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备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14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备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4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好题帮解析版docx、专题14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好题帮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1600年,不列颠驻威尼斯(今意大利城市)大使写道:“就贸易而言,这里的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以下关于威尼斯商业地位衰落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完全断绝B.“三角贸易”使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
C.新航路开辟促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D.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内陆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00年是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传统贸易城市走向衰落,C项正确;“完全断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角贸易”以及白银流入中国与威尼斯商业地位的衰落没有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
2.如图为“哥伦布大交换”,它是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它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由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给世界各国带去福音B.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C.开启了大洲间的交流D.永久性改变了世界面貌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大交换引起了物种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等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D项正确;大交换还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排除A项;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形成,排除B项;大洲间的交流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已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3.17世纪中后期,英国每年印花棉布的进口量从1万匹增加到125万匹,以至于“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女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同一时期,蔗糖在英国的人均消费量也增加了4倍,零售价格则降了一半。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社会贫富差距日益缩小B.海外贸易发展丰富物质生活
C.政治革命促进观念变革D.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提升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棉布进口量增加,以至于棉布服饰普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角贸易中,殖民者会将美洲(加勒比)地区的蔗糖运回欧洲。因此蔗糖人均消费增加、价格便宜也是因为海外贸易,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社会贫富差距应该是日益扩大,排除A项;C项“政治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此时并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4.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
A.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C.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具D.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可知,1600年,英王给予东印度公司种种特权,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与“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不符,排除B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此时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排除C项;18世纪,英国才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事件,除了开通丝绸之路以外,恐怕就要数郑和下西洋了。郑和带回物产的价值巨大,奇珍异宝多成为御用或用于赏赐,很多都随着明神宗和明宣宗埋入了墓穴。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社会制度不同,对外政策有别B.经济水平不同,航海结果有别
C.社会环境不同,价值观念有别D.航海水平不同,利润大小有别
【答案】C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西方的经济基础不同,所以对于财富的处理方式(价值观念)也不同。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强调国家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而西方商品经济发达,强调保护配有财产,C项正确;当时都处在封建社会,排除A项;题干主旨并非强调航海结果,排除B项;当时中国的航海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6.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这一现象
A.表明荷兰已经成为世界霸主B.反映出商业革命的逐渐发展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得益于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
据题意可知,欧洲新制作的地图中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进行了一一标注,说明当时的欧洲注重新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根据“17世纪”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商业革命逐渐发展,对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要求不断提升,B项正确;这一现象不能说明荷兰成为世界霸主,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C项;这一现象是商业革命推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地圆学说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B项。
7.下表所示是某西方学者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描述。据此可知( )
A.地域间文明的交流利于社会发展B.欧美间的联系比亚非更密切
C.新航路开辟增加了人类食物种类D.殖民活动促进了原住民增多
【答案】C
【解析】
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绵羊在南半球繁衍生长,小麦在北美草原从无到有,到大规模种植,产地为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在爪哇、牙买加和巴西等地大量生产等,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增加了人类食物种类,C项正确;仅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一项不能说明地域间文明的交流利于“社会发展”,排除A项;欧美间的联系比亚非更密切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殖民活动促进了原住民的减少而非增多,排除D项。故选C项。
8.如图为教皇子午线示意图。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一年后,西、葡两国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270里格。“教皇子午线”
A.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B.解决了西葡殖民地的争夺
C.加速了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化D.巩固了教皇至高无上地位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493年,这一时期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西、葡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调解西、葡为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形成了教子午线,可见教子午线是西、葡瓜分世界的表现,C项正确;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排除A项;解决了西葡殖民地的争夺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巩固了教皇至高无上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9.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始努力摆脱“超凡脱俗”的形象,逐渐考虑外部工业发展需求。一些工业资本家则出资兴办技术院校,用以吸引工人阶级子弟入学,大量城市大学兴起,成为英国工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材料不能体现( )
A.英国学术型大学排斥工业的发展B.英国城市大学积极回应工业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的没落隐患D.受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深刻影响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始努力摆脱‘超凡脱俗’的形象,逐渐考虑外部工业发展需求”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学术型大学主张适应工业的发展需要,而不是排斥,A项错误,符合设问;从材料中“大量城市大学兴起”可知英国城市大学积极回应工业发展,B项正确,不符合设问,排除B项;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始努力摆脱‘超凡脱俗’的形象,逐渐考虑外部工业发展需求”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时,英国高等学校才考虑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不利于即将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C项正确,不符合设问,排除C项;此时期,英国教育的发展受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深刻影响,D项正确,不符合设问,排除D项。故选A项。
10.罗荣渠认为,人类社会的变迁有四种形式,即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和传导性巨变。右图是四种方式的关系与内涵。从经济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英国的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分别属于( )
A.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B.创新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C.渐进性微变、传导性巨变D.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资金、技术、市场、原料、劳动力和政府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使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社会,属于创新性的巨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在外部力量冲击下,即工业革命对中国冲击的影响,是传导性巨变,D项正确;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不是渐进性微变,英国工业革命不是渐进性微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在外部力量冲击下发生的,不是突发性微变,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1828年《伦敦技术科学杂志》对当时的专利体制进行了批评,在不厌其烦的列出获取一个专利申请所需要经过的极其繁琐的程序及每一步骤的相应费用之后,它指出,这个专利体制的唯一获益人是在国家任职的某一小撮人。这种状况表明英国( )
A.科技创新能力薄弱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C.专利保护程序严密D.官员贪腐现象严重
【答案】B
【解析】
1828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伦敦技术科学杂志》批评英国的专利申请程序复杂而且申请时花费较大,不利于专利保护的发展,这说明当时英国的行政效率较为低下,B项正确;时人批评英国政府的专利保护程序繁琐,恰恰说明当时申请专利的人较多,说明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专利保护程序繁琐不等于官员腐败,排除D项。故选B项。
12.下表所示是20世纪初有关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状况表。表中现象( )
A.是垄断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结果B.证实了美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推动了石油开采与化工的发展D.说明美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美国汽车生产量大幅增加,价格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就使得汽车消费群体扩大,而汽车使用的是以汽油和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这说明汽油、柴油的需求量将增大,必然会带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汽车工业的资本和生产是否高度集中,无法得出“是垄断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汽车制造的科技水平,排除B项;材料没有其他国家的科技或汽车产量信息,无法得出“美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在殖民当局的帮助下纷纷创建了种植园或农场: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类经济作物,黄金海岸主要生产可可,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国最主要种植棉花……这一经济格局
A.巩固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B.增加了对西方经济依附性
C.使民族经济得到良性发展D.摆脱了在全球化中的困境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摩洛哥、埃及等殖民地国家种植的经济作物等属于原料,原料在本国的经济售卖是有限的,其销售主要依赖出口西方列强,这就增加了对西方经济依附性,导致经济的恶性循环,B项正确,排除C项;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应该是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排除A项;D项说法与事实相悖,且“摆脱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4.有学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中唯一学会的是‘家庭比国家更强大,因为它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家庭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家庭的连续和生存,次要目标是追求利润。竞争将毁灭彼此的家庭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更会丧失家庭和个人的独立性。”该学者意在说明
A.家庭观念促进民族国家形成B.反对法国进入世界资本市场
C.革命给工业化带来消极影响D.发动工人阶级斗争的合理性
【答案】C
【解析】
工业革命发生后,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家庭手工业,制造业的生产场所由家庭转移到工厂,工厂担负起专业的生产职能,同时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渐消失,变为完全的私人领域,因此工厂制改变了家庭的传统职能,C项正确;本题并未提到法国人的家庭观念,且此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本题只提到了法国一国的状况,未涉及世界范围,排除B项;本题提到了家庭,但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5.如图为19世纪英国的一幅马拉煤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新式交通提高了劳动效率B.马车运输遭遇铁路冲击
C.石油禁运不利于火车运行D.火车运输安全隐患严重
【答案】A
【解析】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采用轨道交通拉煤后,一匹马可以完成原来22匹马在普通道路上的工作,说明新式交通提高了劳动效率,A项正确;图片中只展示了借助轨道,工作效率更高,并未体现马车运输遭遇铁路冲击,排除B项;19世纪后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才得到开发和推广,直到20世纪才有石油禁运之说,排除C项;图片显示的是马车专用轨道的使用,不能说明火车运输安全隐患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
16.弗里曼在《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中写道: “工厂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史无前例的,但也给工人及其家庭和社区带来了许多痛苦。工人、政治领袖和艺术家们,绞尽脑汁地反复琢磨着工厂的意义……”针对工厂制下工人的困境,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进行法制化建设以增进社会福利
B.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
C.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D.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工厂给工人造成了很大的困境,政府需要出面解决工人的困境,缓解工人生活压力,政府进行法制化建设以增进社会福利,有助于解决工人生活压力,A项正确;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属于工厂管理者的行为,排除A项;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与工人生活环境的改善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7.下表为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排名情况。各国名次的变化主要说明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欧洲B.后发国家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速度最慢D.科技实力决定国际地位高低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德意志、美国在1800年榜上无名,到1900年上升到2、3位。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美国后来居上,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这说明科技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即后发国家科技创新的必要性,B项正确;当时世界贸易中心仍然在欧洲,并没有发生转移,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世界贸易的信息,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俄国由于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较快,排除C项;科技实力对国际地位有一定影响,但是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
18.下表中的数据反映出的问题是
A.19世纪,英国开始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B.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英国获利最大
C.1913年与1870年比,世界贸易在减少
D.20世纪初,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英法等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下降,美国上升,美德占比接近英法占比,所以是出现了多中心的 格局,D项正确;根据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无法体现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也无法说明美国和英国获利最大,排除AB项;表格信息没有体现世界贸易总量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9.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如图)。女性提出了明确的诉求和主张.要求摆脱作为“第二性”“他者”的屈从和被动地位,改变主流文化价值中的两性二元对立状态,实现充分的、全面的公民权和真正的两性平等。女权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广泛兴起B.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开展
C.战后欧美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激化D.西方世界两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女权运动要求改变以男性为中心的政体,改变政治的权力关系和关注点,并且第二次女权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的勃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C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制度,大范围的革命并未出现,排除A项;B材料内容社会主义运动无关,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结束了,排除D项。故选C项。
20.如表为1770—1815年英国固定资本构成表(单位:万英镑)。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A.有侧重的投资引发国民经济失调B.在资本原始积累基础上实现了工业化
C.社会投资的热情得到了高度激发D.社会投资侧重于解决民众的消费需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英国固定资本总额和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制造业和贸易等行业的资本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整个社会的投资热情都得到高度激发,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英国国民经济失调,排除A项;英国实现工业化是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投资侧重于解决民众的消费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棉纺织物是古代印度4-5千年前的三件棉织品残片。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织品中心,16世纪开始行销到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因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1)概述材料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世界的棉产品贸易。
【答案】(1)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作为奢侈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公元前2世纪开始,印度棉花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元朝以后,广泛种植;16世纪开始,中国的棉花、棉布行销到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
影响:推动地区间经济交流;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
(2)工业革命下的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提高;近代以英国为中心的棉产品生产、贸易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贸易中心。美洲加勒比的棉花,英国的棉产品销售全球;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近代全球贸易建立在剥削和掠夺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童工等对本国工人的压榨;另一面是对殖民地区侵略和主权的破坏,扩大东西方的差距。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推动殖民地区的近代化。
【解析】
(1)
关于信息:根据“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得出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作为奢侈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根据“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得出公元前2世纪开始,印度棉花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根据“16世纪开始行销到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得出16世纪开始,中国的棉花、棉布行销到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关于影响:结合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推动地区间经济交流;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
(2)
根据材料二“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和所学知识得出工业革命下的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提高;近代以英国为中心的棉产品生产、贸易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贸易中心。根据材料二“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和所学知识得出美洲加勒比的棉花,英国的棉产品销售全球;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根据材料三“1780-186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全球贸易建立在剥削和掠夺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童工等对本国工人的压榨;另一面是对殖民地区侵略和主权的破坏,扩大东西方的差距。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推动殖民地区的近代化。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活质量争论不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反映: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英国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阐述: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使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劳动时间和工作日制度逐渐形成定制。这一时期的劳动时间一般比较长,但同时劳动者所能支配的平均非工作时间未受影响。此外,工业革命首先是在棉纺织业兴起的,棉纺织品以其廉价、易洗等特性成为最受欢迎的衣料,改变了人们的穿着,装饰品的流行也适应了社会大众的审美旨趣和个性需求。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食物开支在总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革命也改变了阶级结构,催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他们基本都生活在城市里,住宅类型呈现地域分层排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趋势及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但政府在1840年后改善了中下层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
可见,英国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近代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把握材料答题要求(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和答题范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例如,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英国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等论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衣着、饮食、住房、工作等方面论述工业革命的影响;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得出结论如英国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近代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等等。注意题目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西班牙
美丽诺绵羊的后代如今在南半球吃草
北美
大草原在17世纪时一粒小麦也没有,到19世纪时有了较大规模的种植
埃塞俄比亚
原生于此的咖啡如今可从爪哇、牙买加和巴西进口
汽车生产量
汽车价格
1903年,生产1700辆;1908年,生产10000辆车;1916年,T型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
1913年,一辆T型车从800美元降至500美元,1925年降到300美元以下
名次
1800
1900
1
英帝国
英帝国
2
法兰西共和国
德意志帝国
3
俄罗斯帝国
美利坚合众国
4
清帝国
法兰西共和国
5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俄罗斯帝国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时间
固定资本总额
农业资本
交通运输业资本
建筑业资本
制造业与贸易资本
1770年
720
270
130
230
90
1790-1793年
1330
360
240
510
220
1815年
2190
530
390
850
420
项目
表现
衣着
19世纪早期开始,就妇女的卫生和健康而言,廉价、易洗的棉布几乎产生了奇迹,棉纺织取代毛呢织品成为最受欢迎的衣料。装饰品也开始流行。
饮食
不论贫富在吃的方面都有改善。1787—1796年间食物开支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73.5%;1830—1839年则为61.5%;1840—1854年间为64.0%e。
住房
靠近乡村的是单门独户的别墅,城市的内环是手艺人的居住区,包括中产阶级居住区,他们的房屋是各家连成排的简单二层楼房,再往下便是工人居住的成排房屋和贫民窟。1840年后政府采取措施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工作
包括吃饭在内的12小时工作日最为盛行。当时的确有一些部门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与其说是工作时间增加了,不如说是劳动时间的重新安排。在1750—1850年的一整个世纪里,几代英国工人所支配的平均非工作时间保持不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14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春秋战国大变革-备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春秋战国大变革好题帮解析版docx、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春秋战国大变革好题帮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备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2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好题帮解析版docx、专题2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好题帮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