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7 机械运动(练习)(教师版)
展开专题07 机械运动(练习)(教师版)
第一部分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驾驶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辽阔的海面;B.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C.“山东舰”航母;D.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2.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月4日凌晨,经历七次轨道机动后,卫星成功抵达地球同步轨道。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星箭分离前,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是静止的;
B. 星箭分离后,若以长征五号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是静止的;
C. 实践二十号抵达预定轨道后,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是静止的;
D. 实践二十号进入同步轨道后,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是静止的
3.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刻两队所走距离相等;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4.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5.完全相同的两s辆汽车,在相同的路面上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v甲=v乙;B. 0~3s内,两车牵引力做功W甲>W乙;
C. 行驶过程中,两车的牵引力F甲>F乙;D. t=3s,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s甲=s乙
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7.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二、填空题
8.如图,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9.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 、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cm。
10.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1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 ________。
(2)1节课的时间是0.75 ________。
(3)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_。
12.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5)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 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 cm/s。
图(5)
13.成绵乐高铁开通两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列车启动后,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 或“运动”);当时间t= s时,两车相距8m。
第二部分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临夏)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mm;
B.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10℃;
C.2个鸡蛋受到的重力大小约为1 N;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 m/s
2.(2020·无锡)如图所示,是服装店内贴在墙壁上的刻度尺,可以方便儿童测量身高,该刻度尺的数字对应的单位是( )。
A.mm B.cm C.dm D.m
3.(2020·福建)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4.(2020·山西)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5m C.2m D.2.5m
5.(2020·宜昌)小明乘坐爸爸驾驶的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側窗外并排停着的汽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去了,对这个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产生了幻觉;
B. 一定是小明爸爸突然在“倒车”;
C. 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向后运动;
D. 小明的汽车与右侧的汽车始终相对静止
6.(2020·湘西)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
A.来来往往的行人 B.迎面而来的车辆
C.他所骑的电动车 D.街道两边的房屋
7.(2020·自贡)2020年5月,一同学乘坐公交车去观看第26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暨2020全民抗疫主题灯会,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路边树木;B. 远处高山;C. 公路路面;D. 乘坐的公交车
8.(2020·山东聊城)(多选)如图所示,小明“测量平均速度”时,在带有刻度的斜面底端B处放一金属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通过AB段路程是9.00dm;
B. 小车碰撞金属片前、后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 这个实验还能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 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和小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
9.(2020·丹东)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抗疫”,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______(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而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是以_____( 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
10.(2020·营口)端午节我国多地都有赛龙舟的习俗。选手用桨向后划水龙舟就能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最前面龙舟上的选手看到后面的龙舟离他越来越远是以______为参照物;某龙舟在2min内前进了540m,在这段时间内该龙舟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11.(2020·天水)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
(1)物体在0~1s处于 状态。
(2)物体在第2s的速度是 m/s;
(3)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 m。
12.(2020·无锡)在50m赛跑中,冲刺阶段小红超越了小华,领先到达终点。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以小华为参照物,小红是 的,若小红的最终成绩是8s,则小红的平均速度是 m/s。
13.(2020·南京)南京长江五桥将于2020年底全线通车,如图所示:
(1)五桥全长约10.33______(填单位);
(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______的;
(3)通车后,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14.(2020·荆州)如所元,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图甲中汽车做______运动,其速度为______m/s;图乙中汽车10s末、20s末、30s末、40s末的速度分别为10 m/s、20m/s、30 m/s、40 m/s,通过研究发现: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大,且速度以某一规律变化。如果我们把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a来表示,则图乙中汽车运动时a=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0·山西)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km/h的标志牌。有家长反映,经常有车辆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①
②
③
④ ;
(3)实验结论: 。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歼15飞机从“山东舰”航母上起飞时,飞机驾驶员和歼15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飞行员与海面、“山东舰”航母以及“山东舰”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之间都有位置变化;所以飞行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也就是说他以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为参照物。故选B。
2.【答案】D。
【解析】A.星箭分离前,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B.星箭分离后,若以长征五号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与长征五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C.实践二十号抵达预定轨道后,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D.实践二十号进入同步轨道后,为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图中是甲乙两队的速度图像,在t1时刻,图像相交,说明此时两队速度相同;故B错误,D正确;
由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甲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的平均速度;由公式可知,甲队的路程小于乙队的路程,故AC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
B、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错误;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
D、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由图象可知,t=3s,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90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90m﹣60m=30m,故D错误;
甲车速度v甲===30m/s,乙车速度v乙===10m/s,故A错误;
两车完全相同,对地面的压力相同,路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且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两车所受的摩擦力相同,两车的牵引力也相同,故C错误;
0~3s内,牵引力相同,s甲>s乙,根据W=Fs可知W甲>W乙,故B正确;故应选B。
6.【答案】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物体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在S-t图像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路程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直线;在v-t图像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从以上给出的四种图像看,正确的是C。
7.【答案】C。
【解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可知:
A: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
B、C、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s至10s内物体静止;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
二、填空题
8.【答案】2.40。
【解析】(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末端刻度值为3.40cm,物体长度为3.40cm-1.00cm=2.40cm。
9.【答案】量程、1.70。
【解析】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然后才能进行读数。图(1)中量程是3cm,分度值是0.1cm,木块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故读数为1.70cm。
10.【答案】B、2.45。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视线与尺面垂直,所以选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作2.45cm,小数点后第二位是估读的,允许存在不同的估读值,2.45cm左右都算读数正确。
11.【答案】(1)dm;(2)h;(3)km/h。
【解析】(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5cm=16.5dm左右;
(2)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一般在45min=0.75h左右;
(3)满载货物的卡车行驶速度较慢,在38km/h左右。
答案是:(1)dm;(2)h;(3)km/h。
12.【答案】4.30、2.15。
【解析】从图中读出木块左边缘在A处和C处时的刻度值,二者之差即为总路程;再读出两处秒表的示数,二者之差即为总时间,最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木块左边缘在A点的刻度为:1.00cm,在B点的刻度为5.30cm,AB段总路程为:
S=5.30cm-1.00cm=4.30cm;
木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5min18s,在B点时的时刻为:5min20s,AB段总时间为:t=5min20s-5min18s=2s;
故AB段的平均速度为:。
13.【答案】列车、静止。
【解析】以列车为参照物,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但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
14.【答案】运动、4。
【解析】(1)学会由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是一项基本要求。此题中,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也就是物体路程随时间变化规律;从图像可以看出,甲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24m,一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16m,故甲比乙运动快,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这样两物体之间就会发生位置变化。(2)由图可知,在物体运动时间为4s时,它们相距8m。
第二部分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科学研究发现,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10﹣4mm.故A不符合实际;
B、低于0℃的水会结冰,所以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在4℃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1kg×10N/kg=1N.故C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
2.【答案】B。
【解析】测量身高的刻度尺,分度值一般为1cm,故刻度尺的数字对应的单位是cm。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未与零刻线对齐,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水平桌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这把剑的长度接近人身体的宽度,大约是0.5m。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5.【答案】C。
【解析】小明观察右侧窗外的汽车,发现自己的车向后移动,是选择右侧向前移动的汽车为参照物的。故选C。
6.【答案】C。
【解析】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外卖小哥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只有和他自己骑得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来来往往的行人、迎面而来的车辆、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A.研究对象是路边树木,不能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C.路边树木相对于远处高山、公路路面的位置没有改变,以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为参照物,路边树木是静止的,故BC不符合题意;
D.以乘坐的公交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于乘坐的公交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会看到路边树木向后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AB。
【解析】A.由图可知,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s=10.00dm-1.00dm=9.00dm,故A正确;
B.小车碰撞金属片前速度较大,碰撞金属片后,小车受到阻力,小车的速度为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这个实验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和小车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AB。
二、填空题
9.【答案】(1)汽车;(2)地面。
【解析】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小明爸爸选择的参照物是汽车。
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10.【答案】(1)相互;(2)自己的龙舟;(3)4.5。
【解析】选手用桨向后划水,桨对水向后的力,水对桨向前的力,使龙舟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最前面龙舟上的选手以自己的龙舟为参照物,后面的龙舟离他越来越远。
龙舟的平均速度为:。
11.故答案为:(1)静止;(2)0.5;(3)2。
【解析】(1)由图可知,物体在0~1s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可知,物体在第2s的速度是0.5m/s;
(3)物体在4~6s的速度为1m/s,由v=可知,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s=vt=1m/s×2s=2m。
故答案为:(1)静止;(2)0.5;(3)2。
12.【答案】运动;6.25。
【解析】(1)小红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小红与小华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华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
(2)小红50m比赛时的平均速度:v===6.25m/s。
故答案为:运动;6.25。
13.【答案】(1)千米;(2)运动;(3)6000。
【解析】(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五桥全长约10.33千米。
(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相对于江面航行的船的位置发生改变,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3)汽车通过的路程:s=vt=72km/h×=6km=6000m。
14.【答案】(1)匀速直线;(2)30;(3)1m/s2。
【解析】由图甲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0∼3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900m,所用时间t甲=30s,所以甲车的速度
由图乙可知,在0∼40s内乙车的速度变化量为40m/s,则图乙中汽车运动时
三、实验探究题
15.【解析】(1)根据v=知,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所以需要停表和刻度尺;
(2)实验步骤:
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
(3)实验结论:若v>30km/h则超速,若v≤30km/h则不超速。
故答案为:(1)停表、刻度尺;(2):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
(3)若v>30km/h则超速,若v≤30km/h则不超速。
专题07 机械运动 备战中考物理重难点题型专题突破: 这是一份专题07 机械运动 备战中考物理重难点题型专题突破,文件包含专题07机械运动备战中考物理重难点题型专题突破原卷版docx、专题07机械运动备战中考物理重难点题型专题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7 机械运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7 机械运动(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理解,掌握,52cm,18,对速度公式v的理解,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测练专题07 机械运动(测试)(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测练专题07 机械运动(测试)(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