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思,读.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七 年 级 语 文 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 得分 一、读·书(12分)1.“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以上是对下面书法作品的解释,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 2.徜徉在经典诗文的画廊中,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阅读经典感悟别样的美:“深林人不知,① ”,“草树知春不久归,② ”,美在自然的风情中;“有约不来过夜半,③ ”,“④ ,散人春风满洛城”,美在缱绻的细节中。杜子美远望泰山,“⑤ , ”表现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豪情之美;王安石登飞来峰,“⑥ , ”,表现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壮志之美;陆游做客农家,“⑦ , ”,表达出逆境中蕴含着无限希望的哲理之美。 二、读·思(38分)(一)班级开展“虎年话虎·我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活动一【虎文化的日常表现】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虎。据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至少东汉时,人们已经普遍用生肖动物来记录出生年份。虎的形象威风凛凛【甲】,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虎师、虎威、虎步等。古人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乙】食鬼魅。”人们以虎为瑞兽,用它镇宅、护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文化亦是起源最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在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传统民间文化中,虎的形象无处不在,年画、剪纸、刺绣、布艺等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都在反复刻画着虎。3.以上是小玟整理的语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语段中【甲】【乙】两处画横线的字的读音分别是lǐn 和shì。B. 语段中的“威风凛凛”一词,意思是“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C. 语段中的画波浪线的的短语的类型是相同的。D. 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副词、连词、介词、助词。活动二【虎文化的非遗表现】布老虎——山西黎侯虎,1998年农历虎年,国家邮电部选中了高秋英做的黎猴虎作为虎年生肖邮票图案。从此,“黎侯虎”被誉为中国第一虎,誉满华夏,名扬海外。黎侯虎是发祥于山西省黎城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因黎城古称黎侯国而得名,是黎城县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葩,寄寓着祈福辟邪的美好愿望。“黎侯虎”造型简约,整体造型具有三个典型特征:粗、短、胖,体现出老虎敦厚、健壮的形态。“黎侯虎”用色浓烈,对比鲜明,在色彩上,“黎侯虎”以民间传统五色:黑赤青白黄为主,虎头、虎背、四肢用黄色布作为基本色调,腹颔配以红色布,红、黄色搭配,是北方民间百姓用来传递吉祥喜庆惯用的色彩。“黎侯虎”用料粗朴,绿色环保 ,“黎侯虎”用棉布、绸缎为面,木屑填充,最后再贴绣上预设的图案纹饰而成。2008年,黎侯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上面的语段为山西的黎侯虎写一段宣传广告语,抓住黎侯虎的特点。70字左右。(5分) 活动三【虎文化的博物馆表现】国家博物馆北1展厅内,“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正在展出。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不断绽放的虚拟烟花、墙面投影的“虎年大吉”文字,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展品品类丰富,既有反映虎文化的铜器、玉器、陶瓷、丝织品等文物,又有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其中有一副对联,将虎文化与春节的喜庆结合在一起,上联是“宝地钟灵,① 千业旺”,下联是“华年集瑞,② 万民欢”。展厅中还有体现虎元素的展品,这些展品上起商代,下迄 21 世纪初,涵盖了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领域。古老的虎符、精美的瓷枕、笑容可掬的花布小老虎都凝结了虎的形貌,融入了虎的神韵。 5.上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宣传稿,请你为其中引用的对联选择恰当的选项。(3分)A.①虎跃神州 ②风调雨顺 B.①虎年虎威 ②春临盛世 C.①虎年虎威 ②风调雨顺 D.①虎跃神州 ②春临盛世(二)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月”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做读书摘记卡】读书摘记卡主题探险时间2022.5.6编号008摘录: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茨威格《 》随感:在与南极险恶环境的搏斗中,斯科特们的身体倒下了,但心灵却经受住了考验。正如海明威所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摘录:但愿他这个高明的学者继续做和平的探海工作!固然他的命运是离奇古怪的,但他也是崇高伟大的。 ------凡尔纳《 》随感:为了追求正义, (人名)开始了海底旅行,“搁浅珊瑚礁”“ ”等一系列历险,证明了他是机智勇敢的斗士。他的确“崇高伟大”! 6.以上是小鱼同学做的读书摘记卡,请你根据阅读积累,替她补写读书摘记卡。(4分)任务二【读书推介会】A.在“读书推介会”上,班长要求同学们把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大家,小莉想要介绍名著《海底两万里》。如果你是小莉,你会如何介绍这本书呢?不少于100字(5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8--13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与“陶后鲜有闻”中的“鲜”读音和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屡见不鲜 B.鲜为人知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斯是陋室 孤陋寡闻 丑陋不堪 B.宜乎众矣 事不宜迟 景色宜人C.有仙则名 名列前茅 大名鼎鼎 D.香远益清 老当益壮 精益求精10.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链接材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⑤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⑥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⑦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取材于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⑤名:说出,表达。⑥肖:模拟……的神韵。⑦不可:不能。1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3分)
A. 强迫 B. 接近,迫近 C. 狭窄 D. 威胁
12.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兰——氲氲无所 ;莲——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13.根据两篇短文及链接材料,在下面表格内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选文对所状之物的描写所表达情志爱莲说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作者 ① 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陋室铭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② 情操和 ③ 的情趣。链接材料对兰花“④ ”的描写,赞赏它的高雅和尊贵。表达了作者敬慕与赞美的之情。 三、读·写(70分)14.学校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下图是本次活动方案的框架图,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说此方案的活动过程,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楚。(4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凝望一棵树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那棵树,直到有一天,我倚在窗前,看云,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一朵云就像挂在它的枝上。于是云走了,眼睛里只剩下了树。那是一棵李子树,并不高大,却枝桠纵横,很繁茂。以前也曾短暂地为它把目光停留,那是在夏初,它开花的时候。从它旁边路过,那一树花朵撞在晚风上的声音,便羁绊住了我的脚步。很密集的白花,有的成团成簇,细细的长蕊顶着点点金黄,在斜阳里微微颤抖成一幅很静美的画面。后来,花儿渐稀直到消失,而那一树青青的叶子,就再也牵挽不住路人的目光。从我的窗口到它,是一段刚刚好的距离。没有很近的逼仄感,又没有很远的朦胧感,它以一个恰到好处的身姿走进我的眼睛。我也曾很近很近地看过它,当局部放大成整个视野,一些所不愿意见到的,便成了主角,比如果实上的那些虫子。这是一棵被人们抛弃的树,即使果实成熟的时候,也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许人们知道那是虫子的世界,所以都避而远之,或者视而不见。忽然想起,爷爷就喜欢很近地看树。那棵高大古老的杨树,站在我家的田畔,爷爷在田地里干活累了,就走进它的荫凉。爷爷和别人不一样,他面对着树坐下,坐得很近。头顶茂密的枝叶抓住路过的风,爷爷就用草帽接住从枝叶间落下来的丝丝缕缕的风,再挥扬到满脸的汗水上。然后他卷一支很粗的旱烟,点燃,便在烟雾缭绕中,看那树干。我也曾蹲在爷爷身边,顺着他的目光去看树干。树干上的树皮已经干裂,并不平整,条条沟壑,像爷爷脸上的皱纹,也像大地上的田垄。偶尔一只蚂蚁悠悠地爬上来,翻山越岭般转了一圈,又回到地面。除此,我再没看出什么。而爷爷似乎看得很入神,就像看到了树干里的那些年轮,看到年轮里轮回着的不知几多的岁月。而我看那棵李子树,却是闲时无心无意。我并看不出什么境界来,只觉得那一簇绿色,是可以放牧目光的草原。有时捡拾到从密叶间坠落的啼鸣,才知道里面藏着一只鸟。或者风从它身体里挤过来,或者云从它头顶爬过去,才会有着片刻的灵动和生动。除此之外,是无边无际的寂静和寂寞。窗外的树,窗内的我,都是如此。可是我并没有觉得李子树是我的一种相伴,目光离开了,心也就离开了,从来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或许只是我的一种习惯,累了倦了,倚在窗前,恰好它也在,仅此而已。田边的那棵老杨树,终于被村人砍倒了。爷爷便再也不去那里坐着歇息纳凉,而是与别的老人坐在一起,抽烟,说一些村庄里古老的话题。我倒是跑到老杨树那里去看了几次,只余很粗的树根,一圈圈的年轮,每次数的数目都不一样。一直以为树虽然古老,却依然比爷爷年轻,因为树还可以活很多很多年。只是,它已经死了。少了一棵树和爷爷的田畔,仿佛天地都空旷了好多。那个时候,我没有注意爷爷的眼中有没有失落,只知道,爷爷再也不去那样地看别的树了。可我的心里却是有着失落的,当小区的空地重新规划后,当那棵李子树被砍倒之后。本来觉得可有可无的一棵树,在我倚窗而望的时候,目光却失去了依托。也许只有我还记得它,这棵本被人们抛弃的树,再过些时日,如果我对别人说这里曾有过一棵树,他们可能会很惊讶。然后明白,当我的目光在它的枝叶间穿插的时候,其实,心也是在那里的。并不全是习惯使然,习惯只会有着短暂的不适应,却不会有着这种长久的怀念。依窗而望,那个方向,那个距离,空空阔阔,路过的风有时也会盘旋一下,似乎也在寻找。就像我的目光,我的心情,也会在那里停留,流连,想念。原来,曾经的李子树,确实是我的一种相伴。在寂寞的时候,在无言的相对间,各自神飞。15.学校文学社举办散文荐读活动,班长推荐了《凝望一棵树》一文。(1)同是“看树”,“我”和爷爷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把你组讨论的果写下来。(4分) (2)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本文语言清新优美。请你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6分)语句摘抄批注树干上的树皮已经干裂,并不平整,条条沟壑,像爷爷脸上的皱纹,也像大地上的田垄。(从修辞角度赏析)① 依窗而望,那个方向,那个距离,空空阔阔,路过的风有时也会盘旋一下,似乎也在寻找。(加点词流露出“我”怎样的心理?) ② (3) 本次活动最后,二组同学针对章文最后一段,“原来,曾经的李子树,确实是我的一种相伴。在寂寞的时候,在无言的相对间,各自神飞。”展开讨论,探讨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请把你组讨论结果写下来。(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 16题。材料一:自去年“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但是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32.6%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学校常常感到很焦虑。材料二: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改变是决定“双减”政策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并非所有家长都拥有科学的教育观,家长同样需要“教育”。“从目前‘双减’实施情况来看,在一些地区,家庭、学校协同程度不高,还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在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韩平看来,学校要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并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合理期待,为孩子规划适合的成才道路。在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剑萍看来,家长要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要让今天的学习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早学、多学、快学。“很多家长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孩子的短板上,对如何发现并发挥孩子的特长关注度不够。”李剑萍建议家长把孩子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结合起来,给予孩子更宽广的舞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认为,“双减”后,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多出来的亲子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等,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习惯品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两则材料根据《“双减”后如何为家长减忧赋能--代表委员热议疏解教育焦虑》文章改写)材料三 三大教育支柱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影响 学段教育类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幼儿园阶段80%15%5%小学阶段70%20%10%中学阶段40%30% 30%大学阶段10%30%60%一、在“落实‘双减’政策,家校共同行动”主题家长会上,你班准备了以上材料。(1)你作为主持人,想用下面的一幅图引出这一主题,请结合图表简述使用这幅图的好处。(5分) (2)请你阅读材料三,对家长说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阶段的影响力。(4分) (3)在家长会上老师让你用这三则材料发言,既要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又要疏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请你为这三则材料排序,并说明排序理由。(7分) 17.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更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各种报刊书籍,街上的广告对联,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网络……社会生活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的学习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细心就会有收获。请以“我的别样语文生活”为题,记叙自己的不一样的语文学习经历。(35分)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语文答案一读.书(12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评分说明:用楷书书写1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正确规范1分,共2分。2.(10分)①明月来相照 ②百般红紫斗芳菲 ③闲敲棋子落灯花 ④谁家玉笛暗飞声 ⑤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10分。只要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现象,则该空不得分)二 读.思(38分)(一)答案3.(3分)C 4.(5分)“黎侯虎”中国第一虎,誉满华夏,名扬海外。(1分)黎城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葩,寄寓祈福辟邪的美好愿望。(1分)“黎侯虎”造型简约,用色浓烈,用料粗朴,绿色环保。(2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分)5.(3分)D (二)6.(4分)伟大的悲剧 凡尔纳 尼摩船长 遭土著人围攻(或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被章鱼袭击等)评分说明:每空1分,第四空符合名著所写的内容即可,共4分。 (5分)示例:《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有人称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这部小说把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奇遇,描绘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不仅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更能启发人们思考。相信你读完后,也会在奇妙的海底探险中喜欢上它。评分说明:概括《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名著特点概括推荐的理由3分,共5分。(三)8.(2分) B 9.(3分)D10.(4分)(1)(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2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11.(3分)B12.(2分)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3.(4分)①洁身自好或洁身自爱②高洁傲岸 ③安贫乐道④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链接材料的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 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三 读.写(70分)14.(4分)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孝亲敬老,从我做起”,(1分)活动分准备、采编和报道三个阶段,(1分)第一个阶段捕捉镜头,第二个阶段编选稿件,(1分)最后通过公众号、校刊和广播报道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1分)15.(1)(4 分)爷爷喜欢很近地看树,且看得很入神,用“看树”的方式进行深思。“我”看那棵李子树,却是闲时无心无意;树在窗外,“我”在窗内,有时会看到,并不刻意关注。(2)(6 分)①运用比喻,(1分),将树皮的纹路比作爷爷脸上的皱纹、大地上的田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我”眼中的树皮的样子。(2分)②“空空阔阔”一词写出那棵李子树被砍掉后,现在这块地方变得空阔的情景,(1 分)“似乎”一词实则是写“我”“我”的目光在那片空地寻找。(1 分)二词流露出“我”对李子树不在的失落,对原李子树的流连和想念。(1分)(3)(5分)示例:那棵李子树一直默默地与“我”相伴,在寂寞、无言时,我们各自安好,精神交流。(2分)作者借写自己“凝望一棵树”的经历,抒发对李子树的怀念。(1分)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我们对身边人、事、物的默默相伴都习以为常,这种习惯也让我们流连至深;我们要懂得关注、珍惜他们。(2分)评分说明:要表达出相伴、怀念、习以为常、关注、珍惜的意思来,语言要顺畅。16.(1)(5分)这幅图用饼状图的形式展示了“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教育焦虑的缓解情况,科学直观,有说服力;用它引出家长会主题,更能吸引参会者对家长会主题的关注。评分说明:说明图形的特点1分,说明图形的作用2分,对家长会的作用2分,共5分。(2)(4分)①在基础教育阶段(幼儿园到中学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占比重最大。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庭教育的影响力逐步减少。(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3)(7分)排序:三、一、二,理由:材料三显示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影响力很大,放在第一,先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很重要,要重视;然后是材料一,和家长一起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第三,选择材料二,针对家长焦虑的原因,进行疏导。或者:排序:一、三、二,理由: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教育重要性——怎样教育。评分说明:排序1分,理由:扣合排序,言之有理,语句通顺,每条理由2分,共7分)(分析: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是现象或现状,材料二是原因,材料三是“怎么办”,就是面对双减家长该怎样做。所以不管怎样排,怎样做是解决问题,都应排在最后。)17.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书写,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