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敲鼓时可观察到纸面上的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如图乙,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C.如图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如图丁,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3.如图描述声音传播过程中的频率、声速、响度和声能随离开声源距离而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4.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5.秦准绿柳居的素食远近闻名。2020 年 1 月,“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下列关于绿柳居美食的说法中的错误是( )A. 绿柳素菜包上冒出的热气是液化形成的B. 吃大煮干丝时,吹气可以加快水蒸发吸热C. 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将绿柳蒸饺蒸熟D. 制作糖芋苗时,汤汁沸腾后,加大火力可以提高汤汁的沸点6.如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全是液态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7.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C.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D.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8.“十一”小明跟爸爸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如图是仪仗队进入天安门广场的情景,下列正确的是( )A.红旗是红色,是因为红旗吸收红光B.观众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红旗发生了镜面反射C.士兵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是光源D.照相机拍照,是利用紫外线可以使底片感光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A.一定为60°B.一定为65°C.可能为25°D.可能为50°10.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12.如今武汉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13.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AB 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A′B′是 AB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图中,其中关于 AB 所的成像情况正确图是( )A.B.C.D.14.历史上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牛顿 D.哈勃15.为了模拟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小明在白纸上画上红色箭头,放在高约为15mm的透明塑料盒下方,在盒的上方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红色箭头放大的像;将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放在水滴正上方,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水平,调整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目镜 B.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C.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物镜 D.水滴上方的凸透镜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16.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夏天,南京室外温度约为10℃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约8sD.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17.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去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相信“井被吹到篱笆外”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井 B.篱笆 C.树木 D.房屋18.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19.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两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两物体在0~5s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物体在1~3s时间内,速度为1m/sC.甲、乙两物体在2s时相遇,是乙物体追上甲物体D.两物体在5s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20.下列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A.甲、乙、丙 B.甲、丁 C.乙、丁 D.甲、丙 二、填空题21.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22.纳米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我国的该项科学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____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只有,合______ 。23.如图是某时刻丹丹家电子时钟显示的时间,若丹丹从背后的平面镜中看,时间应该是______,若从水平玻璃茶几的台板中看,时间应该是______。 24.如图所示,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______(填“A”或“B”)端是蒙上半透明薄纸。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______(向外伸/向内缩)。 三、计算题26.小明从费县坐高铁到临沂,想测列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为1500m,故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已知车长150m,动车的速度为______,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______ m,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 s。27.表为南通开往南京的D5538次动车运行时刻表,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站名南通泰州江都扬州南京到站时刻 18:4019:0019:2020:10发车时刻17:3518:4219:0219:22 路程/km0118 183279 (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多少千米?(3)若列车以108km/h的速度通过长为4744m的大桥,列车全长244m,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多少秒? 四、作图题28.如图,由水中射出一束光 ab 照射到凹透镜上,该光束与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F 为凹透镜的焦点,O 为光心)。请画出 ab 光束在水中的入射光和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29.如图所示,A是人眼,B是水中鱼的嘴巴,C是树上的野果。某一时刻,人眼刚好看到水中小鱼(虚像)正在吃水中树上的野果(虚像),请画出野果在水中像的位置C'以及人眼看到小鱼嘴巴B'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五、实验题30.小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课间,小华到室外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她将该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如图甲所示,此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此时再将这个凸透镜与纸之间距离稍微增大,若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L(选填“>”、“<”或“=”);调整以后得到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2)当烛焰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_ cm刻线处。(3)当烛焰再次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若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些。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参考答案:1.C【详解】A.敲鼓时可观察到纸面上的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错误;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的音量会减小,故B错误;C.敲击右边的音叉,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并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由于音调与发声体的长度、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C。2.D【详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的,故C错;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故D正确;3.B【详解】A.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与传播的距离长短无关,而图中声速随距离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保持不变,故B正确;C.不同物质传递声音的本领不同。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变小,而图中声能随距离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D.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即强弱,由振幅和距离两个因素决定,其中的距离是指发声体与人耳的距离。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随着距离的增大,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B。4.C【详解】A.撒盐是为了降低冰雪的熔点,使雪更容易熔化,故A错误;B.洒水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汽化吸热,故B错误;C.“白气”不是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窗花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凝华现象,故D错误;应选C。5.D【详解】A.绿柳素菜包上冒出的热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对着较热的物体吹气,是通过加快物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加快水的蒸发吸热,能够更快降低物体的温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蒸绿柳蒸饺时,是利用水蒸气将其蒸熟的,因为水蒸气在液化放出热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汤汁沸腾后,其温度会保持不变,所以加大火力不能提高汤汁的沸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C【详解】A.由图象可知,10~20分钟,该物质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D.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为-2℃,而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放热会凝固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会逐渐增加,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A.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B. 研究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时把它与晶体的熔化特点相比较,采用的是对比法,故B不符合题意;C.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D. 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不符合题意.8.D【详解】A.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故A错误;B.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光在红旗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B错误;C.士兵枪上的刺刀之所以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了出去,所以刺刀不是光源,故C错误;D.紫外线有化学效应,能使底片感光,所以照相机拍照,利用紫外线可以使底片感光,故D正确。故选D。9.C【详解】反射光线的方向可能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如图所示:在左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50∘=130∘则入射角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65∘=25∘在右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25∘,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25∘=65∘10.D【详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减强,即折光能力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就是物距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照像时,被照者须站二倍焦距之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平行光会聚在一点上,此点可使温度升高,并将纸屑点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用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需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才可,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B【详解】A.如图,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物距等于二倍焦距解得故A错误;B.由于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所以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B正确;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烛焰的光线会从凸透镜的其他位置透过,在光屏上会聚,光屏上仍能得到完整的像,像比原来变暗,故C错误;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镜,远视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光线提前会聚,为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左移,故D错误。故选B。12.C【详解】A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点更靠近焦点,为使像成在原来位置,应减小透镜的会聚能力,增大焦距,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故A B错误;C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点更远离凸透镜的焦点,为使像成在原来位置,应增大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小焦距,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b点。 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3.D【详解】A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A′。 同理B′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B′。连接A′B′就是AB的像。故选D。14.A【详解】历史上,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第一个发明了望远镜,并用于科学研究,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B【详解】AC.由乙图知水滴是靠近物体的透镜,所以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水滴上方的凸透镜靠近眼睛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故AC错误;B.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物体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所以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D. 透过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通过目镜成的是虚像,投影仪成像是实像,故D错误。故选B。16.B【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夏天,南京室外温度约为30℃,故A不符合实际;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B符合实际;C. 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约1s,故C错误;D.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5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17.B【详解】井之所以大风前在“我家院里”,而大风后,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井相对于篱笆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说这句话和相信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8.B【详解】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时间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时间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C【详解】AB.在1~3s内,甲的s﹣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此段时间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段时间内甲的速度为零,因此甲在0~5s内并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在0~1s内甲通过的路程始终大于乙通过的路程,说明甲的速度比乙速度大,在1~2s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到t=2s时甲、乙图线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即乙物体追上甲物体,故C正确;D.由图可知在5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可知乙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物体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C。20.D【详解】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先测1物理课本的厚度,再除以物理课本纸的张数,故甲采用的方法叫累积法;由于乒乓球直径的长度端点位置不易确定,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故乙采用的方法是卡测法;铜丝直径很小,无法直接测量,把铜丝紧密的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量出铜线圈的总长度,数一下铜丝一共的匝数,然后计算铜丝的直径,故丙采用的方法叫累积法;海底深度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利用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由s=vt/2计算得出,故丁采用的方法叫转换法,综上所述只有甲、丙所用的方法相同,故选D.21. -22 3.30 337.5【详解】[1]由图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0℃以下,示数为-22℃。[2]由图得,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左端放在刻度尺5.00cm处,右端放在刻度尺8.30cm处,因此物体的长度为[3]由图得,秒表的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5与6之间,偏向6的位置,因此小表盘的读数为5.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读数为7.5s,所以秒表的读数为22. 10-7 70【详解】[1][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故23. 10:51 15:01【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从背后的平面镜中看左右相反,故时间为10:51。[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若从水平玻璃茶几的台板中看,上下会颠倒,故时间为15:01。24. A 变大【详解】[1][2]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25.向内缩【详解】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由图可知,像越来越小,说明像距变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即照相机的镜头向内缩。26. 75 1650 22【详解】[1]小明通过大桥的路程动车速度[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3]由可知,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27.(1)108km/h;(2)154;(3)150【详解】解:(1)由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可知,D5538次动车17⁚35由南通出发,20⁚10到达南京,运行的时间为2h35min,列车从南通到南京的路程为279km。由可知,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由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可知,D5538次动车18⁚42由泰州出发,19⁚00到达江都,运行的时间为18min,即0.3h,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由可知,泰州开往江都段的路程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3)由题意可知,列车全部在桥上时需要通过的路程则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答:(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08km/h;(2)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154千米;(3)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150秒。28.【详解】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再在法线左侧的水中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9.【详解】画出关于水面的对称点C′,即为树上的野果的像位置;连接A C′,与水面交于点O,连接CO即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又因为野果在水中像的位置C'以及人眼看到小鱼嘴巴B'重合,说明野果和小鱼处光线的入射点都在O点,连接 BO即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刚好看到水中小鱼(虚像)正在吃水中树上的野果(虚像),如下图30. < 放大 幻灯机 70.0 靠近 小 近视眼镜【详解】(1)[1]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再将这个凸透镜与纸之间距离稍微增大,若光斑变大,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光斑,故可能。(2)[2][3]由图知,物距像距满足:,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制成了幻灯机。[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动到70cm刻线处。(3)[5][6]若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物距增大,像距会减小,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7]若不移动光屏,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镜,延缓了对光线会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题,共27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1),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