Cr对电子的束缚力强于K,所以Cr的第一电离能大于K的第一电离能,故D错误;
故选D。
- C
【详解】A.图中加热溶解,便于分离泥沙,故A正确;
B.冷却结晶可析出苯甲酸晶体,故B正确;
C.重结晶实验中不涉及萃取、分液,故C错误;
D.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需要趁热过滤,防止损失,故D正确;
故选:C。
- A
【详解】A.乙烷只有一种位置的H原子,因此其一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A符合题意;
B.丙烷有2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因此其一氯取代产物有2种,B不符合题意;
C.邻二甲苯有3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因此其一氯代物有3种不同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对二甲苯有2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因此其一氯代物有2种不同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 B
【详解】A.苯酚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都存在苯环,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无关,故A不选;
B.苯酚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说明苯环和乙基对羟基的影响不同,导致都含羟基的酚和醇化学性质的不同,故B选;
C.乙烯能加成是因为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而乙烷中没有,所以不能加成,不能说明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改变,故C不选;
D.甘油即丙三醇中含有3个羟基、乙醇含1个羟基,则生成氢气的量不同,不能说明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改变,故D不选;
答案选B。
- C
【详解】A.a为烷烃,根据烷烃的系统命名法,a的名称为2-甲基丙烷,故A正确;
B.b分子中的2个饱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2个连接碳碳双键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故B正确;
C.b、c分子中均有4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所以分子式均为C4H8,故C错误;
D.a、b、c中均有饱和碳原子,均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 A
【详解】A.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溴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故A错误;
B.溴与NaOH溶液反应后,与溴苯分层,然后分液分离,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乙烯不能,可洗气分离,故C正确;
D.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分离,故D正确;
故选:A。
- C
【详解】A.氯化铯晶体是由氯离子和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属于离子晶体,故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化铯晶胞中有3套平行棱,3套平行面,故B正确;
C.晶胞是晶体的最小结构单元,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l-周围紧邻8个Cs+,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Cs+共有6个,故D正确;
故选C。
- C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元素的电负性:Cl>S>Na,故A正确;
B.卤素单质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因此卤素单质的熔:I2>Br2>Cl2,故B正确;
C.Cl原子为吸引电子的基团,能使-OH上的氢活泼性增强,则CCl3COOH更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CH2ClCOOH<CCl3COOH,故C错误;
D.一元醇中,烃基为疏水基,烃基基团越大,其溶解性越小,因此相同条件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C2H5OH>CH3(CH2)4OH,故D正确;
故选:C。
- D
【详解】A.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甲苯可以,所以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甲苯,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溴乙烷发生水解生成乙醇和NaBr,上层清液中有Br-,用硝酸将可能过量的NaOH中和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淡黄色沉淀,则可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甲醇、正丙醇和正戊醇互溶但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乙酸挥发,随着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苯酚钠溶液中,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不能确定是乙酸和苯酚钠反应还是碳酸和苯酚钠反应,所以不能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广西钦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ml/L,2ml·L−1,4ml,A项正确;,0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非选择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K2时,a作___极,K3时,被还原的物质是___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