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1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2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义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1986年8月21日)
    1. 下列对“拿去主义”意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拿去主义”是仿用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词,主要是谈如何正确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
    B.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认为拿不出去。
    C. 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
    D.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作家要写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2.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
    B. 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
    C. 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D. “‘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意思是“拿去主义”比“拿来主义”更为重要。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拿来主义”与“拿去主义”有一定的区别,但从实质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B. 西方的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最终在中国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C. 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具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
    D. “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意思是说要有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考核概念的题目命题点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主要错误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一般为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与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细微差别。C项,句子只是交代了王蒙等作家取得的成就,与“拿去主义”无关。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主要错误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一般为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与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细微差别。D项,“拿去主义”比“拿来主义”更为重要”错,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B项,“西方的科学家”错,原文“许多科学家”。故选B。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们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着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着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 文中“悲伤也成享受”一句,是说有时候,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C. 文中几次写到“我”想去看合欢树,又终于未能成行,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情绪正是对母亲复杂的思念情愫的一种流露。
    D.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含蓄地表现了母爱的深远与永恒这一主题。
    5. 下列关于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将对母亲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寄托于“合欢树”这一物象上,文章含蓄而又真切,感染力强。
    B. 母亲为“我”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无限关爱和希冀之情。
    C. 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并且好好侍弄它,作者写这一点是从侧面表现母亲对生活寄予希望。
    D. 文章语言淡雅,朴素。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从平朴自然的语言流露出来。
    6. 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我”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答案】4. A 5. A
    6. 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形成对照,更能表现母亲的伟大和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的能力。
    A.“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说法错误。孩子“成为作家”或想通过写作找到一条出路是后来的事,并非母亲有意识的培养目标。“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其实是为了表达母亲也有年轻好胜的时候,与后文把一切伤心都藏起来善于忍耐的母亲形象形成对比。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对母亲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中的“尊敬”说法错误。“合欢树”既成为维系母爱、维系儿子对母亲思念之情的物象,也成了思亲情苦的反衬物。本文旨在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对母亲的赞美。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人物塑造上:“我”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是:“我”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作文写得比“我”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主要塑造了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有些孩子气、率真可爱的性格。
    从手法上:“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之后,为了我的腿,母亲为生活而操劳,变得坚强而又隐忍,这与开头母亲率真可爱的性格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从手法上:“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等内容写出了母子间小冲突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凸显了母亲的伟大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铁锅槐
    梁衡
    ①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树长在一口铁锅里,这好像绝不可能,但确实如此。
    ②去年十一月底,我在河南商丘寻找人文古树,看了几棵汉柏宋槐都不理想,大家气喘吁吁地坐下来吃午饭。当地一位朋友突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铁锅槐呢!”放下筷子,我们便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千米外的白云寺,拜访了这个锅与槐的奇妙组合。
    ③白云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曾是与少林、白马、相国等寺齐名的中原古寺,但现在香火不旺。我们去时凄风苦雨,寺里只有几个僧人袖手看门,一个小和尚系着围裙在伙房里淘米,后院及两厢都是零乱的砖瓦木料。进门后的右手处就是我们要拜访的铁锅槐,现在已是这个寺的镇寺之宝。只见一圈石栏杆中躺着一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锅里挺立着一棵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的古槐。锅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润泽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个套在树根上的项圈。锅已半埋土中,树的主根早穿透锅底,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屈结,满满当当,将铁锅挤满撑破后又翻出锅外垂铺在地,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钟乳石,或是一摊刚冷却了的岩浆。我看着这满锅的老根,只觉得这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着的时间。虽是深秋,这古槐仍枝叶繁茂,覆盖着半亩大的地面。而整棵树身向西边倾斜,巍巍然如一座斜塔,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
    ④寺院是信众往来的宗教场所,被视作沟通神与人的桥梁。为了给众多僧人和香客备饭,寺里常有超大的铁锅。这口两米的大锅还不算最大,我见过一口更大的,洗锅时要放下一个梯子,才能将人送到锅底。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这白云寺在康熙时达到鼎盛,常住僧人千余人。史载1687年寺里住持佛定和尚为舍粥济贫,造铁锅两口,日煮米一石二斗。十九年后一口铁锅经长年的火烤水煮生了裂纹,就被几个小和尚抬着放到寺的一角。春去秋来,寺院盛而又衰,这口锅也渐渐被人淡忘。沙尘淤满锅底,荒草爬上了墙角,淹没了铁锅。这时一只喜鹊衔着一粒槐籽从天上飞过。它俯下身子,看到这汪嫩绿的鲜草,就落下来歇脚,槐籽落在铁锅里。想这铁锅离开灶台被弃墙角已经数十年,烈日严霜,凄风苦雨,它早已心灰意冷,奄奄待毙。忽然有一只小手轻轻地抓挠着它冰凉的身子,一丝微弱的声音响在耳旁若有似无地呼唤。原来是那粒槐籽经水浸土育,已经开始发芽生根。这口铁锅一下打了个寒噤,从梦中惊醒,忙将这个幼小的生命搂在怀里。那雪白的细根穿过厚厚的积土吮吸着锅沿上的雨滴,像是在替它擦拭眼角的泪花,而嫩绿的树苗已有尺许之高,正努力探出锅外,好奇地张望着庙宇、蓝天、白云。铁锅记起了佛经上讲的万物轮回,因果有缘,众生平等。啊,行住坐卧都是禅,一花一叶皆佛性。它觉得这是佛祖托它来抚养这个从天而降的小生命的,就更加搂紧这棵小树苗。槐树一天天长大,当它已经高过院墙,可以俯视外面的世界时,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槐树全是长在土地里,只有它被小心地托着、抱着,长在一口铁锅里,不觉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好比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甚至还身有残疾的母亲,在贫病交加中照样抚育着一个伟岸的英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它怎么能不痛感身世飘零而加倍珍惜,一定要活出个样子呢?!
    ⑤铁锅槐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就算你有一百个聪明的头脑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作品。万物有缘,槐树本是一种最普通的树种,数百年来在山地平原、房前屋后不知有槐几多,而长在铁锅里的唯此一棵;铁锅本是一种最普通的炊具,千家万户用来烧水煮饭的铁锅不知几多,但用来栽树而且长成大树的也只有这一个。再说,就算这锅与树前世有缘,那结合之后的数百年岁月,水火兵燹,雷劈电击,畜啃人砍,寺院塌毁,它们又携手逃过了多少劫难才有今天的正果?物竞天择,自然筛选,这是铁的定律。在无尽的岁月长河中,无数个偶然机缘的组合,就出现了奇迹,就诞生了天才。虽然人类愈来愈聪明,但还是逃不出自然的手心。不见我们办了多少音乐学院,却常会输给一个牧羊女或打工汉的歌喉;办了多少文学院,而大作家总是长在校园外。而皇室培养接班人,从选妃子、找奶妈开始,到定太子、配师傅,结果总是多有从草莽中杀出来的开国之主。假如现在有谁出巨资请你再复制一组铁锅槐,恐怕打死也不敢接这个活。
    ⑥铁锅槐虽是天工之物,但它修行于古寺之中,早已融进人的智慧和佛的灵性。在悬崖之上,在大河之岸,树抱石之类的奇树不知多少,而现在这棵古槐抱着的却是一口铁锅,是一锅人间烟火。这是信念的守望,是佛与人的拥抱,是伟大的天人之合。你只要看看那锅里劲结的树根,就知道它们有多大的定力,槐树咬定铁锅,将它凿穿、撑裂、抱紧、融合;铁锅则仰着身子吃力地挺举着大树,不顾自己已经被压裂,被深深地挤进了泥土。直至最后再也分不清是锅抱槐还是槐抱锅。这是心的力量,是佛家所谓的大愿,不信世上事不成,不信有缘不结果。它们就这样晨钟暮鼓,相濡以沫,在古寺残阳中不知送走了多少寂寞。山挡不住风啊,树挡不住云,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挡不住生命的降生。而一个生命一旦降生,就会本能地捍卫生的权利,坚强地活下去!
    ⑦临出寺门时已暮云四合,我又回望了一下这棵铁锅槐,经秋雨打湿的树身更显出沉稳的铁青,斜伸着的身子像一支要射向云空的利箭。而根部那一圈翻卷着的闪亮的锅沿则如一把拉满弦的弓,引而待发。我忽然觉得,伫立在面前的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思想者》。
    ⑧世人多爱盆景,喜其能于尺寸之间盈缩天地,吐纳岁月。而古今中外,到哪里去寻找铁锅槐这样一个天地所生、人神共塑、照古烁今的盆景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放下筷子”“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千米外的白云寺”等内容,体现了作者等人对铁锅槐好奇而急于见到的心理。
    B. 文章用康熙年间白云寺的常驻僧人之多和大铁锅的由来、用途等,说明了为什么说“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
    C. 第④段描写槐籽在锅里生根发芽的情景时,用“打了个寒噤”“搂在怀里”等语句形象地写出铁锅被幼小生命唤醒的过程。
    D. 文章写白云寺曾是中原四大古寺之一,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却香火不旺,僧人稀少,院内凌乱,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描写铁锅槐的成长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铁锅和槐树人的情感,体现了铁锅给槐树的呵护和槐树对铁锅的感恩。
    B. 文章在写铁锅槐是大自然的杰作时,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人类即便再聪明,也无法与自然抗衡的道理。
    C. 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铁锅槐的生长的内容,又为下文写铁锅槐给人的哲思与启迪作了铺垫。
    D. 本文用词简洁、鲜活,语言富有韵味,如对铁锅槐成长历程的描写,在句式上长短句结合,以长句为主,间有短句。
    9. 阅读上文,概括铁锅槐的形象特征。
    【答案】7. D 8. B
    9. ①高大粗壮,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②生命力旺盛,侧根蜿蜒屈结,枝叶繁茂;③饱经沧桑,有一种厚重与庄严。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说法错误,作者写如今白云寺萧条冷落的情形只是陈述历史的变迁,没有批判的意味。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分析错误,作者认为铁锅槐也是“这样一个天地所生、人神共塑、照古烁今的盆景”,与“世人多爱盆景”的现象不形成对比。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对于铁锅槐的形象特点,从第三段“只见一圈石栏杆中躺着一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锅里挺立着一棵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的古槐”,由“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可概括得出“高大粗壮,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
    从第三段“锅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润泽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个套在树根上的项圈。锅已半埋土中,树的主根早穿透锅底,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屈结,满满当当,将铁锅挤满撑破后又翻出锅外垂铺在地,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钟乳石,或是一摊刚冷却了的岩浆”,可概括得出“生命力旺盛侧根蜿蜒屈结,枝繁叶茂”。
    从第三段“我看着这满锅的老根,只觉得这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着的时间。虽是深秋,这古槐仍枝叶繁茂,覆盖着半亩大的地面。而整棵树身向西边倾斜,巍巍然如一座斜塔,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可概括得出“饱经沧桑,充满厚重与庄严”。
    四、(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 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0.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该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11.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0. C 11. ①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④离别故土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错误,从词中来看,“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词人以“千顷”言“暮江”之浩大,以“万斛”言愁之可量,紧接着以“无处”再次极言愁之多,这三句营造出的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故选C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关注诗歌的标题、注释、词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如注释一“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这就暗示了考生该词中可能会流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感,再结合词下阕“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来看,词人先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无奈,请助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词句中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这些内容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如注释二“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结合词中“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等词句来看,词人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的诗意和借用范蠡的典故,寄寓田园之思;如词上阕中的意象,上阕开篇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如下阕“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这是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生发离别故土的离愁;如最后两句“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这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 ,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考生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如本词,考生可以结合重点词语“离愁万斛”“征鸿”“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谁是国中豪杰?”““此意莫匆匆”和后面的注释分析人生如寄的感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欲归隐田园之情和故国之思。
    五、完成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30分)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选相同的一项。
    A项,出,超出/产生。
    B项,惑,疑惑/糊涂。
    C项,习,都是学习。
    D项,道,道理/方法。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 古之学者必有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所以:古义,表凭借,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句意: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B.不齿:古今同义,不能同列,表示极端鄙视。句意: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
    C.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句意: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D.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句意: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故选B。
    14. 下面对加点的“师”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④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
    ⑨或师焉,或不焉
    A. ①②④/⑤⑥⑨/⑦⑧
    B. 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
    C.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 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①“师”,名词,老师;
    ②“师”,名词意动用法,以……师,把……当作老师;
    ③“师”,名词,老师;
    ④“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
    ⑤“师”,名词意思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
    ⑥“师”,名词做动词,学习;
    ⑦“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
    ⑧“师”,名词做动词,学习;
    ⑨“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
    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C. 蚓无爪牙之利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惑而不从师 而耻学于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对于。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B.“其”,指示代词,那些。句意: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其”,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句意: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C.“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句意: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D.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但是、却。句意:有疑惑却不从师学习。/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故选D。
    16.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客有吹洞箫者 D. 何陋之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得句子停顿,不能解决疑惑。
    A.判断句,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有吹洞箫者客”。句意: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陋”。句意:有什么简陋的。
    故选D。
    17.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假(借助,利用)虎威 不假(借助)思索
    B. 冰,水为(做,凝成)之 行将为(被)人所并 ?以为(是)轮
    C. 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 专心致(尽,极)志 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D. 劝(劝勉,鼓励)学 劝(用道理打动人)导 劝(劝说,阻止)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B.“?以为(是)轮”错误,“?以为轮”中的“为”是“制成”的意思。句意: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故选B
    18. 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 《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 《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理解实词意思的能力。
    A项,“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错误,文中的“爪牙”意思是爪子和牙齿,是本义;
    C项,“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错误,应该是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D项,“春秋后期”错误,应该是战国末期。
    故选B。
    19. 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上食埃土
    A.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 物价上涨
    C.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意思,把握词类活用类型的能力。
    例句“上食埃土”的“上”是名词做状语,向上;
    B项,“物价上涨”的“上”也是名词做状语,向上;
    A项,“上山擒虎易”的“上”是动词;
    C项,“上下天光”的“上”是方位名词,上面;
    D项,“其上”的“上”也是名词,上面。
    故选B。
    20. 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
    (1)青出于蓝
    (2)冰寒于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以为轮
    (6)金就砺则利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1)(3)(5)(7) B. (1)(2)(5)(6)
    C. (2)(4)(7)(8) D. (3)(5)(6)(8)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然后理解“正面设喻”的意思,再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辨析。
    首先理解何为“正面设喻”,所谓“正面设喻”是指借助已知事物从正面说明对新的事物的认识,或阐明深刻而精微的道理。
    然后分析所给的句子,(1)“青出于蓝”意思是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借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2)“冰寒于水”是说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5)“?以为轮,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这是说学习的影响;(6)“金就砺则利”意思是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这是说学习的价值,由此可知,这几句都是从正面设喻阐释学习的重要性,都属于正面设喻。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意思是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以此说明作学问要持之以恒;(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这也是说明做学问要持之以恒;(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意思是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这说明要持之以恒;(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这几句都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做问问要持之以恒。
    故选B。
    21. 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
    ①?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顺流而东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舞幽壑之潜蛟
    A. ①② B. ⑤⑦ C. ④⑥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通“煣”,使动用法,用火烤使……弯曲;句意:是因为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②“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③“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④“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⑤“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句意:沿长江顺流东下。
    ⑥“美”,意动用法,认为……美;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
    ⑦“舞”,使动用法,使……起舞;句意: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②③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
    故选D。
    六、(每题3分,共12分)
    2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4)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答案】(1)借助车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却能远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2)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3)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相劝酒。
    (4)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假”,借助;“致”,到达;“水”,游泳;“绝”,横渡。
    (2)“是故”,因此;“无”,无论;“所存”,存在的地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3)“渔樵”,捕鱼砍柴;“侣”,以……为伴;“友”,以……为友;“属”,通“嘱”,劝酒。
    (4)“限”,像门槛一样;“当”,挡在;“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限当道”为“崖”的定语。
    七、(1空1分,共13分)
    2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老师与弟子在学习上有早有晚,各有所长,可以互相学习。
    (2)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士大夫之族从师时普遍存在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
    (3)《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的思考,却“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却“_____________”。
    (4)《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词人李煜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愁思故国,夜不能寐的情形。
    (5)《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在天地间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
    (6)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闻道有先后 ②. 术业有专攻 ③. 位卑则足羞 ④. 官盛则近谀 ⑤.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⑥.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⑦. 小楼昨夜又东风 ⑧.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⑨. 寄蜉蝣于天地 ⑩. 渺沧海之一粟 ⑪. 或得日或否 ⑫. 绛皓驳色 ⑬. 而皆若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羞、谀、臾、蜉蝣、沧、粟、绛皓、偻。
    八、(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____;而南宋____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________。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________,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有删改)
    2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势磅礴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弄玄虚
    B. 惊心动魄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作高深
    C. 气势磅礴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弄玄虚
    D. 惊心动魄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作高深
    2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B. 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C. 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D. 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2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精神气象都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B. 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C. 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D. 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答案】24. C 25. C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这里形容的是“全景式构图”,所以应该选用“气势磅礴”。
    第二处,苟且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不考虑将来。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偏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这里说的是“南宋”,结合历史,应该选用“偏安一隅”。
    第三处,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原文介绍“写”和“意”两方面,两者不是对立的,所以应该选用“相辅相成”。
    第四处,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从后面的“玩形式游戏”来看,这里应是“让人迷惑”的意思,所以应该选用“故弄玄虚”。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错误:①缺少主语,从后半句“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可知,主语应该是“中国画创作者”。②“问题”缺少相应的谓语,应在“高度”后加上“来看待”。③“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语序不当,应改为“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全部改对的是C。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括号后的内容是对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举例,两者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一致的。分析括号后面的内容可知,“写”应该指“笔墨法度”,“意”应该指“特定审美意蕴”,“既包含……,也包含……”表示两者兼而有之,对应“不是独立存在”。
    故选D。




    相关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四句通过古树,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