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乌苏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一地理用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60分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下面小题。
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恒星、行星、卫星 B. 星云、恒星、行星
C. 恒星、行星、小行星 D. 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2. 儿歌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答案】1. A 2. 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试题难度容易。
【1题详解】
宇宙是有物质组成的,组成宇宙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组成宇宙的物质称之为天体,天体的种类很多,最基本的天体为恒星和星云。除了恒星和星云外还有行星、卫星、流星体等星际物质。太阳为恒星、地球为行星、月球为卫星,所以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恒星、行星、卫星,故选A。
【2题详解】
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指的是地月系;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指的是太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因此共有两级天体系统,故选B。
3. 以下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水星金星 B. 木星土星 C. 天王星海王星 D. 火星木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八大行星的质量和体积特征,可划分为三类: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质量较小,离地球较近,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质量和体积都很大,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行星。四个选项中,水星、金星属于类地行星,A正确。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不稳定状态的表现,太阳活动的类型有黑子和耀斑等,下图示意某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耀斑和黑子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
A. 光球层和色球层 B. 色球层和光球层
C. 日冕层和光球层 D. 色球层和日冕层
5. 图示太阳活动主要干扰地球高空大气中的( )
A. 紫外线 B. 电离层 C. 红外线 D. 可见光
6. 我国以下地区中,太阳能资源最少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内蒙古高原
【答案】4. B 5. B 6.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因此耀斑和黑子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和光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5题详解】
图示太阳活动是耀斑,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各种电磁辐射及高能粒子到达地球,会扰动图中的电离层,B正确。太阳活动对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影响小,ACD错误。故本题选B。
【6题详解】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排除A;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深居内陆,气候较干旱,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排除CD;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季风区,气候湿润,夏季多云雨,冬季多雾,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能资源最少,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与地球: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诱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等。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灭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早古生代早期空前繁盛的生物是( )
A. 原核生物 B. 爬行动物
C. 真核生物 D. 海洋无脊椎动物
8. 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这个事件发生在( )
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末期
C. 古生代寒武纪 D. 新生代
【答案】7. D 8.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D正确;原核细胞生物最早出现于太古宙时期,A错误;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B错误;元古宙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C错误;故本题选D。
【8题详解】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古生代未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其中,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 地壳上部 B. 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核
【答案】9. A 10.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图B中纵波传播速度低于横波,不符合地震波传播特征,排除B;石油为液态矿产,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因此如果地下储有石油,在一定深度横波传播速度应骤降为0,图A中横波在一定深度波速度骤降为0,因此地下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大,A符合题意;图C和图D中横波随深度加深而传播速度增加,表明地下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小,排除C、D。故选A。
【10题详解】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上地幔上部),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符合题意,地壳上部温度较低,很难产生岩浆,排除A;下地幔和地核位于地球内部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喷发,排除C、D。故选B。
【点睛】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高层大气
1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 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D.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13. 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约为12千米,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平流层顶的高度约为50千米。由材料可知,臭氧层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应位于平流层。故B正确,A、C、D错误。
【12题详解】
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低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C正确,A、D错误。极光除出现在大气的电离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B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D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影响的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B错误。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差,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与气温垂直变化无关,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垂直分层:
14. 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近地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而图①显示的环流特征与之相反,①错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晚陆地气温较海洋低,则陆地盛行下沉气流,而海洋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水平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图②显示的环流特征与之相同,②正确;在城区与郊区之间,由于热岛效应,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图③显示的环流特征与之相同,③正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则陆地盛行上升气流,而海洋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水平气流由海洋吹向大陆,图④显示的环流特征与之相反,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C错误。故选C。
【点睛】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关于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只出现在晚上
B. 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 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
16. 北方农民用人造烟雾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与之关系密切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5. D 16. C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大气的作用。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故B错误;大气逆辐射发生在白天和夜间,A错误;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①太阳短波辐射,C错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地面长波辐射,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北方农民用人造烟雾可以增加大气逆辐射,故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因此与③关系密切,直选法选C。
【点睛】第1题,熟悉大气受热过程各个环节的含义;第2题,人造烟雾保温作用原理是增强大气逆辐射。
小明同学暑假到四川某农村外婆家度假。小明体验到:外婆家的房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比较凉爽。下左图是我国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右图示意穿堂风的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穿堂风”的成因有关的地理原理是( )
A. 热力环流 B. 三圈环流 C. 季风环流 D. 温室效应
18. 为了使房屋背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17. A 18.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由于下垫面的差异,白天屋前石质地面比屋后山林升温快,气温高,气流在屋前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屋后山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屋后山林吹向屋前石质地面,形成穿堂风,属于地表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A正确;三圈环流指全球性的大气运动,B错误;季风环流也是空间大尺度的大气运动,C错误;该现象与温室效应无关,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该地区为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A错误;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B错误;针阔混交林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是大气环流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典型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湖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穿堂风等;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下图是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指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可能出现的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20.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D. ⑥或⑧
【答案】19. A 20. C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等高面,PM>PN,则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⑤,近地面的风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斜交,即⑥为O点风向;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⑤垂直指向右侧,即⑦为O点风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⑤,高空忽略摩擦力的影响,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向右或向左偏转90°,与等压线平行,则图中③、⑦表示的风向可能是O点的风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曾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春水向东流”指的是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有关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塑造地形地貌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④促使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1. D 22. A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①为海水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陆地降水,④为地表径流。“一江春水向东流”指的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④环节,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2题详解】
水循环中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塑造了地形地貌,形成大量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①正确;海陆间水循环各环节促进了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正确;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在不断运动之中不断更新,③正确;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但不能改变全球水资源总量,不能使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增加,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点睛】水循环的意义:维护水量平衡,促进水资源更新;实现各圈层、海陆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下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 B. 径流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24. 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
A. 长春 B. 拉萨
C. 乌鲁木齐 D. 广州
【答案】23. B 24. 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的差异和水循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水特征的过程和环节,熟悉我国南北方降水的差异。
【23题详解】
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雨水收集起来,减少地表径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选择B。
【24题详解】
我国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所给的四个城市中广州在最南方,所以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广州。选择D。
读四个海区表层海水年均温示意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示为南半球海域的是( )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26. 造成四个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水深度 B. 海水运动 C. 太阳辐射 D. 径流注入量
【答案】25. A 26. C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表层海水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半球,越往南,水温越低。读图可知,甲和丙两个海域水温北高南低,位于南半球,A项正确;乙和丁两个海域水温南高北低,位于北半球。故选A。
26题详解】
海洋表层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不同纬度的海域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是造成不同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C符合题意;题意表明,四个海域的水温均为表层,因此海水深度不是造成四个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因素,排除A;洋流等海水运动对海域表层水温有明显影响,但只是对局部水温影响较大,不是海域整体水温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径流注入量对海水温度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020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钱塘江大潮( )
A. 仅有观赏价值,不能转化为能源 B. 海上生明月之时正宜观潮
C. 与杭州湾的地形有密切关系 D. 一天中只有一次起落
28. 杭州湾口盐度最低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27. C 28. B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钱塘江大潮可以转化为潮汐能,A错;海上生明月指中秋满月时节,月亮于日落时升起,月光正是皎洁之时主要位于夜晚,此时不宜观潮,B错;杭州湾为典型的喇叭口地形,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杭州湾的地形有密切关系,C正确;大潮一天中有两次起落,D错。故选C。
【28题详解】
杭州湾口地处钱塘江入海口附近,该区域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湾口地带受河流淡水的稀释作用更强,盐度最低,故选B。
【点睛】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差大;其次,夏季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29. 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D. 四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一般每日涨潮两次和落潮两次,涨潮和落潮时均可以利用海水运动进行发电,因此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四次,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
30. 2019年10月16日19时37分(北京时间),菲律宾棉兰老岛海域(6.83N,125.14°E)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中国沿海造成灾害性影响。海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 风力 B. 特大风暴潮 C. 海平面上升 D. 板块移动,岩层破裂
【答案】D
【解析】
【详解】海啸有可能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菲律宾棉兰老岛海域(6.83N,125.14°E)发生6.3级地震,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的海啸”。所以具体到本次海啸,则是由板块移动引发的海底地震造成的,与风力、特大风暴潮、海平面上升无关。故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31.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大行星中,B表示____,D表示____
(2)图中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填字母)。
(3)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向____。此外,还具有____性和____性。
(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 变为寒冷的“冰球” B. 变为炽热的“火球”
C. 大气层将会消失 D. 体积将会变小
(5)地球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
【答案】(1) ①. 金星 ②. 火星
(2)EF (3) ①. 西 ②. 东 ③. 共面 ④. 近圆 (4)A
(5)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远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B表示金星,D表示火星。
【小问2详解】
巨行星为木星和土星,图中E表示木星,F表示土星。
【小问3详解】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运转。同时,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型轨道,具有近圆性。
【小问4详解】
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变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气温降低,地球将变为寒冷的“冰球”,A正确,B错。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不会变化,引力不会变化,所以大气层也不会消失,CD错。故选A。
【小问5详解】
图中显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使得地球的宇宙环境安全,有利于生命的发展与繁衍。
【点睛】
32. 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2)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____(读图2选择填空)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4)图3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此时段绿洲气压________(高或低),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________。
【答案】(1) ①. 对流 ②. 地面 ③.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D
(3) ①. ③ ②. ④
(4) ①. 约6:00—21:00 ②. 高 ③.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等为材料,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主要以地理原理的考查为主,需要学生运用和理解地理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同时还考查了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图1中的大气垂直分层,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为高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因为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小问2详解】
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弱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轻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可以使图2中的④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小问3详解】
利用温室大棚,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经过大棚进入内部而不受影响,大棚减弱了大棚内外的热量交换,使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图2中的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大气温度升高,使大气逆辐射(图2中的④)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小问4详解】
根据图3可看出,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也就是沙漠气温曲线在绿洲气温曲线之上的部分,为大约6:00—21:00;此时段沙漠气温高于绿洲,绿洲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沙漠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高空风由沙漠上空吹向绿洲上空,即可画出热力环流。
【点睛】
33.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变化图
(1)图中所示的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曲线与____随纬度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海域的海水盐度随温度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海水盐度却不是最高,其原因是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除此以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____。
【答案】(1) ①. 蒸发量 ②. 副热带
(2)降水丰沛 (3) ①. 34 ②. 南纬60度 ③. 北纬60°附近海域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南纬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
(4) ①. 降水量 ②. 蒸发量 ③. 入海径流 ④. 海域封闭程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变化图”为材料,涉及主要知识点为海水盐度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侧重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和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与海水盐度变化曲线比较接近的蒸发量变化曲线。根据海水盐度变化曲线,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海区。
【小问2详解】
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温度高,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较低
【小问3详解】
根据海水盐度曲线可知:60°S附近海水盐度为34‰左右。60°S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比60°N附近海域的盐度高。原因是60°N附近陆地面积大,大量的陆地径流汇入海洋,对海水有稀释作用,而60°S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无淡水稀释,故60°S附近海水盐度较高。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