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线上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高2021级高二线上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丁代表相应的种群特征,图中“+”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
C.丁为年龄结构,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种类型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2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2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三孩政策”。下列有关“三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失衡不会影响我国人口数量
B.可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
C.可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D.可降低我国人口死亡率
3.某同学在2hm2的农田中调查某野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到了20只野兔,将它们全部标记并放回农田;第二次捕获到了15只野兔,其中含标记的有3只。已知野兔被捕捉过后会更难被捕捉,则农田中该种野兔的实际种群密度最可能为
A.大于50只/hm2 B.小于50只/hm2 C.大于100只/hm2 D.小于100只/hm2
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5.为研究某自然保护区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等生态状况,研究人员分甲、乙两组分别选取10m×10m的10个样方对黑桫椤及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数据记录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样方 | 黑桫椤个体数 | 蕨类 植物 | 被子植物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平均值 | |||
甲 | 7 | 17 | 5 | 10 | 6 | 16 | 7 | 4 | 15 | 6 | 9.3 | 4种 | 113种 |
乙 | 19 | 6 | 10 | 14 | 8 | 11 | 5 | 5 | 8 | 4 | 9.0 |
A.通过表中数据可得出黑桫椤的种群密度为9.15株/m2的结论
B.该调查在选取样方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
C.根据某植物的分布情况、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及样方数量
D.调查得到的黑桫椤的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6.如图所示,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无K值
B.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C.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 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菌体
8.如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B.图1中5-15年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D.图2曲线Y中C点的值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9.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是葡萄糖有限和试管内空间有限
B.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
C.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
D.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2.2×106个
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曲线乙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曲线乙中出现AB段的原因是种群的增长率在开始时比较低
D.呈J形增长的种群,其λ的大小与种群密度有关
11.如图表示草原野兔迁入另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野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在t0﹣t2时间内,t2时野兔的种群数量最大
C.若t1- t2时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在t0﹣t2时间内,野兔的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12.毛束象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方等地的害虫,喜食植物嫩梢、幼叶。研究人员对西双版纳植物园的毛束象种群进行了研究,该地只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月~翌年4月)。研究发现毛束象成虫危害主要发生期为4~10月,有2个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调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时,可选择病害较重的植物进行统计
B.b点对应数量小于a点对应数量,可能是b点时幼叶成熟,食物来源减少所致
C.调查结果说明毛束象的种群数量受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D.为有效防治毛束象,应在5月10 日之前控制毛束象的种群密度
13.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狼等天敌的存在有利于普氏原羚的进化
C.调查普氏原羚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或者布设红外触发相机的方法
D.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普氏原羚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
14.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很多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B.非生物因素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C.气温骤降对某些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强度与各自的种群密度无关
D.林下光照较弱不会导致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15. 如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
B.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
C.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一定下降
D.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外还有竞争等
16.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头/叶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果显示,封闭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越快
B.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竞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C.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先于封闭条件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D.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先于封闭条件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17.研究者发现某些响齿类种群数量爆发后又急剧下降。解剖未发现大规模流行的病原体,尸体普遍具有低血糖、肝脏萎缩、淋巴组织退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提出“种群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啮齿类种群数量爆发后的急剧下降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种内竞争加剧有助于个体内环境稳态的有序调节
C.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播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啮齿类种群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18.现将甲、乙两种昆虫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个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昆虫数量总和为10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中可看出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竞争格局不是固定不变的
B.两个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湿度和温度综合作用引起的
C.影响两种昆虫竞争取胜率的关键因素为温度
D.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个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是由物种遗传因素决定的
19.种群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层次,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种群研究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达到防治蝗虫的目的
B.在禁渔期禁止使用小网眼渔具,能够优化鱼群的年龄结构以达到增产目的
C.人工捕杀家鼠的措施主要是通过降低家鼠的环境容纳量来控制家鼠的种群数量
D.牧民在养殖牛羊时,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防治疫病来降低牛羊的死亡率
20.生长于较高密度种群内的植物,由于密度的抑制作用,种群内个体会逐渐死亡,数目逐渐减少,直至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变化叫自然稀疏。下图表示某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最大密度与植株平均质量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构建该数学模型的条件有:植株形状、生长速率相似,土壤肥力均匀等
B.在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等
C.在该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其总质量会逐渐减少
D.个体在基因、空间位置等方面的微小缺陷会使其成为自然稀疏过程的牺牲者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1.(12分)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草履虫。某实验小组为了调查A、B、C3个湖区的水体污染程度,从A、B、C 3个湖区中各取水样100mL,分别置于3只含等量的相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培养,并每天定时利用显微镜进行计数,以统计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对草履虫进行计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工具是____________。与第9d相比,第12d对B区草履虫取样计数时要适当____________(填“增大”或“降低”)稀释倍数。
(2)根据图中数据分析,________区的水体污染更严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3)培养到16d后,A、B、C3个湖区的草履虫数量都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4) 若草履虫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第N代为Nt,每一代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为10%,则理论上第t代种群数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
22. (16分)某学习小组调查了某块稻田,统计了稻飞虱(水稻害虫)和青蛙(稻飞虱的天敌)的数量变化情况,并绘制成下图甲。假设该稻田中某昆虫当年的种群数量为 Nt ,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为Nt+1,图乙表示Nt与Nt +1的关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调查该稻田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2)在图甲中A点以后稻飞虱的数量逐渐下降,可能是稻飞虱数量的增加引起 的数量减少,还可能是 。
(3)如果在图甲中 A 点施用杀虫剂,稻飞虱的数量明显下降,但一段时间后稻飞虱的数量明显上升,原因是 (不考虑天敌的影响)。
(4)据图乙分析:
①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②当Nt为b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
③当Nt为 时,该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23. (12分)三裂叶豚草是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 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
方法: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
(1)实验结果是: 。
(2)入侵物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 。
(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表。
组别 | 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 |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
A:三裂叶豚草 | 8.07 | 12.24 | 12.24 |
B:三裂叶豚草+锈菌 | 7.65 | 6.43 | 4.77 |
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 | 8.10 | 12.43 | 12.78 |
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 | 4.89 | 4.02 | 3.12 |
注:野艾蒿—植物,锈菌—真菌,广聚萤叶甲—昆虫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 ,判断依据是 。
(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答 案
一选择题(3分一个)
1-5CCBBA 6-10DACDA
11-15CADBC 16-20BBCCC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40分)
21.(12分)(1)血细胞计数板 增大
(2) A A区草履虫最早达到种群数量最大值,且种群数量最大值最大
(3)营养物质消耗殆尽、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
(4) N1X1.1t-1
22. (16分)(1)样方 随机取样
(2)水稻 青蛙的数量增加
(3)具有杀虫剂抗性的稻飞虱存活并大量繁殖
(4)小于 增长 C
23. (12分)(1) 三裂叶豚草的叶片上出现锈斑,其他植物的叶片上没有锈斑
(2) 降低
(3)野艾蒿 B、D组中三裂叶豚草生物量逐年下降
(4)种植野艾蒿 喷洒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