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优质课教学课件ppt
展开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精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
史料 | 出处 |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 《尚书·酒诰》 |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 《尚书·泰誓上》 |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尚书·泰誓中》 |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 《尚书·梓材》 |
A.政治行为具有神秘色彩 B.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
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 D.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2.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陈兵洛阳,并问“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贡,献金九牧,以铸九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则整师而退。据此可知,当时( )
A.周天子的共主地位稳固
B.私学推广了中原文化
C.楚王恪守宗法血缘关系
D.德治理念的广泛传播
3.西周大盂鼎(如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盂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据此可知,它可以成为研究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中外朝制
4.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 )
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
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
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
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5.有学者认为,商代的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其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由周王室所建立,其权力直接来自周天子的授予。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商王对方国的管控受到很大限制
B.商代方国和西周诸侯国建立方式不同
C.周王室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西周的君臣统属关系较商朝更为稳定
6.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
官员 | 职能 |
奉常 | 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
典客 | 主管少数民族及其外交事务 |
宗正 | 主管皇室事务 |
治粟内史 | 主管国家财政 |
少府 | 主管皇室财政 |
A.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
B.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C.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7.课本中说秦始皇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原因在于 (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8.《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9.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在三省六部制之下,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0.明代初年废除中书省后,皇帝直辖六部,尚书权重,侍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堂官,都有权直接上奏,意见不一时则由皇帝裁决。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B.地方权力日渐削弱
C.内阁行政功能弱化 D.六部成为权力中枢
11.“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临时秘书机构”指的是( )
A.政事堂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12.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三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
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
13.清朝继承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新疆等地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古设立盟旗。以上这些措施 ( )
A.比元朝行省制更先进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推动朝贡体系的发展
D.说明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多元
14.元朝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简化行政区划层级
B.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D.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15.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巡视,明清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包括专差、巡按御史的监察御史系统;二是负责所属府州县的按察司系统;三是督抚系统。同时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这体现了明清时期( )
A.继承了前代巡视传统 B.巡视制度的多元化
C.加强了巡视立法规范 D.官员腐败日益严重
16.中国古代一级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后期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清的省的变迁,不同时期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
二、非选择题(17小题22分,18小题12分,共3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以来,政治意识堕落,政府变成私家权势之争夺场,于是君、相不相辅而相制。权臣篡窃,即剥夺相权,归之私属。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尤要者,为宋代相权之低落。宋代政制,虽存唐人三省体制,而实际绝不同。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为“内阁”。秘书便是“内阁大学士”。……这些人办公地点处在内廷,所以这些人就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的官阶只五品,而六部尚书是二品,可见内阁学士在朝廷上的地位并不高。……到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添一“军机处”。最初皇帝为要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经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布。后来变成习惯,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太监也罢,军机大臣也罢,反正都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算不得朝廷的大臣。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中央行政体制的名称和运行机制,并指出宋代中央行政体制的相关机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过程。(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9分)
18.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D 12.A 13.D 14.D 15.B 16.A
二、非选择题
17.(1)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政务执行。三省合作,分工明确,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
(2)明朝时废丞相,设内阁,皇帝直接管理六部。清朝在内阁之外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基本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削弱。
主要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消极影响: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
18. (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
(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
(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新视角课件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x、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docx、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精练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等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等奖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新视角课件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pptx、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docx、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精练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精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精品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新视角课件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pptx、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docx、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精练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