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0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0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共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原文解读】舜1发2于畎亩3之中,傅说4举5于版筑6之间,胶鬲7举于鱼盐8之中,管夷吾9举于士10,孙叔敖11举于海12,百里奚13举于市14。【1】(1舜:姚姓,名重华。2发:起,指任用。3畎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吠,田间水渠。4傅说: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5举:选拔。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7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8鱼盐:在海边捕鱼晒盐。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10士:狱官。11孙叔敖:蒍姓,名敖,字孙叔,。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12海:海滨。13百里奚:又作百里傒。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14市:市井。)故1天将降大任2于是3人也4【2】,必5先苦6其心志7,劳8其筋骨,饿9其体肤10,空乏11其身,行拂乱12其所为13【3】,所以14动15心忍16性,曾17益其所不能18。【4】(1故:所以。2任:责任,担子,使命。3是:代词,这,这些。4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5必:一定。6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7心志:意志。8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9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10体肤:肌肤。11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空,穷。乏,绝。12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13所为:所行。14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15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16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17曾:同“增”,增加。15能:才干。)人恒1过2,然后能改;困于心3,衡于虑4,而后作5【5】;征于色6,发于声7,而后喻8。入9则无法家10拂士11,出12则无敌国13外患14者,国恒15亡16【6】。(1恒:常常,总是。2过:过错,过失。3困于心:在内心里困惑。4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5作:奋起,指有所作为。6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7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8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明白。9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10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11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12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13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14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15恒:常常。16亡: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1,而死于安乐2也。(1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2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1】本段列举的六位圣贤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作用是什么?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 “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有什么好处?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4】造就人才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5】写出了人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6】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易错点拨】①畎:左边是“田”、右边是“犬”,不要写错。②版:不要写成“板”。③恒:“人恒过”“国恒亡”中的“恒”不要与“衡于虑”中的“衡”混淆。【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心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情景型默写】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论证人有过错而后改时,表述了人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这两句话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对一个人“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乱所为”的最终目的是:“(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8.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9.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0.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4 爱莲说-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1 小石潭记-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09 杂说(四)-2020年中考语文之名句默写失分点清零(古文),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