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一中本部高一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晋城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
生物
一、单选题
1. 新冠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它必须在宿主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和代谢等生命活动。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甚至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病毒
B. 病毒是不具细胞结构的生物
C.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D. 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可在病毒内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所以地球上不可能先出现病毒,A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B正确;
C、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C错误;
D、新冠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B。
2. 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D.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但所含的糖主要为淀粉,属于非还原性糖,所以不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橘黄色,B正确;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正确;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
故选A。
3. 关于生物体内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氨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 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酶都是蛋白质
C. 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D. 煮熟的鸡蛋中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但肽键没有断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氨基酸都含有至少一个羧基和氨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正确;
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成分的,但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错误;
C、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C正确;
D、煮熟的鸡蛋中蛋白质分子因高温而发生空间结构变化(变性),但高温下肽键稳定、没有断裂,且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B。
4. 某同学在烈日下参加足球比赛时突然晕倒,医生根据情况判断,立即给他做静脉滴注处理。请推测,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应该是( )
A. 生理盐水 B. 氨基酸溶液
C. 葡萄糖溶液 D. 葡萄糖生理盐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1、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同学突然晕倒,应该是低血糖的症状,需要补充葡萄糖溶液为身体提供能量;该同学在烈日下的运动过程中丢失了很多水分和无机盐,为了维持身体渗透压的平衡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应该补充一些生理盐水。因此,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是葡萄糖生理盐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为1548。不考虑二硫键和环肽,那么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
A. 4条 B. 8条 C. 6条 D. 2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氨基酸先通过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以此类推,多个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详解】20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48,则脱去的水分子数为1548÷18=86。假设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为X,依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脱去的水的总分子质量,则有10228=128×(86+X)-1548,解得X=6,故选C。
6.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B. 越冬植物细胞自由水含量较高,干种子细胞结合水含量较高
C.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细胞内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自由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A正确;
B、自由水比例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冻性越小,越冬植物细胞自由水含量较低,结合水含量较高,B错误;
C、有的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植物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导致叶片发黄,D正确。
故选B。
7. 说到糖,每个人的第一感觉是甜。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B. 糖类都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或储能物质,如纤维素
C. 多糖几丁质可以用来净化污水、制作人造皮肤、制作食品的包装纸
D. 糖原和乳糖都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前者是多糖,后者是二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分子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详解】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A不符合题意;
B、糖类并不都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重要物质或储能物质,如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符合题意;
C、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可制作人造皮肤、可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C不符合题意;
D、糖原和乳糖都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前者是多糖,后者是二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制作原料有鸡胸肉、面包、生菜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面包中的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 生菜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
C. 鸡胸肉中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 鸡胸肉中的蛋白质可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详解】A、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为储能物质,A正确;
B、纤维素属于多糖,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则不能为人所利用,B正确;
C、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储能物质,C正确;
D、鸡蛋中的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会通过消化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而并非原来的蛋白质,因此,鸡胸肉中的蛋白质不能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9. 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钠盐溶液灌流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 )
A. 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 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详解】A、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血红蛋白需要铁离子,但是题干中的钙离子未体现此功能,A错误;
B、题中使用的是少量钙离子的生理盐水,对渗透压影响不大,不能体现出钙离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B错误;
C、用不含钙离子的生理盐水处理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的钙离子的生理盐水处理蛙心,肌肉收缩,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C正确;
D、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ATP可以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 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C. 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 在HIV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5种碱基,2种五碳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M1是主要能源物质,说明M1是糖类, m1是葡萄糖;M2是主要储能物质,说明M2是脂肪,m2是甘油和脂肪酸;M3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说明M3是蛋白质,m3是氨基酸;M4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说明M4是核酸,m4是核苷酸。
【详解】A、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脂肪的耗氧量多,释放的能量更多,A错误;
B、由分析可知,M3是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B正确;
C、m3和m4分别是氨基酸和核苷酸,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不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区别,C错误;
D、HIV是RNA病毒,将其体内的M4核酸彻底水解,能够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即核糖,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与三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2种
C. 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D. 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叶绿体,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核主要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等结构。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DNA和RNA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构成。
3、细菌细胞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详解】A、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形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不是三种RNA,A错误;
B、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有2种糖类、5种碱基和磷酸共8种产物,B错误;
C、细菌中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核糖体,C错误;
D、洋葱根尖分生区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大液泡不能进行质壁分离,D正确。
故选D。
12. 细胞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下列原因能解释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是( )
A. 高尔基体是膜面积很大的细胞器,它向外可连接细胞膜,向内可连接核膜
B. 植物的导管将根、茎、叶连在一起,使植物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输送给茎和叶
C. 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
D. 核孔使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结构上得以沟通,有利于细胞核、细胞质之间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的进行。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详解】A、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和核膜不直接相连,A错误;
B、根、茎、叶是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导管将根、茎、叶连在一起不能说明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错误;
C、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能说明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错误;
D、核孔使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结构上得以沟通,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这说明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13. 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C. 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D.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1.维持稳定代谢的胞内环境①即系统的边界,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
2.在细胞识别③、信号传递④、纤维素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等方面,生物膜也发挥重要作用。
3.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但是这些物质并不是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而是穿过细胞膜,与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的某些受体相结合,从而介导两个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①即系统的边界,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A正确;
B、激素调控生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行信号检测,B正确;
C、功能②表示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质,但有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出细胞,说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形成细胞通道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点睛】
14.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载体都是染色体
B. 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 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 a、b、c均为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b细胞不含细胞壁,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属于动物细胞,且具有较强的分泌能力;c是细菌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内含DNA),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c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中,A错误;
B.a、c细胞有细胞壁,而b细胞没有细胞壁,B错误;
C.核糖体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唯一共有的细胞器,C正确;
D.a、b、c三图中均表示出了核糖体等的结构,为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亚显微结构,D错误。
故选C。
15. 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 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 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0.9%的生理盐水与人和哺乳动物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相同,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因此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在低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皱缩。
【详解】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红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选项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而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选项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甚至导致涨破,C选项正确;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扩散,D选项错误。
【点睛】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达到平衡时,水分子的扩散不会停止。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即使细胞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水分子依旧会不断进出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16.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的浓度
B.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C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A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 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C,则反应速率上升
D. 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曲线分析: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
【详解】A、在A点时,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会提高,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升高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正确;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C点时,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增加,说明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此时若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增加,B错误;
C、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C,则反应速率会下降,因为图示的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C错误;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酶的浓度,D错误。
故选A。
17. 表中a、b、c符合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A
脂质
固醇
维生素D
B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C
核酸
DNA
核糖核苷酸
D
糖类
多糖
单糖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概念关系是a包含b,b包含c,分析选项中的概念,建构科学合理的概念图,然后进行判断。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A正确;
B、细胞质包含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B错误;
C、核酸包括DNA和RNA,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C错误;
D、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多糖和单糖是并列关系,D错误。
故选A。
18. 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B. 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 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加重铵毒
D. 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的协助。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NH4+的吸收是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所以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不是来自ATP,A错误;
B、由图上可以看到,NO3-进入根细胞膜是H+的浓度梯度驱动,进行的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
C、铵毒发生后,H+在细胞外更多,增加细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C错误;
D、据图可知,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速率与其浓度无必然关系;运输H+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不成比例,D错误。
故选B。
19.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 细胞质中过多的可能影响酶蛋白的分子结构
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详解】A、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根据题干中“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说明细胞质中过多的Na+可能影响酶蛋白的分子结构,B正确;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D正确。
故选C。
20. 下图表示酶和无机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具有催化作用,是因为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B. 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EC
C. 酶具有高效性,其实质在于EB-EC>EB-EA
D. EC和EA分别表示酶和无机催化剂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3、分析坐标图:EA表示一般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活化能,EB表示非催化反应的活化能,EC表示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是因为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A错误;
B、从图可知,EB表示非催化反应的活化能,EC表示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则该酶降低的话化能是EB-EC,B错误;
C、酶具有高效性,其实质在于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即EB-EC> EB-EA,C正确;
D、EC和EA分别表示在酶和无机催化剂条件下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C。
21. 下图是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裂解后正常小泡和外翻性小泡的形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成熟红细胞低渗裂解的原理是细胞渗透吸水
B. 该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 细胞形成小泡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外翻性小泡膜外侧一定会有糖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由于吸水会导致裂解,之后会形成正常小泡和外翻性小泡。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从而发生裂解,A正确;
B、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小泡的形成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正常小泡是由正常排列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而外翻性小泡是指磷脂分子的疏水端在外,而亲水端在内,所以外侧不会含有糖蛋白,D错误。
故选D。
22. 如图1~4表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限制图中A、C两点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限制B、D两点运输速率主要因素相同
D. 若将图2与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则两曲线的起点均应为坐标系的原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
图1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图2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图3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图4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
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C正确;
D、图4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23.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中Ca2+跨膜运输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a2+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B. 图中钙离子泵可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C. 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影响Ca2+吸收
D. Ca2+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液泡中及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是l×106nmol/L。细胞质基质中Ca2+的浓度在20〜200nmol/L之间;钙离子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运输出细胞是主动运输;进入液泡是主动运输,运出液泡是协助扩散。
【详解】A、Ca2+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A正确;
B、钙离子泵发挥作用时需要消耗ATP,可能能够水解ATP,因此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
C、离子通道具有专一性,发生基因突变就有可能结构发生变化,功能可能受到影响,C正确;
D、Ca2+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细胞,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睛】
24.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番茄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A. 由图甲可知,水稻对SiO44-需求量较大,番茄对SiO44-需求量较小
B. 图甲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C. 图乙中的A点,离子吸收速率很低,主要受能量供应的限制
D. 由图乙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多,造成培养液中Ca2+、Mg2+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44-多,造成培养液中SiO44-浓度上升。两种植物吸收离子不同,水稻对SiO44-吸收较多,而番茄对Ca2+、Mg2+ 吸收较多。2、图2表示主动运输,分析曲线图:氧气浓度为0,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能量,则离子的运输速率较慢;随着氧气浓度增加,离子的运输速率加快;而B点以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运输速率不变。
【详解】A、从图1看出水稻中SiO44-剩余量较低,说明水稻对SiO44-需求大,而番茄中SiO44-剩余量较高,说明对其需求较低,A正确;
B、图1中水稻培养液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离子的相对速率,而不是水稻不吸收Ca2+, B错误;
C、图2中A点,氧气浓度为零,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能量,离子吸收速率很低,C正确;
D、根据分析,图2中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B。
25. 胆固醇在血液中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血浆中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其中的胆固醇被降解(如下图所示)。若血浆中胆固醇的清除能力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会导致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膜上的磷脂与胆固醇的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B. 细胞摄入低密度脂蛋白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循环出现障碍易导致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
D. 胆固醇被释放、蛋白质被降解的过程可能需要溶酶体的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其中的胆固醇被降解,若血浆中胆固醇的清除能力降低,胆固酵在血管壁沉积导致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
【详解】A、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两者的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
B、低密度脂蛋白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然后被释放,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正确;
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血浆中胆固醇的清除能力降低,胆固酵在血管壁沉积导致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因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循环出现障碍易导致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C正确;
D、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胆固醇被释放、蛋白质被降解的过程可能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正确。
故选A。
二、多选题
2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B. 蓝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C. 颤蓝细菌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不含叶绿体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A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正确;
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颤蓝细菌和发菜都是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没有揭示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C。
27. 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B. 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
C. 15~18 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D. 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延后
【答案】B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题图,甲乙曲线蔗糖含量都是先上升是因为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积累,随后蔗糖含量下降是因为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造成的。品系F中的SUT表达水平提高,对蔗糖的运输增加,而甲曲线蔗糖含量的最高值大于乙且上升的时间早于乙,所以曲线甲应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
【详解】A.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错误;
B.品系F中的SUT表达水平提高,对蔗糖的运输增加,分析曲线可知,甲曲线蔗糖含量的最高值大于乙且上升的时间早于乙,所以曲线甲应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B正确;
C.由题干信息“蔗糖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可知,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C正确;
D.甲曲线蔗糖含量下降的时间早于乙曲线,故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提前,D错误。
故选B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判断出甲曲线代表品系F。
28. 我国首次实现从CO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具体是以钢厂尾气中的CO为碳源、以氨水为氮源,经优化的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厌氧发酵工艺,22秒就可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的类别划分与饲料行业常用的酵母蛋白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uSO4在检测饲料中蛋白质与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作用不同
B. 向乙醇梭菌注射被3H标记羧基端的亮氨酸,可追踪其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
C. 乙醇梭菌产生的蛋白质可能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加工
D. 煮熟饲料中的蛋白质因空间结构和肽键被破坏,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CuSO4在检测蛋白质时是与肽键反应,而在还原糖检测时是与氢氧化钠形成氢氧化铜,因此CuSO4在检测饲料中蛋白质与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作用不同,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时,羧基会与氨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键,而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因此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有3H标记,故不能向乙醇梭菌注射被3H标记羧基端的亮氨酸来追踪其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B错误;
C、乙醇梭菌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与高尔基体,C错误;
D、煮熟饲料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会改变,但肽键不会断裂,D错误。
故选BCD。
29. 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图1和图2),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在高倍镜下观察其分裂情况
B. 正常情况下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数量,外围分裂会减少线粒体数量
C. 线粒体外围分裂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
D. 线粒体自噬过程需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的参与,利于物质重复利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或病毒,与细胞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详解】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线粒体的形态,A错误;
B、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外围分裂可产生大小两个线粒体,小的线粒体发生自噬,大的线粒体仍然存在,不改变线粒体的数量,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线粒体外围分裂,C正确;
D、线粒体自噬需溶酶体参与,但其中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ABD。
30. 如图所示为某植物表层细胞在不同溶液中,一定时间后细胞吸水力与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之间的关系(正常状态下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为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植物为洋葱,则该细胞一定为洋葱外表皮细胞
B. a点时的细胞体积显著小于b点时的细胞体积
C. b点之后,随着细胞吸水力的下降,细胞液的渗透压减小
D. 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可能会由0.5自动恢复到1.0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原生质体相对体积越大,吸水力越小,当细胞原生质体相对体积高于1.0时,细胞内的水较多,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吸水;当细胞相对体积低于1.0时,细胞内的水较少,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失水。
【详解】A、洋葱内表皮也存在中央大液泡,也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A错误;
B、由图可知,ab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b点后细胞在正常的基础上继续吸水,原生质体体积增大,但因为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a、b点时期植物细胞体积大小基本相同,B错误;
C、b点之后细胞在正常的基础上继续吸水,细胞吸水力下降,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小,C正确;
D、若KNO3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又因为植物细胞主动吸收K+、NO3-离子,所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即原生质体相对体积由0.5自动恢复到1.0,D正确。
故选CD。
二、非选择题
3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__________,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细胞需要__________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_________,然后移动到__________,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除。
(3)对于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是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式进出细胞的,这种方式的进行依赖细胞膜的__________。
(4)上图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小囊 ②. 囊泡
(2) ①. 外排 ②. 囊泡 ③. 细胞膜
(3) ①. 胞吞 ②. 胞吐 ③. 流动性
(4) ①. 乙 ②. 分析甲图可知,随氧气浓度增加,运输速率不发生变化;乙图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增加,运输速率增加。
【解析】
【分析】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小问1详解】
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小问2详解】
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然后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小问3详解】
对于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是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其过程需要膜上的蛋白质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小问4详解】
分析甲乙两幅图,甲图随氧气浓度增加,运输速率不变,属于被动运输;乙图随氧气浓度增加,运输速率先增加后不变,因此加入呼吸抑制剂后发生变化的应为乙。
32.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春化和光照两大阶段。收获后的种子可以制作加工成各类食品,食品被人体消化吸收后通过一系列代谢来提供营养。具体途径如下图所示。
(1)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已知淀粉一般不会直接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请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_____________。
(2)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含水量会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其生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
(3)冬小麦种子种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是___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该物质在室温下呈_______态。脂质中___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
(4)某同学要减肥,制定了高蛋白高淀粉低脂的减肥餐,请根据图示信息,评价该方案__________(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种子萌发的初始阶段,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导致干重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导致干重减少
(2)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寒冷的能力越强(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
(3) ①. 不饱和 ②. 液 ③. 性激素
(4) ①. 无效 ②.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小麦种子主要通过氧化分解葡萄糖来供能,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可实现蛋白质和脂肪之间的转化。
【小问1详解】
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使淀粉水解变成单糖,该过程中种子的干重会增加,又由于种子萌发的初始阶段,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导致干重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导致干重减少。
【小问2详解】
冬季来临时,冬小麦细胞内自由水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逐渐上升,可以避免气温下降,使自由水过多,导致容易结冰而损害自身,抗逆性增强,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小问3详解】
冬小麦(植物)种子种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作用。
【小问4详解】
由于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所以高蛋白高淀粉低脂的减肥餐对减肥是无效的。
【点睛】本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和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以及无机盐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33. 学校生物实验室有少量保存时间较长淀粉酶制剂,不知酶活性是否发生变化。某兴趣小组承担了鉴定任务,请你帮助完成实验设计,并解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取唾液:将口漱净,口腔中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
②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分别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再往A烧杯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
③适当时间后,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mL。
④向试管A1、B1中加入_________,向试管A2、B2中加入________。
⑤将试管试管A2、B2水浴加热,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结果:若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红黄色沉淀,试管B1、B2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用表格形式表达)。
B1
B2
结论
蓝色
①___
该淀粉酶制剂完全失活
②___
有红黄色沉淀
③___
④___
⑤___
⑥___
【答案】(1) ①. 淀粉糊 ②. 等量的淀粉酶制剂 ③. 等量碘液 ④. 等量的本尼迪特试剂
(2) ①. 蓝色 ②. 有红黄色沉淀 ③. 该淀粉酶制剂保留部分活性 ④. 褐色 ⑤. 有红黄色沉淀 ⑥. 该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淀粉酶的活性,实验原理是淀粉是非还原性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通过比较该淀粉酶制剂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以鉴定这批淀粉酶制剂的活性;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为新鲜的淀粉酶,因变量是出现的颜色反应,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的原则评价和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小问1详解】
②据实验目的可知,反应底物应该是淀粉,因此应该向A、B中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淀粉糊;由于A烧杯杯中加入适量唾液,因此B烧杯中应加入等量的淀粉酶制剂。
④该实验原理是淀粉是非还原性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淀粉能与碘液反应呈现蓝色,因此实验应该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所以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检测淀粉,向A2、B2中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还原糖。
【小问2详解】
若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红黄色沉淀,试管B1中溶液为蓝色,试管B2中无红黄色沉淀,则说明该淀粉酶制剂完全失活;若试管B1中溶液为蓝色,管B2中有红黄色沉淀,则说明该淀粉酶制剂保留部分活性;若试管B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B2中有红黄色沉淀,则说明该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
【点睛】对于实验变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力、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的原则完善、评价实验步骤的能力及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考题考查的重点。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晋城一中上学期9月份月考生物试题docx、2023-2024学年晋城一中上学期9月份月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晋城一中高二第二学期5月生物试题docx、2022-2023学年晋城一中高二第二学期5月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