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B【材料二提到“这种不平衡不对称又经由一系列伦理规范而加以合法化”,所以,选项中说“这种失衡性会经由一定的伦理规范调整加以均衡化”不对,不会“均衡化”,反而是认可、加强这种“不平衡”。】
2.C【材料三中作者说“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完全否定,所以选项中说“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这一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予以否定”是错的。】
3.A 【B、C、 D三个选项都在强调“推己及人”中以“己”为中心,先克己修身,而后影响别人这一特征;A选项强调个体按照自己的位次,安分守己,不逾矩。】
4.①举例论证。如用刘关张桃园结义后的关系模式,具体形象地阐释“上下尊卑不对称机制会经由伦理规范发挥作用”这一理论;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孔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私人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和公共生活秩序的因果关系。【每点2分。指出论证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给1分】
5.①完善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化;②完善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化分配;③推进社会法治体系建设,确保司法公正,杜绝人情、礼俗对司法的干扰;④完善公正、开放的社会治理体系,避免因血缘、地缘等关系造成社会不公。【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
6.B【“委屈”不当,“我”因为偷留散鞭被父亲押送到桂姨面前时“脸红”应该是羞愧。】
7.A【主要为了突出我的恐惧、父亲平时教育孩子的粗暴不当。】
8.①“父母的脊背压成了两张弓”写出了父亲的劳苦与坚韧;②父亲为“我”收拾自行车,写出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③父亲发现“我”“留鞭”狠狠地打我,写出了父亲严厉与正直;④父亲亲自押送“我”去还鞭,写出了父亲的自尊与担当。【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①能够直面对自己过错的释怀(轻松、欣慰);②得到桂姨的帮助与认可的感恩(愉悦);③从被帮助对象转变为能帮助别人的骄傲(自豪、成就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C【同“导”,引导】
11.B【 “‘句’是指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读’是指一句话后面的停顿”错误,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12.D【 “强调了善学者借助师长的重要性”理解错误,原文中强调的是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
13.(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能)向上吃尘埃和泥土,向下喝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的原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1分;“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1分;“用心一也”,判断句,1分。大意1分】
(2)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但功效加倍,学生从而感激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勤苦但功效只有一半,学生从而埋怨老师。【“者”,……的人,1分;“逸”,轻松,1分;“庸”,酬其功劳,可译为“感激”,1分,此词可通过后面的“怨”推敲。大意1分。】
14.将善于提问比作砍伐坚硬的大树;【1分】认为应先解决简单、容易的问题,再解决难的问题。【2分】
【参考译文】
(一)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二)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三)
君子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所以说老师的教学就是启发开导,(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劝勉而不强制,启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则平易近人;启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则引人思考。能做到关系融洽、平易近人,并能引人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开导让人明白了。
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施教的人必须要知道。人们在学习中,有的过失在于贪多,有的过失在于学得少,有的过失在于轻视学问,有的过失在于浅尝辄止。这四种过失,是(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造成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教育,就是发扬学生的优点而纠正学生的过失。大凡学习,尊重教师是难以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这之后他所教授的道理才能受到尊崇,道理受到尊崇,这之后百姓才懂得以敬重的心态对待学习。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请臣子在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时候,不把他当臣子对待;一是教师,不把他当臣子对待。根据大学的礼制,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以此来表示对教师的尊重。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功效加倍,学生从而感激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勤苦,但功效只有一半,学生从而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大树,先砍容易的地方,再砍伐枝干交接、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等到时间久了,问题就得到解决了;不善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对待提问的人,如同被撞的钟一样,用小力敲打,响声就小,用大力敲打,响声就大,待被撞的钟从容不迫地回响,这样之后钟才会缓缓地响完它的余音;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以上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15.D【“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
16.①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②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③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④秋来为客,高鸟飞过,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⑤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⑥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7.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B【喜乐苦悲:欣喜快乐痛苦悲伤。世态炎凉:指有钱有势,人就奉承;无钱无势,人就冷淡。休戚与共: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规模宏伟。波澜不惊:比喻人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地久天长:形容时间悠久,永远不变。历久弥坚:经历的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19.C【先扬帆远航,后停泊靠岸,排除A、D;“风浪”与“艰险”照应,“抵达”与“迂回”照应,排除B。】
20.D【所填写语句强调“中国红”,所以排除A、C;B项不合逻辑。】
21. ①只要再加点糖就可缓解咸味 ②就会让甜味变得很明显 ③食盐浓度要比感觉到的更高(往往含有较多的盐) 【每处2分,大意相近即可】
22. 市面上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2分】因此,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3分】
四、作文(60分)
1.参考例文
我心中的家乡味
家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味道。在王维心中,家乡味是九月九日的一株茱萸;在贺知章心中,家乡味是一口未曾改变的乡音;在杜甫心中,家乡味是一轮比别处明亮的月亮。而在我心中,家乡味是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菜茶。
我的家乡,在一个物产丰富、美食遍地的地方。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小吃中,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当属家乡特有的菜茶。所谓菜茶,既有菜,也有茶,还有各种可口的配料。做一碗好吃的菜茶并不难,但工序较多。首先,要把蒜苗、生菜、茼蒿等青菜切碎、炒熟,然后将它们倒进事先泡好的茶水中,搅拌均匀;接着再把切片的瘦肉、香菇、鱿鱼干等炒熟、炒香,做成菜茶的配料。吃的时候,舀一碗茶水,撒上家乡独有的炒米,再加上香喷喷的配料。这样,一碗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茶就诞生了。喜欢吃花生的人,还可以散上一把花生米。如此吃起来又香又脆,别提有多诱人了。
小时候,隔三差五就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菜茶。那时候,菜茶不过是一顿寻常的午餐。长大后,出门在外,能吃到菜茶的机会越来越少。偏偏那时候,我对菜茶的喜爱愈来愈深。那时候的菜茶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充饥的午餐,而是家乡的记忆。然而,彼时再想吃一碗菜茶却没那么简单了。有一次,我听说五十公里外的小吃摊,有一家地道的陆丰菜茶店。于是,我约上同学,快马加鞭赶去尝一尝这家乡的味道。可是,菜茶入口的那一刻,我大失所望。那里的菜茶,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家乡味。既没有记忆里的茶香,也没有印象中的菜香。所谓“家乡味”,也许只有回到家乡,才能饱尝一口。
近年来,常有各地的美食走红大江南北,甚至走红全中国。然而,我最爱的家乡味——菜茶,却一直守着汕尾这一亩三分地,即使走出去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地方,也很快变了味,失去了家乡原有的味道。有人说:“好遗憾,这样我就不能随时随地吃到家乡的美食了。”我却觉得,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只有家乡味留在家乡,才能牵住游子的心;只有家乡味留在家乡,才能留住儿时的记忆;只有家乡味留在家乡,才能指引着你常回家看看!
2.评分说明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四项中包含的十六小点突出的地方按等级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看本质,(2)揭示事物内容的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
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