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第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别比例是影响所有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B.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不变
C.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 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依据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详解】A、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来说,没有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说法,A错误;
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错误;
C、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C错误;
D、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比如对于人类而言,出于人道主义,不可能用增加死亡率的手段来控制人口数量,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
B. 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
C. 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D. 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
【详解】A、气候影响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A正确;
B、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少,B正确;
C、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不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
D、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出生率与死亡率接近,D正确。
故选C。
3. 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猕猴,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下图曲线表示岛上猕猴增长的情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在m年内,猕猴种群增长类似“J”形曲线
B. 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
C. 当猕猴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环境能维持的最大值
D. 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群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农户迁入南海某岛m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由O点降至P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环境条件恶化,资源条件短缺造成的,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A、猕猴迁入南海某岛m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猕猴种群增长呈“J”形曲线,A正确;
B、猕猴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题干没有体现岛上淡水资源缺乏),猕猴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种内竞争,种群数量减少,B错误;
C、随环境阻力增加,曲线在n线附近上下波动,n线是该岛环境容纳量,C正确;
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猕猴数量相对稳定,说明该岛上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S”形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变化
B. 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C. 当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值时,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由于K值的存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答案】C
【解析】
【分析】1、“J”形曲线:生存资源丰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环境中,则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A、环境容纳量(K值)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A正确;
B、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正确;
C、当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
D、由于种群存在K值,因此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以避免种群密度过大造成种内斗争加剧,D正确。
故选C。
5. 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下图A、B两条曲线,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种群增长率=(Nt2–Nt1)/Nt1×10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曲线A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初的2倍
B. 若曲线B是出生率,曲线A为死亡率,则交点对应的年龄结构类型一定为稳定型
C. 若曲线B表示的是“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B曲线在不同时间的值一定大于零
D. 若曲线B增长速率,且X=0,则该种群一定未达到K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由曲线可以看出,A种群增长率不变,B种群增长率逐年减小。
【详解】A、若曲线A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末的2倍,A错误;
B、若曲线B是出生率,曲线A为死亡率,前期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处于交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交点对应的年龄组成类型可能是增长型,B错误;
C、“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若曲线B表示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率,则B曲线在不同时间的值一定大于零,C正确;
D、若曲线B是增长速率,且X=0,说明该种群数量可能超过K值,随后导致增长速率为负,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
B. 有生物乙存在时,对生物甲会产生有利影响
C. 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 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生物甲的数量均为S型增长曲线,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更少了,所以生物甲与生物乙不可能互利共生,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生物甲的数量均为S型增长曲线。
【详解】A、由图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在第3周时就达到了K值,A错误;
B、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减少了,所以生物乙存在时对生物甲会产生不利影响,B错误;
C、由图可知,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C错误;
D、由图可知,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的数量在一直上升,所以此段时间内生物甲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
故选D。
7. 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C. 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 该湿地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二)水平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特别提示]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以及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如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等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称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它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价值主要包括: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来源,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保护水源,维持水体的自然循环,减弱旱涝; 调节气候,森林消失不仅对局部,而且对全球的气候都会产生影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环境。
【详解】A、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等,A正确;
B、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的植物应选择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B正确;
C、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旅游观光价值),D正确。
故选C。
8. 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关系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位置称为生态位。如在同一个池塘生物群落中,鲢鱼生活在水的上层,鳙鱼常栖息在水的中层,青鱼通常栖息在水的下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影响鲢鱼、鳙鱼和青鱼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氧气
B. 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减少了生态位的重叠
C. 两种生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
D. 生态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和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2、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利共生(同生共死)、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竞争(你死我活)、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详解】A、影响鲢鱼、鳙鱼和青鱼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A错误;
B、鲢鱼、鳙鱼和青鱼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减少了生态位的重叠,减少竞争关系,B正确;
C、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且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以致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有可能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C正确;
D、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以及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不同生物之间的生态位发生了分化,D正确。
故选A。
9. 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 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 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 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1)、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
(2)、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早的灌木。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水分。
【详解】A、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正确;
B、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B正确;
C、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D、该沙地演替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因为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D正确。
故选C。
【点睛】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适当放牧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B. 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形
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详解】A、适当放牧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正确;
B、用一般情况下,在数量金字塔中营养级越往上,生物数量越少,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会让数量金字塔变尖甚至倒置过来,但是不一定,例如猎豹的体型比很多它捕食的动物小,但猎豹的数目还是少一些,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有些消费者可能捕食分解者,如动物采食食用菌类,因此能量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C正确;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D正确
故选B。
11. 在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奇怪的蚂蚁,名叫切叶蚁。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B. “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食物链
C. 蚂蚁和真菌的这种种间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 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南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通常指捕食链),特点:①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详解】A、互利共生关系描述的是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是同一个物种,蚂蚁之间体现的是种内互助,A错误;
B、真菌是分解者,在捕食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所以“植物→真菌→切叶蚁”不能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B错误;
C、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该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组分之间仅能体现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b过程主要代表光合作用,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D.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b代表光合作用,c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f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g、e代表分解作用;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详解】A、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d代表呼吸作用,b代表光合作用,A正确;
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B正确;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甲→丁、乙→丁、丙→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甲→乙、甲→丙、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而反复利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
13.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A属于生产者,C属于分解者
B. ①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图中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到关键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A表示生产者,B1、B2、B3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详解】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A属于生产者,C属于分解者,A正确;
B、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B正确;
C、图中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进而引起温室效应,C正确;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合成有机物进入到生物群落,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以将生物群落里的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到关键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睛】
14. 生态学家研究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B. 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C1+D1+E1
C. 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D. 应尽可能多的增加草原牲畜的放牧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生产者的同化量为A1,A1=B1+C1+D1+E1,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C1,C1=E2+B2+C2+D2,B代表呼吸消耗,E代表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现存量。
【详解】A、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向分解者,A错误;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即C1+D1+E1,B正确;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C错误;
D、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提高,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并能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 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是行为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体,A错误;
B、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是化学信息,B错误;
C、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1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 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 、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A、利用黑光灯(物理信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例如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特殊波长的光照射,C正确;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黄麻的生命活动受到光照信息的影响,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D正确。
故选B。
17. 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高
B. 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高
C. 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而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D. 甲可能为森林生态系统,乙可能为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自身结构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恢复自身结构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当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即生态系统中物种数大时,生态系统的结构更为复杂,干扰对其产生的影响就越小,所以抵抗力稳定性高。但也因为结构复杂,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比较困难,所以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差。
【详解】AB、根据图示可知,随着时间(横轴)的推移,甲、乙两条曲线的变化情况为甲偏离稳态的幅度大,这表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恢复稳态所需时间长,表明其恢复力稳定性低,AB错误;
CD、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应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甲的,则说明甲可能为草原生态系统,乙可能为森林生态系统,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
1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引进外来物种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 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C.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都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D.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引进外来物种需谨慎,否则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错误;
D、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D正确。
故选D。
19.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 ℃ ~2 ℃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生物,A错误;
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正确;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所有物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
-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 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的生存需要粮食,人口增长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继而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多
B. 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人口增长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
D. 我国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1、我国人口现状: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人口增长规模大;③老龄化速度快;④城镇人口比重增大,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1)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2)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3)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4)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5)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都成了能源,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详解】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故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A正确;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B正确;
C、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错误;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如人口快速增长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D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 将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到动物园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体现在药用及对生态系统的调节等功能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物种多样性,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B错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C正确;生态系统的调节等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22.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了人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 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 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 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如观赏、食用、药用等)、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详解】文艺创作体现的是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野生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维持生态平衡,体现的是间接价值,B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体现的是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 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
B. 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 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 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A、龙血树可以作为中药,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人类对龙血树的掠夺性开发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B正确;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等,C正确;
D、龙血树已经是濒危物种,应易地保护,而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
24. 下列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迁入率、迁出率
B. 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则最终的统计结果偏大或偏小
C.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D. 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答案】AD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如果捕获在有标记个体的地方,会导致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增多,最终统计数值偏小,如果捕获在其他地方,会导致捕获的标记个体数目减少,则最终统计结果偏大,B正确;
C、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C正确;
D、雌雄同株(体)种群中无性别比例,D错误。
故选AD。
25. 下列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 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物有关
C. 池塘中的动物没有水平结构 D. 决定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A、池塘生态系统中,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正确;
B、鱼类的垂直分布与食物有关,B正确;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具有水平结构,C错误;
D、光照是影响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ABD。
26. 图中甲、乙、丙等各代表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两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 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 在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辛可占有4个不同的营养级
D. 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中生产者是甲和戊,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共有8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乙→辛、甲→乙→丁→辛、甲→丙→乙→辛、甲→丙→乙→丁→辛、甲→丙→丁→辛、甲→丙→已→庚、戊→丁→辛、戊→已→庚。
【详解】A、图中生产者是甲和戊两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
B、由图可知,由甲到辛的食物链有5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
C、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辛可占第三、第四、第五共3个营养级,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还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CD。
27. 下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其中B1、B2代表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该生态系统中
B. 由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H
C.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是D/A×100%
D. G代表的含义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答案】A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1是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H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是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F是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E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2是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G是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详解】A、生产者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A正确;
B、H是生产者的遗体、残骸等部分流向分解者的能量,F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本部分的能量也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是E/A×100%,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G是第二营养级同化量除去呼吸作用后的能量,代表的含义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正确。
故选AD。
28. 如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 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
C. 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答案】BD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到威胁的原因所占的比例,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题图只列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的类型,A错误;
B、根据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和偷猎,约各占30%多,B正确;
C、生物入侵后常常因无天敌的制约而过度繁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威胁,C错误;
D、根据图分析,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所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D正确。
故选BD。
2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粪便作肥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 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物质可循环,能量不可循环,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一部分被微生物利用,一部分散失到大气中,并不能被植物利用,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而兔子体内的能量不是同化的能量,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C正确;
D、由于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能量一定越少,但是数量不一定少,D错误。
故选ABD。
30. 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C. 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 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A、生态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基本原理,A正确;
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错误;
C、该生态农业中牲畜的粪尿进入土壤用作农作物的原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
D、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
31. 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同学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的相关指数进行了调查,得到如表数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有机茶园
无公害茶园
普通茶园
个体数
1 615
982
601
物种数
57
48
34
丰富度指数
7.72
6.83
5.23
(1)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各选取10个茶丛,调查并统计其上蜘蛛的相关指数,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有____和______。
(2)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通过______关系控制多种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二叉蚜和黑刺粉虱等是主要的茶树害虫,这些害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消费者。根据题表结果可知,由于有机茶园中蜘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可以通过明显降低害虫的__________(填两个种群数量特征)来控制虫害。
(3)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若茶园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茶园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茶园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保护。
【答案】(1) ①. 记名计算法 ②. 样方法
(2) ①. 捕食 ②. 初级 ③. 个体数和物种数 ④.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
(3) ①. 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和繁殖 ②. 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
(4) ①. 生产者 ②. 抵抗力 ③. 就地
【解析】
【分析】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小问1详解】
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计名计算法;二是目样方法,则调查并统计茶丛上蜘蛛的相关指数采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记名计算法。
【小问2详解】
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控制多种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二叉蚜和黑刺粉虱等直接捕食茶树,则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根据上表结果可知,由于有机茶园中蜘蛛的个体数和物种数较多,通过捕食作用,明显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来控制虫害数量。
【小问3详解】
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和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小问4详解】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32. 为研究东北某草原水淹后恢复过程中植物优势种及其主要伴生种的数量变化,同步开展人工建立不同初始比例羊草和寸草苔实验种群研究,连续五年(2003-2007)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取样和检测。部分数据如下图所示(图中比例为羊草:寸草苔初始数量之比)。
(1)调查上述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___法。羊草和寸草苔均可进行营养生殖(产生分蘖株),取样时_______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将全体植株的地上部分连同地下部分一同挖出。
(2)结合图1分析,____________可能是该草原的优势种。图2中,羊草分蘖株生物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水淹后恢复演替初期植物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土壤含水量高、部分裸露土地盐碱化。在演替中后期随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腐殖质作用于土壤,土壤盐碱化降低、肥力提高。恢复演替初期羊草等植物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和繁殖,不断产生定居的母株,分蘖株产生率低。演替中后期母株会不断通过分蘖株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大小不同的无性系斑块。这些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很小的比例,不足1%。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结合演替过程中羊草繁殖方式的变化,分析有性生殖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进化与适应、营养供应与幼苗生长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演替后期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比不足1%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样方 ②. 应该 ③. 羊草 ④. 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分蘗株获取的空间和光照等资源减少(种群密度大,光照面积有限,光合强度达到最大后,呼吸强度仍继续升高,有机物消耗增多) ⑤. 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占优势 ⑥. 经过自然选择植物已经形成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这些优良的遗传特性 ⑦. 分蘗株能从母本植株获得充足营养进行旺盛生长,而实生苗生长的营养来自于种子中储备的少量营养物质。生长速度慢
【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样方法:(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详解】(1)植物不会移动,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样方法,羊草和寸草苔均可产生分蘗株,其一株植物可能在地面上分蘖出数株,只计数地上部分,会导致统计结构偏大,故取样时应该将全体植株的地上部分连同地下部分一同挖出再计数。
(2)根据图1分析,羊草在起始数量较少时也能在一段时间后赶上寸草苔,所以羊草可能是该草原的优热种。图2中,羊草分蘗株生物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由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分蘗株获取的空间和光照等资源减少导致。
(3)①有性生殖可以通过产生配子时基因重组,产生多种类型的 配子,再通过配子的随机结合,形成多样组合性状的后代,所以有性生殖的优势: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占优势。
②请从进化与适应、营养供应与幼苗生长两个角度分别分析:经过自然选择植物已经形成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这些优良的遗传特性;分蘗株能从母本植株获得充足营养进行旺盛生长,而实生苗生长的营养来自于种子中储备的少量营养物质。生长速度慢,所以演替后期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比不足1%。
【点睛】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群落演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33. “二孩政策”“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减少环境污染”获得人们普遍认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最新预测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如下表所示: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16.6%
23.3%
26.5%
28.7%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这将严重影响劳动力来源,导致经济衰退和加重养老负担,因此我国适时放开“二孩”政策。
(2)2015年全球多数国家气温监测显示:年平均气温较往年持续升高。如图是与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
①图中B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a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间循环。岩石圈中的碳________(填“直接”或“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___。若生产者有2 5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
③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______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的途径,也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人类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依赖。
【答案】(1) ①. 老龄化程度加剧 ②. 衰退型
(2) ①. 分解者 ②. 光合作用 ③. 非生物环境 ④. 生物群落 ⑤. 不直接 ⑥. 能量流动 ⑦. 100 ⑧. CO2 ⑨. 碳循环 ⑩. C→A ⑪.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析】
【分析】据表分析: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属于衰退型。据图分析: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二氧化碳库,D、E是消费者。
【小问1详解】
表中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说明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程度加剧的特点,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小问2详解】
①图中A指向C,C指向A,A、D、E都指向B,A、D、E又指向C,说明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分解者,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a代表二氧化碳进入生产者体内,主要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岩石圈碳酸钙中的碳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碳循环时,碳主要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②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所以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若生产者有2 500 kg,则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按20%计算)2 500×20%×20%=100(kg)。
③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这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排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地砍伐森林,使得吸收CO2的植物大量减少。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即图中C→A途径,同时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释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