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某日北京时间12:30在学校附近拍下了一张“白墙树影”的照片,此时树干影子刚好与东西向白墙垂直。1小时后该小组再次来到此地进行第二次观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哈尔滨 B.北京 C.西宁 D.太原2.该小组发现,第二次观察到的墙面树影较第一次的(   A.东移且变短 B.西移且变短 C.西移且变长 D.东移且变长 【答案】1D    2D 【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此照片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230,树干影子与东西向白墙垂直,说明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可知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00,据此可推断,该地经度应为120°E-30min/4min=112.5°E,根据选项所给四个城市,联系哈尔滨、北京、西宁和太原的空间位置可知,该学校最可能位于山西太原。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2.根据日影的变化规律和材料中“1小时后可知,当地时间由正午转向13时,太阳视运动位置偏西,所以墙面树影东移;太阳高度变小,所以墙面树影变长,综上所述,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点睛】.影子变化的判读:(1)影长变化:根据太阳高度的大小判断影长,例如,日出时影长最长,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影子又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2)影子方位的变化:影子位于太阳相反方位,根据太阳方位即可推知影子方位。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形成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距今7万年时,该剖面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的原因是(   A.岩层断裂下陷 B.向斜槽部凹陷 C.河流侵蚀 D.冰川侵蚀4.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珠江河口移动方向是(   A.总体向海 B.总体向陆 C.先向海后向陆 D.先向陆后向海5.四个阶段中,该河口地带最可能(   A.地壳抬升 B.降水量增加 C.盐度下降 D.海水沉积 【答案】3C    4B    5D 【解析】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7万年时,图中未显示海平面,表明海平面位于该地下游地区,该地受流水侵蚀的影响,河流侵蚀强,下切侵蚀海相沉积物,导致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故C正确;该地是海相沉积遭受外力侵蚀,与岩层断裂下陷以及向斜槽部凹陷等无关,故AB错误; 珠江三角洲区域纬度较低,受冰川侵蚀可能性很小,故D错误。答案选C4.根据题意,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海平面持续上升,并由海浪上溯过程中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海相沉积物(浅色阴影),由此推测该时间段珠江河口海浪的向岸作用更强,珠江河口持续向陆地一侧退却,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择B5.观察图中四个阶段变化情况可知,河口地带基岩并无抬升,因此地壳并无发生变化,故A错误;材料显示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形成,降水量的增加,将导致河流水量增大,导致河口地区流水作用较强,但图中显示四个阶段海相沉积逐渐增加,表明海水作用增强,故B错误;盐度下降对沉积的影响很小,故C错误;四个阶段变化,显示主要是海相沉积(浅色阴影)部分逐渐增加增厚,因此河口地带最可能是由于海水沉积形成的,故D正确。答案选择D【点睛】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汇入湖泊、河流而形成的三角洲又叫内陆河流三角洲。而有一些河流直接在陆地上冲积出三角洲,而又未汇入其他水系,这样的三角洲叫内陆三角洲,是内陆河流三角洲的一种。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图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地形剖面示意及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西坡春季 B.西坡夏季 C.东坡秋季 D.东坡冬季7.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主要原因是(   A.白天水汽含量高 B.冬季风夜晚更强C.山风与焚风叠加 D.谷风增强风势 【答案】6C    7C 【解析】6.太行山西侧为高原,冬半年来自大陆的西北风强劲且干燥,气流越过太行山,在东坡(背风坡)下沉增温,湿度减小;东侧海拔高差大,下沉增温幅度大。西麓焚风较弱,夏半年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较湿润;西侧海拔高差较小,下沉增温幅度小,AB错误。由图可知,太行山焚风季节分布图焚风出现较多的日数在1011月,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7.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C正确。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D错误。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A错误。夜晚由于陆地降温更快,造成在水平方向上温差减小,冬季风减弱,B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焚风效应是指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左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分布,右图示意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82020暴力梅持续期间,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江淮地区气温低于多年均值 B.华南地区台风登陆频繁C.华北地区多雾天 D.西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9.关于此次梅雨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位置偏北B7月份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C.冷气团气温低,势力强D.暖气团湿度大,移动快 【答案】8A    9D 【解析】8暴力梅持续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多降水,大气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弱,使得气温低于多年均值,A正确;华南地区此时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少有台风登录,B错;华北地区此时受北方冷气团单一控制,没有水汽来源,多晴天,C错;西北地区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此时是61日持续到8月初,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9.从第二幅图中可以看出,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位置偏北,A正确;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滞留在华南地区,B正确;冷气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此次梅雨季节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说明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势力弱,C正确,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在南北半球纬度25°35°范围是副热带高压地带。由于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差异,副热带高压断裂为若干个闭合的中心,即副热带高压,位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被成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中心气流垂直下沉,四周水平顺时针辐散,推动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向北向西移动,暖湿气流与西北地区东移南下的冷气流相遇,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构造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分布。岛上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图示意加里曼丹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岛上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主要是因为该岛(   A.河网密布,淡水充足 B.山地为主,环境复杂C.光热充足,雨量丰沛 D.地处热带,太阳直射11.该岛屿土壤贫瘠的气候原因是(   A.雨热充足,有机物分解快 B.土质粘重,矿物养分少C.雷阵雨多,裂隙构造发育 D.地势崎岖,流水冲刷强 【答案】10C    11A 【解析】10.根据加里曼丹岛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屿位于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光照充足,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终年高温,四季多雨,因而森林茂密,树木高大,C正确。岛屿面积较小,河流短小,淡水并不充足,山地为主,环境复杂与树木高大稠密关系不大,AB错误;树木高大稠密是因为当地水热条件优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而太阳直射点的地区降水条件并不一定好,比如热带沙漠气候区,D错误。故选C11.加里曼丹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气温高,降水多,水热充足,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大,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快,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土壤贫瘠,A正确;土质黏重不属于气候原因,B错误;该岛地质构造稳定,没有明显裂隙构造,另外裂隙构造也不属于气候原因,C错误;地势崎岖不属于气候原因,D错误。故选A【点睛】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位于世界上水热条件最为充沛的区域。全球的雨林分为三大群系,最大的一片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其余两片分别位于东南亚至大洋洲的北部以及热带的非洲。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下图示意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反厄尔尼诺年的茎柔鱼产量偏高。与其相关度最小的是(   A.饵料来源充足 B.海水温度适宜 C.生存空间扩大 D.天敌数量减少 【答案】12C    13D 【解析】12.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受信风影响,赤道暖流向西流,太平洋东部高纬度寒流补充导致太平洋东部海区温度低于同纬度太平洋西部,茎柔鱼应该属于喜冷水鱼类。茎柔鱼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甲迁徙方向是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1.2闭合等值线内迁移,属于温度较高地区内迁徙;乙迁徙方向是从0.8-1迁徙到0.6-0.8之间;丙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之间;丁迁徙方向是从1.2迁徙到0.8-1.0之间;相比较而言,丙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移,因此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反厄尔尼诺年是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偏低的年份,茎柔鱼属于喜冷水鱼类,海水温度适宜,水温异常偏低的年份,应该是上升流上升强烈,饵料来源充足,茎柔鱼产量偏高,天敌数量变化不大,D是与其相关度最小的,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河流有机碳输出是北极碳循环的重要组成。其中溶解有机碳(DOC),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下左图为西伯利亚北极河流及2004-2017年各河流DOC季节(该区域水文年划分:5-6月为春季、7-10月为夏季、11-次年4月为冬季)输出示意图,下右图为2004-2017年的年平均径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与鄂毕河相比,勒拿河的河流特征差异为(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结冰期较长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有凌汛现象15.比较该时期西伯利亚北极河流的DOC输出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DOC输出主要在春、夏两季 B.季节变化叶尼塞河最显著C.输出季节高峰期鄂毕河最早 D.夏季输出浓度勒拿河最大16.影响西伯利亚北极河流DOC输出的主要因素有(   径流量冻融过程河流流向人类活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4B    15A    16B 【解析】14.根据2004-2017年的年平均径流量过程线图可知,鄂毕河的流量季节变化小于勒拿河,A选项错误。勒拿河的纬度略高于鄂毕河,且河流所在区域海拔更高,结冰期长于鄂毕河,B选项正确。勒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春季径流量最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选项错误。鄂毕河和勒拿河都是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且都有结冰期,均有凌汛现象,D选项错误。故选B15.根据西伯利亚北极河流及2004-2017年各河流DOC季节输出示意图可知,三条河流DOC输出主要在春、夏两季,A选项正确。季节变化勒拿河最显著,B选项错误。由于DOC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因此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应该是输出的高峰期,三条河流径流量最大均出现在春季,因此三条河流输出季节高峰期时间差异不大,C选项错误。输出浓度可以通过DOC输出量比径流量来计算,夏季(678月)时勒拿河径流量最大,DOC的输出量中等,不是三条河流中输出浓度最大的,D选项错误。故选A16.溶解有机碳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因此径流量的大小会影响河流DOC输出量,正确。冻融过程会使北极地区的土壤中有机碳被流水搬运,影响着DOC输出,正确。河流流向与河流DOC输出关系不大,错误。人类活动是有机碳来源之一,会影响DOC输出,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B【点睛】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2.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干旱年份冰雪消融多,多雨年份冰雪消融少,河流丰、枯水年径流得到良好调节,因此年际变化较小。 3.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4.地下水补给: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中国西南岩溶发育地区,河水中地下水补给量比重尤其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5.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在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是限制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地下水——植物—土壤三者间的互馈作用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土壤特性(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关于图中序号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径流减少,增加了地下水B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长C植被群落覆盖度高,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D地形种类多,利于多种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18.根据整体性原理,推测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土壤含水量下降沙土的比重上升土壤肥力增加植物群落变稀疏草类的比重上升灌木的比重上升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答案】17B    18B 【解析】17.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西北地区,因此多戈壁、沙漠,使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应是减少而不是增加,A错误;当地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不利于植物生长,B正确;西北地区植被群落覆盖度较差,因此有机质并不丰富,C错误;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并不丰富,D错误。故选B18.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壤风化严重,导致沙土比重上升,植物群落变得稀疏,耐旱灌木比重上升,①②④⑥正确;土壤沙化严重,导致土地肥力下降,错误;土壤含水量下降,因此草类比重下降,错误。故选B【点睛】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窝子是游牧民族居住简陋的屋子,有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作用。下图为古代新疆温泉县牧民的四季窝子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9.甲、乙、丙三图中分别表示冬、夏季窝子平面图的是(   A.乙甲 B.乙丙 C.甲乙 D.甲丙20.从避暑、避寒等角度考虑,图中四季窝子居址门的朝向分别是(   A.南南南 B.南北南 C.北北南 D.南南北 【答案】19B    20D 【解析】19.由于窝子有夏季避暑与冬季避寒的作用,所以冬季的窝子平面图墙体较厚,夏季的窝子平面图墙体较薄,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乙图的墙体最厚,丙图的墙体最薄,所以分别表示冬、夏季窝子平面图的是乙丙,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从避暑的角度来说,由于窝子位于新疆,所以夏季太阳位于南方的天空,为了避暑,应该将门朝北,防止太阳直射,所以丙图窝子居址门的朝向为北,ABC错误。从避寒的角度来说,由于位于北半球,所以冷空气从北方来,应将门朝南,防止冷空气的进入,所以乙图窝子居址门的朝向为南,所以从避暑、避寒等角度考虑,图中四季窝子居址门的朝向分别是南南北,D正确,故选D【点睛】不同地区具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同, 因而各自的生产发展方向不同。例如,在生产发展早期阶段,人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无数变化和等机构成不同,使各地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域特征。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是人与自然环境做物质交换的方式差异的历史发展结果。例如,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产生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和甲、乙、丙三幅气温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B区比区纬度低,故热量比区充足C区和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照条件相同D区比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22.下列对应选项正确的是A.甲—Ⅱ—农耕业、河谷农业 B.乙—Ⅰ—畜牧业、灌溉农业C.丙—Ⅲ—高寒牧业、绿洲农业 D.以上选项全部错误 【答案】21D    22D 【分析】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10 ℃等温线,同时也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从而影响到两侧种植业的不同,南方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A错误;图中区为东部季风区,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为青藏高寒区,区比区纬度高,但是由于区海拔高,故热量较少,比区更少,B错误;区为青藏高寒区,是我国光照条件最丰富的地区,C错误;区与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且由此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正确。故选D22.根据甲、乙、丙三幅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以及降水量图,不难判断出甲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图为温带季风气候,再对照农业生产其他因素,不难分析出甲—Ⅰ—农耕业(水田为主)A错误;乙—Ⅱ—畜牧业、灌溉农业,B错误;丙—Ⅲ—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武夷山水天下无,层峦叠嶂皆画图。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最高处达2158m,最低处300m。植被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下图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材料二: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常绿林占全区面积27%,毛竹林占13.9%。毛竹成材快、生长需肥量大、自肥能力差。每年从毛竹林中挖笋、伐竹致使林下植被减少,土壤极易退化。近年来,保护区实施谨慎挖冬笋、精心护春笋、竹林科学施肥等措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描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特点。(2)从地形角度分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种类较为丰富的原因。(3)列举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改良毛竹林地土壤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山麓地带;集中分布在山地西南坡。(2)山地相对高度较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种类较多;不同坡向光、热、水及其组合差异明显,影响植被种类;不同坡度影响土壤厚度、肥力等,增加植被的多样性。(3)合理采伐毛竹,保持水土;适时挖笋,护养结合,做好土地垦复;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分析】本题以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和武夷山毛竹林相关内容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植被分布特点、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分析和改良毛竹林土壤的措施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1)根据材料,常绿林占面积27%,占比较高;材料中提到,植被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分析时应结合地形差异对常绿林的分布进行描述;又结合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对常绿林分布特点进行描述。可具体描述如下:常绿林分布面积广;山麓低海拔地区分布较密集;武夷山西南山麓有集中分布。2)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从地形角度进行分析,可从山的高度、坡向、坡度等角度出发,分析武夷山植被丰富的原因。武夷山海拔较高,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形成了较丰富的植被;不同坡向受到的热量、水分、光照及其组合条件不同,也可形成不同的植被;坡度不同,发育的土壤厚度和肥力不同,也可能生长不同的植物,增加植物的多样性。3)据材料可知,土壤退化受毛竹的挖笋、伐竹影响较大,科学施肥可增加肥力。可从以下措施改良毛竹林地的土壤:有计划采伐毛竹,保持水土;科学合理的采挖竹笋,种养结合,并对已经破坏的土壤进行复垦修复;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土壤污染。【点睛】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可鲁克湖是一个外泄湖,巴音河的水在湖中回旋之后,从南面的低洼处,流入与它相通的另一个湖--托素湖。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点。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3)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提供合理的解释。【答案】(1)以山地、盆地为主(以山间盆地为主);熔岩地貌发育;四周多山地,中部为盆地;总体海拔较高,地势北高、南低;四周起伏较大,中部起伏缓和;(任答3点)。2)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人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3)(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河流的相关知识。【详解】(1)描述地区的地形特点,应该描述整体以什么地形为主,各部分分别是什么地形;地势起伏状况,哪里高哪里低等角度作答。该区域结合图示信息,整体以山地、盆地为主;火山地貌发育;整体地势较高,北高南低;四周多为山地,中间为盆地。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两部分:1、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2、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人规模加大、出露水面,将原有莲湖一分为二。3)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主要从湖泊的补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水的去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增多,析出盐分增多;内经济活动增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除了以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外,其次还要分析湖泊是否演变为内流湖,随着地壳的进一步抬升,可鲁克湖外泄通道消失,演变为内流湖。2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材料二:下图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1)简述八路军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的自然条件。(2)解读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所描述的农业生产布局。(3)从农业类型、耕作制度、耕作方式、农作物品种等角度,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和江南农业生产差异。【答案】(1)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形破碎,平地少;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洪涝灾害多发,水流失严重。(2)平川沟谷平地种植谷物,水田种稻;池塘筑境蓄水,养鱼养鸭;山坡:林下草地,放牛放羊(3) 南泥湾江南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农作物品种水稻、小麦水稻农业类型农牧业种植业耕作方式旱地水田  【分析】本题以南泥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以及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详解】(1)分析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建安市"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风力大;南泥湾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据材料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可知南泥湾位于高原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支离破碎,平地少;据材料南泥湾位于云岩河上游"河流水量小、地下水位深,水源短缺;河流上游,植被稀疏;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等。 2)解读陕北好江南歌词,从平地川地、池塘、山地等地形出发,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具体地说就是平地、川地(谷地),地劳低平,土壤相对肥沃,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地势低洼的池塘易积水,适合养鱼放鸭;山上土壤浅薄,水分条件差,适合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3)比较南泥湾和江南地区,可以从耕作制度、作物种类、农业类型、耕作方式来比较。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水稻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农业类型差异:南泥湾以农牧业为主,江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耕作方式差异:南泥湾位于北方(陕西延安)是早田,江南地区位于南方是水田。 

    相关试卷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紫砂岩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下列岩石中属于甲类岩石的是, 关于图中681米的山峰成因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3亿人, 图示信息表明, 实施“迁移式合并”有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10,5°E)即将日出,56),共16分,共13分,共1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