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展开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1.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原理为2KNO3+S+3CK2S+3CO2↑+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 B.二氧化碳的填充模型: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D.KNO3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2.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C、13C、14C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B.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酒精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C.CO2、NO2、SO2的水溶液显酸性,三者均为酸性氧化物
D.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Fe(OH)3胶体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78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A
B.32g环状()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C2H5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D.常温下,5.6g铁粉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4.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该有机物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以和2mol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5.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用KMnO4与浓盐酸制备干燥纯净的Cl2,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制备原理:
B.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时,试纸可能褪色,其原因为:
C.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开始时的反应为:
D.尾气处理的原理:
6.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四种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池I中电子的流向:稀硫酸
B.电池II中石墨棒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催化剂
C.电池III是二次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7.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某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粗盐的精制,操作如下:向100mL烧杯中加入25mL粗盐水,然后向烧杯中依次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过滤;向所得的滤液中滴加盐酸至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试纸检验);再将滤液倒人蒸发皿中,加热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得到精盐。该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A.4 B.3 C.2 D.1
8.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居家装修时容易产生甲醛(HCHO)气体,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过时,人会有不适感,长期处于该环境中,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从而损害人体健康。一种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方法如图所示:
已知:溶液中有色物质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和乙醛是同分异构体
B.反应①生成66gCO2时转移3mol电子
C.取反应②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产生血红色沉淀,证明Fe3+过量
D.反应过程中测得甲醛和消耗的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4
9.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在一个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SO2、1mol O2和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放热反应)。同时研究温度对SO2的平衡转化率和该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已知:SO2的平衡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50℃时,若3min达到平衡,则
B.升温,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合成SO3的最佳条件是不加催化剂,温度为250℃
D.可以通过延长反应时间,增大SO2的平衡转化率
10.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合成氨对解决粮食问题贡献巨大,反应如下:。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微观历程的示意图如下所示(*表示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2中②→③的过程吸收能量
B.在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的断裂,不存在形成
C.③→④的过程可表示为:
D.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不会改变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
11.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X、Y、Z、M、Q、R是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B.简单离子半径:
C.X、Y、Z三种元素只能组成共价化合物
D.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碱
12. (2020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Atropic酸是某些具有消炎、镇痛作用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Atropic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ropic酸的分子式为C9H9O2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1mol Atropic酸与足量的Na反应能生成11.2LH2
D.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13. (2020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某实验小组从富含NaBr的工业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步骤。已知:①蒸馏时各组分的沸点差异越大,分离效果越好;②可能用到的装置和数据如下:
物质
Br2
CCl4
乙苯
密度(g/cm3)
3.12
1.60
0.87
沸点(℃)
58.8
76.8
136.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的作用是吸收多余Cl2,防止空气污染
B.用③进行萃取时,选择CCl4比乙苯更合理
C.乙苯和CCl4萃取Br2时现象都是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色
D.仪器⑤的名称为冷凝管,其中b为进水口,a为出水口
14. (2021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A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具有氧化性
B
将打磨过的铝条放入试管,再加入浓硫酸,铝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
C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液,溶液不呈血红色
被稀硝酸氧化为
D
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A.A B.B C.C D.D
15. (2021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已知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为
B.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于碳酸
16. (2021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对水样中溶质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水样
0
5
10
15
20
25
Ⅰ()
0.40
0.28
0.19
0.13
0.10
0.09
Ⅱ()
0.40
0.31
0.24
0.20
0.18
0.16
Ⅲ()
0.20
0.15
0.12
0.09
0.07
0.05
Ⅳ(,含)
0.20
0.09
0.05
0.03
0.01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内,Ⅱ中的平均分解速率为
B.在内,Ⅱ中的分解百分率比Ⅲ大
C.由于存在,Ⅳ中的分解速率比Ⅰ快
D.其它条件相同时,水样酸性越强,的分解速率越快
17. (2021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碘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一种制备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转化中生成的沉淀与硝酸反应的产物可循环使用
C.通入后,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过量会将氧化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列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均合理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方法
CO2
SO2
饱和碳酸钠溶液
洗气
溴苯
溴
稀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淀粉溶液
氯化钠
蒸馏水
渗析
甲烷
乙烯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A.A B.B C.C D.D
19.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并用图2所示的步骤分离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试剂的加入顺序为浓硫酸→乙酸→乙醇
B.乙试管内液体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
C.操作1、操作2是分液,操作3是蒸馏
D.A是乙酸乙酯,E是乙醇,试剂a可以是硫酸
20. (2022春·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A的浓度:a点小于b点
B.当时,气体C的生成量:ab段小于bc段
C.c点时:v(正)=v(逆)
D.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
1. D
【详解】A.N2分子中,两个N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另外每个N原子还有一对孤对电子,电子式,A不正确;
B.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为直线型,填充模型为:,B不正确;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其质子数为8,其核素可表示为:,C不正确;
D.KNO3由K+和构成,内部含有共价键,其为离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2. D
【详解】A.12C、13C、14C是碳元素的三种核素,三者互称同位素,A不正确;
B.氯化钠为轻金属的盐,其水溶液只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B不正确;
C.虽然NO2的水溶液显酸性,但它与水反应除生成硝酸外,还有一氧化氮生成,所以不是酸性氧化物,C不正确;
D.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Fe(OH)3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都介于10-9~10-7m之间,所以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选D。
3. B
【详解】A.78gNa2O2(由Na+和构成)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A,A不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环状()分子中,每个S平均形成1个S-S键,32g环状含S原子1mol,则含有的S-S键数为NA,B正确;
C.标准状况下,C2H5OH呈液态,无法计算11.2LC2H5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C不正确;
D.常温下,铁粉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不能持续进行,无法求出转移的电子数,D不正确;
故选B。
4. C
【详解】A.由分枝酸的结构可知,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故A错误;
B.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碳碳双键、羧基、醚键以及羟基共4种官能团,其中含氧官能团有羧基、醚键以及羟基共3种,故B错误;
C.1mol分枝酸含2mol羧基,所以1mol分枝酸最多可以和2mol反应,故C正确;
D.分枝酸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能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分枝酸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答案选C。
5. C
【详解】A.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KCl、MnCl2等,制备原理:,A正确;
B.试纸褪色的原因是起初生成的I2再被Cl2氧化为KIO3等,其原因为:,B正确;
C.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由于I-的还原能力大于 Fe2+,所以开始时的反应为:Cl2+2I-=2Cl-+I2,C错误;
D.制取Cl2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NaCl、NaClO等,处理的原理:,D正确;
故选C。
6. C
【详解】A.电池I为原电池,Zn作负极,电子从锌流出沿导线流向铜,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A错误;
B.电池II为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MnO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B错误;
C.电池III为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正确;
D.电池V为酸性氢氧燃料电池,氧气在正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D错误;
故选C。
7. C
【详解】①由于所加试剂均过量,若所加试剂饱和碳酸钠溶液在硝酸钡溶液前,则会引入钡离子,同时还引入不易除去的硝酸根离子,所以此处所加试剂以及顺序分别为氯化钡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②向所得的滤液中滴加盐酸直至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过量的NaOH和碳酸钠被完全反应,不用pH试纸检验。综上所述,共有两处错误,故C符合题意;
答案选C。
8. D
【详解】A.甲醛和乙醛都属于醛类,它们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A不正确;
B.反应①中,C元素由0价升高到+4价,则生成66gCO2(1.5mol)时转移1.5mol×4=6mol电子,B不正确;
C.Fe3+与KSCN反应,生成Fe(SCN)3,其形成水溶液,不是沉淀,C不正确;
D.反应过程中存在下列关系式:HCHO——2Ag2O——4Fe3+,所以甲醛和消耗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正确;
故选D。
9. A
【详解】A.450℃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为90%,此时参加反应的SO2为2mol×90%=1.8mol,若3min达到平衡,则,A正确;
B.升温,反应物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B不正确;
C.加入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所以合成SO3的最佳条件是加入催化剂,温度为450℃,C不正确;
D.对于可逆反应,一旦达到平衡,再延长反应时间,反应物的转化率就不会发生改变,所以通过延长反应时间,不能增大SO2的平衡转化率,D不正确;
故选A。
10. B
【分析】由图1可知:氮气氢气合成氨气为放热反应。图2中氮气和氢气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在催化剂表面断键形成原子,原子间成键形成氨气分子,再脱附离开催化剂表面。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催化剂表面既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又存在化学键的形成。
【详解】A.图2中②→③的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A正确;
B.根据分析,在催化剂表面只存在 N≡N 的断裂,又存在 N≡N 形成,B错误;
C.③→④的过程为原子间成键形成氨气分子,C正确;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故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不会改变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D正确;
故选B。
11. D
【分析】Y的化合价只有负价,且为-2价,则Y为O元素;X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且最高正价为+1价,则X为H元素;M的原子半径大于O,最低负价为-1价,最高正价为+7,则M为Cl元素;Z的原子半径小于Cl,大于O,且最低负价为-3价,最高正价为+5价,则Z为N元素;R最高正价为+2,原子半径大于Cl原子,则R为Ca元素;Q的原子半径小于Ca,大于Cl,且最高正价为+1,则Q为Na元素;综上所述X、Y、Z、M、Q、R分别为:H、O、N、Cl、Na、Ca元素。据此分析可得:
【详解】A.Y、Z分别为O、N元素,由于非金属性O>N,则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即,故A错误;
B.M、Q、R分别为Cl、Na、Ca元素,则其简单离子分别为,其中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有半径:,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其半径最小,则简单离子半径:,故B错误;
C.X、Y、Z分别为H、O、N三种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等,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等,故C错误;
D.Q、R分别为Na、Ca两元素,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均为强碱,故D正确;
答案选D。
12. AC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Atropic酸的分子式为C9H8O2,故A错误;
B.Atropic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
C.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1mol Atropic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故错误;
D.Atropic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在浓硫酸作用下,能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AC。
13. BC
【详解】A.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环境中,用装置②吸收多余Cl2,防止空气污染,故A正确;
B.根据溴、乙苯和CCl4的沸点可知,溴与乙苯的沸点差较大,用乙苯萃取溴便于后续提纯溴,故B错误;
C.乙苯的密度比水小,萃取现象为上层橙色,下层无色,故C错误;
D.根据仪器形状可知仪器⑤为直形冷凝管,冷凝水的方向应与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反,冷效果最好,则b为进水口,a为出水口,故D正确;
答案选BC。
14. AC
【详解】A.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有C单质生成,C元素化合价从+4变为0,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O2表现了氧化性,故A正确;
B.常温下Al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该现象为钝化现象,不是不反应,故B错误;
C.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最终生成的是亚铁离子,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故C正确;
D.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了蛋白质的盐析,不是变性,故D错误;
故选AC。
15. BC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W所在主族可能为第ⅢA族或第VIA族元素,又因、、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故W一定不是第ⅢA族元素,即W一定是第VIA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W为O元素,X为Mg元素,Y为Al元素,Z为Si元素。
【详解】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X>Y>Z>W,A项错误;
B.元素W的简单离子为O2-,元素X的简单离子为Mg2+,二者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项正确;
C.Y为Al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C项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Si,则Si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于碳酸,D项错误;
答案选BC。
16. AD
【详解】A.在内,,A项正确;
B.在0~25 min内,III中M的分解百分率=×100%=75%,II中M的分解百分率=×100%=60%,因此III中M的分解百分率大于II,B项错误;
C.I和IV中pH不同,因此不能说明Cu2+存在,IV中M的分解速率大于I,C项错误;
D.对比I和II,在相同的时间内,I中消耗M的量大于II中,说明其他条件下不变,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D项正确;
答案选AD。
17. BD
【分析】含I-的海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碘化银沉淀,再加入铁粉,置换出银沉淀,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浓度更高的I-,然后通入氯气将I-氧化得到碘单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整个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富集过程中I-与Ag+反应生成AgI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加入铁粉,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Fe+2AgI=2I-+2Ag+Fe2+,生成的沉淀为Ag,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可以在富集操作中进行循环,故B正确;
C.由于FeI2中亚铁离子与碘离子均可以被氯气氧化,故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还原性强的I-优先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l2+FeI2=FeCl2+I2,故C错误;
D.过量会将氧化为,同时生成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BD。
18. BC
【详解】A.CO2与SO2都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SO2,A不正确;
B.溴苯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溴能溶于NaOH溶液,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然后采用分液法分离,B正确;
C.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孔隙,采用渗析法,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氯化钠,C正确;
D.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并混在甲烷中,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不正确;
故选BC。
19. AC
【分析】实验所得的产物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等,乙醇溶解在其中,乙酸乙酯不溶且浮在液面上,可使用分液法分离;然后将下层液体蒸馏,制得乙醇;再加入硫酸,将乙酸钠转化为乙酸,再蒸馏得乙酸。
【详解】A.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反应试剂的加入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A错误;
B.因为在NaOH溶液中,乙酸乙酯会发生水解,所以乙试管内液体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操作1是分液,操作2、操作3是蒸馏,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分液后得到的A是乙酸乙酯,第一次蒸馏得到的E是乙醇,第二次蒸馏前,加入的试剂a可以是硫酸,D正确;
故选AC。
20. BD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起初正反应速率不断增大,则表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A的浓度不断减小,所以气体A的浓度:a点大于b点,A不正确;
B.在a、c段,正反应速率不断增大,则单位时间内气体C的生成量不断增多,所以当时,气体C的生成量:ab段小于bc段,B正确;
C.c点时,正反应速率还在改变,说明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c点时:v(正)与v(逆)不相等,C不正确;
D.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表明体系的温度不变、气体的浓度不变,从而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BD。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l,描述错误,不符题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铁架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