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突破系例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突破系例作业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突破一 病毒
热点视角1 病毒与人类健康
1.(2022·邵阳二中模拟)丙肝病毒的发现者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丙肝病毒是一类RNA病毒,可入侵人体肝细胞而致病。丙肝病毒基因组含10个基因,其中NS5B基因编码的NS5B聚合酶是催化完成病毒RNA复制必需的。2013年诞生的NS5B抑制剂索非布韦是一种可高效治愈丙肝的抗病毒药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丙肝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B.被丙肝病毒入侵的肝细胞及丙肝病毒最终都通过细胞免疫清除
C.索非布韦可以通过抑制病毒RNA复制从而抑制丙肝病毒的繁殖
D.NS5B聚合酶是肝细胞核糖体经翻译合成的
【解析】 丙肝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其基因可表述为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正确;细胞免疫可杀死被丙肝病毒入侵的肝细胞,但病毒的最终清除不能只依赖细胞免疫,还需体液免疫及吞噬细胞等的作用,B错误;索非布韦是NS5B抑制剂,说明其可抑制病毒RNA复制而影响病毒的繁殖,C正确;NS5B聚合酶为蛋白质,病毒是寄生生物所以NS5B聚合酶是在人体肝细胞中以病毒RNA为模板经核糖体翻译合成,D正确。
2.(2022·余姚模拟)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1)埃博拉病毒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是__皮肤、黏膜__。
(2)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巨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__抗原-MHC复合体__,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__T细胞__,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3)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抗原_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EV-GP免疫小鼠,通过__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__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①请将图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表Ⅰ、Ⅱ、Ⅲ、Ⅳ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Ⅰ__A__
Ⅱ__B__
对照组1
Ⅲ__无关抗体__
Ⅳ__A__
对照组2
同Ⅱ
同Ⅱ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__。
【解析】 (1)埃博拉病毒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是皮肤、黏膜。(2)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巨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抗原-MHC复合体,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T细胞,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3)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EV-GP免疫小鼠,获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4)①为检测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设计实验。注意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组加未标记抗体A和荧光标记抗体B,对照组1加未标记的无关抗体和荧光标记抗体B,对照组2加未标记抗体B和荧光标记抗体B。②标记抗体已占据结合位点,当相同的荧光标记抗体再加入时,已经没有位点可结合,故对照组2的放射性最低。实验组的荧光值应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热点视角2 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3.(2022·吉安模拟)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如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其通过刺突糖蛋白(S)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专一性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有RNA和蛋白质,但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该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是因为RNA中A与U碱基配对时形成的氢键太少
C.具有ACE2受体的细胞可将该病毒作为自己需要的成分吞入细胞内部
D.抑制该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或细胞ACE2受体活性可能会阻止该病毒的入侵
【解析】 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有RNA和蛋白质,但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是细胞,A正确;该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是因为RNA是单链,不稳定,B错误;该病毒可以与具有ACE2受体的细胞结合并被运进细胞,说明人体细胞可将该病毒看作自己需要的成分吞入细胞,C正确;该病毒通过刺突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专一性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因此抑制该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或细胞ACE2受体活性可能会阻止该病毒的入侵,D正确。
4.(2022·天水模拟)噬菌体是一类侵染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总称,而噬藻体是一类侵染蓝藻的病毒总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蓝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这些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部分宿主细胞的线粒体产生的ATP用于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复制
C.噬菌体和噬藻体的遗传物质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不同
D.噬藻体共生在蓝藻细胞中,可将其用于水华的防治
【解析】 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叶绿体,A错误;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体内才能生存,并且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病毒的复制,B正确;作为遗传的DNA或RNA,其元素组成都是C、H、O、N、P。所以噬菌体和噬藻体的遗传物质元素组成相同,C错误;水华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蓝藻细胞大量繁殖,噬藻体不可以和蓝藻细胞共生,用于水华的防治,D错误。
热点视角3 病毒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5.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ID-19)和埃博拉病毒(EBO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两种病毒均需先合成病毒RNA的互补链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
B.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较强
C.SARS-COVID-19的RNA可直接作翻译模板,EBOV的RNA需复制后才能作翻译模板
D.两种病毒首次RNA复制所需的酶并不都是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
【解析】 据图分析,两种病毒均需至少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既都需先合成病毒RNA的互补链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A正确;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较强,B错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ID-19)的RNA上含有RNA复制酶基因,可直接作翻译模板,而EBOV的RNA需复制后形成信使RNA,才能作翻译模板,C正确;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ID-19)的酶是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而埃博拉病毒(EBOV)的酶来源于宿主细胞,D正确。
6.(2022·临川模拟)Rous肉瘤病毒是诱发癌症的一类RNA病毒,如图表示其致病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过程①发生在宿主细胞内,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B.过程②的目的是形成双链DNA,其中酶A是一种RNA聚合酶
C.Rous肉瘤病毒致癌的过程中,是将病毒的R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
D.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消灭入侵的Rous肉瘤病毒、清除癌变的宿主细胞
【解析】 过程①表示逆转录过程,病毒是寄生生活的生物,①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由病毒提供逆转录酶,A错误;据图分析,过程②表示DNA分子的复制,目的是形成双链DNA,根据产物是核糖核苷酸,所以其中酶A是将RNA水解的酶,B错误;由图可知,Rous肉瘤病毒致癌的过程中,是将病毒的RNA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C错误;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消灭入侵的Rous肉瘤病毒、清除癌变的宿主细胞,D正确。
热点突破二 种子与果实
.
热点视角1 种子与细胞代谢
1.(2022·青州模拟)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胚乳中的脂肪
B.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C.实验第11 d后如果提供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即可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显著增加
D.与自然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幼苗相比,上述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无光合作用
【解析】 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A正确;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成可溶性糖,脂肪和可溶性糖所含有的元素都是C、H、O,但脂肪中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多,所以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B正确;实验第11 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幼苗必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的条件应是适宜的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C错误;与自然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幼苗相比,上述种子萌发的幼苗,没有光照,没有矿质元素,没有光合作用,D正确。
2.(2022·肇庆模拟)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生理代谢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图1表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重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CO2和吸收O2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鲜重的曲线是__①__。简要分析曲线②变化的原因是__萌发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会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下降,形成幼苗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积累有机物,使干重上升__。
(2)图2中12~24 h期间,使呼吸速率逐渐增强的主要呼吸方式是__无氧__呼吸,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CO2释放速率逐渐上升,但O2吸收速率基本不变,即有氧呼吸保持稳定,无氧呼吸增强__。
(3)种子萌发经历从异养到自养的过程。当只能动用种子内贮藏的物质时,属于异养过程;当幼苗叶片进行较大强度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后才进入自养过程。据此推测农业生产上选取大而重的种子的原因是__种子内贮藏的有机物越多,越有利于种子的萌发__。
【解析】 (1)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大量吸水,促进胚的长大和细胞体积的增加,引起鲜重增加,因此曲线①表示鲜重的变化,曲线②表示干重的变化。曲线②变化的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会进行细胞呼吸,有机物被水解,为幼胚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因此干重下降;当形成幼苗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积累有机物,又引起干重上升。(2)12~24 h期间,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于O2的消耗,说明此时主要是无氧呼吸,而且此时CO2释放速率逐渐上升,但O2吸收速率基本不变,即有氧呼吸保持稳定,无氧呼吸增强,因此,此时使呼吸速率逐渐增强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3)依据题干可知,种子萌发经历从异养到自养的过程。种子内贮藏的有机物越多,越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因此,农业生产上选取大而重的种子。
热点视角2 种子与遗传变异
3.(2022·白银期末)某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二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比例高于纯合子比例
B.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表达,且RR与Rr抑制效果相同
C.实验一中F1与实验二中F1杂交后,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1∶1
D.实验一可判断该对性状显隐关系,实验二可判断与之相关的两对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
【解析】 由于实验二子一代全为黄色植株AaRr,则丙的基因型为AARR,子二代黄色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3/13,杂合子比例为10/13,A正确;AARR和AARr均为黄色,抑制效果相同,B正确;实验一中子一代Aarr与实验二中子一代AaRr杂交后,产黑色种子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3/4=3/8,故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5,C错误;由实验一中亲代杂交得到的F1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可知,黑色对黄色为显性;由实验二的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可知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3∶13为9∶3∶3∶1比例的变形,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4.(2022·齐齐哈尔联考)小麦为六倍体(AABBDD,ABD表示来源不同的三个染色体组),黑麦为二倍体(RR,R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小麦与黑麦为可杂交的近缘作物,育种专家欲用小麦和黑麦培养适应高寒地区且高产的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下列育种措施中可行的是( D )
A.将小麦与黑麦进行杂交获取种子,直接种植种子获取小黑麦
B.分别取小麦与黑麦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取单倍体,将两种单倍体杂交后获取小黑麦
C.取小麦花粉离体培养获取单倍体,将此单倍体与黑麦杂交获取种子,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上述种子获取小黑麦
D.将小麦与黑麦进行杂交获取种子,种植种子获取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上述幼苗获取小黑麦
【解析】 小麦与黑麦进行杂交获取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DR,直接种植此种子获得的植株由于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经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配子,不能获取八倍体小黑麦,A错误;分别取小麦与黑麦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取单倍体,两种单倍体均不育,故无法将两种单倍体杂交后获取小黑麦,B错误;取小麦花粉离体培养获取单倍体为ABD,此单倍体不育,无法与黑麦杂交获取种子,C错误;将小麦与黑麦进行杂交获取种子为ABDR,种植种子获取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上述幼苗,进而获取染色体组成为AABBDDRR的小黑麦,D正确。
热点视角3 种子与激素调节
5.(2022·济宁二模)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α-淀粉酶水解淀粉供胚生长需要。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后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种子的萌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GID1基因突变体的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B.脱落酸既可抑制种子萌发,还可促进气孔开放
C.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协同促进种子的萌发
D.种子的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解析】 题意显示,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后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若GID1基因突变体中受体GID1无法合成,则赤霉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会导致种子不能正常萌发,A正确;题中显示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并且脱落酸对气孔的开放有抑制作用,B错误;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也能促进种子萌发,二者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题中显示,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可见,种子的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6.(2022·九江模拟)赤霉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的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高度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
(1)研究人员将种子播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而不是播种在培养液中,其原因是固体培养基能为种子萌发提供__充足的氧气(空气)__,同时有利于幼苗扎根。水稻幼苗中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幼根和幼芽__。
(2)据图一分析,光照条件下,PAC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__抑制__作用,而光敏色素__B__(填“A”或“B”)突变体传递的光信号减弱了PAC的该效果。
(3)据图二分析,PAC浓度分别为10-7、10-5时对野生型水稻幼苗主根生长分别起__促进__、__促进__作用,PAC处理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的影响是__浓度较低时促进主根生长,浓度较高时抑制主根生长__。
(4)农业生产中常用赤霉素进行稻谷浸种,利用的是其__促进种子萌发__的作用。赤霉素在绿叶菜、根菜、果菜类等蔬菜生产中应用广泛。据题目信息分析,使用赤霉素应该注意__合理控制赤霉素的浓度(适量使用)__。
【解析】 (1)相对于培养液,固体培养基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有利于幼苗扎根;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2)从图一看出,随着PAC浓度的增加,植物地上部分生长长度逐渐减小,所以对其有抑制作用;光敏色素B突变体地上部分相对长度的下降程度小,所以减弱了PAC的作用。(3)PAC浓度分别为10-7和10-5时根的生长长度比PAC浓度为0时长,说明都是起促进作用;而浓度更高时根的生长长度比PAC浓度为0时短,说明起抑制作用,因此PAC浓度较低时促进主根生长,浓度较高时抑制主根生长。(4)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使用赤霉素需要合理控制赤霉素的浓度。
热点突破三 酒精及其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热点视角1 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1.(2022·四川武胜中学模拟)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的药品之一。下列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酒精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红细胞
B.脂肪鉴定须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观察DNA和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到的是质量分数8%的酒精
D.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蓝绿色
【解析】 酒精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A错误;脂肪鉴定须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因为染色剂能够溶解到酒精中,B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到的是质量分数8%的盐酸,C错误;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D错误。
2.(2022·四平二模)下列选项中的试剂在两个实验中所起作用相同的是( A )
选项
试剂
实验1
实验2
A
盐酸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
B
酒精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C
蔗糖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菊花的组织培养
D
氢氧化钠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解析】 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相同,都是对组织进行解离,A正确;酒精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用酒精析出DNA,B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使用蔗糖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菊花的组织培养中添加蔗糖的原因是提供碳源和维持渗透压,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中,氢氧化钠用于配制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氢氧化钠用于造成碱性环境,D错误。
热点视角2 细胞代谢与酒精
3.(2022·成都铁路中学模拟)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Me),下图表示细胞癌变前后有关代谢水平变化情况,其中图乙是在培养液中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后测得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M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少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能力下降
B.Me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高于M,推测癌变病人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
C.M对该呼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e,此时M的代谢活动减弱,细胞分裂变慢
D.若Me进行无氧呼吸,则其培养液中酒精含量高于M培养液中酒精含量
【解析】 Me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少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A错误;Me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高于M,但是癌变病人血糖含量不一定高于正常人,因此癌变病人胰岛素水平不一定高于正常人,B错误;由图2分析可知,M细胞对呼吸抑制剂更为敏感,此时M的代谢活动减弱,细胞分裂变慢,C正确;乳腺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是酒精,D错误。
4.(2022·陕西乾县一中模拟)北欧鲫鱼能在结冰的水下生活,研究发现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体内存在如图所示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中①②③过程均能产生ATP
B.②过程产生的[H]用于③形成酒精
C.缺氧条件下,不同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酶有差异
D.通过转化成酒精经主动转运排出,可减缓鲫鱼乳酸积累引起的肌肉疲劳
【解析】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所以①②过程能产生ATP,而③不能,A错误;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中,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需要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H],B正确;缺氧条件下,不同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通过转化成酒精经自由扩散转运排出,可减缓鲫鱼乳酸积累引起的肌肉疲劳,D错误。
热点视角3 饮食与酒精
5.(2021·浙江高考)某企业宣称研发出一种新型解酒药,该企业的营销人员以非常“专业”的说辞推介其产品。下列关于解酒机理的说辞,合理的是( A )
A.提高肝细胞内质网上酶的活性,加快酒精的分解
B.提高胃细胞中线粒体的活性,促进胃蛋白酶对酒精的消化
C.提高肠道细胞中溶酶体的活性,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以快速消化酒精
D.提高血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活性,加快酒精转运使血液中酒精含量快速下降
【解析】 肝脏具有解酒精的功能,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有氧化酒精的酶,因此提高肝细胞内质网上酶的活性,可以加快酒精的分解,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不能催化酒精分解,B错误;溶酶体存在于细胞中,溶酶体中的消化酶分泌出来会破坏细胞结构,且溶酶体中的消化酶一般也只能在溶酶体内起作用(需要适宜的pH等条件),C错误;高尔基体属于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能够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和转运,但不能转运酒精,D错误。
6.(2022·福建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我国传统黄酒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黄酒中的酒精是糖类经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
B.在黄酒的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的有氧和无氧呼吸都会发生
C.酵母菌发酵生成的酒精会抑制发酵容器中微生物的生长
D.酒精生成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丙酮酸中的化学能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在黄酒的酿造初期,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氧气消耗尽之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正确;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C正确;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能量,合成ATP,丙酮酸转变为酒精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D错误。
热点突破四 红细胞
热点视角1 红细胞的产生与死亡
1.(2022·陇东模拟)下面有关蛙的受精卵和蛙的红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蛙的红细胞是由蛙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与分化形成的
B.蛙的受精卵和蛙的红细胞进行分裂时都在分裂期的前期,中心体活跃
C.进行分裂时蛙的受精卵有星射线和染色体的出现而蛙的红细胞没有
D.进行分裂时蛙的红细胞一般是核先延长,从核中部向内凹进,然后缢裂为两个核
【解析】 蛙的红细胞是由蛙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与分化形成的,A正确;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该过程中不会发生中心体的复制以及移向两极,B错误;蛙的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因此进行分裂时蛙的受精卵有星射线和染色体的出现而蛙的红细胞没有,C正确;进行分裂时蛙的红细胞一般是核先延长,从核中部向内凹进,然后缢裂为两个核,D正确。
2.(2022·四川阆中中学高三模拟)在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左右,而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红细胞的死亡而减少。下列关于血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健康人体内红细胞的自然死亡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坏死
B.衰老的红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在红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与肌动蛋白有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D.被X射线照射过的细胞抑癌基因变成原癌基因,使细胞发生癌变
【解析】 健康人体内红细胞的自然死亡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人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所以无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等现象,B错误;在红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肌动蛋白有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
热点视角2 红细胞的结构与代谢
3.(2022·五莲一中模拟)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处理,造成质膜破裂发生溶血现象,然后冲洗掉内溶物质所剩下的保持原来形态、大小的质膜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红细胞血影不含核膜和细胞器膜,适合作为研究膜的常用材料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红细胞血影的基本支架
C.红细胞血影的形态、大小维持原状,与细胞骨架有关
D.放入清水中的红细胞会涨破,是因为大量水分耗能渗透进入细胞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红细胞血影不含核膜和细胞器膜,适合作为研究膜的常用材料,A正确;红细胞血影是指提取的质膜,磷脂双分子层可构成红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红细胞血影的形态、大小维持原状,与细胞骨架有关,C正确;水分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D错误。
4.(2022·宁波模拟)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表 人的成熟红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特征
阶段
阶段①
阶段②
阶段③
阶段④
细胞
特征
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能力逐渐减弱
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
A.阶段①~④细胞内均有基因在选择性表达
B.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有关
C.核糖体增多是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
D.失去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
【解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核糖体,而阶段④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因此该阶段不能发生基因的表达,A错误;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细胞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有关,B正确;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因此核糖体增多为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提供了前提条件,C正确;失去细胞核为更多的血红蛋白提供了空间,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D正确。
热点视角3 红细胞的功能
5.(2022·徐州模拟)在机体缺氧时,肾脏可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 )
A.过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了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
B.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D.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参与免疫调节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A正确;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B正确;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加,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C错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除能产生血细胞外,还能产生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免疫调节,D正确。
6.(2022·厦门双十中学月考)研究发现,HIV能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CD4和CCR5入侵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和CCR5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并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最后因红细胞死亡,HIV失去寄生的基础进而被吞噬、清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HIV侵入人体后先发生细胞免疫再发生体液免疫
B.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的原因可能是无法合成相应蛋白
C.HIV识别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体现了细胞间信息的交流
D.HIV入侵的红细胞死亡后被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解析】 HIV侵入人体后,可同时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HIV进入宿主细胞后,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和物质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而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红细胞内将无法表达,也就无法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新的子代病毒,B正确;HIV没有细胞结构,其识别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不能体现细胞间信息的交流,C错误;HIV入侵的红细胞死亡后被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错误。
热点视角4 红细胞与血型
7.(2022·山东潍坊模拟预测)人ABO血型系统由基因IA、IB和i控制。当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图中蛋白)上无糖基时,血型为O型;有A糖基、B糖基或AB糖基时,血型分别为A型、B型和AB型,3个基因的作用如下图所示。在人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可分别与A凝集原和B凝集原发生凝集。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血清中不含有与自身细胞凝集原相对应的凝集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ABO血型系统中,人类共有6种基因型
B.IA、IB通过控制相应转移酶的合成控制相应性状
C.A型血和B型血的人婚配后可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D.若将O型血大量输入AB型血的人身体中,不会发生凝集
【解析】 人类ABO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四种,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共有6种基因型,分别是IAIA、IAi、IBIB、IBi、IAIB、ii,A正确;据图可知,IA、IB通过控制相应转移酶的合成控制糖基的存在与否,进而控制相应性状,B正确;基因型为IAi的A型血和基因型为IBi的B血型婚配,可以生出基因型为ii为O型血的孩子,C正确;分析题意可知,当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上无糖基时,血型为O型,而有AB糖基时,血型为AB型血,在人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若将O型血大量输入AB型血的人身体中,会发生凝集反应,D错误。
8.请回答问题:
(1)已知人类的ABO血型系统由复等位基因IA、IB、i共同控制,假如若干年后,又出现一个新的IC基因,关于血型的基因型增加为__10__种,该基因与原来的几种基因互为__等位基因__。
(2)又知H抗原也与ABO血型有关,等位基因H、h及复等位基因IA、IB、i共同控制ABO血型,形成过程如图1。其中基因H、h和IA、IB、i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H通过控制催化前体物质合成H抗原的__酶__,从而控制ABO血型。图2是一个孟买型个体的家族系谱及相关血型,其中4号个体为孟买型。4号个体的h基因来自__1号和2号个体__,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hhIBi__。
(3)若孟买型在该地区出现的概率为1/1 000 000,则6号个体与一位血型为非孟买型的男性结婚生育,预期生出一个孟买型孩子的概率约为__1/2 002__。
【解析】 (1)已知人类的ABO血型系统由复等位基因IA、IB、i共同控制(IA对i为显性、IB对i为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基因型为ii的人表现为O型血),则可以形成A型、B型、AB型和O型共4种血型,基因型分别为IAIA、IAi、IBIB、IBi、IAIB、ii,共6种,假如若干年后,又出现一个新的IC基因,关于血型的基因型增加为10种,该基因与原来的几种基因互为等位基因。(2)基因H通过控制催化前体物质合成H抗原的酶,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ABO血型。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hh,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为Hh,说明h基因来自1号和2号个体;而且1号个体为O型血,基因型是Hhii;2号个体基因型为HhIAIB,5号个体是O型血(ii),6号个体为AB型血(IAIB),推出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IAi),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hhIBi。(3)孟买型(hh)的概率为1/1 000 000,则h=1/1 000,H=999/1 000,HH=(999/1 000)2,Hh=2×1/1 000×999/1 000,则非孟买型男性中Hh的概率为2/1 001,则6号个体(Hh)与一位血型为非孟买型的男性结婚生育,预期生出一个孟买型孩子的概率为=2/1 001×1/4=1/2 002。
热点突破五 信息传递
热点视角1 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1.(2022·玉溪模拟)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甲可表示能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甲可表示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C.乙可表示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D.丙可表示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解析】 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有DNA的自我复制过程,A错误;甲可表示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B正确;乙可表示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C正确;丙可表示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D正确。
2.(2022·厦门双十中学模拟)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简称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RP基因操纵元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DNA分子片段,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RP基因操纵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脱氧核苷酸__;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互补方式是__T-A__。
(2)过程②合成的RP1的多肽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转运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相应碱基序列分别为AGA、GUG、CUU,则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基因相应部分的碱基序列为____。
(3)核糖体主要由__核糖体蛋白质和rRNA__等物质构成,图中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动依次合成的有关物质是__RP1、RP2、RP3__等(用图中所示物质表示)。
(4)当细胞中缺乏rRNA时,RP1与RBS结合,导致RBS被封闭,引起的后果是__RP1等蛋白质合成终止,进而使核糖体数目减少__,通过这种调节机制可以避免__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__。
(5)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__BCD__。
A.作为遗传物质 B.传递遗传信息
C.转运氨基酸 D.构成核糖体
【解析】 (1)RP基因操纵元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DNA分子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①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在翻译时,mRNA上的碱基可以与t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可见,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互补方式是T-A。(2)由题意“转运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相应碱基序列分别为AGA、GUG、CUU”可推知:相应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UCUCACGAA-,进而推知: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基因相应部分的碱基序列为。(3)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核糖体主要由核糖体蛋白质和rRNA等物质构成,图中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动依次合成的有关物质是RP1、RP2、RP3等。(4)当细胞中缺乏rRNA时,RP1与RBS结合,导致RBS被封闭,引起的后果是:RP1等蛋白质合成终止,进而使核糖体数目减少。通过这种调节机制,可以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5)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大肠杆菌中的RNA包括mRNA、tRNA和rRNA三种,其中mRNA以携带密码子的方式传递遗传信息,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B、C、D均正确。
热点视角2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3.(2022·江阴模拟)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C )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C.细胞骨架可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细胞,与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解析】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A正确;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则信息从吞噬细胞传递给T细胞,B正确;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是网架结构在细胞内传递信息,不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正确。
4.(2022·绵阳中学模拟)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甲、乙表示细胞,A、B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若上图表示反射弧中某部分,则A表示神经递质
B.若上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A与B结合后,乙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引起A分泌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C.若上图A表示甲状腺激素,则乙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细胞
D.若图中A与B结合后,促使乙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A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 若上图表示反射弧中某部分,则A表示神经递质,A正确;若上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A是抗利尿激素,B是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当A与B结合,乙(肾小管、结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引起A分泌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内环境渗透压升高,B正确;若上图A表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反馈调节,则乙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细胞,C正确;若图中A与B结合后,促使乙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A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
热点视角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5.(2022·汕头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属于行为信息
【解析】 利用黑光灯(物理信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通常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属于同种生物之间传递的行为信息,D正确。
6.(2022·顺德模拟)安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
C.茶树释放的化学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茶树→害虫→害虫天敌
D.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信号物质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这说明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顺-3-己烯醇通过吸引害虫天敌、传达信号给周围茶树两方面的作用来防御害虫,所以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B正确;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既可直接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树,C错误;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正确。
热点突破六 下丘脑与生命活动调节
热点视角1 下丘脑与神经调节
1.(2022·贵阳模拟)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是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某些神经递质能作用于肌肉或腺体
B.神经元中,兴奋只能在树突产生,传导到轴突
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组成
D.下丘脑中含有呼吸中枢、排尿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
【解析】 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因此传出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或腺体,A正确;在神经元中,兴奋可以在树突、胞体或轴突产生,B错误;反射弧都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C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排尿中枢位于脊髓,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
2.(2022·成都高三模拟)下丘脑存在着对体温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分别称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它们放电的频率可随着机体体温的升降而变化。科学家将微探头埋植在狗的下丘脑,通过向探头中灌水改变灌流液温度来改变下丘脑温度,测量A、B两个下丘脑神经元对局部温度变化的反应,得到结果如图。
请回答:
(1)当下丘脑中的神经元受到温度变化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时,神经元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正电位→负电位__。
(2)据图分析,当下丘脑温度降低时,__B__(填字母)神经元单位时间内的__冲动数增多__,故该神经元为冷敏神经元。
(3)另有实验发现,若下丘脑前部受损,机体就会失去在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功能,表现为__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或汗腺分泌增加)__等主要散热途径失控,这说明下丘脑的该区域主要分布的是__热敏__(填“热敏”或“冷敏”)神经元。
(4)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位于__下丘脑__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位于__下丘脑__的水平衡调节中枢,再通过刺激垂体__减少释放__抗利尿激素,最终调节并维持水盐平衡。
(5)除了神经—体液调节以外,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还有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依靠由__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__组成的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解析】 (1)当神经元受到温度变化刺激时,使神经元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使神经元细胞膜外的电位,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神经元细胞膜内的电位,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即为动作电位。(2)据两图分析可知,冷敏神经元单位时间内的冲动数随下丘脑温度降低而增多,随下丘脑温度升高而减少,故B神经元表示冷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单位时间内的冲动数随下丘脑温度降低而减少,随下丘脑温度升高而增多,故A神经元表示热敏神经元。(3)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有排汗、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冷敏神经元在机体温度下降时冲动频率增加大于热敏神经元的冲动频率,增大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内环境体温相对恒定,当机体温度上升时热敏神经元的冲动频率大于冷敏神经元冲动频率,增加散热量维持内环境体温相对恒定,若下丘脑前部受损,机体散热途径失控,则说明热敏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前部。(4)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抑制下丘脑的其他部位抗利尿激素合成,并将兴奋传到位于下丘脑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再通过刺激垂体减少释放抗利尿激素。(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热点视角2 下丘脑与体液调节
3.(2022·平遥期末)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据图可知下丘脑既可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激素调节
B.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C.体温调节过程中,腺体A代表的器官只有甲状腺
D.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通过神经和激素两种方式参与调节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下丘脑既可以参与神经调节,也可以分泌激素参与激素调节,A正确;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活动增强,该过程为神经调节,B正确;体温调节过程中,能使体温升高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故腺体A代表的器官可能是甲状腺或肾上腺,C错误;下丘脑能作为神经中枢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也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D正确。
4.(2022·沈阳检测)一般认为母体的分娩是由机械性扩张、神经及激素等多种因素互相联系、协调而促成的。图1是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2是哺乳动物分娩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下丘脑中细胞B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定向运输到垂体
B.催产素是孕妇下丘脑中的细胞A合成的多肽类激素,临床上可通过口服催产素助产
C.图2中子宫颈受压迫刺激后引起子宫肌肉收缩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据图2可知催产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和负反馈调节机制
【解析】 激素是随着体液运输,不能定向运输至某个部位,A错误;由于消化道中存在蛋白酶和肽酶,而催产素是多肽类激素,口服会失去活性,B错误;图2中子宫颈受压迫刺激后引起子宫肌肉收缩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涉及下丘脑,体液调节涉及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C正确;据图2可知,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催产素,说明存在分级调节机制,催产素可使子宫收缩,促进胎儿外推,同时子宫收缩和胎儿对产道的刺激又进一步加强催产素分泌,催产素分泌可以进一步使子宫收缩,促进胎儿外推,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D错误。
热点突破七 稳态与平衡
热点视角1 细胞水平的稳态
1.(2022·山西长治模拟)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异常的蛋白质和衰老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如果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胞自噬的对照组小。下列有关此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C )
A.自噬过程依赖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
B.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稳态平衡
C.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会抑制肿瘤的发生
D.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
【解析】 由题意可知,自噬过程依赖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A正确;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异常的蛋白质和衰老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稳态平衡,B正确;如果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胞自噬的对照组小,说明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会促进肿瘤的发生,C错误;在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都会有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所以自噬贯穿于全过程,D正确。
2.(2022·哈尔滨模拟)科学家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将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C )
A.连续分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通过该方式,可以减少成体干细胞积累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
C.成体干细胞通过该方式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染色体随机分配
D.成体干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依题意可知,因分裂前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连续分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由于子代的成体干细胞总含有永生化链,因此减少了积累基因突变的概率,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但是染色体并不是随机分配的,成体干细胞总是将永生化链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之成为成体干细胞,C错误;成体干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热点视角2 个体水平的稳态
3.(2022·蚌埠模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植物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B.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D.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对于稳态维持有重要意义
【解析】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只体现促进作用,茎的背地性是由于近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只体现促进作用,因而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取决于细胞内外Na+、K+的浓度,B正确;稳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或:稳态是正常机体在调节作用下,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它对于生命系统的稳态维持有重要意义,D正确。
4.(2022·郑州模拟)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下列与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C.CO2是机体代谢产物,需及时排出体外,不参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系统
【解析】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稳态是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CO2是机体代谢产物,需及时排出体外,其作为内环境的成分也参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C错误;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作用,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系统,D正确。
热点视角3 群体水平的稳态
5.(2022·阜新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
B.“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生态系统中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
D.引入外来物种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组分,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好措施
【解析】 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A错误;“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生态系统中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C正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D错误。
6.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以下,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D.c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与环境容纳量无关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A正确;“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远远低于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利于鱼种群数量的恢复,B正确;如果鼠的数量接近K值,杀死一半的鼠时,生存个体可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且种群增长较快,效果可能适得其反,C正确;c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主要是受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影响,即与环境容纳量有关,D错误。
热点突破八 载体
1.(2022·平顶山模拟)下图是载体中的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过程①中氢的载体为NADPH
B.载体中的氢在过程②中用于还原RuBP
C.载体中的氢在过程④中用于还原O2
D.载体中的氢在过程⑤中用于还原丙酮酸
【解析】 过程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氢的载体为NADPH,A正确;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载体中的氢用于还原三碳酸,B错误;过程④为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载体中的氢在过程④中用于还原O2产生水,C正确;过程⑤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将丙酮酸转化为乳酸,载体中的氢在过程⑤中用于还原丙酮酸,D正确。
2.(2022·齐齐哈尔模拟)载体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每种载体蛋白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往往含有与各自功能相关的载体蛋白。载体蛋白以两种构象状态存在:一种是状态A,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另一种是状态B,同样的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内侧暴露。这两种构象状态可相互转变,若膜外侧溶质浓度高,则表现为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葡萄糖的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图中载体蛋白具有与葡萄糖特异性结合的位点,所以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B.若膜外葡萄糖浓度更高,则状态A→状态B的转换可能更容易发生
C.图中葡萄糖依赖状态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D.推测线粒体内膜上具有协助输入葡萄糖、丙酮酸和ADP以及输出ATP的载体蛋白
【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载体蛋白具有与葡萄糖特异性结合的位点,故可知载体蛋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A正确;根据题干“两种构象状态可相互转变,若膜外侧溶质浓度高,则表现为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若膜外葡萄糖浓度更高,则状态A→状态B的转换可能更容易发生,以将葡萄糖转运进细胞,B正确;图示标注的浓度梯度可知,葡萄糖为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且葡萄糖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构象发生了改变,故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初步分解,故线粒体内膜上无葡萄糖的载体蛋白,D错误。
3.(2022·河北辛集中学模拟)下列关于转基因荧光猪细胞中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膜上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糖蛋白
B.遗传信息的载体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物质
C.运输氨基酸进行脱水缩合的载体有61种
D.运输绿色荧光基因的载体可以被蛋白酶水解
【解析】 细胞膜上运输氨基酸的载体不是糖蛋白,而是一般的载体蛋白,A错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是染色体,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氨基酸(多种)、碱基(多种)、磷酸、脱氧核糖等,B错误;细胞内运输氨基酸进行脱水缩合的载体是tRNA,根据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推测tRNA上反密码子有61种,从而确定tRNA有61种,C正确;运输绿色荧光基因的载体的本质是DNA,不能被蛋白酶水解,D错误。
4.(2022·延安市宝塔区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载体都具有双链结构
B.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基因的运载体可来自真核细胞,可以是能自主复制的DNA分子
D.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解析】 DNA和RNA都能储存遗传信息,DNA一般为双链结构,RNA一般为单链结构,A错误;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是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B错误;最常用的基因的运载体是质粒,质粒是存在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C正确;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不都是蛋白质,如tRNA,故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不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6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生物技术实践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下列与物质提取有关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荷兰植物学家温特做了以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