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辽宁省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12月月考联考
高二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白糖腌制果脯可防止果脯变质,原因是白糖能使蛋白质变性
B. 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钢管被腐蚀,镀层破损后,钢管反而会加速腐蚀
C. 打印机黑色的墨粉中含有铁的氧化物,这种氧化物是氧化铁
D. 水垢中的,可先用溶液处理,而后用酸除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白糖作为溶质在水里有很高的溶解度,浸泡水果的时候,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可以将细胞中的水分“吸出”,也就是脱水,使得细胞中的溶质浓度增高,细菌和微生物就难以进行繁殖,从而间接达到了防腐的作用,A错误;
B.镀层破损后,锌仍作负极,不会加速钢管腐蚀,B错误;
C.打印机里黑色的铁的氧化物为四氧化三铁,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C错误;
D.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转化为碳酸钙后用酸除去碳酸钙,最后水洗即可,D正确;
故选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3O+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 B. 冰中的氢键示意图:
C. 基态氧原子价电子排布图: D. 基态Cr原子电子排布式:[Ar]3d44s2
【答案】B
【解析】
【详解】A.H3O+的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3+=4,中心O原子上有1对孤对电子,则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A错误;
B.冰中一个H2O分子与相邻的4个H2O形成氢键,故冰中的氢键示意图:,B正确;
C.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使原子能量最低,处于稳定状态,则基态氧原子价电子排布图:,C错误;
D.Cr是24号元素,当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处于全满、半满或全空时是处于稳定状态,则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r原子电子排布式:[Ar]3d54s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结构式如图所示,可溶于水生成草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大小为:χ(C)<χ(H)
B. 是非极性分子
C. 熔点:草酸>三氧化二碳>干冰
D. 、和HOOCCOOH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中C为-4价,H为+1价,可知电负性大小为:χ(C)>χ(H),A错误;
B.由题图可知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B错误;
C.草酸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不能,故草酸熔点比高,相对分子质量比小,因此熔点低于,熔点:草酸>三氧化二碳>干冰,C正确;
D.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操作会使H2O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
t/℃
25
50
100
Kw /×10-14
1.01
5.47
55.0
A. 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 B. 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4
C. 加热水至100 ℃,pH=6 D. 向水中加少量的Cu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项、NaHSO4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溶液显酸性,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平衡左移,故B错误;
C项、加热水至100 ℃,水电离平衡右移,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浓度,水显中性,故C错误;
D项、CuSO4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实验中,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所测出的数据一定偏低的是
A. 滴定前尖嘴中气泡未排出即进行滴定,滴定后尖嘴无气泡
B.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所测出的碱液的浓度值
C. 同一滴定实验,一般做三次,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但某同学只做了一次
D. 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标准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滴定前尖嘴中气泡未排出即进行滴定,滴定后尖嘴无气泡,读数时会把气泡的体积当做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导致读出来的体积偏高 ,故A错误;
B.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会导致浓度偏低,所用体积增加,则测定结果偏高,故B错误;
C. 同一滴定实验,一般做三次,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但某同学只做了一次,则测定结果可能偏低、也可能偏高,不能确定,故C错误;
D. 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标准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所测出的体积数值偏低,故D正确;
故选D。
6. 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氧化生成的反应
B. 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
C. 阴极生成的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
D. 阳极表面形成的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阳极区海水中的Cl-会优先失去电子生成Cl2,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设置的装置为电解池原理,根据分析知,阳极区生成的Cl2与阴极区生成的OH-在管道中会发生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其中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灭杀附着的生物,B正确;
C.因为H2是易燃性气体,所以阴极区生成的H2需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以排除安全隐患,C正确;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会使海水中的Mg2+沉淀积垢,所以阴极表面会形成Mg(OH)2等积垢需定期清理,D错误。
故选D。
7. 已知煤炭的燃烧热为393.5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0kJ/mol。某同学发现在灼热的煤炭上洒少量水,煤炉中会产生淡蓝色火焰,煤炭燃烧更旺,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2H2(g)+O2(g)=2H2O(g)的ΔH<-571.6kJ·mol-1
B. CO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ΔH=-283.0kJ·mol-1
C. “煤炭燃烧得更旺”是因为少量固体碳与水反应生成了可燃性气体
D. 因285.8kJ·mol-1+283.0kJ·mol-1>393.5kJ·mol-1,故该同学的结论是对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反应2H2(g)+O2(g)=2H2O(l)的ΔH=-571.6kJ·mol-1,由于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吸热,则反应2H2(g)+O2(g)=2H2O(g)的ΔH>-571.6kJ·mol-1,A错误;
B.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0kJ/mol,则CO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ΔH=-283.0kJ·mol-1,B错误;
C.“煤炭燃烧得更旺”是因为少量固体碳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了可燃性气体氢气和CO,C正确;
D.由于能量是守恒的,所以“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不可能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故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D错误;
答案选C。
8.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核外电子只有1种运动状态,Y、W的2p轨道均含有2个未成对电子,M的单质被称为“国防金属”,N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Z<Y<W
B. Y的氢化物沸点不一定低于W的氢化物
C. 第一电离能:M<N D. N的单质可以在高温下还原M的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电负性C
C.Mg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s轨道全充满,则第一电离能Mg>Al,C错误;
D.Al的活泼性比Mg弱,因此在高温下不能还原Al的氧化物,D错误。
因此,本题选B。
9. 科学家基于Cl2易溶于CCl4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NaTi2(PO4)3+2Na++2e-=Na3Ti2(PO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 放电时,NaCl溶液的pH减小
C. 充电时,每生成1mol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64g
D. 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充电时电极a是阴极,则电极b是阳极,故A错误;
B.放电时电极反应和充电时相反,则由放电时电极a的反应可知不涉及H+、OH-、H2O的消耗与生成,则NaCl溶液的pH不变,故B错误;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阴极反应为,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1mol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故C错误;
D.放电时负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反应后Na+和Cl-浓度都增大,则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故D正确;
答案选D。
10. 一定条件下将NO(g)和O2(g)按物质的量之比2:1充入反应容器,发生反应:2NO(g)+O2(g)2NO2(g)。其它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反应限度增大
B. 400°C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10/9
C. 400°C、pl条件下,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
D. p2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NO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反应限度减小,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根据平衡常数K=,而c=,因此K=与气体的物质的量和容器的体积有关,题中均未提供,因此无法计算4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故B错误;
C.根据图象,400℃、p1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为40%,将NO(g)和O2(g)按物质的量之比2∶1充入反应容器,则O2的平衡转化率也为40%,故C正确;
D.升高温度,NO平衡转化率降低,即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ΔH<0;2NO(g)+O2(g)⇌2NO2(g)是正方向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则NO的转化率会增大,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p2时NO的转化率大,则p2时压强大,即p1<p2,故D错误;
答案选C。
11. 甲烷分子结构具有高对称性且断开1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无催化剂作用下甲烷在温度达到1200℃以上才可裂解。在催化剂及一定条件下,CH4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裂解反应,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烷催化裂解成C和需要吸收1760kJ能量
B. 步骤②、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C. 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
D. 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焓变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断开1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1mol甲烷分子中有4molC-H键,完全断开需要吸收1760kJ能量,即1mol甲烷中的化学键完全断开需要吸收1760kJ能量,而不是甲烷催化裂解成C和 H2 需要吸收1760kJ能量,故A错误;
B.步骤②、③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均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转化是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的,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堵塞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故C正确;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焓变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12. 自然界中含硼的钠盐是一种天然矿藏,它的结构单元是由2个和2个缩合而成的双六元环,因此写作,其结构如图所示,它的阴离子可形成链状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基态硼原子核外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B. 中B原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 该盐的阴离子通过氢键相互缔合形成链状结构
D. 已知为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硼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分别占据1s、2s、2p轨道,因此有3种空间运动状态,A错误;
B.硼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与氧原子共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因此H3BO3中B原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
C.根据题述,可推知阴离子彼此间以氢键相互缔合形成链状结构,C正确;
D.硼酸为一元弱酸,并非本身能电离出H+,而是硼原子与水电离出的OH-中的O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故电离方程式为H3PO3+H2O[ B(OH)4]-+H+,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溶液
将一定质量固体放入烧杯中,直接用蒸馏水溶解
B
验证结合的能力比的弱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 溶液的pH为10,0.1 溶液的pH约为5
C
证明: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D
探究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5% 和1mL,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5% 和1mL 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配制溶液,应将溶于稀盐酸,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水解,A错误;
B.用pH试纸测0.1 溶液和0.1 溶液的pH,可以判断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和水解程度的大小,从而可以验证结合的能力和结合的能力的大小,根据0.1 溶液的pH为10,0.1 溶液的pH约为5,所以水解程度大于同浓度的,结合的能力比的弱,B正确;
C.相同体积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没有生成,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小于,和化学式类型相同,所以,C正确;
D.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mL 5% 和1mL,2mL 5% 和1mL 溶液,观察现象,加入1mL 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可以探究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14.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
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
0~2
0.20
0~4
0.15
0~6
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时,Z的浓度大于
B. 时,加入,此时
C. 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
D. 时,X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内Z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内的,故时,Z的浓度大于,A正确;
B.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故反应在时已达到平衡,设达到平衡时生了,列三段式:
根据,得,则Y的平衡浓度为,Z的平衡浓度为,平衡常数,时Y的浓度为,Z的浓度为,加入后Z的浓度变为,,反应正向进行,故,B错误;
C.反应生成的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恒等于1∶2,反应体系中只有Y和Z为气体,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Y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33.3%,C正确;
D.由B项分析可知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Z为,则X的转化量为,初始X的物质的量为,剩余X的物质的量为,D正确;
故答案选B。
15. 在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不断调整溶液pH,测绘、和物质的量分数与pH关系图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点,pH=2.7
B. 将等物质的量的、溶于水中,所得溶液pH恰好为4.2
C. 向草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4.2时:
D. 0.1 (aq)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D点c(C2O)=c(H2C2O4),即=1,==1,A点处c(H2C2O4)=c(HC2O),可得Ka1=c(H+)=10-1.2,同理根据B点可得Ka2=c(H+)=10-4.2,所以c(C2O)=c(H2C2O4)时,c(H+)==mol/L=10-2.7mol/L,所以pH=2.7,A正确;
B.图中是平衡后所测数据,得出pH=4.2时,δ(C2O)=δ(HC2O),但当将等物质的量的、溶于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最终所得溶液pH不等于4.2,B错误;
C.向草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2c(C2O)+c(OH-)+c(HC2O),而据图可知pH=4.2时,c(C2O)=c(HC2O),所以c(Na+)+c(H+)=3c(C2O)+c(OH-),C正确;
D.0.1mol·L-1NaHC2O4(aq)中δ(HC2O)的含量最大,据图可知,当δ(HC2O)最大时,溶液显酸性,HC2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HC2O)>c(C2O)>(H2C2O4),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NH4Al(SO4)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NH4HSO4在分析化学、制药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Al(SO4)2可作净水剂,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相关文字说明)。
(2)相同温度下,浓度均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的c()由大到小_____(填序号)。
①NH4Al(SO4)2 ②CH3COONH4 ③ NH4HSO4 ④NH3·H2O ⑤NH4Cl
(3)如图1是0.1 mol/L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其中符合0.1 mol/L 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填写字母)。
(4)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的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试分析图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在cd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即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悬浮颗粒使其沉降从而净化水 ②. ③①⑤②④ ③. Ⅰ ④. a ⑤. (Na+)>c(SO42-)>c(NH4+>c(OH-)=c(H+) ⑥. NH4+ +OH- =NH3•H2O
【解析】
【详解】(1)由于 NH4Al(SO4)2溶于水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即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悬浮颗粒使其沉降从而净化水;
(2)①NH4Al(SO4)2 、②CH3COONH4、 ③ NH4HSO4 、⑤NH4Cl等溶液中存在:NH4++H2ONH3•H2O+H+,其中硫酸氢铵存在大量的H+,抑制NH4+的水解,NH4+浓度最大;NH4Al(SO4)2 中铝离子水解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但抑制程度较小,NH4+浓度次之;醋酸铵为弱酸弱碱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四种物质中NH4+浓度最小;④氨水为弱电解质,难以电离,在这五种溶液中NH4+浓度最小,所以有:③①⑤②④;
(3)①由于 NH4Al(SO4)2溶于水电离出的NH4+、Al3+水解溶液显酸性,且水解是吸热的,加入促进水解,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因此符合条件的曲线是I;
(4)向100 mL0.1 mol/L的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OH-+NH4+=NH3·H2O。d点恰好中和氢离子,溶液中的NH4+水解促进水的电离。d点之后NH4+浓度减小,所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是a点;在b点,pH=7,溶液显中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铵和氨气,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Na+)>c(SO42-)>c(NH4+>c(OH-)=c(H+);在cd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NH4+ +OH- =NH3•H2O。
17. Ⅰ.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___________;(共价分子):___________。
(2)有两种活性反应中间体,它们的粒子中均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请依据下面给出的这两种粒子的结构,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出由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构成的中性分子的化学式。
平面三角形分子:_______,三角锥形分子:________,正四面体形分子________。
Ⅱ.是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它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4)写出基态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5)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
(6)P、S、N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7)氨基乙酸铜分子结构如下,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_____种运动状态。
【答案】(1) ①. 正四面体形 ②. 平面三角形
(2) ①. ②.
(3) ①. ②. ③.
(4)或
(5)正四面体 (6)
(7) ①. ②. 6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价电子对数是4,没有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是型分子,价电子对数是3,没有孤电子对,空间结构是平面三角形。
【小问2详解】
型分子中,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的呈平面三角形,有一对孤电子对的呈三角锥形,所以分别是。
【小问3详解】
由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构成的中性分子中,呈三角锥形的是,呈平面三角形的是,呈正四面体形的是。
【小问4详解】
是29号元素,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或。
【小问5详解】
中心原子P价电子对数为,无孤电子对,则为杂化,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
【小问6详解】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又因为P原子核外道处于半满结构,更为稳定,所以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小问7详解】
题给分子中只形成单键的碳原子为杂化,形成碳氧双键的碳原子为杂化;碳原子的6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互不相同,一共有6种运动状态。
18. 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碳酸氢铵和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钠,并测定产品中少量碳酸氢钠的含量,过程如下:
步骤I.的制备
步骤Ⅱ.产品中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5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2滴指示剂M,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
④平行测定三次,平均值为22.45,平均值为23.51。
已知:(i)当温度超过35℃时,开始分解。
(ii)相关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1.9
15.8
21.0
27.0
6.9
8.2
9.6
11.1
12.7
14.5
16.4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晶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晶体A能够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
(2)步骤I中“300℃加热”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3)指示剂N为_______,描述第二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_______;
(4)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①. NaHCO3 ②. 在30-35C时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意思合理即可) ③. D ④. 甲基橙 ⑤. 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⑥. 3.56% ⑦. 偏大
【解析】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根据题给信息中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难看出,控制温度在30-35C,目的是为了时NH4HCO3不发生分解,同时析出NaHCO3固体,得到晶体A,因为在30-35C时,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故答案为:NaHCO3;在30-35C时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2)300C加热抽干后的NaHCO3固体,需用坩埚、泥三角、三脚架进行操作,所以符合题意的为D项,故答案为:D;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第二次滴定时,使用的指示剂N为甲基橙试液,滴定到终点前溶液的溶质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滴定达到终点后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溶解的CO2),所以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 第一次滴定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则n(Na2CO3)=n生成(NaHCO3)=n(HCl)=0.1000mol/L22.4510-3L=2.24510-3mol,第二次滴定消耗的盐酸的体积V2=23.51mL,则根据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消耗的NaHCO3的物质的量n总(NaHCO3)= 0.1000mol/L23.5110-3L=2.35110-3mol,则原溶液中的NaHCO3的物质的量n(NaHCO3)= n总(NaHCO3)- n生成(NaHCO3)= 2.35110-3mol-2.24510-3mol=1.0610-4mol,则原产品中NaHCO3的物质的量为=1.0610-3mol,故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3.56%;
(5)若该同学第一次滴定时,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俯视读数,则会使标准液盐酸的体积偏小,即测得V1偏小,所以原产品中NaHCO3的物质的量会偏大,最终导致其质量分数会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19. 空间站利用“萨巴蒂尔反应”配合生成系统可实现的再生。回答下列问题:
Ⅰ.萨巴蒂尔反应为:
(1)萨巴蒂尔反应的前三步历程图如下。其中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用“﹒”标注,Ts表示过渡态。从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到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会___________(填“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其分压分别20kPa和40kPa,一定条件下发生萨巴蒂尔反应。某时刻测得(g)的分压15kPa,的反应速率,则该时刻___________。
(3)航天器中可用 △H,然后电解水又得和来处理。现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测得反应过程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改变某一条件时,测得其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b所示。
曲线a中,反应开始时,压强先变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曲线b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Ⅱ.工业上利用甲酸的能量关系转换图如下:
(4)反应的焓变△H=___________。
(5)温度为℃时,将等物质的量的和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则℃时,___________;温度为℃时,,则℃>℃,理由是___________。
Ⅲ.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科学家采用新颖的光电联合催化池3D-ZnO/Ni//FTO,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对进行综合利用,原理如图所示。
(6)该装置中电势:泡沫Ni网电极___________FTO玻璃电极(填“>”、“<”或“=”);
(7)阳极反应式:___________。
【答案】(1)吸收热量
(2)0.6 (3) ①. 正反应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②. 催化剂
(4)-31.4 (5) ①. 0.5 ②. 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而为放热反应,可知
(6)< (7)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会吸收热量;
【小问2详解】
列三段式有:,根据;
【小问3详解】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温度不变时,压强应减小,由图像可知,开始一段时间,压强增大,说明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得压强变大;由图像可知b线与a线到达平衡时的总压强相等,平衡未移动,但到达平衡的时间变短,反应速率变大,说明使用了催化剂,故答案为:正反应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催化剂;
【小问4详解】
由图示可知①ΔH=+72.6kJ/mol;②ΔH=-283.0kJ/mol;③ΔH=-241.8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③-①-②可得ΔH=-241.8-(+72.6)+(-283.0)=-31.4kJ/mol;
【小问5详解】
反应CO2(g)+H2(g)⇌HCOOH(g)达到化学平衡时,有v正=v逆,即k 正 c(CO2)•c(H2)=k 逆 c (HCOOH),所以,所以k正=2k逆,即k逆=0.5k正;温度改变为T2时,k正=1.9k逆,,说明平衡相对于T1,逆向移动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则T2时平衡压强大于T1时平衡压强,所以温度升高,体积不变,总压强增大,CO2(g)+H2(g)⇌HCOOH(g)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体系的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增大;故答案为:0.5;由k正=1.9k逆,,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而CO2(g)+H2(g) HCOOH(g)为放热反应,可知T2> T1。
【小问6详解】
根据分析,泡沫Ni网电极为阴极,FTO玻璃电极为阳极,因此电势:泡沫Ni网电极< FTO玻璃电极;
【小问7详解】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示,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3 kJ·ml-1,8 kJ·ml-1,1溶液中,0 -5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