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物理学史与研究方法(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
展开16.1物理学史与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物理学史和常识
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贡献:
(1)对运动的描述。严格定义了匀速运动,将匀速引申到变速,把平均速度引向瞬时速度,定义了加速度这一重要概念,决定采用时间作为运动学内在变量,研究位置、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伽利略为了“冲淡重力”,用斜面作实验,结合数学分析,总结出斜面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其规律为,运用科学推理将斜面的倾角逐渐增大到90°,从而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3)惯性定律方面的研究。通过巧妙构思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物理学中的贡献:
(1)牛顿在总结前人对力与运动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出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①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提出惯性概念,并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础。明确定义了力、惯性的概念。(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②牛顿运动第二定律确定了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及其所受力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
③牛顿运动第二定律明确了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天体运动规律,预言和发现了海王星和太阳系中其他星体,首次使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天上星体运动规律统一起来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在物理学中贡献:发现并总结了胡克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卡文迪许被称为“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和高速运动粒子
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物理学中贡献
(1)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2)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作出了人类第一台发电机
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焦耳定律)
1820年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磁效应)。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纽曼和韦伯于1845年和1846年先后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黑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E=hν。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1905年爱因斯坦为受到普朗克能量子假说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子具有能量,光的粒子性。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原入射波长的现象——康普顿效应,表面光子具有动量,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假说: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用晶体做了电子衍射实验,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
第二部分 思想方法
1、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物理量用比值法进行定义,如:v=x/t、a=v/t、R=U/I、C=Q/U、E=F/q等
2、微量放大法
光学放大、机械放大、积累放大(包括时间积累和空间积累)、电磁放大等方法
例如: 光学放大:显示桌子受力后发生的微小形变(弹力);达文迪许扭秤、库伦扭秤
机械放大: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积累放大:回旋加速器
电磁放大:信号的放大可以是电压、电流放大或功率放大。比如,高压输电就要用到变压器对电压进行大幅抬高以减少能耗;示波器中的示波管是将电信号放大到能明显地观察和测量的程度。
3.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特点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如:在认识电场时,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类比、电势与高度类比、电势与高度差类比,利用对重力势能、高度、高度差的理解,进而理解和掌握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
4.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
5.图形/图象图解法
图形/图象图解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形/图象表征出后,再据图形表征的特点或图象斜率、截距、面积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的方法。尤其是图象法对于一些定性问题的求解独到好处。
6.极限思维方法
当时,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7.平均思想方法
物理学中典型的平均值有: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平均力、平均电流等。对于线性变化情况,平均值=(初值+终值)/2。
8.等效转换(化)法
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例: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除这些等效概念之外,还有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
9.猜想与假设法
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0.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在确定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时,把多个物体看作为一个整体或多个过程看作整个过程的方法;隔离法是把单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或只研究一个孤立过程的方法.
11.寻找守恒量法
守恒,说穿意思是研究数量时总量不变的一种现象。物理学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变化过程或物质的转化迁移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总量不变的现象或事实。守恒,已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有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应用起来简练、快捷。从运算角度来说,守恒是加减法运算,总和不变。
12.构建物理模型法
如 实体模型有: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轻绳、轻杆、……
物理过程有:匀速运动、匀变速、圆周运动……
物理情境有:子弹打木块、平抛、临界问题……
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很多。有:估算法、微元法、引入中间变量法、统计学思想方法、逆向思维法、解析法……
物理学史
例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牛顿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C.卡文迪什巧妙地运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量,是采用了极限思想法
D.开普勒在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答案】D
【解析】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但并未直接进行实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理想化推理得到,故A错误;
B.伽利略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故B错误;
C.卡文迪什巧妙地运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量,是采用了放大法,故C错误;
D.开普勒在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无线充电板为手机充电,如图所示为充电原理图。充电板接交流电源。对充电板供电,充电板内的送电线圈可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手机内的受电线圈产生交变电流,再经整流电路转变戒直流电后对手机电池充电。电磁感应的发现者为( )
A.奥斯特 B.法拉第 C.特斯拉 D.楞次
【答案】B
【解析】电磁感应是英国科学家、化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10月17日首次发现的。
故选B。
在物理学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理论与实验贡献。关于这些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引力常量
B.库仑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C.法拉第发现了“电生磁”的现象,并提出用磁力线表示磁场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D
【解析】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引力常量。故A错误;
B.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故B错误;
C.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并提出用磁力线表示磁场。故C错误;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故D正确。
故选D。
物理研究方法
例题2.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研究方法表述正确的是( )
A.观察一本书对桌面的形变时,可以采用放大法
B.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等效法
C.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过程划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做是匀速运动,然后把每一小段位移相加,这里利用了理想模型法
D.根据平均速度,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微元法
【答案】A
【解析】A.观察一本书对桌面的形变时,可以采用放大法,故A正确;
B.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故B错误;
C.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过程划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做是匀速运动,然后把每一小段位移相加,这里利用了微元法,故C错误;
D.根据平均速度,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D错误。
故选A。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这里采用了极限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B
【解析】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故A正确;
B.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法,故B错误;
C.加速度的定义式,采用了比值定义法,故C正确;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由于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答案】B
【解析】A.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化模型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单位制
例题3.下列仪器测得的物理量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选项A、B、C、D测得的物理量分别是力、电流强度、电压、电能;四者中只有电流强度是基本物理量,其单位是基本单位。
故选B。
下列选项中属于电功单位的是( )
A.焦耳 B.安培 C.欧姆 D.特斯拉
【答案】A
【解析】A.焦耳是电功的单位,选项A正确;
B.安培是电流的单位,选项B错误;
C.欧姆是电阻单位,选项C错误;
D.特斯拉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选项D错误。
故选A。
研究发现,人体对加速度剧烈变化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若轮船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大,乘坐轮船的人感到越不舒服。若用“急动度”这一物理量来描述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分别用v、a、t表示速度、加速度、时间,则“急动度”的表达式及单位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新物理量表示的是加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新物理量应该等于加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若用k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则其表达式为
因为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或N/kg,所以新物理量的单位应该是m/s3或N/(kgs)。
故选C。
1. 在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下列物理事实不正确的是( )
A.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
B.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C.法拉第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D.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时最早提出能量子假说。
【答案】C
【解析】A.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
B.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认为构成磁体的分子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故B正确;
C.法拉第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的是纽曼和韦伯,故C错误;
D.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时最早提出能量子假说,故D正确。
选不正确的,故选C。
2. 在物理学发展历史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关于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说法的是( )
A.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
B.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国际单位命名为牛顿,并将其作为基本单位
C.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牛顿利用扭秤实验最先测出了引力常量
【答案】A
【解析】A.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
B.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国际单位命名为牛顿,牛顿是导出单位,故B错误;
C.开普勒根据第谷对行星的观测数据,总结得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即开普勒三大定律,故C错误;
D.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最先测出了引力常量,故D错误。
故选A。
3. 下列物理学家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 )
A.丁肇中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题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丁肇中。
故选A。
4. 最早系统地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他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采用“冲淡”重力的方法, 将落体实验转化为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实验中,伽利略不断改变铜球滚下的距离,重复了多次,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增大斜面倾角,该规律仍然成立。于是,他外推到倾角为 90°的情况得出结论。关于伽利略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冲淡”重力是指使铜球的重力变小了
B.伽利略对倾角为90°的情况进行了测量后得出结论
C.“冲淡”重力是指使铜球的加速度变小了
D.铜球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说明它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AC.“冲淡”重力是指使铜球的加速度变小,不是使重力变小了,故A错误,C正确;
B.伽利略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增大斜面倾角,该规律仍然成立,对倾角为90°的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得出结论,没有测量,故B错误;
D.铜球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说明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 关于伽利略开创的科学探究方法,下列流程表示中正确的是( )
A.观察现象→猜想假设→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得出结论→修正或推广假设
B.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修正或推广假设→得出结论
C.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得出结论→修正或推广假设
D.观察现象→猜想假设→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修正或推广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伽利略开创的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为:开始观察现象然后提出问题之后猜想假设,再通过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来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再进一步对结论进行修正或推广假设。
故选C。
6. 在下列关于物理学史或者物理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先建立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创造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理想模型法”
C.马拉着车加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答案】D
【解析】A.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先建立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创造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故A错误;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故B错误;
C.马拉着车加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等于车对马的拉力,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7. 关于物理学上一些事件和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是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所以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采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C.在用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主要采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答案】D
【解析】A.物体的重心是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A错误;
B.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中,伽利略把斜面实验的结果推广到竖直情况,这种方法被称为合理外推法,B错误;
C.在用 v−t 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主要采用了微元累积法,C错误;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D正确。
故选D。
8.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B.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关系时,利用了实验测量方法
C.在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借助激光器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运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C
【解析】A.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模型法,故A错误;
B.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关系时,利用了理想实验法,故B错误;
C.在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D.借助激光器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运用了放大法,故D错误。
故选C。
9. 在物理学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化模型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答案】C
【解析】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趋近于0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这里用到了极限法,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用了微元求和的思想,C错误,符合题意;
D.伽利略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中运动与力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并指出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C.牛顿运动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石,牛顿运动定律都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D.力的单位“N”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2”是导出单位
【答案】B
【解析】A.牛顿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A错误;
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B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C错误;
D.力的单位“N”是导出单位,D错误。
故选B。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物理学史、物理学思想及物理方法 题型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物理学史、物理学思想及物理方法 题型专练(原卷版+解析版),共15页。
15.5物理学史、方法和单位制综合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 这是一份15.5物理学史、方法和单位制综合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5物理学史、方法和单位制综合练(原卷版)-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 这是一份15.5物理学史、方法和单位制综合练(原卷版)-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