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提示:如果在涉及某个知识点时,你不记得,或不能确定,或判断错误,请一定要通过查阅、梳理课本相应内容,自己得出答案或进行纠错。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阶段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2.某些环境因素或生物内部因素均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
    3.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从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
    4.Aa这对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5.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
    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
    7.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一般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
    8.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9.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 )
    二、染色体变异
    1.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称“互换”。( )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仅可改变基因数目与排列顺序,还会改变基因结构。( )
    3.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 )
    4.染色体组数目是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主要划分依据。( )
    5.生物体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 )
    6.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 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
    7.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一定会得到纯合子。( )
    8.同源多倍体生物的可育性一定比二倍体生物低。多倍体中偶数倍体(如四倍体)可以发生联会现象,但是要比普通的二倍体生物结实率低。( )
    9.三倍体无子西瓜具有发育不全的种皮。( )
    三、人类遗传病
    1.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
    2.人类的所有遗传病都可用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病分析。( )
    3.遗传病是指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疾病。( )
    4.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高,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低。( )
    四、生物的进化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
    2.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3.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
    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6.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
    7.自然情况下,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8.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
    9.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
    第2关:对接教材——填一填
    说明:请你将以下表述补充完整,如果在涉及某个知识点时,你不记得,或不能确定,请一定要通过查阅、梳理课本相应内容,自己得出答案。
    一、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必修2 P80“图5-1”改编)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化,一般借助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但可借助显微镜进行诊断,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修2 P82“思考·讨论”节选)从基因角度看,结肠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修2 P83“正文”拓展)某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有性生殖后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修2 P83“正文信息”)基因突变是否非害即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必修2 P84“与社会的联系”改编)现在我们家庭养殖的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金鱼,你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必修2 P85“拓展应用”)具有一个镰状细胞贫血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状细胞贫血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疟疾高发地区。请根据这一事实探讨突变基因对当地人生存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必修2 P83“正文”拓展)基因突变都能遗传给有性生殖的后代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必修2 P85“生物科技进展”)什么是基因编辑?常用的工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必修2 P84“正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必修2 P87“问题探讨”)为什么平时吃的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必修2 P88“相关信息”改编)秋水仙素是一种怎样的物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必修2 P89“正文”)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必修2 P88“正文信息”) 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必修2 P90“图5-7”)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必修2 P90“图5-7”)体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为四倍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物的进化
    1.(必修2 P103“思考·讨论”)人和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方面高度接近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修2 P108“思考·讨论”)枯叶蝶在停息时形似枯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形成,能否同样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修2 P108“思考·讨论”拓展)拉马克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是什么?达尔文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修2 P108“正文”拓展)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必修2 P112“知识链接”)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的变异都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必修2 P119“正文”)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必修2 P122“思考·讨论”)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关:易错易混——清一清
    易错点1: 对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差异分不清
    1.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C.染色体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易错点2:对育种过程的原理和步骤理解不到位
    2.水稻雌雄同株,从高秆不抗病植株(核型2n=24)(甲)中,选育出矮秆不抗病植株(乙)和高秆抗病植株(丙)。甲和乙杂交、甲和丙杂交获得的F1均为高秆不抗病,乙和丙杂交获得的F1为高秆不抗病和高秆抗病。高秆和矮秆、不抗病和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B(b)位于11号染色体上,某对染色体缺少1条或2条的植株能正常存活。甲、乙和丙均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和丙体细胞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甲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记为1.0)。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分析乙的核型,取乙植株根尖,经固定、酶解处理、染色和压片等过程,显微观察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其中酶解处理所用的酶是________,乙的核型为________。
    (2)甲和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1基因型有________种,F2中核型为2n-2=22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利用乙和丙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育种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和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写出F1自交获得F2的遗传图解。
    易错点3: 对变异影响的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的改变不能正确分析
    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易错点4:对系谱图中涉及基因频率计算的问题不会解析
    基因频率计算是进化一章中的难点,结合在遗传系谱图中通常描述为某种疾病患者在人群中的出现频率,此时应注意应用哈代—温伯格定律,计算疾病的基因频率,再应用于系谱图中进行计算。
    4.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
    A.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B.Ⅲ1和Ⅲ4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C.Ⅱ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
    D.Ⅱ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易错点5: 对混有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系谱图不会判断分析
    当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疾病同时出现在一个系谱图中时,考生往往会感觉很棘手,难度仿佛翻倍了,但实际上,两者是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没有干扰,应注意分别解析,还有分析后代某种性别的个体出现某病的概率时,应注意在伴性遗传的计算中是已经考虑过性别比例的,不要发生重复计算。
    5.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Ⅰ1、Ⅰ3为M型,Ⅰ2、Ⅰ4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3的基因型为LMLNXBXB
    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
    C.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Ⅰ3
    易错点6:对非单基因遗传病的问题理解不到位
    遗传病并非只有单基因遗传病一种,还有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等多种情况,故不是所有遗传病都有致病基因的,还有,检测和预防的手段也有不同。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必修Ⅱ-2 生物变异与进化
    第1关:基础知识——判一判
    一、
    1.√ 2.√ 3.× 4.× 5.× 6.√ 7.√ 8.√ 9.×
    二、
    1.× 2.× 3.√ 4.× 5.× 6.× 7.× 8.√ 9.√
    三、
    1.× 2.× 3.× 4.×
    四、
    1.√ 2.√ 3.× 4.√ 5.× 6.√ 7.× 8.√ 9.√
    第2关:对接教材——填一填
    一、
    1.借助显微镜可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圆饼状还是镰刀状进行诊断。
    2.从基因角度分析,结肠癌发生的原因是相关基因(包括抑癌基因Ⅰ、原癌基因、抑癌基因Ⅱ、抑癌基因Ⅲ)发生了突变。
    3.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发生在该植株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
    4.不是,有些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即无害也无利。
    5.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人工选择产生的。
    6.镰状细胞贫血症致病基因携带者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易患疟疾的地区,镰状细胞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面。虽然这个突变体的纯合子对生存不利,但其杂合子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存。
    7.不一定;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时,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时,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8.基因编辑是对基因进行定点“修改”,以改变目的基因的序列和功能,让“不好”的基因变成“好”的基因,就可以进行基因治疗和物种改良。基因编辑用到的工具是人工合成的短链RNA和一种来自细菌的核酸酶Cas9。
    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10.因为香蕉栽培品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33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无法形成种子。
    11.秋水仙素(C22H25O6N)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使用时应当特别注意。
    12.单倍体并非都不育,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若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13.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都与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着丝粒分裂后没有纺锤体的牵引作用,因而不能将染色体拉向细胞的两极,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14.①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是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该基因还存在,一般只是变为原来的等位基因;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是某个基因或染色体片段重复出现或减少。②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15.确认是四倍体还是单倍体,必须先看发育起点。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四倍体。
    二、
    1.说明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并且亲缘关系很近。
    2.能,这样的个体产生的后代不易被敌人发现,因而能生存下来产生后代,而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后代也具有这一性状。
    3.拉马克观点:长颈鹿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就会用它的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这样长期“使用”它的脖子,久而久之就更长了(用进废退),然后遗传给了下一代(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观点: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时期,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长的个体会有较多的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颈部和四肢较短的个体则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不容易生存下来,也无法繁殖后代,所以颈部和四肢较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
    4.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体色),而不是基因型;基因型并不能在自然选择中起直接作用。例如天敌在捕食桦尺蛾时,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5.都能。染色体数目变异必然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进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也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6.特定昆虫给特定植物传粉,这样可以提高传粉效率,并且昆虫也可以得到较多的食物或保护,是互利的过程。
    7.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第3关:易错易混——清一清
    1.详解:从图中看出一个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DT、Dt、dT和dt四种精子,而正常的减数分裂只能产生四个两种类型的精子,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产生了四种精子。
    答案:B
    2.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甲(高秆不抗病植株)和乙(矮秆不抗病植株)杂交、甲(高秆不抗病植株)和丙(高秆抗病植株)杂交获得的F1均为高秆不抗病,说明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不抗病对抗病为显性,则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胞间层有果胶,这将导致压片效果不好,应经过酶解处理,除去细胞之间的果胶层,故酶解处理时所用酶为果胶酶;该水稻核型为2n=24,则染色体可分为12组,每组含有2条,分析题图可知,乙的11号染色体减少一半,推测其11号染色体少了一条,故乙的核型为2n-1=23。
    (2)结合分析可知:甲基因型为AABB,基因B(b)位于11号染色体上,乙缺失一条11号染色体,且表现为矮秆不抗病植株,故其基因型为aaBO,则甲(AABB)与乙(aaBO)杂交,F1为AaBB∶AaBO=1∶1,共2种;F1自交,其中AaBB自交,子代核型均为2n=24;其中AaBO(产生配子为AB、AO、aB、aO),自交子代2n-2=22的植株(即缺失两条染色体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2×1/4=1/8。
    (3)若想让乙aaBO(矮秆不抗病植株)与丙AAbb(高秆抗病植株)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aabb),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乙和丙杂交获得F1(AaBb),取F1中高秆不抗病的植株进行自交,从F2代中选取矮秆抗病植株(aabb),即为所选育类型。
    (4)甲植株基因型为AABB,丙植株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F1基因型为AABb,F1自交获得F2的遗传图解如下:
    答案:(1)果胶酶 2n-1=23 (2)2 1/8 (3)乙和丙杂交获得F1,取F1中高秆不抗病的植株进行自交,从F2代中选取矮秆抗病植株
    (4)
    3.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基因Ts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当基因突变为ts后表现为雌株,玉米雌雄同株M的基因型为TsTs,则实验中品系M作为父本,品系甲和乙的基因型为tsts,则作为母本。由于基因A只有一个插入到玉米植株中,因此该玉米相当于杂合子,可以看做为AO,没有插入基因A的植株基因型看做为OO,则分析实验如下:
    实验一:品系M(OOTsTs)×甲(AOtsts)→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1;让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自交,若基因A插入到ts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则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产生的配子为Ats、OTs,那么后代为1AAtsts抗螟雌株∶2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该假设与题意相符合,因此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
    实验二:品系M(OOTsTs)×乙(AOtsts)→F1AOTsts抗螟矮株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1,选取F1AOTsts抗螟矮株雌雄同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抗螟∶非抗螟=1∶1,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说明基因A与基因ts没有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A与基因ts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但是抗螟∶非抗螟=1∶1,不符合理论结果3∶1,说明有致死情况出现。
    详解:(1)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一中玉米雌雄同株M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雄同株,而甲品系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株,只能做母本,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1的非抗螟植株基因型为OOTsts,因此为雌雄同株。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一的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自交,后代F2为1AAtsts抗螟雌株∶2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结果,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后代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AAtsts,将F2中AAtsts抗螟雌株与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进行杂交,AAtsts抗螟雌株只产生一种配子Ats,AOTsts抗螟雌雄同株作为父本产生两种配子,即Ats、OTs,则后代为AAtsts抗螟雌株∶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1。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选取F1AOTsts抗螟矮株雌雄同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抗螟∶非抗螟=1∶1,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故乙中基因A不位于含基因ts的2号染色体上,且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影响了F1的繁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二的F1中,后代AOTsts抗螟矮株雌雄同株∶OOTsts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1∶1,则说明含A基因的卵细胞发育正常,而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故推测最可能是F1产生的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导致后代中雄配子只产生了OTs 和Ots两种,才导致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的F2中雌雄同株∶雌株=3∶1,故F2中抗螟矮植株中ts的基因频率不变,仍然为1/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中抗螟矮株的基因型雌雄同株为1/3AOTsTs、2/3AOTsts,雌株基因型为AOtsts,由于F1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则1/3AOTsTs、2/3AOTsts产生的雄配子为2/3OTs、1/3Ots,AOtsts产生的雌配子为1/2Ats、1/2Ots,故雌株上收获的籽粒发育成的后代中抗螟矮植株雌株AOtsts所占比例为1/2×1/3=1/6。
    答案:(1)甲 雌雄同株 (2)是 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 (3)不位于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1/2 1/6
    4.分析:据图分析,Ⅱ1正常,Ⅱ2患病,有患病的女儿Ⅲ3,且已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病应为显性遗传病(若为隐性遗传病,则Ⅱ1正常,后代女儿不可能患病),设相关基因为A、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Ⅲ1和Ⅲ4正常,故Ⅲ1和Ⅲ4基因型为XaXa,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错误;Ⅱ3患病,但有正常女儿Ⅲ4(XaXa),故Ⅱ3基因型为XAXa,Ⅱ3与Ⅱ4(XaY)再生儿子为患者XAY的概率为1/2,C错误;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Ⅱ7正常,基因型为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故Ⅱ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D正确。
    答案:D
    5.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只能遗传给女儿,而女性的色盲基因既可以来自于母亲,也可以来自于父亲,既能遗传给女儿,也能遗传给儿子。在MN血型系统中,M型、N型和MN型的基因型依次为LMLM、LNLN和LMLN。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依据图示呈现的亲子代的表型推知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各选项的正确与否。
    详解:仅研究红绿色盲,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XbY,由此推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Ⅱ2和Ⅱ3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1∶1。仅研究MN血型,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Ⅱ1、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LMLN。综上分析,Ⅱ3的基因型为LMLNXBXB或LMLNXBXb,Ⅱ2是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1/2,A错误、C正确;Ⅰ3和Ⅰ4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Ⅱ4的基因型为LMLN,表型为MN型,B错误;Ⅰ1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XBY,因此Ⅲ1携带的Xb来自于Ⅱ3,Ⅱ3携带的Xb来自于Ⅰ2,即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Ⅰ2,D错误。
    答案:C
    6.详解: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能是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A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B错误;杂合子筛查用于检测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而染色体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不能用杂合子筛查法筛选,C错误;不同遗传病类型的再发风险率不同,所以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正确。
    答案:D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8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稳态与调节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稳态与调节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的稳态,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与环境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类型,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