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九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九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九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0分)根据提示默写。(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5)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6)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7)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8)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9)《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 。2.(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商酌(zhuó) 譬如(bì) 迸溅(bìng) 忍俊不禁(jīn) B.挑逗(tiǎo) 忏悔(chàn) 吞噬(shì) 颠沛流离(pèi) C.涉足(shè) 辜负(gū) 颤抖(zhàn) 血气方刚(xiě) D.炽热(zhì) 轮廓(guò) 烧灼(zhuó) 忧心忡忡(zhǒng)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帖 绎路 徒峭 悔人不倦 B.遗撼 矜持 服侍 海市唇楼 C.渺小 瞬息 怀恋 语无伦次 D.凛洌 闲暇 稠密 珊珊来迟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 B.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英国公众写的一封绝命书。 C.同学们参加“孝亲敬老”活动,发扬和继承了优良传统。 D.从载人飞船上看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5.(3分)下列这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人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_______①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②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就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③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④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A.④①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二、阅读(60分)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写泰山绵延辽阔,以问答形式表现出惊叹仰慕之情。B.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近景,“割”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C.诗歌五六句写远望所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鸟儿正返回巢中。D.诗歌以“望”字统摄全篇,通篇却无一个“望”字,构思精巧。(2)诗歌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7.(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ㅤㅤ[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ㅤㅤ[乙]舂陵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为之作记,以托后人。(改编自元结《菊圃记》) [注释]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军队官兵。(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亭亭净植 ③犹宜徙植修养 ④于是更为之圃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B.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C.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D.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4)甲乙两文都写到菊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叶圣陶在四川 ①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②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③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④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改编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教育家形象。B.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了中学生课外读本《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C.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的《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可看出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2)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感到“格外高兴”,可见两人关系很好。从文中看,两人关系好有哪些原因?请简要分析。(3)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归纳。9.(17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包利民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凝视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宽宏大度、多才多艺,很值得学习。B.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弟弟的得意与兴奋。C.文章多次出现的“长风衣”,起到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D.文末引用弟弟在小说中写的话,传达出弟弟的心声,巧妙地点明本文中心。(2)文章主要写弟弟弹吉他这件事,第⑤段插入写他在网站上创作小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①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从描写的角度赏析)②我好不客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出一脸的得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4)本文构思巧妙,它与课文《驿路梨花》一样,设置了悬念。请找出本文中的一处悬念,并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10.(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ㅤㅤ[材料一]“孝”字是汉语常用字。早期金文字形像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孝”的词义丰富。本义为奉养父母,如“尽孝”。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如“守孝”。而“披麻戴孝”中的“孝”又引申指孝服。ㅤㅤ[材料二]某市对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南平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选自互联网新闻) ㅤㅤ[材料三]孝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回报。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呢?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最好的镜子,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要言传身教,通过点滴小事让孩子耳濡目染。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从小体会家长的不易,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不要事事索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挣钱不易但依然每天努力工作,作为孩子应该体会到父母之爱,同时与父母一起分担。父母还可以引导子女角色互换,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做一个拿手菜,自己过生日时对父母说一句温暖的话,这种角色互换,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习惯。(来源于《经济导报》2017.1) (1)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孝心”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B.好好学习并考出好成绩就是“孝心”,这是对传统孝道的正确理解。C.关注并做好“孝心”教育,我们的社会、家庭和集体才能更加和谐。D.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2)根据材料一,说说“孝”字有哪些意思。(3)根据材料三,概括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11.(3分)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设计建造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 B.尼摩船长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被压迫的民族,是反对殖民主义的战士。 C.潜艇经历了许多险情,如因搁浅遭到当地土著人攻击、被困在厚冰下极度缺氧、被大章鱼围困等。 D.阿龙纳斯是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教授,因林肯号军舰与潜艇冲撞,他意外落水,之后来到潜艇上。12.(3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一直到水中露出明亮的地方的时候,我才看见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为什么与鲨鱼搏斗?他身陷险境,后来是谁救了他?又是如何救下他的?三、写作(60分)13.(60分)请以《属于我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要求:精心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除书信、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不得抄袭。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九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涕)(2)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缘)(3)柳暗花明又一村(4)化作春泥更护花(5)商女不知亡国恨(6)不问苍生问鬼神(重点字:苍)(7)莫言下岭便无难(8)闲敲棋子落灯花(重点字:敲)(9)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重点字:儒)2.B。3.C。4.A。5.C。二、阅读(60分)6.(1)B(2)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以及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告诉我们,遇事要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两句诗蕴含哲理,催人奋进,历来被人们传诵。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7.(1)①洗涤;②立;③应当;④另外。(2)C(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②我之前曾经从远方带来,种植在院前的墙下。(4)甲文以菊花衬托莲花的品质,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乙文写菊花的遭遇,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处所(环境)。参考译文:【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 舂陵这个地方的习俗是不喜种菊花的,我之前曾经从别处带来,种植在院前的墙下。等我再来的时候,菊花已经不在了。我徘徊在种过菊花的地方,叹息了很久。谁不知道菊花很具有观赏性呢?既是很好的药材,又可以作为蔬菜。就算把它种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不大合适,那就把它移植到别处好了,怎么忍心完全摧毁掉,这么不知道爱惜呢?贤人君子们立身处世,不能不慎重选择处所啊,一旦不合时宜,招人厌弃,就像这菊花一样,是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啊。于是我另开辟了一片园圃,重新种植菊花。这个地方接近人起居休息的地方,一般人不会走到这里来;靠近闲时登高望远的亭台,远离熙来攘往的车马人群。就算对歌妓来说,菊花也不是什么讨厌的东西;对于饮酒者,菊花还可以助兴。我为这个新建的菊圃做了这篇记,传给后人。8.(1)C(2)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激励和帮助。④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⑤心领神会,肝胆相照。(3)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9.(1)B(2)写出了弟弟到广场上弹奏吉他,并不是为了乞讨赚钱,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照应了下文他对乞丐的关怀和所抒发的“心声”。(3)①夸张修辞,突出了弟弟歌唱得非常好,表达了对弟弟的赞扬。②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钞票在琴盒里的状态,烘托了弟弟帮助别人后的兴奋与得意。(4)示例:③④段设悬,为什么弟弟中午回来时风衣.上布满了脚印,晚上回来时却干干净净?第⑧段解疑释悬,原来弟弟挣钱是为了帮助乞丐。这样写结构上前呼后应,内容上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凸显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10.(1)B(2)从字形来看,“孝”就是孩子把老人放在自己的上面。(3)一是要言传身教;二是让孩子从小体会家长的不易(或: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三是引导子女角色互换(或: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11.A。12.为了救采珠人;尼德•兰;尼德•兰用鱼叉刺中鲨鱼要害。三、写作(60分)13.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基础知识综合,名著阅读,诗歌鉴赏,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基础知识综合,名著阅读,诗歌鉴赏,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