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展开孟津一高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汤飞凡先生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的研究,是世界上首位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沙眼衣原体是一类独特的原核生物,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高能化合物,营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眼衣原体是独立的生命系统,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繁殖
B.沙眼衣原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沙眼衣原体不能合成高能化合物,可能是因为其细胞内缺乏相关的酶
D.沙眼衣原体细胞内没有核膜,结构简单,不具有多样性
2.甲状腺细胞可以利用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是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b过程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氧仅来自氨基酸的羧基,完成的场所是图乙中的①
B.无机盐离子是细胞内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C.与图甲b.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图乙中的①③②⑤,⑥中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
D.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和④,但膜的成分均发生更新
3.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它露出核糖体后,靠自由碰撞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的膜后,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进入细胞质。基于以上事实,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对蛋白质有加工功能
B.核糖体的“游离”状态或“附着”状态是相对的
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受制于mRNA中特定的密码序列
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
4.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的初始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6:00将该容器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测得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注:两条曲线在20:00前沿水平虚线上下对称。
A.只有在8:0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在9:00~16:00之间,O2浓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C.该植物体内17:00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小于19:00时有机物的积累量
D.该植物从20:00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5.科学家以含有16条染色体的酿酒酵母为原型,借助CRISPR-Cas9工具精确敲除了15个着丝粒和30个端粒中的DNA,使染色体末端-末端相连,最终构建出只含有一条功能性染色体的单染色体酵母菌株SY1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单染色体酵母的染色体主要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B.CRISPR-Cas9工具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效果类似
C.单染色体酵母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D.单染色体酵母在细胞分裂时着丝粒数目最多可达两个
6.人体内β-淀粉样蛋白在脑脊液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其合成离不开内质网等细胞器。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肿瘤细胞有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折叠蛋白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能使其对缺氧环境变敏感
B.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抑制相关细胞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
D.内质网功能紊乱会加快细胞凋亡,这与基因表达有关
7.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发现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体内氧含量降低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会大量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从而促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而在正常的含氧条件下,细胞内的HIF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氧环境下, HIF主要在红细胞中发挥功能,有利于氧气的运输
B.当人体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提供能量
C.正常含氧条件下,HIF的生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使HIF含量较低
D.通过降低HIF的活性可治疗贫血等缺氧性疾病
8.转分化是指一种已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现象。将发育中的蝾螈晶状体摘除,虹膜上一部分含黑色素的平滑肌细胞就会失去黑色素和肌纤维蛋白,再转变为能产生晶状体蛋白的晶状体细胞,最终再生晶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的再生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B.与转分化之前相比,转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但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C.晶状体的再生说明虹膜上的平滑肌细胞具有全能性
D.一些哺乳动物在体内缺乏Cu2+的条件下,胰岛外分泌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过程是一种转分化现象
9.男性进入青春期后,位于精巢内的精原细胞才开始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而女性在性别分化以后,位于卵巢内的卵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但不能完成减数分裂,进人排卵期后,从卵巢内排出的卵子还需要在输卵管内继续发育成熟,当成熟的卵子与精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后,减数分裂再次启动并完成减数分裂。下列关于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的精子在精巢内成熟,女性的卵子在卵巢内成熟
B.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每一个四分体内的2条染色体大小均相同
C.每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Ⅰ,可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D.每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Ⅰ,可形成2个次级卵母细胞
10.普通果蝇的第Ⅲ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基因—桃色眼基因—三角翅脉基因的顺序排列;另一种果蝇(X)中的第Ⅲ号染色体上,其序列则是猩红眼基因—三角翅脉基因—桃色眼基因,这一差异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普通果蝇不能再通过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
B.X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X和普通果蝇中的猩红眼基因表达的产物不同
D.X和普通果蝇中的桃色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一定不同
11.下图是某家族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为A.a;乙病相关基因为B.b,且为伴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遗传系谱图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代中一定含有乙病致病基因的个体是II-2和II-3
C.II-2和Ⅲ-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D.若Ⅲ-1和Ⅲ-4婚后生了一个孩子,则该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7/12
12.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
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
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
D.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13.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表现为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且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浅绿抗病=1︰1
实验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1︰1︰1︰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不同
B.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四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1︰2︰3︰6
C.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由传粉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0.75
D.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新品种常规的育种方法,最好用与实验一的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
14.蜂王和工蜂尽管基因组相同,但生殖能力.形态.寿命和行为却截然不同。有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与DNA分子上基因的甲基化有关。DNA的甲基化是由甲基化酶来催化完成的,如Dnmt3。如果让蜜蜂幼虫中这种酶失去作用,蜜峰幼虫就发育成蜂王,这与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让控制DNA甲基化的酶不起作用
B.通过喂食蜂王浆使蜜蜂的幼虫发生了遗传信息的改变
C.如果设法干扰蜜蜂幼虫中Dnmt3基因的转录,蜜蜂幼虫是有可能发育成蜂王的
D.蜂王与工蜂的区分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5.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Aa)与一只残翅雌果蝇(aa)杂交,一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产生一只A/a所在染色体三体长翅雄果蝇。已知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染色体中随机两条配对,剩余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至细胞一极。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不考虑基因突变),让其与残翅雌果蝇测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体长翅雄果蝇的产生可能是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B.三体长翅雄果蝇的产生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C.如果测交后代中长翅:残翅=3: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
D.如果测交后代中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
1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如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 0.074 | 0.12 | 0.14 | 0.19 |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 2.66 | 6.11 | 10.9 | 25.5 |
A.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抗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B.已经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种群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C.为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应慎用抗生素
D.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
17.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在形态上具有轴突和树突两种突起,它们的区别构成了神经元的极性。中国科学家发现GSK-3β(蛋白激酶)与神经元极性的形成有关:GSK-3β的活性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比较平均,在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GSK-3β在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GSK-3β如果活性太高,神经元就会没有轴突,如果活性太低,就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的功能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B.神经元的极性保证了信号传导不会紊乱
C.可以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来诱导轴突的形成
D.提高GSK-3β的活性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
18.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19.在外界压力刺激下,大脑“反奖励中心”脑区中的神经元胞外K+浓度下降,引起神经元上N.T通道蛋白活性变化,使神经元输出抑制信号,抑制大脑“奖赏中心”的脑区活动,从而产生抑郁,具体机制如图所示。研究发现,适量的氯胺酮可以阻断N通道的开放,从而缓解抑郁症。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界压力刺激使“反奖励中心”脑区神经元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的K+通道蛋白数目增加
B.神经元胞外K+浓度下降引起的膜电位变化可能引起N和T通道开放
C.“反奖励中心”脑区的神经元可以电信号方式向“奖赏中心”脑区输出抑制信号
D.T通道蛋白的激活剂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20.如图是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点时,激素乙的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B.人体血糖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M点时,激素甲的分泌量增加,以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D.人体中,与维持机体血糖稳定有关的激素只有激素甲与激素乙两种
21.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此做出的贡献。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让我们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避免出现输血后的肝炎,也使得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得以迅速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丙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是抗原物质
B.用灭活的病毒研制出的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C.血液检测主要是检测有无相应抗体产生
D.无论是注射疫苗还是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体内均会产生记忆T细胞
22.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可以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研究发现,肾小管对葡萄糖逆浓度的重吸收主要依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钠一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但是该重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肾糖阈就是指尿中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人的肾糖阈为1.6~1-8g·L-1。长期注射胰岛素可能会产生抗胰岛素抗体,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致使部分患者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但血糖浓度依然很高。服用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B.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C.服用SCLT-2抑制剂的患者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所对应的血糖浓度会降低
D.SGLT-2抑制剂作用于SCLT-2后,导致服药者尿量减少
23.很多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发热,其发热机理如图所示。图中的EP(内生致热原)是由单核细胞(白细胞中的一类)产生的一些小分子蛋白质,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升(体内设定的体温值称体温“调定点”,正常人体温调定点通常为37℃),进而引起体温升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发热激活物刺激单核细胞会影响EP蛋白基因的表达
B.单核细胞产生的EP通过血液运输到下丘脑发挥作用
C.体温“调定点”上升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导致的结果
D.体温低于“调定点”时皮肤血管收缩.肝脏产热增加
24.下列关于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治农田虫害时,可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来干扰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B.有机肥经过微生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C.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25.许多生物学知识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叙述与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相符的是( )
A.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有“海藻酒疗瘿”,是利用了海藻中的“碘”治疗甲状腺肿大
B.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是利用猪肝中丰富的维生素A治疗色盲症
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此过程中能量由蜾蠃流向螟蛉
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生根”体现了赤霉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二.填空题(共计5大题,共计50分)
26(9分).强光照条件下,水稻叶肉细胞中会与CO2竞争性结合C5,O2与J结合后,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为提高水稻产量,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获得了酶A缺陷型的水稻突变株,在不同条件下检测突变株和野生株的生长情况及叶肉细胞中乙醇酸的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0.5%CO2 | 0.03%CO2 | 0.03%CO2 |
指标 | 平均株高(cm) | 平均株高(cm) | 乙醇酸含量(μm/g叶重)
|
突变株 | 42 | 24 | 1137 |
野生株 | 43 | 42 | 1 |
(1)光合作用中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上,可用____法分离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___。
(2)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____减少,直接导致暗反应中_____过程减弱,光合速率降低。
(3)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存在“氧循环”过程;乙醇酸氧化酶催化O2氧化乙醇酸,产生H2O2和乙醛酸;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释放的O2又再次参与氧化乙醇酸,如此循环。过氧化物酶体中“氧循环”的意义:一方面是___,另一方面是减少碳的损耗,提高光合效率。
(4)上表中野生株的作用是____。与0.03%CO2含量相比较,突变株在CO2含量为0.5%时,叶肉细胞中的乙醇酸含量会___(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___。
(5)根据上表中乙醇酸含量的变化推测酶A可能具有___的功能。
27(9分).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位置会不断发生运动变化,为了探究引起染色体运动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a.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b.实验材料.用具:长出了根和叶的洋葱.相差显微镜(能观察活体细胞的生长.运动.增殖情况及细微结构).切片机(能够将生物组织切成很多很薄的切片).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清水.吸水纸.染色剂(其浓度不影响细胞活性).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提示:秋水仙素的作用速度非常快,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作用的即时效果可以在相差显微镜下看到)
(1)实验原理:_____。
(2)方法步骤:①切取洋葱根尖2~3mm数根,平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和B,用切片机将每根洋葱的根尖纵切成薄片,染色,制成临时装片。②A组: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少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在_____中;B组: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_____,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_____。③_____,并记录结果。
(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预测结果 | 相应结论 |
①A.B两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细胞两极移动 | _____ |
②_____ | 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
28(12分).研究者常应用单体与缺体分析进行植株基因定位.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株体细胞内含有2n条染色体,该植株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少一条(即染色体数为2n-1)称为单体,植株体细胞中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数为2n-2)称为缺体。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判断某植株是否为单体,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则观察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形成单体或缺体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________变异。
(2)理论上讲;单体植株自交子代中应具有1/4的缺体,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分析,其原因是单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能产生_______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自交时_______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植株占子代的1/4,且体细胞中缺失了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2,即子代中会出现1/4的缺体。
(3)某研究者在培育上述野生型植株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显性纯合突变体(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为确定该突变基因位于哪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提供各种野生型单体植株进行实验设计.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将该突变体植株_________杂交得到F1,让F1中单体植株自交得到F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F2中野生型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②实验结论:当_________时,可确定突变基因位于该杂交组合亲本中野生型单体植株缺失的染色体所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
29(10分).植物产生的信号物质参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植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过程。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的微量有机物。
(2)用不同浓度NaCl处理拟南芥萌发的种子,检测根的长度,结果如图1;同时施加乙烯合成抑制剂(AVG),检测根的长度及乙烯合成基因表达量,如图2.3所示。
①图2实验所用的NaCl溶液浓度为_____。
②根据上述结果推测,NaCl处理.根的生长和乙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
(3)前期研究表明,高浓度NaCl处理后,植物会产生茉莉酸抑制根的生长。为研究乙烯.茉莉酸在拟南芥根生长过程中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其中IBU为茉莉酸合成抑制剂,结果如表。
处理 | 对照 | NaCl | NaCl+AVG | NaCl+IBU | NaCl+AVG+IBU |
根长(cm) | 9.0 | 4.8 | 7.2 | 8.7 | 8.7 |
根据这一结果,推测高浓度NaCl处理.乙烯.茉莉酸及根的伸长之间的关系,请在方框中选填“乙烯”“茉莉酸”,在括号中选填“+”“-”(+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30(10分).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填成分),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
(2)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3)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_____。
(4)如图为其中能量[单位为103kJ/(m2·a)]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A流向C的能量包括自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_____中的能量。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沙眼衣原体营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生活,即其必须寄生在其他活细胞中才能生活,所以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上沙眼衣原体无法繁殖,A错误;沙眼衣原体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沙眼衣原体是一类独特的原核生物,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高能化合物,推测可能是因为其细胞内没有参与高能化合物合成的酶,C正确;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结构简单,但仍具有多样性,D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在该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一个—H,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个—OH,所以产生的水中的氧仅来自氨基酸的羧基,完成的场所是图乙中的①核糖体,A正确;无机盐离子是细胞内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B正确;图甲b.c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图乙中的①核糖体.③内质网.②高尔基体,整个过程需要⑤线粒体提供能量,⑥中的蛋白质是已经加工成熟的蛋白质,C正确;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高尔基体,但膜的成分发生更新,D错误。
3.答案:D
解析:A.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这说明内质网对蛋白质有加工功能,A正确;B.真核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表面即成为附着核糖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侧也有附会有附着核糖体,有的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基质内称为游离核糖体,这说明当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或细胞膜上时为附着核糖体而当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时则为游离核糖体,是相对关系,B,正确;C.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这说明它们的结合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蛋白质的合成中有mRNA的参与,而mRNA中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为一组,代表一种氨基酸,这种三联体叫密码子,根据遗传密码的方向性.连续性.简并性.通用性.摆动性等特性能够得出mRNA密码序列是具有特定性的,C,正确;D.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最初都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继续合成,有的在细胞质继续合成,一般分泌蛋白都会通过内质网再到高尔基体继续加工,而结构蛋白本身有滞留信号不会被分泌,通过细胞内的转运途径到达作用点,这说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除了是分泌蛋白外也有结构蛋白,D,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6:00~8:00时容器内的CO2增多,O2减少,此阶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8:00~17:00时,容器内的CO2减少,O2增多,此阶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超过17:00后,CO2增多,O2减少,此阶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故8:00时.17:0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都相等,A错误;在9:00~16:00之间,O2浓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正确;17:0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9:00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会减少,C错误;20:00以后O2浓度继续减少,说明植物仍旧进行有氧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此时是否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5.答案:A
解析:A.染色体位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细胞质中没有,A错误;B. CRISPR-Cas9的作用是切割DNA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效果类似,B正确; C.酒精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正确;D.单染色体酵母细胞分裂时只有一或两个着丝粒,所以最多为两个,D正确。
故选A。
6.答案:A
解析:A.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折叠蛋白降解,使其对缺氧环境变得不敏感,A错误;
B.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人体内β-淀粉样蛋白在脑脊液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β-淀粉样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抑制相关细胞内质网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等,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这与控制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HIF不是在红细胞发挥功能,可能主要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当人体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提供能量;根据题意可知,在低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会大量生成:正常含氧条件下,HIF的生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使HIF含量较低;由于低氧诱导因子(HIF)会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从而促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所以可以通过提高HIF的活性可治疗贫血等缺氧性疾病;故选C。
8.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晶状体的再生过程中,平滑肌细胞转变为能产生晶状体蛋白的晶状体细胞,最终再生晶状体,所以晶状体的再生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分裂与分化,A正确;
B.由题意可知,转分化是一种已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由于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在转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但细胞种类发生改变,所以DNA转录和翻译得到的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B正确;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各种组织细胞的潜能,晶状体的再生并未形成一个完整个体或各种组织细胞,所以不能说明虹膜上的平滑肌细胞具有全能性,C错误;
D.由转分化的概念可知,胰岛外分泌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过程是一种已分化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细胞的现象,所以是一种转分化现象,D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女性的卵子在输卵管内成熟,A项错误;男性的X和Y染色体大小不同,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由X和Y染色体形成的四分体内的2条染色体大小不同,B项错误;每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I,可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C项正确;每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I,可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X和普通果蝇是两个物种,所以存在生殖隔离,二者不能再通过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A正确; B.X中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X和普通果蝇中的猩红眼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可能是相同的,所以表达的产物可能相同,C错误; D.X和普通果蝇中的桃色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相同,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Ⅲ-1和Ⅲ-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或aaXBXb.AAXBY或AaXBY,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2/3,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3,患乙病的概率是1/8,不患乙病的概率是7/8,所以他们生育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2/3)×(7/8)+(1/3)×(1/8)=15/24,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100%=4%,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也为4%,A正确;根据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可得BB的基因型频率为64%,Bb的基因型频率为32%,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64%+32%)\]×1/2×100%≈17%,B正确;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果蝇中的基因型频率为64%.的基因型频率为32%.的基因型频率为4%,雄果蝇中的基因型频率为80%,的基因型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因此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B.b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引起该果蝇种群的进化,D正确.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中的应用。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实验一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rr(母本)和BbRR(父本),实验二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rr(母本)和BbRr(父本),A正确。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BbRr,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和所占比例)分别为BBRR(子叶深绿抗病,占1/16).BBRr(子叶深绿抗病,占2/16).BBrr(子叶深绿不抗病,占1/16).BbRR(子叶浅绿抗病,占2/16).BbRr(子叶浅绿抗病,占4/16).Bbrr(子叶浅绿不抗病,占2/16).bbRR(幼苗死亡).bbRr(幼苗死亡).bbrr(幼苗死亡);在F2的成熟植株中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3︰1︰6︰2,B正确。子叶深绿(BB)与子叶浅绿植株(Bb)杂交,F1的基因组成为BB(占1/2)和Bb(占1/2),F1自由传粉,F2的基因组成为BB(子叶深绿,占9/16).Bb(子叶浅绿,占6/16)和bb(幼苗死亡,占1/16),BB与Bb的比例为3︰2,B基因的频率为3/5×1+2/5×1/2=0.8,C错误。实验一的父本基因型为BbRR,与其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子叶深绿抗病的个体的基因组成一定是BBRR,D正确。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表观遗传现象。根据题意,甲基化酶失效与喂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可以推断蜂王浆可能让控制DNA甲基化的酶不起作用,A正确;已经推知蜂王浆可能通过影响DNA的甲基化来影响幼虫的性状,甲基化并不改变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没有造成遗传信息的改变,B错误;甲基化酶(Dnmt3)失去作用与其基因无法正常转录的效果是一样的,都会造成蜜蜂幼虫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使其可能发育成蜂王,C正确;蜂王与工蜂在遗传物质组成上都属于正常二倍体的生物,但因为食物来源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基因表达结果,说明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二者共同对蜂王与工蜂的发育起作用,D正确。
15.答案:C
解析:A.根据分析,三体长翅雄果蝇可能是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含Aa基因的精子导致的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含AA基因的精子导致的,A正确;
B.根据分析,三体长翅雄果蝇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含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的卵细胞导致的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含a.a基因的复制关系的卵细胞导致的,B正确;
C.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与残翅雌果蝇(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1:2:2,则长翅:残翅=5:1,C错误;
D.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与残翅雌果蝇(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1:2:2,则长翅:残翅=1:1,D正确。故选:C。
16.答案:B
解析:随着抗生素人均使用量的增加,不耐药的细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减少,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上升,A项正确;已经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种群与原种群之间未产生生殖隔离,不属于新的物种,B项错误;结合表格信息可知,为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应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并进行联合用药,C项正确;抗生素的使用和细菌耐药性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属于协同进化,D项正确。
17.答案:D
解析:神经元的功能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A正确;GSK-3β(蛋白激酶)与神经元极性的形成有关,GSK-3β的活性与轴突的形成有关,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突触(由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形成)的参与,神经元的极性保证了信号传导不会紊乱,B正确;如果GSK-3β的活性太低,则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C正确;如果GSK-3β的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这样就无法形成突触,因此,提高GSK-3β的活性不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D错误。
18.答案:C
解析:A项,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有两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有三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流回路的形式传导,比其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要快,故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故A项说法正确。B项,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当患者脑组织水肿,发生昏迷时,大脑皮层中的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受抑制,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所以患者会出现膝跳反射增强的现象,故B项说法正确。C项,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以减少钠水排出,增加细胞外积液,从而加重脑组织水肿,故C项说法错误。D项,由于蛋白质在人体被代谢为氨基酸,患者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的过程若还没有恢复,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又会形成脑组织水肿等,因此患者能进食后,还是不应该摄入太多蛋白类食品,故D项说法正确。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说法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答案:D
解析:比较正常状态和抑郁状态的神经胶质细胞可知,外界压力刺激使“反奖励中心”脑区神经元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的K+通道蛋白数目增加,引起K+外流增加,同时N.T通道蛋白打开,使细胞输出抑制信号增强,A正确;由图可知,神经元细胞外K+浓度下降,细胞内的K+外流增加,引起膜电位变化,可能引起N和T通道蛋白开放,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所以“反奖励中心”脑区的神经元可以电信号方式向“奖赏中心”脑区输出抑制信号,C正确;由图可知,抑郁状态时,N.T通道蛋白打开,根据题目信息,适量的氯胺酮可以阻断N通道的开放,从而缓解抑郁症,所以N通道蛋白的抑制剂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D错误。
20.答案:D
解析:A.由题图可知,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N点时,其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从而使血糖升高,A正确; B.人体血糖平衡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正确; C.M点时,血糖浓度较高,激素甲是胰岛素,其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正确; D.人体中,与维持机体血糖稳定有关的激素不止激素甲与激素乙两种,D错误。
故选:D。
21.答案:D
解析:A.丙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相当于抗原,可以引起人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灭活的病毒作为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B正确;
C.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抗体对抗病毒,故可通过检测血液中有无相应抗体产生来判断是否感染或感染过丙肝病毒,C正确;
D.注射疫苗仅仅引起体液免疫,所以体内不会产生记忆T细胞,D错误。
故选:D。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A正确;根据“肾小管对葡萄糖逆浓度的重吸收主要依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说明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正确;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所以服用SGLT-2抑制剂的者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所对应的血糖浓度会降低,C正确;SGLT-2抑制剂作用于SCLT-2后,抑制肾小管对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由于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较大,渗透压较高,故影响了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服药者尿量增加,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D错误。
23.答案:C
解析:A.发热激活物质刺激单核细胞,可以促进单核细胞关于EP蛋白基因的表达,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单核细胞释放EP蛋白后作用于下丘脑,该过程通过体液运输,故B正确;
C.体温“调定点”上升,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将上升,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故C错误;
D.体温低于“调定点”时,此时机体要提高体温,产热量上升,皮肤血管收缩.肝脏产热增加,故D正确。
24.答案:C
解析:A.可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虫,这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
B.为农作物施用的有机肥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B错误;
C.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反对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而非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
故选:C。
2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有“海藻酒疗瘿”,是利用了海藻中的“碘”治疗甲状腺肿大,因为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A正确;用猪肝治疗雀目,是利用了猪肝中含量较丰富的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夜盲症”,而不是“色盲症”,B错误;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此过程中能量由螟蛉流向蜾蠃,C错误;小便中含有生长素,用小便浸泡树枝,有助于生根,体现了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错误。
26.答案:(1)类囊体薄膜;纸层析;叶绿体基质
(2)NADPH和ATP;C3的还原
(3)减弱O2与CO2的竞争作用
(4)作为对照组;降低;与浓度为0.03%时相比较,CO2含量为0.5%时,其与O2竞争C3的能力增强
(5)催化乙醇酸分解
解析:(1)光合作用中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因色素随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其产生的O2.NADPH和ATP减少,由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需要NADPH和ATP,所以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减弱。
(3)由题意可知,O2会与CO2竞争性结合C5,从而影响暗反应,乙醇酸氧化酶催化O2氧化乙醇酸,进一步循环,从而减弱了O2与CO2的竞争作用。
(4)由题意可知,野生株作为对照组,以探究酶A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与0.03% CO2相比较,CO2含量为0.5%时,其与O2竞争C的能力增强,使得合成的乙醇酸含量降低。
(5)由于突变株不能合成酶A,导致在低二氧化碳浓度时乙醇酸含量上升,由此推测,酶A的作用可能是催化乙醇酸分解。
27.
(1)答案:对细胞染色后,可以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运动
解析:本实验的原理:在正常细胞中,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子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一现象在相差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秋水仙素能够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洋葱根尖细胞,不存在纺锤丝,在相差显微镜下看不到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的移动。故在实验操作时可利用秋水仙素和清水分别处理洋葱根尖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来探究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的关系。若A.B两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细胞两极移动,则说明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无关,若形成了纺锤丝的B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向细胞两极移动,未形成纺锤丝的A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不向细胞两极移动,则说明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2)答案:②秋水仙素溶液;等量清水;标本浸润在清水中;③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运动
(3)答案: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无关;B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向细胞两极移动,A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不向细胞两极移动
28.答案:(1)中期;数目
(2)分别含n.n-1条染色体数且比例为1:1;含n-1条染色体
(3)①分别与各种野生型单体植株;②某个杂交组合的F2中野生型植株全为缺体
解析:(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清晰,数目稳定,故欲判断某植株是否为单体,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形成单体或缺体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2)单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分向哪一个细胞是随机的,所以形成的配子类型为:分别含n.n-1条染色体数目的配子比例为1:1,单体自交时,含n-1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受精卵(该类型的受精卵占所有受精卵类型的1/4)发肓为了缺体。
29.答案:(1)显著影响
(2)①120mmol/L;②NaCl处理能够促进植物体内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植物根的生长
(3)如图所示
解析:(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①图2中NaCl处理组的根长与图1中120mmol/L NaCl处理组的相同,所以图2实验所用的NaCl溶液浓度为120mmol/L。②图1结果表明,NaCl处理会抑制根的生长,且NaCl浓度越大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AVG为乙烯合成抑制剂,图2结果表明,NaCl+AVG处理可减弱NaCl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即抑制乙烯合成可减弱NaCl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图3结果表明,NaCl处理可促进乙烯的合成;综合上述分析可知,NaCl处理可促进植物体内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植物根的生长。
(3)据题中信息可知,高浓度NaCl处理后,会促进植物产生乙烯和茉莉酸,二者对根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所以推测二者之间为促进关系,由以上分析可推知,题图中前三个括号应均填“+”,最后两个括号应均填“-”。分析表格数据,抑制乙烯合成组(NaCl+AVG)与抑制茉莉酸合成组(NaCl+IBU)相比,抑制茉莉酸合成组的根长与对照组较接近,并且同时抑制乙烯和茉莉酸合成组的根长和只抑制茉莉酸合成组的根长相同,推测茉莉酸为直接抑制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的物质,且茉莉酸的合成受“高浓度NaCl处理→茉莉酸”和“高浓度NaCl处理→乙烯→茉莉酸”两条路径的促进。
30.答案:(1)消费者.分解者;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同时减少了N.P等直接排放至海水中,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
(2)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传统网箱养鱼的生态系统中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3)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4)16.7%;B粪便
解析:(1)珠母贝摄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时为消费者,摄取有机碎屑时为分解者。
(2)传统网箱养鱼的生态系统中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因此,传统网箱养鱼比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更易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
(3)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不断有贝.鱼等产品的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4)由题图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103+2×103=1.8×104[kJ/(m2·a)],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103[kJ/(m2·a)],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03÷(1.8×104)×100%≈16.7%。A(生产者)流向C(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自身遗体残中的能量和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创新班6月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创新班6月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二综合检测: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二综合检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卓)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卓)试题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