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物理-(广东卷)【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物理-(广东卷)【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8页。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
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广东卷】
(全解全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答案】C。
【解析】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使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光的折射。
2.【答案】C。
【解析】A、帕斯卡通过“裂桶”实验说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故A正确;
B、阿基米德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浮力原理,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故B正确;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错误;
D、欧姆发现了同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故D正确。故选C。
3.【答案】C。
【解析】A、真空不能传声,手机接收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
B、蝴蝶振翅频率低于20Hz,人耳是听不到的,故B错误;
C、“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C正确;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A、从图象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在第6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蜡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5.【答案】A。
【解析】A、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两种情况下A受到的摩擦力相等,A正确;
BC、甲图,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BC错误;
D、由A分析知,乙图A受到的摩擦力为F;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运动,所以受平衡力,因此B水平方向除受拉力F作用,还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错误。
6.【答案】A。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根据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V2两端的电压变大。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大小如何确定。
运用隔离法,假想把定滑轮和动滑轮从中间隔断,再看隔离后,留在动滑轮及货物上相关线头有几个,就是几段绳子吊着重物,则每段绳子的拉力F=G/n。(动滑轮重和摩擦力不计)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第四幅图,根据滑轮定义此图中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所以并不省力,拉力F=G。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8.【答案】(1)汽化;(2)液化;(3)扩散。
【解析】(1)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鸡蛋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的烫伤;
(2)蒸馒头时,锅盖的周围会流汗,这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发生的液化现象;
(3)炒菜时,往锅里加碘盐,很快菜就“咸”了,这是由于盐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9.【答案】增加;压缩;1200。
【解析】(1)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迅速向下压,棉絮燃烧起来;说明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压火仪实验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似;
(2)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2400r/min,则该飞轮每秒钟转40圈。因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四个工作冲程,做功1次,所以飞轮转40圈,共20个工作循环,共80个冲程,共做功20次。1min完成1200个工作循环。
10.【答案】增大;等于;3×108。
【解析】(1)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值,根据c=λf可知,波长和频率成反比,频率减小的过程中,波长逐渐增大;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值,其速度大小为3×108m/s。
故答案为:增大;等于;3×108。
11.【答案】10;0.6;0.45。
【解析】(1)电阻阻值RA===5Ω,RB===10Ω,则较大的阻值是10Ω;
(2)由I-U图象可知,当U=2V时,IA=0.4A,IB=0.2A,干路电流I=IA+IB=0.4A+0.2A=0.6A;
(3)由I-U图象可知,电流I′=0.3A时,电阻A两端的电压UA′=1.5V,
A消耗的电功率PA=UA′I′=1.5V×0.3A=0.45W;
故答案为:10;0.6;0.45。
12.【答案】N;负;减弱。
【解析】小磁针N级指向b说明b为螺线管S级,用右手大拇指指向a,根据四指环绕方向d为电源负极,当P向右移动时阻值变大,电流变小,螺线管磁性减弱。
13.【答案】3.78×105;1800W;50。
【解析】(1)因3000imp/(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000次,
所以,该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
W=kW•h=0.105kW•h=3.78×105J,
该电热水器的功率:P===1800W;
(2)由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W=3.78×105J,
由Q吸=cm(t﹣t0)可得,理论上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后升高到的温度:
t′=+t0=+50℃=110℃,
因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且水沸腾以后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在升高,
所以,实际上水的末温为100℃,
则水实际升高的温度△t=t″﹣t0=100℃﹣50℃=50℃。
故答案为:3.78×105;1800W;50。
14.【答案】0.6;2;800。
【解析】①由图示图象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6N,金属块的质量:m=G/g=6N /10N/kg =0.6kg;
②当h=6cm,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最大,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4N,金属块受的浮力F浮=G﹣F拉=6N﹣4N=2N;
③由右图图象可知,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最大深度为h=8cm=0.08m,则金属块受到水的最大压强:p=ρgh=1×103kg/m3×10N/kg×0.08m=800Pa。
三、作图题(本大题3小题,共7分)
15.【答案】如图。
【解析】(1)杠杆A点用力F1竖直向上拉,那么F1就是动力,物体的重力G就是阻力F2。画力臂的步骤是: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表示是动力臂。注意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根据折射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画出即可;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3)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这样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
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22分)
16.【答案】337.5;2.43。
【解析】由图可知,
(1)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7.5s=337.5;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1.00cm的刻线,橡皮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3.43cm,所以橡皮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3.43cm﹣1.00cm=2.43cm。
故答案为:337.5;2.43。
(2)【答案】(1)测量空桶的重力;d、a、b、c;(2)Fa﹣Fb=Fc﹣Fd。
【解析】(1)验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需要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遗漏的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
实验时,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测出物体的重力,再物体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F浮=G﹣F示得出受到的浮力,最后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因此合理的实验步骤是:d、a、b、c。
(2)由实验过程可知,物体浸没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Fa﹣Fb,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c﹣Fd,如果满足:Fa﹣Fb=Fc﹣Fd,可以证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3)【答案】倒立放大; 投影仪;能。
【解析】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
17.【答案】(1)同一高度、相等,(2)远、慢,(3)匀速直线。
【解析】(1)利用控制变量法,我们要让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处下滑,目的是为了小车到达三个平面的初速度相等;
(2)据图所知,我们发现在木板表面滑的最远,则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3)利用理想实验法、推理法,我们可以得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相等,(2)远、慢,(3)匀速直线。
18.【答案】(1)如图所示;(2)A;灯泡短路;(3)0.3;8.3Ω;(4)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右端,闭合开关是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
【解析】(1)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即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故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与灯串联,灯的额定电压为2.5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灯并联,如下所示:
(2)闭合开关前,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阻值最大处,即A端;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灯泡不亮,故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3)电流表接0~0.6A,分度值为0.02A,故电流表示数为0.3A;由欧姆定律可得:
R灯8.3Ω;
(4)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左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1;
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右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
在②中,为待测电阻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U2;在①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待测电阻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在①中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滑=U2﹣U1,
由分压原理:,故Rx。
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A;灯泡短路;(3)0.3;8.3Ω;(4)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右端,闭合开关是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5分)
19.【解析】(1)小滑块P向左移动0.4m时,杠杆水平方向平衡,
由杠杆的平衡可得:FCLOC=GPLP,
则小滑块P的重力:GPFC8N=20N,
由G=mg可得,小滑块P的质量:mP2kg;
(2)因GP=20N>14N,
所以,C点受到的最大拉力FC大=14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铁块运动的最大距离:LM0.7m,
因铁块M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F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F=2N,
则滑块P向左移动过程中最多要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LM=2N×0.7m=1.4J。
答:(1)小滑块P的质量为2kg;(2)小滑块P向左移动过程中最多要克服摩擦力做1.4J的功。
20.【答案】(1)无风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4V,电流表的示数为0.36A;(2)当通过压敏电阻电流为0.6A,压敏电阻Rx消耗的功率为5.4W;(3)在满足所有元件均安全使用的条件下,此装置能测量风力最大是720N。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0与Rx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由图乙可知,无风时,Rx=35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0.36A,
则R0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U0=IR0=0.36A×15Ω=5.4V;
(2)当通过压敏电阻电流为0.6A时,电路的总电阻:R30Ω,
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Rx′=R﹣R0=30Ω﹣15Ω=15Ω,
则压敏电阻Rx消耗的功率Px=(I′)2Rx′=(0.6A)2×15Ω=5.4W;
(3)由图乙可知,当风力增大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此装置能测量的风力最大,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电路中的电流:I″1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量程0~3A,压敏电阻Rx能通过的最大电流0.9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9A,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20Ω,
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Rx″=R′﹣R0=20Ω﹣15Ω=5Ω,
由图乙可知,此装置能测量风力最大是720N。
答:(1)无风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4V,电流表的示数为0.36A;(2)当通过压敏电阻电流为0.6A,压敏电阻Rx消耗的功率为5.4W;(3)在满足所有元件均安全使用的条件下,此装置能测量风力最大是720N。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21.【答案】(1)变小;(2)30;(3)224;(4)运动。
【解析】(1)嫦娥三号探测器落月的过程中,质量虽然不变,但高度减小、速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减小,也就是机械能减小;
(2)在快速调整阶段,探测器下降的平均速度为v30m/s;
(3)“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G=mg月=140kg×1.6N/kg=224N;
(4)在悬停阶段,探测器相对于月球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变小;(2)30;(3)224;(4)运动。
22.【答案】(1)B;(2)2660;(3)1。
【解析】(1)A、变频空调的压缩机是连续工作的,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空调机制冷时,图中钢管A内流动的是气态“冷媒”,故B正确;
C、空调压缩机是利用做功的方法使“冷媒”发生物态变化的,故C错误;
D、变频器供电频率越小,空调机的制冷能力越弱,故D错误;故选B。
(2)效能比η,∴制冷量P制冷量=ηP输入=3.8×700=2660W;
(3)开始0.5h消耗的电能W1=P1t1=1.4kW×0.5h=0.7kW•h,
后10h消耗的电能W2=W﹣W1=2.9kW•h﹣0.7kW•h=2.2kW•h,
由W=UIt得:。
故答案是:(1)B;(2)2660;(3)1。
23.【答案】(1)C;(2)2℃;(3)﹣2℃;不会;(4)T=t﹣0.2v;﹣6℃。
【解析】(1)风加速了人体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对流散失的热量,故选C。
(2)根据Q放=cm△t可得,人体降低的温度:
△t2℃;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均匀减小;
结合表中数据可得,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风寒温度为2℃;
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虽然风寒温度为﹣2℃,但地表温度较高,地面水的温度仍为5℃,地面的水不会结冰。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气温一定时,风寒温度T与风速v成一次函数关系;
设关系式为T=kv+b,
把v=0,T=5℃代入上面关系式得b=5℃,即b=t(t为气温);
把v=10km/h,T=3℃代入上面关系式得:k=﹣0.2;
则三者的关系式为T=t﹣0.2v。
当气温为﹣3℃、风速为15km/h时,根据关系式可得风寒温度:T=﹣3℃﹣0.2×15℃=﹣6℃。
故答案为:(1)C;(2)2℃;(3)﹣2℃;不会;(4)T=t﹣0.2v;﹣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山西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物理-(山东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物理-(福建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