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7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1.1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二)(精编课件+同步练习)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3 次下载
- 1.2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精编课件+同步练习)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3 次下载
- 2.1 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精编课件+同步练习)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4 次下载
- 2.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1课时)(精编课件+同步练习)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6 次下载
- 2.3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第1课时)(精编课件+同步练习)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4 次下载
第一章 章末检测卷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章末检测卷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第一章章末检测卷-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第一章章末检测卷-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
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属于体液
答案 B
解析 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B正确;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D错误。
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 C
解析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
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如图所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表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答案 B
解析 肌肉注射将药物注入组织液中,继而从组织液转移到血浆和淋巴中,静脉点滴将药物注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将药物从血浆中运输到组织液中,再由组织细胞所吸收,所以a、b、c、d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B正确。
4.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②的量减少
B.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C.③内若产生乳酸,则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
D.若组织细胞为肌肉细胞,a为CO2,b为O2
答案 B
解析 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血浆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组织液的量增多,A错误;正常机体可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稳态,故③内产生的乳酸不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C错误;肌肉细胞吸收O2释放CO2,a为O2,b为CO2,D错误。
5.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物质是( )
A.Na+、Cl- B.HCO、H2CO3
C.K+、Ca2+ D.乳酸、血浆蛋白
答案 B
解析 人体内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H2CO3等缓冲对有关。
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目的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水分增加
C.使体内无机盐增加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答案 A
7.(2021·山东临沂模拟)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H2CO3等缓冲对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①正确;血浆中的CO2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②④正确;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③正确;调节血浆pH的缓冲物质存在于血浆中,而不是食物中,⑤错误。
8.(2021·漯河高二模拟)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
D.白蛋白减少,氧气运输能力减弱
答案 C
解析 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C正确;白蛋白没有运输氧气的能力,D错误。
9.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是( )
A.脂肪酸、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B.血浆蛋白、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C.载体蛋白、血清球蛋白、氨基酸
D.呼吸酶、胰岛素、血清白蛋白
答案 B
解析 A项中的血红蛋白、D项中的呼吸酶都位于细胞内,C项中的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所以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0.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B.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C.细胞溶胶是体液的一部分
D.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 C
解析 血浆和淋巴中都有淋巴细胞,A项错误;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B项错误;细胞溶胶属于细胞内液,是体液的一部分,C项正确;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D项错误。
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理化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正常人体血浆pH仍将维持在7.35~7.45
D.在寒冷的室外,正常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仍将维持在37 ℃左右
答案 A
解析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由于正常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对,通过HCO、H2CO3等缓冲对的作用,血浆pH可维持在7.35~7.45,C正确;在寒冷的室外,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仍可使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维持在37 ℃左右,D正确。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相等
B.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与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C.组织液中的尿素被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D.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组织细胞
答案 B
解析 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渗回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所以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不相等,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A项错误、B项正确;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等)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C项错误;脚掌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泡消失的过程中,其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项错误。
13.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内环境成分及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 B
解析 A项是稳态的调节,C项是稳态维持的基础,D项是稳态的生理功能。
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是相对稳定的,A错误;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B正确;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错误;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引起内环境的轻微变动,内环境中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D错误。
15.正常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包括①②③④
B.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①→②
C.③中含激素、胰蛋白酶、乳酸、CO2等物质
D.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只含有尿素和尿酸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组织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血浆,④为尿液。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A错误;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血浆→①组织液→②细胞内液,B正确;③血浆中含激素、乳酸、CO2等物质,但不含胰蛋白酶,C错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除了含有尿素和尿酸外,还含有无机盐等,D错误。
1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c代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人花粉过敏时可能引起b的含量增多
B.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对
C.在a、b、c三种液体中,c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D.e表示泌尿系统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f是呼吸系统,D项正确;人体花粉过敏时,可能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a(血浆)流向b(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项正确;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缓冲对,缓冲对中的碱性物质可与食醋反应,从而使pH基本不变,B项正确;在a(血浆)、b(组织液)、c(淋巴)三种液体中,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C项错误。
17.(2021·山东济南模拟)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②血红蛋白、O2、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氨基酸 ⑤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 ⑥乳酸与缓冲对发生反应
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
A.①③⑥ B.③④⑦
C.①②⑤ D.②④⑥
答案 A
解析 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含有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中,呼吸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在消化道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发生在细胞内,这两个过程均不会发生在内环境中;在内环境中乳酸与缓冲对发生反应。
18.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④ D.②
答案 A
解析 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海蟹调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乙的血液浓度直线上升,说明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较低时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但当海水浓度稍微高一点时就不能再维持稳定;丙在海水浓度较高或较低时,血液浓度基本能够维持稳定,说明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
19.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39码的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
答案 A
解析 胎儿从母体血液中吸收大量的蛋白质等养分,造成孕妇血浆渗透压降低,细胞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增多。
20.现有待区分的、从正常人体采集的两组液体。可以根据是否有颜色反应把该组中的不同液体区分开的检测项目是( )
检测项目
试剂
待区分的样液
A
双缩脲试剂
组织液与淋巴
B
双缩脲试剂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
C
斐林试剂
血浆与尿液
D
斐林试剂
组织液与淋巴
答案 C
解析 组织液和淋巴中均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区分,A项错误;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均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区分,B项错误;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因此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区分,C项正确;组织液和淋巴中均含有葡萄糖,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区分,D项错误。
2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会引发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不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
答案 C
解析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运输氧气能力降低,会引发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导致机体患病,B正确;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C错误;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如个体的内环境稳态、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群落的各个种群之间数量上的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稳定状态等,D正确。
22.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能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血浆中有缓冲对,加入酸或碱后,pH恒定不变
答案 D
解析 甲试管的血浆中具有缓冲对,加入酸或碱时,pH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不明显;乙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无缓冲对,在本实验中为空白对照,加入酸或碱时,pH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3.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pH变化与滴加滴数之间关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对,故滴加少量酸或碱时,pH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
24.(八省联考·湖南,10)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答案 D
解析 提高血浆渗透压可以使组织液中水分更多的渗入血浆,从而缓解组织水肿,A正确;人注射的药物应使用生理盐水配制,以利于维持机体稳态,B、C正确,D错误。
25.(2021·湖南模拟)为探究血浆是否有缓冲能力,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沉淀物是血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可以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答案 D
解析 上清液中的蛋白质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血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血浆位于上清液,B错误;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为无关变量,C错误;图2显示:分别滴加HCl和NaOH溶液后,上清液pH变化幅度很小,而对照组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1分)下图表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中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
(3)a、b、c、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与b之间隔以____________________,b与d之间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c之间隔以____________________;b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d、a a、d (3)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血浆和细胞内液的渗透 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A、B、C分别是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2)a~d依次是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等组成的,细胞内液属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O2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a~d中O2浓度最高的为d,最低的是a,CO2则相反。(3)由图中能清晰看出,a与b、b与d、b与c之间的结构分别是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b是组织液,它可由血浆和细胞内液渗透而来;它的去向有三个,即血浆、细胞内液和淋巴。
27.(9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略有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3)降低 碳酸氢钠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1)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8.(11分)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图中字母、相应细胞来表示)。
(2)人体皮肤角质层主要由10至20层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该部分细胞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毛细血管__________(填“收缩”或“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这样,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____________。
(3)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某人因严重的呕吐、腹泻而丢失了大量的水和盐,但没有口渴的感觉,这说明和健康状态相比,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和Z Y→Z→细胞1 (2)不能 Y 扩张 Z 组织胺 (3)可能不变,可能降低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解析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X和组织液Z。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Y血浆→Z组织液→细胞1组织细胞。
(2)死细胞不进行生命活动,不能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Y血浆。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更多地流入组织液,使组织液Z的含量增加。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存在正反馈,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组织胺。
(3)没有口渴的感觉,说明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没有升高,可能不变,可能降低。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29.(9分)人体血液中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的方式运输,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数量__________。根据细胞特点和HCO的含量,可推测HCO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最后扩散到__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______被消耗和______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答案 (1)需氧呼吸(或细胞呼吸) (2)增加 易化扩散 选择透过 (3)空间结构 组织液(内环境) (4)水分子 Cl-
解析 (2)据图分析可知,HCO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后,HCO数量增加。再根据细胞内外HCO 的浓度,可知其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4)据图可知,由于水分子的消耗和Cl-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30.(10分)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__________、滴管等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分别标号1、2、3。
②先向A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③B组的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3)结果预测: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CO3溶液、乳酸 pH试纸
(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酸(或Na2CO3溶液) ③等量的Na2CO3溶液(或乳酸)
(3)1号试管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
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属于体液
答案 B
解析 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B正确;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D错误。
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 C
解析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
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如图所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表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答案 B
解析 肌肉注射将药物注入组织液中,继而从组织液转移到血浆和淋巴中,静脉点滴将药物注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将药物从血浆中运输到组织液中,再由组织细胞所吸收,所以a、b、c、d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B正确。
4.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②的量减少
B.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C.③内若产生乳酸,则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
D.若组织细胞为肌肉细胞,a为CO2,b为O2
答案 B
解析 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血浆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组织液的量增多,A错误;正常机体可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稳态,故③内产生的乳酸不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C错误;肌肉细胞吸收O2释放CO2,a为O2,b为CO2,D错误。
5.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物质是( )
A.Na+、Cl- B.HCO、H2CO3
C.K+、Ca2+ D.乳酸、血浆蛋白
答案 B
解析 人体内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H2CO3等缓冲对有关。
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目的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水分增加
C.使体内无机盐增加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答案 A
7.(2021·山东临沂模拟)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H2CO3等缓冲对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①正确;血浆中的CO2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②④正确;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③正确;调节血浆pH的缓冲物质存在于血浆中,而不是食物中,⑤错误。
8.(2021·漯河高二模拟)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
D.白蛋白减少,氧气运输能力减弱
答案 C
解析 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C正确;白蛋白没有运输氧气的能力,D错误。
9.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是( )
A.脂肪酸、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B.血浆蛋白、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C.载体蛋白、血清球蛋白、氨基酸
D.呼吸酶、胰岛素、血清白蛋白
答案 B
解析 A项中的血红蛋白、D项中的呼吸酶都位于细胞内,C项中的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所以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0.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B.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C.细胞溶胶是体液的一部分
D.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 C
解析 血浆和淋巴中都有淋巴细胞,A项错误;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B项错误;细胞溶胶属于细胞内液,是体液的一部分,C项正确;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D项错误。
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理化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正常人体血浆pH仍将维持在7.35~7.45
D.在寒冷的室外,正常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仍将维持在37 ℃左右
答案 A
解析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由于正常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对,通过HCO、H2CO3等缓冲对的作用,血浆pH可维持在7.35~7.45,C正确;在寒冷的室外,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仍可使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维持在37 ℃左右,D正确。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相等
B.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与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C.组织液中的尿素被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D.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组织细胞
答案 B
解析 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渗回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所以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不相等,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A项错误、B项正确;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等)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C项错误;脚掌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泡消失的过程中,其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项错误。
13.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内环境成分及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 B
解析 A项是稳态的调节,C项是稳态维持的基础,D项是稳态的生理功能。
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是相对稳定的,A错误;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B正确;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错误;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引起内环境的轻微变动,内环境中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D错误。
15.正常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包括①②③④
B.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①→②
C.③中含激素、胰蛋白酶、乳酸、CO2等物质
D.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只含有尿素和尿酸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组织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血浆,④为尿液。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A错误;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血浆→①组织液→②细胞内液,B正确;③血浆中含激素、乳酸、CO2等物质,但不含胰蛋白酶,C错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除了含有尿素和尿酸外,还含有无机盐等,D错误。
1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c代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人花粉过敏时可能引起b的含量增多
B.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对
C.在a、b、c三种液体中,c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D.e表示泌尿系统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f是呼吸系统,D项正确;人体花粉过敏时,可能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a(血浆)流向b(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项正确;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缓冲对,缓冲对中的碱性物质可与食醋反应,从而使pH基本不变,B项正确;在a(血浆)、b(组织液)、c(淋巴)三种液体中,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C项错误。
17.(2021·山东济南模拟)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②血红蛋白、O2、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氨基酸 ⑤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 ⑥乳酸与缓冲对发生反应
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
A.①③⑥ B.③④⑦
C.①②⑤ D.②④⑥
答案 A
解析 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含有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中,呼吸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在消化道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发生在细胞内,这两个过程均不会发生在内环境中;在内环境中乳酸与缓冲对发生反应。
18.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④ D.②
答案 A
解析 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海蟹调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乙的血液浓度直线上升,说明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较低时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但当海水浓度稍微高一点时就不能再维持稳定;丙在海水浓度较高或较低时,血液浓度基本能够维持稳定,说明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
19.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39码的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
答案 A
解析 胎儿从母体血液中吸收大量的蛋白质等养分,造成孕妇血浆渗透压降低,细胞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增多。
20.现有待区分的、从正常人体采集的两组液体。可以根据是否有颜色反应把该组中的不同液体区分开的检测项目是( )
检测项目
试剂
待区分的样液
A
双缩脲试剂
组织液与淋巴
B
双缩脲试剂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
C
斐林试剂
血浆与尿液
D
斐林试剂
组织液与淋巴
答案 C
解析 组织液和淋巴中均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区分,A项错误;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均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区分,B项错误;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因此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区分,C项正确;组织液和淋巴中均含有葡萄糖,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区分,D项错误。
2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会引发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不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
答案 C
解析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运输氧气能力降低,会引发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导致机体患病,B正确;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C错误;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如个体的内环境稳态、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群落的各个种群之间数量上的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稳定状态等,D正确。
22.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能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血浆中有缓冲对,加入酸或碱后,pH恒定不变
答案 D
解析 甲试管的血浆中具有缓冲对,加入酸或碱时,pH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不明显;乙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无缓冲对,在本实验中为空白对照,加入酸或碱时,pH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3.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pH变化与滴加滴数之间关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对,故滴加少量酸或碱时,pH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
24.(八省联考·湖南,10)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答案 D
解析 提高血浆渗透压可以使组织液中水分更多的渗入血浆,从而缓解组织水肿,A正确;人注射的药物应使用生理盐水配制,以利于维持机体稳态,B、C正确,D错误。
25.(2021·湖南模拟)为探究血浆是否有缓冲能力,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沉淀物是血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可以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答案 D
解析 上清液中的蛋白质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血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血浆位于上清液,B错误;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为无关变量,C错误;图2显示:分别滴加HCl和NaOH溶液后,上清液pH变化幅度很小,而对照组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1分)下图表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中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
(3)a、b、c、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与b之间隔以____________________,b与d之间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c之间隔以____________________;b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d、a a、d (3)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血浆和细胞内液的渗透 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A、B、C分别是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2)a~d依次是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等组成的,细胞内液属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O2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a~d中O2浓度最高的为d,最低的是a,CO2则相反。(3)由图中能清晰看出,a与b、b与d、b与c之间的结构分别是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b是组织液,它可由血浆和细胞内液渗透而来;它的去向有三个,即血浆、细胞内液和淋巴。
27.(9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略有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3)降低 碳酸氢钠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1)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8.(11分)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图中字母、相应细胞来表示)。
(2)人体皮肤角质层主要由10至20层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该部分细胞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毛细血管__________(填“收缩”或“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这样,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____________。
(3)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某人因严重的呕吐、腹泻而丢失了大量的水和盐,但没有口渴的感觉,这说明和健康状态相比,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和Z Y→Z→细胞1 (2)不能 Y 扩张 Z 组织胺 (3)可能不变,可能降低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解析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X和组织液Z。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Y血浆→Z组织液→细胞1组织细胞。
(2)死细胞不进行生命活动,不能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Y血浆。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更多地流入组织液,使组织液Z的含量增加。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存在正反馈,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组织胺。
(3)没有口渴的感觉,说明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没有升高,可能不变,可能降低。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29.(9分)人体血液中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的方式运输,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数量__________。根据细胞特点和HCO的含量,可推测HCO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最后扩散到__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______被消耗和______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答案 (1)需氧呼吸(或细胞呼吸) (2)增加 易化扩散 选择透过 (3)空间结构 组织液(内环境) (4)水分子 Cl-
解析 (2)据图分析可知,HCO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后,HCO数量增加。再根据细胞内外HCO 的浓度,可知其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4)据图可知,由于水分子的消耗和Cl-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30.(10分)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__________、滴管等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分别标号1、2、3。
②先向A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③B组的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3)结果预测: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CO3溶液、乳酸 pH试纸
(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酸(或Na2CO3溶液) ③等量的Na2CO3溶液(或乳酸)
(3)1号试管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