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摘编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材料二 
    无论什么时代,语言文字当是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抚今追昔,历史的车轮总会在字里行间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文字的变迁也在响应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并与之同频共振。可以说,语言文字折射并记录时代,同时也为时代所重塑和改变。
    当今时代,语言文字的形式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网络语言如同显微镜、透视仪,以敏锐的视角聚焦社会话题,在不同层面折射国人的社会心理状态,并以跳跃多变的形式与社会融合互动,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语言产业,致力人工智能的语音输入、大数据检索等高科技产品,以其专业化、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创造着与语言相关的财富。时代之新,为语言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蓝海,也见证着语言形式在不断丰富,现代人创造力的源泉在不断奔涌。
    如同硬币有正反两面一般,语言文字有新气象,也不可回避新问题。
    网络语言形式的丰富不可否定,但在无边界、无底线之下任意泛滥,随意解构、歪曲语言的本意就应该受到指摘,并逐步得到修正。野蛮生长的网络语言一方面将现代人情绪的消极面肆意放大,强化部分人的焦虑心理,污染网络环境;另一方面也在随意地扭曲语言文字的原意,潜移默化间降低甚至诋毁了语言文化的内涵和其内在思想深度。同时也要看到,对语言原意的曲解形成了对语言纯洁性的损害,语言使用失范、失规,语言表达简单化、同质化等问题一再出现且难以纠正,必然影响语言的生命力,让规范的、干净的、诗意的语言在生活中越走越远。
    语言必然随时代改变,改变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出现片面的强化或局部的消解。这种情况归根结底遭遇的还是如何对待语言文字多样化的问题。时代的丰富性造就了语言文字的多样化,但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应该在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下共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语言生态。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但也应有意识地为维护语言的规范与纯洁做出努力。唯有这样,才能紧跟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为时代的发展鼓与呼,也为我们的今天留下清晰的写照,让后人看得清楚一些。
    (摘编自李晓《尊重语言,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材料三 
    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
    网络时代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也应引起注意的是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正如有网友直言,“无论是描述什么东西还是事件,我都是用同样的方式去表达,比如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会说‘哈哈哈’。”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调查,其中75.2%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所以,强化语言逻辑素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认同的。而要做到这些,学会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创造鼓励多元化表达的平台和氛围,多读经典,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等,这些建议均可以积极尝试。
    当然强化语言逻辑也不妨从娃娃抓起。有专家指出,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很少,这会导致很多人成年后更加“不善言辞”。因此,在实践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均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必然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同时,对于网络新潮用语也没有必要一味排斥,毕竟这些是最能代表时代的表达方式。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要改掉整个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色和传播方式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正所谓,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更不可小觑。语言作为一种文化,更为期待的是充满着积极向上力量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以丰富人类的语言体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年轻人倾向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语言能力愈加贫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善用语言,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B.网络时代,直面内心的差异化表达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
    C.随意解构、歪曲语言的本意形成了对语言纯洁性的损害。
    D.互联网的发展促使语言文字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的特性。
    【答案】D
    【解析】D项,偷换概念。据材料二中“语言文字的形式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可知,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的是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的特性,并不是该选项说的“语言文字”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的特性。故选D。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对“汉语语言”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语日常用语博大精深,在表达上简洁、生动、意蕴深长。
    B.网络语言层出不穷,都会在时间的沉淀下拥有生命力。
    C.网络语言聚焦社会话题,折射国民心态,也正在不断丰富着语言文字的内涵。
    D.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有意识地维护语言的规范与纯洁,才能紧跟时代脉搏。
    【答案】B
    【解析】B项,“都会在时间的沉淀下拥有生命力”错,说法太绝对。材料一第四段说:“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所以,原材料说的是“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才会在时间的沉淀下拥有生命力,而不是该选项说的网络语言都会在时间的沉淀下拥有生命力。
    3.材料三主要论述的观点是(3分)(  )
    A.网络时代别患上语言贫乏症。
    B.网络时代需要强化语言逻辑素养。
    C.强化语言逻辑从娃娃抓起。
    D.网络时代不要一味排斥网络新潮用语。
    【答案】A
    【解析】材料三第三段,通过调查问卷提出网络时代别患上语言贫乏症的措施是网络时代需要强化语言逻辑素养,材料三第四段继续阐述应采取的措施是“强化语言逻辑也不妨从娃娃抓起”,材料三第五段还是阐述应采取的措施是“网络新潮用语也没有必要一味排斥”,所以B、C、D三项都是论述“网络时代别患上语言贫乏症”的措施,因此只有A项为材料三主要论述的观点。
    4.时代的进步对语言有哪些方面的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1)积极影响:①促进语言的变革:使语言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②促进语言的发展:使语言简化的同时,也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2)消极影响:①导致语言不纯洁、不规范。②导致语言被同质化、语言贫乏等弊端。
    【解析】“当今时代,语言文字的形式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概括为:时代的进步促进语言的变革,使语言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概括为:时代的进步促进语言的发展,使语言简化的同时,也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以上两点是时代的进步对语言造成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看到,对语言原意……诗意的语言在生活中越走越远”“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可见时代的进步对语言的消极影响:一是导致语言不纯洁、不规范;二是导致语言被同质化、语言贫乏等弊端。
    5.近几年“给力”“断舍离”“锦鲤”“喜大普奔”“我太难了”“文明互鉴”等网络热词纷纷涌现,众说纷纭。请结合材料及生活实际,谈谈网络时代应该如何对待语言文字多样化的问题。(4分)
    【答案】①尊重语言,用宽容的态度接受语言,积极吸收真正有生命力的语言文字。
    ②既要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又要有意识地维护语言的规范与纯洁。
    ③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直面内心感受的个性表达。
    【解析】针对“语言文字的形式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时代之新,为语言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蓝海,也见证着语言形式在不断丰富,现代人创造力的源泉在不断奔涌”的现象,应采取尊重语言、用宽容的态度接受语言,积极吸收真正有生命力的语言文字。针对“对语言原意的曲解形成了对语言纯洁性的损害,语言使用失范、失规,语言表达简单化、同质化等问题一再出现且难以纠正,必然影响语言的生命力,让规范的、干净的、诗意的语言在生活中越走越远”的情况,既要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又要有意识地维护语言的规范与纯洁。根据“学会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创造鼓励多元化表达的平台和氛围,多读经典,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等,这些建议均可以积极尝试”的情况,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直面内心感受的个性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武夷山——我的读后感
    梁衡
    名山也已登过不少,但当我有缘作武夷之游时,却惊奇地发现这次却不劳攀援之苦,只要躺在竹筏上默读两岸的群山就行。只这一点就足够迷人了。
    两岸群山将自己突兀的峰岩或郁葱的披发投入清澈的溪中。我半躺在筏上的竹椅里,微醉似的看两边的景色,听筏下汩汩的水声,静静地读着这幅大水墨。
    要这两边的山美得自在,当她不披绿裳时,硬是赤裸得一丝不挂,本是红色的岩石经多年的氧化镀上了一层铁黑,水冲过后又留下许多白痕,再湿了她当初隆起时的皱褶,就自然得可爱,或蹲或立,你会联想到静卧的雄狮、将飞的雄鹰或纯真的顽童、憨厚的老农,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但大多数山还是茂林修竹,藤垂草掩,又显出另一番神韵。筏子拐过一两道弯,河就渐行渐窄,山也更逼近水面,氤氲葱郁,山顶的竹子青竿秀枝,成一座绿色的天门阵,直排上云天,而半山上的松杉又密密匝匝地挤下来。偶有一枝斜伸到水面,那便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河没有浪,山没有声,只有夹岸迷蒙的绿雾轻轻地涌动。水中起伏不尽的山影早已让细密的水波谱成一首清亮的渔歌,和着微风在竹篙的轻拨慢拢中飘动。这时山的形已不复存在,你的耳目也已不起作用,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仿佛听到了“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我这时也只凭感觉来捕捉这山的旋律了。
    这条曲曲弯弯的溪水美得纯真,滴滴雨露轻落在叶上草上,渗入根下土中,然后沙滤石挤,再溢出涓涓细流,汇成这能漂筏行船的大河。所以这水就轻软得可爱。没有凶险的水涡,没有震山的吼声,只是悄悄地流,静静地淌,逢山转身回秋眸,遇滩蹑足曳翠裙。每当筏子转过一个急弯时,迎面就会扑来一股爽人的绿风,这时我就将身子压得更低些,顺着河谷看出去,追视这幅无尽的流锦,一时如离尘出世,不知何往。在这种人仙参半的境界中,我细品着溪水的清、凉、静、柔,几时享受过这样的温存与妩媚呢?回想与水的相交相识,那南海的狂涛,那天池的冰冷,黄河壶口的“虎啸”,长江三峡的“龙吟”,今天我才找到水之初的原质原貌,原来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在世间一切自然美的形式中,怕只有山才这样的磅礴逶迤,怕只有水才这样的尽情尽性,怕也只有武夷山水才会这样的相间相错、相环相绕、相厮相守地美在一起,美得难解难分,教你难以名状,难以着墨。一处美的山水就是一个暂栖身心的港湾,王维有他的辋川山庄,苏东坡有他的大江赤壁,朱自清有他的月下荷塘,夏丏尊有他的白马湖,今天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武夷九溪。
    筏过五曲溪时,崖上有“五曲幼溪津”几个大字,那“幼”字的“力”故意写得不出头。原来这幼溪是一个明代人,名陈省,字幼溪,在朝里做官出不了头,便归隐此地来研究《易经》。石上还刻有他发牢骚的诗。细看两岸石壁,又有许许多多的古人题刻,我也渐渐在这幅山水画中读出了许多人物。那个曾带义兵归南宋,“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词人辛弃疾,那个“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人陆游,那个理学大师朱熹,都曾长期赋闲于此,并留下笔墨。还有那个一代名将戚继光,石壁上也留着他的铮铮诗句:“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它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王换此山。”这是些什么样的人啊,他们是从刀光剑影中杀出来的英雄,是从书山墨海中走过来的哲人,他们每个人的胸中都有一座起伏的山,都有一片激荡的海。可是当他们带着人世的激动,风尘仆仆地走来时,面对这高邈恬静的武夷,便立即神宁气平,束手恭立了。
    人在世上待久了,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和这样那样的重负。为解脱这一切,历来的办法有二:一是皈依宗教,向内心去求平衡;二是到自然中去寻找回归。苏东坡是最通此道的,所以他既当居士又寻山访水。但是能如消磁除尘那样,使人立净化,霎时回归的山水又有几许?苏于月下的赤壁,毕竟是月色的朦胧又加了几分醉意,何如眼前这朗朗晴空下,山清水幽,渔歌筏影,实实在在的仙境呢?
    如果一处山水能以自己的神韵净化人的灵魂,安定人的心绪,启示人生的哲理,使人升华,教人回归,能纯得使人起宗教式的向往,又美得叫人生热恋似的追求,这山就有足够的魅力了,就是人间的天国仙境。我登泰山时,曾感到山水对人的激励;登峨眉时,曾感到山水给人的欢娱;而今我在武夷的怀抱里,立即感到一种伟大的安详,朴素的平静,如桑拿浴后的轻松,如静坐功后的空灵。这种感觉怕只有印度教徒在恒河里洗澡,佛教徒在五台山朝拜时才会有的。我没有宗教的体验,却真正接受了一次自然对人的洗礼。武夷一小游,退却十年愁。对青山明镜,你会由衷地默念:什么都抛掉,重新生活一回吧。难怪这山上专有一处名“换骨岩”呢。
    我正庆幸自己在默读中悟出一点道理,突然眼前一亮,竹筏巳漂出九曲溪,水面顿宽,一汪碧绿。回头一望,亭亭玉女峰正在晚照中梳妆,船工还在继续着他那说不完的故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岩石“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山上松杉枝条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意在表现作者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情怀。
    B.文章引用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是由眼前武夷山曲折的溪水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表明溪水的温柔之美。
    C.文章在写五曲溪两岸石壁古人的题刻时,由“在这幅山水画中读出了许多人物”这一句转入对古人的联想,进而引发后文对哲理的思考。
    D.如同印度教徒在恒河里洗澡、佛教徒在五台山朝拜一样,在武夷山的怀抱里,作者也真正接受了一次大自然对人的精神洗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意在表现作者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情怀”分析错误。作者对山下岩石的描写和对山中竹子的描写,意在描写武夷山之美,并非是表现作者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情怀。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对比,点出游览武夷山的方式与登览其它名山不同,只需躺在竹筏上默读就可以了,独特而迷人。
    B.文章写“山美得自在”,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情态各异,活灵活现,生动而有情趣。
    C.文章注重语言的锤炼,如写溪水形成时,连用“落”“渗”“滤”“挤”“溢”“汇”等动词突出了水的轻软可爱。
    D.文章最后以船工“继续着他那说不完的故事”作结,意在说明武夷山有悠久的历史,令读者读来回味悠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连用‘落’‘渗’‘滤’‘挤’‘溢’‘汇’等动词突出了水的轻软可爱”分析错误。此处运用“落”“渗”“滤”“挤”“溢”“汇”等动词是为了说明溪水的轻软的理由,而不是为了突出溪水的轻软可爱,突出其轻软可爱的是下一句“没有凶险的水涡,没有震山的吼声,只是悄悄地流,静静地淌,逢山转身回秋眸,遇滩蹑足曳翠裙”。
    8.本文采用作者的游踪和感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答案】游踪:作者顺着溪流漂游,首先看到两岸裸露的岩石,接着,随着溪流的变窄,作者近距离观察到山上氤氲葱郁的植被;随船来到五曲溪,看到两岸的崖壁和上面的题刻。最后漂出九曲溪。感受:作者首先感受到溪水两岸岩石的美,然后感受到山上植被的氤氲葱郁之美,再后来感受到溪水的轻软之美,作者来到五曲溪,感受到自然对人精神的净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线索、结构的分析能力。本文有两条行文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踪,一条是作者的感受。所谓游踪,就是作者的游览的轨迹。本文中,作者是顺着溪流进行漂游,从溪流中观赏两岸的美景。作者出发,首先看到两岸裸露的岩石,“水冲过后又留下许多白痕,……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接着,随着溪流的变窄,作者近距离观察到山上氤氲葱郁的植被,“山顶的竹子青竿秀枝,……那便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接着,作者来到五曲溪,看到两岸的崖壁和上面的题刻,“筏过五曲溪时,崖上有‘五曲幼溪津’几个大字”“细看两岸石壁,又有许许多多的古人题刻,我也渐渐在这幅山水画中读出了许多人物”;最后,作者随船出九曲溪,结束自己的漂流之旅。作者的感受是文章的另一条行文线索。作者从漂流的开始,首先感受到溪水两岸岩石的美,“水冲过后又留下许多白痕,……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接着,作者感受到山上的植被之美,“山顶的竹子青竿秀枝,……那便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这时山的形已不复存在,……我这时也只凭感觉来捕捉这山的旋律了”;接着,作者又感受到溪水的轻软之美,“这水就轻软得可爱。……遇滩蹑足曳翠裙”,最后,在五曲溪,作者通过两岸的崖刻,感受到自然对人精神的净化,“而今我在武夷的怀抱里,……如静坐功后的空灵”。
    9.梁衡在《山水为何有美感》中写到“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三个层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描写美:文中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武夷山上植被的氤氲葱郁之美,水的轻软之美,以及时刻对人精神的净化之美。意境美:作者通过幽美的描写,将树、竹、水、山相结合,构建出一幅氤氲葱郁、清纯轻柔、超凡脱俗的幽美画卷,营造出人间仙境的意境。哲理美:作者通过对武夷山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自然美景对人的精神具有净化作用,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应该放下俗世的烦恼和重负,得到精神的解脱。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梁衡在《山水为何有美感》中写到“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在本文中也体现了这三个层次。首先从“描写美”上看,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如第三段中“山顶的竹子青竿秀枝,……那便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此处将松杉拟人化,用“挤”这个词充分表现出树木的密集。而其中将竹子密集的样子形容为天门阵,以及将斜伸到水面的松杉枝比喻为姜子牙无声的垂竿。这些描写充分体现出本文的“描写美”。其次从“意境美”上看,作者通过对树、竹、水、山的描写,将这些意象结合,营造出人间仙境的意境。如第三段中“山顶的竹子青竿秀枝,……只有夹岸迷蒙的绿雾轻轻地涌动。”这充分表现出山上植物的氤氲葱郁的意境。再如,第四段中“没有凶险的水涡,没有震山的吼声,……一时如离尘出世,不知何往”,这就表现出溪水的清纯轻软的意境之美。最后是“哲理美”,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是人们不应被世俗的烦恼和重负所束缚,要懂得欣赏自然之美,以此净化自己的精神,从精神上得到解脱。如文中第四段中“一处美的山水就是一个暂栖身心的港湾,……今天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武夷九溪”,第五段中“可是当他们带着人世的激动,……束手恭立了”,第七段中“如果一处山水能以自己的神韵净化人的灵魂,……这山就有足够的魅力了”“而今我在武夷的怀抱里,……什么都抛掉,重新生活一回吧”等内容都反映了作者的这一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答案】A
    【解析】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
    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
    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答案】B
    【解析】“先达”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B. 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 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D. 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颍昌向程颢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
    【答案】B
    【解析】对“病”的理解有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4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答案】(1)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以是”“暇”“挈挈”各1分,语意1分,共4分)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之”“齿”“及”各1分,语意1分,共4分)
    14. 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答案】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3分,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给别人当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当今时代,没听说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恰好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责备吗?不仅我会被责备,人们也会因此责备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一带,河、洛两地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主张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与他一起跟随程颢学习的人。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着眼睛坐着休息,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发现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颖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颖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
    C.“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和“吾独知之”为自问自答。
    D.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答案】D
    【解析】“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错误。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16.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1)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碧山”“丹杏”“青草”“黄犊”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绚烂优美,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2) 视听结合。“鸣鸠”“布谷”为听觉角度描写,“碧山”“丹杏”“青草”“黄犊”为视觉角度描写,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借鸠鸟齐鸣、布谷翩飞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突出了田园的勃勃生机。
    (3) 远近高低结合。“碧山”“丹杏”“青草”“黄犊”为远景,“鸣鸠”“布谷”为近景;“鸣鸠”“碧山”“丹杏”为高处景,“布谷”“青草”“黄犊”为低处景;远近高低结合,极有层次地勾勒出了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4)叠词的使用。“聒聒”“翩翩”,形象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2)辛弃疾总想收复失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但南宋王朝并不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他登高临远,发出了感问:“_______,_________。”
    (3)“海日”是在诗歌中是一个常用意象,王湾《次北固山下》用它表达哲理,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用它描绘天姥山的奇异伟丽,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羁、廉、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往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来满足人们实际交际的需要。词义( )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例如,人称“辞书之祖”的《尔雅》一书对六畜的解释非常( ),同一种动物,会根据它的毛色、大小、年龄、形状、雌雄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之所以对六畜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是因为在先秦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主要以农耕、渔猎、畜牧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我们对动物没必要进行如此细致的区分了。因此,古代一些描写六畜的词已经( )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也引起了词义的变化。 古代人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并不(),如《尔雅》里《释鸟》《释兽》中对鸟、兽的归类,就只是从①进行划分的,即“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二足而羽”的意思是有两只脚,有两扇羽翼并且能飞翔的就是鸟。《尔雅》把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都归入鸟类。基于此,与鸟类相类似的其他哺乳动物都被归入鸟类。如《释鸟》里收入“蝙蝠”这个词,就是因为它②。然而,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认识到不能仅从事物的外表形态进行分类,从而对“鸟”“哺乳动物”“蝙蝠”等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演化 详细 消弭 正确
    B.演变 仔细 消失 准确
    C.演化 仔细 消弭 正确
    D.演变 详细 消失 准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语境说的是同义的发展变,应用“演变”。第二组,详细:周密完备。仔细:①细心。②小心;当心。语境说的是《尔雅》中对六畜的解释非常完备。应用“详细”。第三组,消弭:消除(坏事)。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语境说的是古代一些描写六畜的词已经不复存在,应用“消失”。第四组,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准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语境说的是古代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与实际并不相符。应用“准确”。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化的高度发展,我们没必要再对动物进行如此细致的区分了。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我们没必要再对动物进行如此细致的区分了。
    C.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的高度发展,我们对动物没必要再进行如此细致的区分了。
    D.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动物没必要再进行如此细致的区分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可将“随若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改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二是语序不当,“对动物”与“没必要再”应互换位置。只有A项完全修改正确。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动物的外表形态 ②满足“二足而羽”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第①处,可根据文段最后“认识到不能仅从事物的外表形态进行分类”得出答案:动物的外表形态;第②处是在阐述《释鸟》为什么把蝙蝠归为鸟类,由前文可知,《释鸟》把具有“二足而羽”特征的动物都归入鸟类,而文段中又说,“基于此,与鸟类相类似的其他哺乳动物都被辟入鸟类”,故可推知《释鸟》中收入“蝙蝠”这个词同样是因为它“满足‘二足而羽’的特征”。故应填写:满足“二足而羽”的特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自信心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这样,在这一百多年中经受如此多的磨难。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20世纪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困难。面对民族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曾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但是,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急迫问题。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投降甚至妥协,使颠覆汉语文化变得更直接、更容易
    B.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投降,使颠覆汉语文化变得更直接、更容易
    C.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投降,使汉语文化被颠覆变得更直接、更容易
    D.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投降甚至妥协,使汉语文化被颠覆得更直接、更容易
    【答案】C
    【解析】妥协和投降之间是递进关系,排除A、D两项;根据语境可知,汉语文化被改变是我们不愿接受的情况,用被动句式更能体现这种被迫和无奈的情绪,排除B项。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愿意。(6分)
    【答案】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问题是英语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如果让你用一个汉字(或者词语)概括你心中的2020年,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请根据2020年度社会热点或个人生活经历,以“我心中的年度汉字(词)”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紧扣主题,内容健康,观点鲜明,具有时代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搏,我的年度汉字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搏,我的年度汉字”。
    一个字,一种情绪;一个字,一年的记忆。每个人在每一年里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让人开心,有的让人气愤,有的让人痛苦,各不相同。而我在这一年里经历的事情,如果用一个汉字来概括,那就是“搏”了。
    今年九月份,我从高二升到高三。原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然而,高二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好难,自从学考过后,进入高三复习,才真正意识到高三以前所学的东西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开学的时候还蛮开心、蛮激动的,直到正式进入高考第一轮复习才真正懂了什么叫高三。刚开始做题目的时候,五个题目吧,几乎全错。越是这样,人的意志力就会慢慢地消沉下去,会厌倦做题,会对做题产生一种恐惧。高三的时间很紧迫,题目的难度也大,每次自己盲目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提醒自己:拼搏讲究的不是快,而是质量。
    从此以后,“搏”这个字便成了我的信念。
    今年暑假时,我去参加了一场舞蹈比赛。到了场地的时候,我发现对手和我差不多,但别人的级别比我高,我有一些紧张,把比赛当作平时的训练。虽然我的动作做得不是很到位,但凭借自己平时的努力,我还是获得了三等奖。从此以后,我更加坚信“搏”是我这一年的年度汉字。
    中国汉字有许许多多,我之所以选择“搏”这个字当我的年度汉字,是因为我认为这个字代表的意思是拼搏、不服输,而我在这一年里经历的事情也恰恰是这样,所以,我觉得“搏”这个汉字最适合我。我以后也会继续“搏”下去。
    拼搏,搏的是什么?搏的是明年高考的胜利。还有两百多天,说长也不长,我们即将迎来属于我们的高考,很紧张,很激动,时间很紧迫,每天都面对着做不完的作业,还有放在桌上那一本本厚厚的书等着去学习,原本以为那些都不是事儿,现在才发现自己错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但是我没有放弃,每次都强迫着自己去完成,必须完成。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从之前的被强迫到现在的主动去完成,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也更加懂得了“拼搏”的含义:“搏”需要付出,需要坚持。
    生命不止,拼搏不止。这就是我的年度汉字——“搏”。
    写作指导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先分析材料,可概括为: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你心中的”“艰难”“不平凡”的2020年。
    再看要求部分,“根据2020年度社会热点或个人生活经历,以‘我心中的年度汉字(词)’为主题”,提示了考生思考和选材的范围和写作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是标示家国天下的大事件,也可以是个人的学习、生活经历。“心中的”强调写作内容为考生对年度汉字(词)的主观认同和个人思考。
    选择宏大题材,需要从整个国家考虑,联系社会热点,回顾一年来的大事件:抗疫、科技创新、探月、扶贫……可从中概括出关键字、词,以之为切入点,谈国家的巨变、民族精神及振兴等。
    单纯写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须注意所选的字、词要能涵盖自己这一年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这个词必须能够准确地概括“我”的年度状态,要善于归纳,如“坚持”或者“恒”。考生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自己一年中的体验和感受,所写事件必须能够反映“我”这一年度的状态,可以写一年中的两三件事情,也可以点面结合——略写一年的状态,其中重点详写一件事。
    从主题上来看,要求“内容健康”,所以不管选什么样的词,内容最后要落脚到“正能量”上。可以正面立意,反面写事,如我的年度汉字是“慎”,文中故事可以是自己一年中“不慎”而引发的事情,用“慎”来警诫自己,使主题积极向上;反其意而用之,如写“苦”,须反映“苦尽甘来”,写“累”须体现其中的充实和快乐。
    成文时注意演讲稿的情境性和语体特点。
    参考立意:
    ①担当:中国抗疫彰显责任、大国担当。
    ②初心:既是原点,又是目标,回望的是过去,指向的是未来。
    ③智:高智能,人工智能助力中国创新发展。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所追求的最美好的世界格局。
    ⑤孝:永恒的精神坐标。
    ⑥勇:勇往直前的力量。
    ⑦健康:幸福的奠基石。

    相关试卷

    2023届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三5月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三5月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

    2023届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三5月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三5月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

    2023届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