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选考)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选考)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选考)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选考)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选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选考)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生物试题(选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X年
    2
    4
    6
    8
    10
    12
    14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第12年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
    D.该中学内白头鹎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的两倍
    【答案】D
    【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3、分析表格数据,发现第1年-第14年期间增长速率是不停的发生改变,故种群数量不是呈现“J”曲线增长的。在第8年左右增长速率最大,之后逐渐变小了,种群数量呈现“S”曲线增长,在数量大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详解】A、研究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A错误;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为1.20,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由于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变小,所以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
    D、由于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D正确。
    故选D。
    2.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个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曲线①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导致的;曲线③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曲线④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维持平衡的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
    【详解】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导致牧草减少,进而使得羊种群数量减少,A正确;
    B、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维持种群数量在K/2左右,使害虫种群快速增长,则达不到理想效果,B正确;
    C、图③中c点后该种群逐渐灭绝,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正确;
    D、若图②所示为湖泊中草鱼的数量,b点后的变化与空间、营养等环境因素有关,使得环境容纳量增加,D错误。
    故选D。
    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计数时,对于压在界线上的酵母菌,要计算四条边上的菌体个数
    B.将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然后盖上盖玻片
    C.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的多少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D.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之前要静置片刻
    【答案】D
    【分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
    (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2)振荡培养基,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3)观察并计数,对于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个体;
    (4)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绘图分析。
    【详解】A、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个体,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错误;
    B、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B错误;
    C、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营养条件、溶解氧、代谢废物的积累等,C错误;
    D、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之前要静置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正确。
    故选D。
    4.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最终处于动态平衡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答案】A
    【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题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是:南极冰藻→磷虾→企鹅。
    【详解】A、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不是同种生物,故不能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种群密度下降,企鹅因缺少食物导致其种群密度也随之下降,但二者数量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B正确;
    C、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正确;
    D、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在-2~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D正确。
    故选A。
    5.下列有关实验方法中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样方法调查时样方取样要随机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抽样检测法进行采集、调查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如果所做的标记部分脱落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C
    【分析】1、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3、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虫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详解】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
    B、样方法调查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C错误;
    D、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正确。
    故选C。
    6.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的调查,对三种乔木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公顷)
    占比(%)
    密度(株/公顷)
    占比(%)
    密度(株/公顷)
    占比(%)
    红皮云杉
    94
    92.16
    8
    7.84
    0
    0
    白桦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红松
    60
    4.22
    307
    21.57
    1056
    34.21

    A.该生态系统中红皮云杉、白桦、红松的年龄结构分别是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
    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D.在针阔混交林中因红松的数量多,对群落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所以红松是优势树种
    【答案】B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
    (1)形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
    (2)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
    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水平结构:
    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A、红皮云杉幼年树比例小于老年数比例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白桦老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的比例相近年龄结构是稳定型,红松老年树比例小于幼年树的比例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正确;
    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直结构,B错误;
    C、红松和红皮云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共存一定存在竞争,C正确;
    D、在针阔混交林中因红松的数量多,对群落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所以红松是优势树种,D正确。
    故选B。
    7.图1、2、3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4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B.图1、2中的B、D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图4中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D.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1表示喜鹊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其中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达到K值;图2表示喜鹊种群增长速率曲线,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与图1A点相同;图3表示喜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曲线,其中E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F点达到K值;图4表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0-4年,λ>1,种群数量增加;4-8年λ<1,种群数量下降。8-10年λ=1,种群数量不变。
    【详解】A、据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此时种群数量均在K/2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
    B、由图示可知,图1、2中的B、D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B正确;
    C、图4中,0-4年,λ>1,种群数量增加;4-8年λ<1,种群数量下降,图4中第4年种群数量最多,第8年种群数量最少,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不相等,C错误;
    D、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水平结构是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随之变化,D正确。
    故选C。
    8.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1-4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表示为
    C.分解作用可用箭头甲指向丙表示
    D.该示意图可体现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
    【答案】D
    【分析】分析图解:由于生产者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由此确定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因此1属于第二营养级,2、3属于第三营养级,4为第四营养级。
    【详解】A、甲、乙、丙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物群落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即除了消费者1、2、3、4外还应包括生产者甲,B错误;
    C、箭头甲指向丙表示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
    D、由示意图可知物质可以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又可以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9.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生态模式: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有的鱼取食稻花,鱼粪可以肥田。稻田养鱼模式实现了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B.鱼食稻花后,这部分稻花的能量一部分被鱼同化,另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C.鱼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能量可供桑树的生长发育,减少了化肥的用量
    D.稻田中的鱼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都属于消费者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
    【详解】A、稻鱼共生系统属于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A正确;
    B、鱼食稻花后,这部分稻花的能量一部分被鱼同化,未被同化部分流向分解者,B正确;
    C、桑树属于绿色植物,不能利用鱼粪中有机物中的能量,C错误;
    D、稻田中的鱼根据取食不同,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都属于消费者,D正确。
    故选C。
    10.某海岛森林中,灰蛾常在桦树的嫩枝上产卵,桦树周围的杜鹃树会释放一种挥发性的杀虫物质,桦树会吸收并重新释放出更多的这种杀虫物质,以驱逐灰蛾的幼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杜鹃树和桦树之间存在竞争和互利共生关系
    B.题干中“杀虫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C.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D.该现象为桦树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
    【答案】A
    【分析】1、生物的种间关系常见的是捕食、竞争、寄生和共生。题干信息未体现出杜鹃树和桦树之间的关系。
    2、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3、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
    4、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5、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详解】A、题干信息未体现出杜鹃树和桦树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
    B、“杀虫物质”是具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C正确;
    D、该现象为桦树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D正确。
    故选A。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B.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总保持平衡
    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A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故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A正确;
    B、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B错误;
    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随季节变化而略有差别,一般春季总保持平衡输入大于输出,秋季输出大于输入,C错误;
    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越难,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和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
    B.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存在降酸雨的现象
    C.臭氧减少会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易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D.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环境容纳量,控制人口数量刻不容缓
    【答案】D
    【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酸雨、水污染、物种灭绝等。
    【详解】A、全球变暖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A正确;
    B、酸雨最早发生在北欧,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存在降酸雨的现象,B正确;
    C、臭氧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会增加,会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易受短波辐射的伤害,C正确;
    D、目前世界人口尚未达到环境容纳量,但由于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所以控制人口数量刻不容缓,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巢湖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湖泊过度捕捞森林严重砍伐后,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
    【答案】B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选项中的生物只构成了物种多样性,B错误;
    C、湖泊过度捕捞、森林严重砍伐后,生物多样性丧失,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B。
    【点睛】
    14.如图为某地的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最大优点是遵循循环原理,同时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该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开发了可以更新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D.该生态工程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体现了协调原理
    【答案】D
    【分析】1、自生原理: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其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循环原理: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详解】A、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人、畜、禽的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田、果园、苗圃、鱼塘,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可见,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B正确;
    C、该生态工程开发的沼气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
    D、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考虑农民的生活、经济问题,体现了整体原理,D错误。
    故选D。
    1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B.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图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在此食物网中,如果蜘蛛的种群数量下降,则蛇的种群数量也会明显下降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共有四条食物链,依次为: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
    【详解】A、由分析可知:蛇在大麦(狗尾草)→蝗虫→青蛙→蛇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在大麦(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食物链中处于第五营养级,A正确;
    B、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B正确;
    C、题图食物网是部分食物网简图,且不含分解者,故图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正确;
    D、在此食物网中,如果蜘蛛的种群数量下降,青蛙会更多地摄食蝗虫以维持数量相对稳定,因此在短时间内不会导致蛇的数量有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D。
    16.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丙
    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双箭头与无机环境交换物质的乙是生产者,乙丙箭头都指向甲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③过程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⑦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详解】A、据表可知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故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乙→丙,A错误;
    B、③过程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过程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⑦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正确;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也具有全球性,C错误;
    D、提高④光合作用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碳循环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碳循环的过程,结合题意解答,此题是识图选择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用。

    二、综合题
    17.如图是根据实验室中人工饲养黑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做的实验与上述结果相似,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_____。
    (2)曲线的纵坐标______(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这个过程中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3)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____________。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填“能够”或“不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试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你的建议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形增长
    (2)     能     在果蝇数量为173左右(K/2)之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当果蝇数量达到346左右(K)时降为0
    (3)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能够
    (4)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是保护其生存环境,使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其种群数量会自然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过度放牧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

    【分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
    【详解】(1)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由于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所以其增长类型一般都是“S”形增长。
    (2)因实验室培养所用培养瓶的体积是一定的,故曲线的纵坐标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这个过程中,在果蝇数量为173左右(K/2)之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当果蝇数量达到346左右(K)时降为0。
    (3)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所以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因环境容纳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故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使其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这个种群的数量自然就会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过多放牧会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
    18.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
    (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
    黑桫椤个体数
    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A
    7
    17
    5
    10
    6
    16
    7
    4
    15
    6
    9.3
    B
    19
    6
    10
    14
    8
    11
    5
    8
    5
    4
    9.0

    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___原则,样带A和B分别位于__________,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
    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__________,测定结果为__________株/m2。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

    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_____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_______。
    (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
    ①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_______(填“种类”或“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植物群落的物种_________数据。
    ②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__________。
    (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
    【答案】(1)     随机取样     溪流两侧     等距     种群密度     9.15×10-2
    (2)     植株高度(茎高)     年龄结构     增大
    (3)     种类     丰富度     垂直结构
    (4)     直接     就地保护

    【分析】1.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详解】(1)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由题意可知: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两侧需要设置等量样方个数,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应分别位于溪流两侧,溪流两侧为狭长地带,故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等距取样。
    ②表中数据为单位面积内黑桫椤的个体数量,因此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由于样带A、B的平均密度分别是9.3×10-2株/m2、9.0×10-2株/m2,所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为(9.3×10-2+9.0×10-2)÷2=9.15×10-2株/m2。
    (2)分析柱形图可以看出,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茎高)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该种群年龄结构是年龄小的数量多,年龄大的数量少,因此属于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增大。
    (3)①因为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所以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种类的调查,从而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数据。
    ②进一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呈现出分层现象,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
    (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该方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点睛】熟知种群的特征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时本题的考查点之一,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保护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9.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1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是[103kJ(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所代表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人工湿地公园初建成时,水中主要有绿藻等浮游植物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______。
    (2)从图1分析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图2中的B通过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图2中的A代表初级消费者的_______,C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_______的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
    (4)若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答出两点):________。
    【答案】(1)     分解者     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
    (2)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将动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3)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16
    (4)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B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详解】(1)图1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乙能利用二氧化碳,表示生产者,丙捕食乙,有箭头从丙指向甲,说明甲表示分解者;根据题意分析,绿藻等浮游植物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为生产者,轮虫等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鱼、鸭可能为初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因此可能存在的两条食物链为: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
    (2)人工湿地公园含有城市污水,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故流经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仅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还包括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图2中的B表示分解者,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图示动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来获得能量。
    (3)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同化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根据图2数据分析,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次级消费者摄入量-粪便量,即220-20=200,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375+875=1250,可计算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200÷1250×100%=16%。
    (4)重金属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具有生物富集现象,因此若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且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2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序号代表相关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循环是指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与之相关的必不可少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①过程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若这种碳平衡被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打破,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___________,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循环往复。
    (4)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或非生物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都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5)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__________稳定性。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种类越多,该稳定性越___________。
    【答案】     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     AD     ②③④⑤     ⑧     能量的载体     食物链(网)     动力     AD     抵抗力     强
    【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往复循环的过程。图中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③④是呼吸作用,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⑧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详解】(1)根据碳循环的概念,碳循环是指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的循环。与之相关的必不可少的两种成分是A生产者和D分解者。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①过程(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细胞呼吸即②(生产者的呼吸)、③④(消费者的呼吸)、⑤(分解者的呼吸)过程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若这种碳平衡被煤、石油的大量燃烧过程打破,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
    (3)物质中蕴含能量,是能量的载体,食物链(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往复。
    (4)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或非生物环境,A正确;
    B、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此外也有物理信息等,B错误;
    C、信息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C错误;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
    故选AD。
    (5)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时绘制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__的特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消费者有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3)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食物链:水稻→鸡→猪,该食物链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4)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该农业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原理。
    【答案】     可持续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鸡、猪、鱼     水稻、大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不正确     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循环、自生、整体
    【分析】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图中的鸡、猪、鱼都属于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大豆(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
    (3)在该小型农业生态系统中,猪并不能捕食鸡,因此该同学据图写出的食物链(水稻→鸡→猪)是不正确的。
    (4)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中的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能被及时利用,因此更能净化环境。建立该农业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循环、自生、整体原理等。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农业工程,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的目标及基本原理,掌握生态农业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