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6种群作业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6种群作业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6种群作业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6种群作业含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6种群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36种群作业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6 种群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江门期中)关于种群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年龄结构来影响种群数量的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性别比例来影响种群数量的,C错误;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对种群数量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③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_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④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⑤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在生态学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通常采用特定的研究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黄鼠的丰富度
    D.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来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
    【答案】B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用样方法适合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
    B、根据趋光性昆虫的趋光性,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B正确;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黄鼠的种群密度,而不是丰富度,C错误;
    D、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利用的是数学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宜选用双子叶草本植物,因单子叶植物多为丛生或蔓生,难以计数。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哺乳类、鸟类、鱼类等。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时采用的两张捕捉器:
    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等习性设计的。诱虫器无底花盆中的土壤不能与花盆壁紧贴,目的是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3.(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到破坏,并能持续获得较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变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是在K值处,A错误;
    B、“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是在K/2处,B正确;
    C、种群数量最大是在K值处,C错误;
    D、 “S”型曲线中K/2处,无法说明种群性别比例的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S”型曲线中增长率逐渐减小, K值时增长率0;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为0 , K/2 值时增长速率最大,K 值时增长速率为0,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最大且保持相对稳定。K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
    (2)K 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 K 值。
    (3)K/2 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 K/2 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 K/2 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 K/2 值处(若达K/2 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4.(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108条,第二次捕获94条,其中18条有标记。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
    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C.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
    D.两次捕捞所用渔网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算数据
    【答案】D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 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估算数据可能小于真实数据,也可能大于真实数据,A错误;
    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对数据的计算没有影响,不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B错误;
    C、仅仅通过两次的捕获数量是无法精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 ,C错误;
    D、为了减少估算的误差, 两次捕捞所用渔网应相同,如果网眼太大会导致重捕的数量减少,造成估算的数据偏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标志重捕法中种群密度=(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若标志脱落,标记个体死亡、迁出、很难再次抓到等,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 。
    5.(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调查开始后的最初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的物理模型可表示为Nt=N0λt
    C.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D.一段时间后,预测田鼠天敌的数量有可能增加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 田鼠的活动力强,需要对田鼠采取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数量的估算,A错误;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的表示为Nt=N0λt ,属于数学模型,B错误;
    C、 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 ,说明田鼠的种群已经到达了最大数量,这个时期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C错误;
    D、草原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田鼠的数量增加可能使田鼠的天敌数量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哺乳类、鸟类、鱼类等。
    (2)K/2 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 K/2 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 K/2 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 K/2 值处(若达 K/2 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6.(2022高二下·普宁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群一直呈“J”形增长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D.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入侵物种的种群一开始可能由于环境资源充足,种群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呈“J”形增长,但是由于受到环境资源条件的限制,不会一直呈“J”形增长,最终趋于平衡,A错误;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才可能增大,B错误;
    C、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在估算其种群密度时采用标记重捕法,但对于一些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动物的卵以及跳蝻等则可采用样方法估算其种群密度,C正确;
    D、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出生率不一定最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③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_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④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⑤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3、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1)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
    7.(2022高二下·普宁月考)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答案】A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每一个样方中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则密度值为(3+7+15+2+4+9+8+4)÷8=6.5(株/m2),A正确;
    B、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求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肯定有一定偏差,不可能完全相同,B错误;
    C、若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错误;
    D、根据表格可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但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记重捕法,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8.(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某同学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然后吸取摇匀的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块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有一个计数室
    B.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中方格
    C.未对酵母菌染色会导致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小
    D.需要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计数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解析】【解答】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有两个计数室,A错误;
    B、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一共有400个小格,有题干知,一个中格里有16个小格,则这个计数区有25个中方格,B错误;
    C、未对酵母菌染色会把死亡的菌也进行了计数,会使计数值比实际的偏大,C错误;
    D、由图可知,每个小方格里的酵母菌的数量太多,不利于计数,需要稀释后重新计数,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特殊的厚玻片,玻片上有四个槽,形成三个平台。中间平台较宽,中间由一个短的横向槽分为两半,每一半上都刻着一个小格子。每个网格分为九个大网格,中间一个大网格用于计数,称为计数区。
    计数区有两个刻度。一种是将计数划分为16个中间正方形,每个正方形划分为25个小正方形。另一种是将计数区域划分为25个中间正方形,每个正方形划分为16个小正方形。然而,无论计数区域是什么样的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计数区域由400个小正方形组成。
    (2)根据血细胞计数板的规格,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每个小方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取相邻两边及订角计数。
    9.(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调查草原上某区域(10km2)内绵羊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被标记的绵羊有21只。标记物不影响绵羊的生存和活动,并且可用于探测绵羊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绵羊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种间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为该段时间内有绵羊的出生而种群总数量保持稳定,则该区域绵羊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  )
    A.10只/km2 B.12只/km2 C.15只/km2 D.20只/km2
    【答案】A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如下: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60-5)×40÷21÷10≈10只/km2,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植物,也适用于昆虫卵及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2)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哺乳类、鸟类、鱼类等。
    10.(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环境中的很多因素对菜粉蝶(幼虫又称菜青虫,主要采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我们把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①十字花科植物的数量 ②鸟、青蛙等天敌的数量 ③寒流来袭、气温骤降 ④导致菜粉蝶患“僵虫病”的球孢白僵菌的数量 ⑤菜粉蝶栖息地突发火灾 ⑥喷洒杀虫剂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一般情况下,食物、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生物因素,会制约菜粉蝶的种群密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即①②④均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火灾、寒流、喷杀虫剂等一旦发生,不论菜粉蝶的种群密度高低,几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气温等气候条件、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杀虫剂等,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即③⑤⑥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下降。
    (2)影响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以及人类活动等。
    11.(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夏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B.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
    D.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型增长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干旱缺水,不有利于沙蝗的繁殖,A错误;
    B、由于沙蝗不断的迁徙活动,使得其生存环境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蝗虫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B正确;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会影响沙蝗的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沙蝗的生殖方式,C错误;
    D、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J”型增长,显然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其种群数量变化不会呈现“J”型增长,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12.(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某同学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放大
    B.如果种群内的个体随机分布,则可选取较少数量的样方调查计数,不影响调查准确性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D.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答案】B
    【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调查草地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放大,A正确;
    B、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应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统计出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然后算平均值,B错误;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样方法
    (1)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植物,也适用于昆虫卵及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2)步骤: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
    (3)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①调查对象:宜选用双子叶草本植物,因单子叶植物多为丛生或蔓生,难以计数。
    ②样方选取:草本植物样方一般以 1m2 的正方形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增大。
    ③取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确保选取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使
    结果(估算值)更接近真实值。常用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

    ④计数方法: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应统计样方内的个体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边界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实心圈表示统计的个体)。
    13.(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每年4月,来自南亚的粉红椋鸟聚集于新疆北部草原,它们通常以成百上千只的大群体活动。粉红椋鸟喜食蝗虫,群体采取波浪式向前推进,飞行在前面的群体产生的气流和叫声惊扰蝗虫,使其暴露,紧跟其后的个体迅速捕食被惊起的蝗虫,前后个体不停地交换空间位置,保证每一只椋鸟都能获得捕食机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是一个种群
    B.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C.粉红椋鸟种群数量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
    D.粉红椋鸟集群生活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是一个种群,A正确;
    B、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受食物、气候等的影响,不会呈现J型增长,B错误;
    C、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粉红椋鸟的食物蝗虫等的数量随季节波动,所以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也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C正确;
    D、根据题文,粉红椋鸟集群生活,个体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理想条件)。
    (4)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
    14.(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下述诗句中,其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春天气温回升,草原上的草数量增加,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一夜的风雨过后,海棠树仍然是绿叶繁茂、只是红花凋零了,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海棠树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B符合题意;
    C、暮春三月,江南绿草遍野,树上各种花朵盛开,成群的黄莺到处飞翔,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如 光、温度、降水、日照长度 、食物 、传染病等。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种群与群落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种群与群落作业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种群与群落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种群与群落作业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种群与生物群落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种群与生物群落作业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