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题(能力提升)
展开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能力提升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该制度( )
A.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 B.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
C.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 D.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商人参与政治,出将入相的现象,如管仲有身为齐相的权势,子贡有与诸侯“分庭抗礼”的礼遇,乌氏保有位比封君的地位。这反映了( )
A.商人阶层壮大瓦解宗法体系 B.专制王权形成依赖商业发展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等级秩序 D.农商并重思想得到广泛认可
3.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来认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下图图中①至④依次应填入( )
A.①王位世袭制 ②礼乐制度 ③分封制 ④井田制
B.①王位世袭制 ②分封制 ③礼乐制度 ④井田制
C.①分封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礼乐制度 ④井田制
D.①王位世袭制 ②井田制 ③礼乐制度 ④分封制
4.据《国语》记载,管仲佐政,行考选制度,每年由乡长将乡中子弟之贤者报告给国君,国君召见,试以官职,成绩好的可以上升到“上卿之赞”,“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这表明春秋时期( )
A.墨家思想得到认可 B.宗法制度走向瓦解
C.选官制度得以确立 D.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5.西周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较之商代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下列叙述可印证“君统宗法化”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D.“王后无嫡,则择立长”
6.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但传末弟之子抑或传其先兄之子,似无定制:多数是传末弟之子,但有不少例外。这表明商代( )
A.宗法分封制初步形成 B.宗法制度已经出现
C.王位世袭制并未确立 D.世袭制并不成熟
7.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据此可知,在秦朝( )
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 B.中外朝彼此牵制监督
C.“三公”分工明确 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
8.秦朝《法律答问》载:“甲盗窃不满一钱,前往乙家,乙没有察觉,问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如系知情而不加捕拿,应罚一盾。甲盗钱用以买丝,把丝寄存在乙方处,乙收受了,但不了解盗窃的事,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上述规定旨在( )
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轻罪重罚以减少偷盗行为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以立法手段维护社会秩序
9.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刻监察官。这表明汉代( )
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 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
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 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
10.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 B.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
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 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
11.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发行时间 | 名称 | 重量 | 币面文字 | 是否垄断发行 |
自秦延续 | 秦半两 | 半两 | 半两 | 否 |
文帝五年(前175年) | 四铢钱 | 四铢 | 半两 | 否 |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 三铢钱 | 三铢 | 三铢 | 不准私铸 |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 郡国五铢 | 五铢 | 五铢 | 由郡国垄断 |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 | 赤侧五铢 | 五铢 | 五铢(带红色镶边) | 由中央垄断 |
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
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 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
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 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
12.表一
记述 | 出处 |
“方六里为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有市……五聚命之田乡” | 《管子》 |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直,其事乱” | 《国语·齐语》 |
“不以农战,则无官爵” | 《商君书》 |
“夫籴,二十病用,九十病农。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 《史记·货殖列传》 |
表一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
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先秦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13.老子主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孟子向滕文公宣讲:仁政应该从恢复西周井田制着手,因为井田制下人人都有一块份地,贫富分化不甚显著。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道家经济思想比儒家激进 B.和谐安定是重大社会关切
C.儒家民本思想植根于道家 D.道家和儒家治国理念趋同
14. “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肃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悦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15.(2020·高考全国Ⅲ卷模拟考试·24)孔子施教的地区主要在鲁(今山东),讲学游学的足迹主要是在陈、宋、曹、郑、卫等地,墨子在宋,荀子在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 B.先秦黄河流域经济相对发达
C.宗法分封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D.学在官府逐渐走向学在民间
16.(2020·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17.春秋时期,齐人陈不占听闻国君有难欲奔赴救援,但因害怕而浑身发抖。他的车夫劝道:“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最终他在赴君难的途中“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时人对陈不占的评价最有可能是( )
A.胆小懦弱 B.仁者之勇 C.愚忠可笑 D.知机识变
18.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
学派 | 主张 |
儒家 | 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
道家 | 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
墨家 | 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
法家 | 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
A.重建政治秩序 B.变革政治制度 C.发扬民本思想 D.构建官僚政治
19.表1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儒、法部分思想家对“天道”与“人道”的相关认识。由此可见( )
表1
派别 | 认识 |
道家 |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儒家 | 《孟子·离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仁心)者,人之道也” |
法家 | 《韩非子·心度》“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家思想家们还提出“循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量可能、务明易”等立法原则 |
A.天道更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人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
C.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D.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对立
20.汉初存在多种社会势力,包括六国宗室和贵族后裔、私人豪富、强宗豪右、封君、军功地主等。这些社会势力形成各自的社会秩序,与国家对立甚至冲突。这种状况( )
A.形成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体制 B.使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C.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威胁政权稳固 D.影响了董仲舒的学术方向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22分)(2020·北京昌平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秦朝的大一统
材料一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10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6分)
2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战国时代,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净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义,则自萧何、曹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雍、行巡守、封禅等,在他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儒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臻于极盛了。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角度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高考 优化集训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这是一份高考 优化集训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题(基础过关):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题(基础过关),文件包含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过关解析版doc、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过关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秦朝《法律答问》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