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题(33份)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强化训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强化训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2.[2022·岳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在黄河流域,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在长江中下游,青莲岗、屈家岭、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
A.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
B.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普遍开始种植水稻
C.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D.我国是最早具备完整农业生产能力的国家
3.[2022·马鞍山滁州市二模]在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附有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或脱粒,还表现了备耕田中的粪肥堆。这反映出该时期( )
A.庄园经济的盛行
B.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犁耕技术的成熟
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4.下表为四川多地墓葬考古出土遗物(部分)。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B.豪强地主经济势力强大
C.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养殖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5. 秦朝手工业规模很大,为了加强管理,政府设立多种职官及法规,内容丰富而具体,涉及劳动定额、产品规格、产品质量、工匠培训等。这表明秦朝( )
A.农工商各业得到保护
B.农本观念受冲击
C.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D.以立法管理经济
6.下图为河南洛阳含嘉仓遗址出土的武则天圣历年间的铭文砖及其铭文。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农业日益走向精耕细作化
C.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D.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严格
7.[2022·湖北省高三4月模拟]《汉书·武帝纪》载:“天汉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酒类专营专卖)”韦昭注曰:“以木渡为榷,谓禁民酤酿,独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这一措施( )
A.导致了民间私酿的消亡
B.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C.开创了专卖制度的先河
D.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局面
8.[2022·安庆市高三4月联考]据记载,唐朝建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仓廪系统。这些仓廪建造科学、分布合理,各仓场容量大、利于防火防潮。不同仓场的选址很有计划性,太仓、正仓、军仓、义仓、常平仓等根据实际需要随地设置,转运仓依据水陆运输的需要节级设置。据此可推知,唐朝的仓廪建设( )
A.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B.表明朝廷重视技术传承性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D.满足了百姓对粮食的需求
9.[2022·广州市高三测试]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10.[2022·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但同时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如天花等。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该现象可说明( )
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B.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价格革命冲击世界传统市场
D.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
11.[2022·保定市高三3月联考]下图反映了1790年至1870年不同时段英国农业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工业革命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B.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C.农业生产满足了工业的需要
D.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
12.[2022·聊城市二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英国现行“工厂法的制定是社会对其生产过程自发形式的第一次有意识、有计划的反作用”,而不是“议会设想出来的”。这说明,工厂法的制定( )
A.揭开了英国经济立法的序幕
B.由机器大工业催生并推动
C.是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产物
D.表明自由主义思潮的衰落
13.[2022·高考冲刺卷]下面是20世纪美国福特公司部分产品的发展历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认识是福特( )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发出了汽车行业中的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 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记录。
●1965年8月,福特推出Brnc。这是福特为响应正在萌芽的四轮驱动休闲汽车市场的需要推出的第一辆真正意义的SUV。福特的SUV均为低排放汽车,回收率达到85%。
●2004年,福特推出的Escape Hybrid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混合动力SUV,其在EPA绿色指导中的评级均高于竞争对手。
A.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企业
B.重视科技研发和技术引领
C.实行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14.[2022·天津市一模]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它包括:普遍使用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由此可见,现代农业( )
A.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
B.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C.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
D.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15.[2022·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5月联考]漫画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从甲图到乙图反映了( )
甲图 乙图
A.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B.书籍等传统阅读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C.人工智能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
D.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
16.[2022·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2012年,我国有约2 000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展开应用;航天重大科技工程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现代力学、地球科学以及材料、工艺、制造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自1987年进行太空育种以来,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逐渐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这表明( )
A.空间技术已经主导国民经济发展
B.航天工程推动新科学理论诞生
C.太空育种改变了动物的基因结构
D.航天科技的应用利于国计民生
二、非选择题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粮食储备历史从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夏、周时代粮食储备已发展成为一项财政制度,中央、地方都已初步建仓,《周礼》中提出“荒政委积”是最早的粮食备荒储备。汉代仓储制度逐渐丰满,中央设立太仓、常平仓,郡、县两级另有常设之仓。至此中央与地方两元储备制度基本建立。
——摘编自高瑛、储新元《我国粮食储备体系
的历史流变与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隋朝粮食储备体系渐趋完备,包括太仓、转运仓等中央储备,正仓、常平仓等地方储备,义仓等民间储备。正仓是指国家设置于各个州(郡)县的仓库,来自州(郡)仓和县仓收纳百姓所交租税,用于上缴中央太仓、供应军队、支付地方官员的禄粮以及驿递丁夫的口粮。常平仓粮食由地方政府在粮食丰收时高于市价购进,歉收时低于市价卖出,以平抑物价、赈灾备荒。义仓是设在村社,由百姓自愿捐纳,委托社司管理,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间储备。隋朝开创的中央、地方、民间三元储备体系在宋朝以后固定下来,对后世产生深远了影响。
——摘编自叶炜《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备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粮食储备的历史意义。(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全球科技创新
中心发展规律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转移。(要求:分析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解析:“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说明定居的原因是需要对生产的食物固定储藏,所以生产足够的食物是定居的前提,故选D项;“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并不能说明只有农业才能生产食物,无法判断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分开,排除A项;“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从食物的种类来看不仅只有种植业,可能还有养殖业,排除B项;“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这句话强调了定居与食物生产的关系,不能说明人们储藏食物的历史,排除C项。
答案:D
2.解析:根据“在黄河流域,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长江中下游,青莲岗、屈家岭、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考古发现可知我国黄河流域以种植粟为主,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的特征,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长江中下游是主要粮食产区,排除A项;我国在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而非普遍种植水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得不出“我国是最早具备完整农业生产能力的国家”,表述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由材料“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或脱粒,还表现了备耕田中的粪肥堆”可知该陶俑反映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施肥等提高土地效率,是精耕细作农业的体现,故选D项;庄园经济以佣佃为主要经济基础,材料并未提及,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排除B项;隋唐时期的曲辕犁标志犁耕技术的成熟,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四川地区的墓葬出土遗物中主要以家禽、生产生活用具和农田陶俑模型为主,但是个体数量并不多,说明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比较稳定,男耕女织的小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体现了当时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故选C项;表格中的家禽主要用于自给自足,而不是商品交易,不属于农业商品化的范畴,排除A项;豪强地主经济主要实行的是以大土地所有制为代表的庄园经济,与家禽出土的数量不符,排除B项;家禽饲养在中国古代只是小农经济的补充,是自给自足的突出表现,并未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排除D项。
答案:C
5.解析:秦朝政府设置多种职官和法规,涉及劳动定额、产品规格、产品质量、工匠培训等方面,规定详细且范围广泛,可见秦朝通过立法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故选D项;秦朝重农抑商,因此不会农工商各业得到保护,排除A项;秦朝重农抑商,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并不会冲击农本观念,排除B项;鼓励私营工商业与重农抑商不符合,且材料是加强手工的管理,并没有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
答案:D
6.解析:铭文记载了含嘉仓第五窖收纳粮食的数量,有14人经手签名,可知唐朝非常重视粮食问题,故选C项;“洛阳”不合史实,应为“长安”,排除A项;图片只提及含嘉仓粮食收入情况,未提及农业生产,排除B项;“市场交易”不合题意,题干未提及含嘉仓的粮食出售情况,排除D项。
答案:C
7.解析:根据“初榷酒酤(酒类专营专卖)”“独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酒类专营专卖,韦昭认为该做法垄断了酿酒业的好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垄断酿酒业,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酒类专卖制度并未导致民间私酿“消亡”,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开创的酒类专卖并非最早的专卖制度,排除C项;酒类专卖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排除D项。
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仓廪建设。根据材料信息“仓廪建造科学”“不同仓场的选址很有计划性”“随地设置”“节级设置”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仓廪建设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C项。仓廪主要是为了存储,这与农产品的商品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朝廷重视技术的传承性,排除B项;D项“满足了百姓对粮食的需求”的说法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不选。
答案:C
9.解析:由材料“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不同地区间物种的交流,政府的改革、世界市场的发展将高产农作物推广至世界各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故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故选D项;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交流,“源于”表述错误,排除C项。
答案:D
10.解析:据材料“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可知, 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 ,故选D项;材料现象是洲际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但饮食结构不一定合理,排除A项;据所学,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而非材料中的物种交流,排除B项;据所学,价格革命主要是冲击了欧洲的传统市场,而非世界传统市场,排除C项。
答案:D
11.解析:题干所述及的时间段是“1790年至1870年”,即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根据题干柱状图可知,在这一时间段中,英国农业生产率呈现逐年提高态势,据此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开展,农业方面的发展也比较迅速,故选A项;题干柱状图仅是展示了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但是并没有述及其原因中的“生产工具”这一具体因素,排除B项;题干柱状图仅是展示了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情况,但是并没有述及农业增长与工业增长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题干柱状图仅是展示了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但是并没有述及其原因中的“劳动力”这一具体因素,并且,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会使得农村中的劳动力出现剩余现象,排除D项。
答案:A
12.解析:据材料“工厂法的制定是社会对其生产过程自发形式的第一次有意识、有计划的反作用”可知,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催生了工厂法的制定,故选B项;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君主专制时代,英国国王就颁布了一系列经济立法进行经济调控,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中“而不是‘议会设想出来的’”的说法,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传统的自由主义不适应时代需要,逐渐让位于新自由主义,而材料中工厂法制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答案:B
13.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福特公司从研发T型车,到推出SUV,不断创新,引领汽车工业革命,说明福特重视科技研发,故选B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企业是钢铁、化工、电力等企业,而非汽车企业,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福特汽车不断研发新产品,只是研发一个环节不能反映企业多元化经营,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福特企业独自研发,不能说明全球化问题,且全球化浪潮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
答案:B
14.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可知正是由于先进的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农牧业中,才造就了农牧业的现代化,据此可知,现代农业中包含很多的科技含量,故选A项;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是现代农牧业中的先进科技的成分,如“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排除B项;以市场为导向指的是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即把产品推向市场,但是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有关“市场”的内容,排除C项;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相关的内容,排除D项。
答案:A
15.解析:据图可知,人们从传统的阅读书籍发展到无纸办公和电子阅读,反映出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故选D项;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退出”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是人们利用电脑阅读、办公,而不是人工智能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排除C项。
答案:D
16.解析:据材料“2012年,我国有约2 000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展开应用”,可知空间技术应用到了国民经济领域,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故选D项;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仍然是工业体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空间技术、航天工程等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国民经济领域与新科学理论诞生关系不大,排除B项;太空育种主要是改变了部分植物的基因,对动物基因改变有可能引发生化危机,排除C项。
答案:D
17.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的粮食储备历史从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得出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据材料一“夏、周时代粮食储备已发展成为一项财政制度,中央、地方都已初步建仓”“至此中央与地方两元储备制度基本建立”等,得出由政府主导,统治者重视;据材料二“隋朝粮食储备体系渐趋完备,包括太仓、转运仓等中央储备,正仓、常平仓等地方储备,义仓等民间储备”等,得出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据材料二“正仓……用于上缴中央太仓、供应军队、支付地方官员的禄粮以及驿递丁夫的口粮。常平仓……以平抑物价、赈灾备荒。义仓……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间储备”“隋朝开创的中央、地方、民间三元储备体系在宋朝以后固定下来,对后世产生深远了影响”等,得出体系与功能渐趋完备,兼具政治、经济、军事等功能。(2)从对政治、经济社会、长远等角度来思考得出,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对调节粮食供求情况、平抑粮价、抵御灾荒、稳定民心、实现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长远——是战争年代克敌制胜、和平年代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历史悠久;由政府主导,统治者重视;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体系与功能渐趋完备,兼具政治、经济、军事等功能。(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2)意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对调节粮食供求情况、平抑粮价、抵御灾荒、稳定民心、实现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战争年代克敌制胜、和平年代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18.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中的时空信息,如由材料“第一次长波”“英国”得出第一阶段即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前半叶,中心在英国;由材料“第二次长波”“德国”“第三次长波”“美国”得出第二阶段即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中心转移到德国、美国;由材料“第四次长波”“美国”得出第三阶段即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中心在美国。其次,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史实分析论述,如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产生蒸汽机等重大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出现工厂制和专利制度等,促使英国成为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技术更新缓慢,丧失科技创新中心位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美国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产生内燃机、发电机等重大发明成果,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德国、美国变革教育制度,建立工业研发实验室、创新股份制公司制,但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丧失发展优势;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产生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发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加大研发投入、普及高等教育,推动科技发展,90年代后,美国进一步抓住全球化、信息化的机遇,促进科技的持续发展。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答案:第一阶段: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前半叶,中心在英国(1分);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产生蒸汽机等重大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分)同时,英国出现工厂制和专利制度等,促使英国成为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1分)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技术更新缓慢,丧失科技创新中心位置。(1分)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中心转移到德国、美国(1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美国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产生内燃机、发电机等重大发明成果,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分)同时,德国、美国变革教育制度,建立工业研发实验室、创新股份制公司制等。(1分)但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丧失发展优势(1分)
第三阶段: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中心在美国。(1分)
原因: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产生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发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1分)美国通过政府加大研发投入、普及高等教育,推动科技发展(1分)。90年代后,美国进一步抓住全球化、信息化的机遇,促进科技的持续发展。(1分)
墓葬名称
时代
陶俑模型及数量
吴家崖墓
东汉
猪1、鸡1
何家山2号崖墓
东汉中、晚
猪1、鸡2、狗1、房2、罐12、铁具2
天回山崖墓
东汉晚
鸡7、狗4、鸭3、马1、长尾鸡1、水塘1、水田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9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6_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文件包含1_习题部分word-16-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docx、1_专题检测-16-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docx、1_十年真题-16-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