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北斗星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北斗星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解析版)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北斗星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解析版)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北斗星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北斗星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北斗星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北斗星盟阶段性联考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山东青岛的鳌山湾海域,通过巨型气泵加速海水上泛,用巨型气泵替代传统的挂袋施肥,辅助海带等海藻类生长。下图为巨型气泵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用巨型气泵替代传统的挂袋施肥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海水流动 B. 增加表层海水氧气 C. 促进海洋生态修复 D. 提高海藻产量
    2. 使用巨型气泵工程养殖海藻对该海域的影响有( )
    ①增加降水②增加海洋固碳③降低气温④减少渔业资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增加海水流动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用巨型气泵替代传统的挂袋施肥可以加速海水上泛,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海洋生物生长,可促进海洋生态修复,与氧气无关,B错误,C正确;提高海藻产量挂袋施肥也可以达到目的,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用巨型气泵替代传统的挂袋施肥可以加速海水上泛,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鱼类可以大量繁殖,④错误;冷海水上泛,会使该海域水温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低温期是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期”,碳在海流的作用下不断被带入深海,在深海长期储存,达到固碳的效果,②正确;水温降低,蒸发减弱,降水可能减少,①错误;水温降低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降低气温,③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0.8%,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聚集地。据目前测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3%为陆地植被吸收,35%为海洋所吸收,而其余部分暂留存于大气中,因此,利用海洋的固碳作用,发展海洋低碳技术,对实现我国的减排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为寒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图中容易形成大型渔场的海域有(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由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图为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由所学知识可知,③是南赤道暖流,④是巴西暖流,①是西风漂流,②是本格拉寒流。图中为寒流的是①和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乙处为④巴西暖流和①西风漂流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深层营养物质上泛;丁处为离岸风形成的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升将深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均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形成渔场。甲处和丙处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不是上升补偿流处,不易形成渔场。综合上述分析,容易形成大型渔场的是乙和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深层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离岸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处,深层海水上升时将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粗实线为板块边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甲地位于( )
    A.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 B.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6. 乙边界类型形成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沟②海岭③裂谷④高大山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北侧为太平洋板块,南侧为南极洲板块,甲地位于两个板块分离处,属于生长边界,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题详解】
    乙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高大山脉,①④正确;海岭、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萨维尔·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下图为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沿27°N的局部地形剖面及植被分布图,甲、乙为其中两座山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乙山山麓植被的分布,体现了(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 造成甲山3400-3500米东侧没有针叶林分布的原因是该地( )
    A. 阳坡 B. 阴坡 C. 背风坡 D. 迎风坡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如图乙山麓植被为稀疏灌丛草,再往上为森林带,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西南季风越过甲山脉后在背风坡一侧的河谷地带下沉增温,降水较少,山麓植被稀少,再加上河谷地带,地形闭塞,水汽难以深入,导致山麓的地带植被为稀树灌丛草,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同一山脉因海拔高度变化出现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与本题不符,A错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因热量变化而导致的植被分布差异,C错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是东西方向因水分差异变化而出现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更替,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甲山3400-3500米东侧没有针叶林分布,但是分布着落叶阔叶林,说明气温高,西南季风越过山脉后在背风坡一侧的河谷地带下沉增温,C正确,D错误;阳坡阴坡应对应南坡北坡,而不是东西坡,AB错误。故选C。
    【点睛】地方性分异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也就是非地带性。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溶洞底部通常有一定坡度且不平坦,因水体流动速度不同,形成了像梯田一样阶梯式的边石坝,左图为边石坝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图中边石坝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溶蚀
    10. 边石坝岩石类型为右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于洞底通常有一定坡度且不平坦,使水体能够流动。在水的流速较快的区域,石灰岩遇到水二氧化碳逸出更多,析出的碳酸钙沉淀也就更多,因此流速较快的区域就逐渐隆起并形成一条堤坝。水漫过堤坝继续流动,在更低处又会形成新的堤坝,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就形成了梯田一样阶梯式边石坝。属于流水沉积作用,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甲是变质岩,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丁是岩浆,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乙是岩浆岩,剩下的丙是沉积岩,边石坝岩石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对应丙,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三大岩石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代表: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沉积岩代表: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代表:大理岩、板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下左图为北美洲局部简图,下右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甲地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2. 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洋流性质④海陆位置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右图可知,甲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摄氏度,全年温和多雨,再根据左图甲地位于40°到60°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C正确;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30°到40°大陆西岸,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小于0摄氏度,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气温季节变化小,乙地气温季节变化大,主要是因为甲离海近,受海洋调节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低,而乙地距海洋远,不受海洋调节作用,④正确;甲地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乙地深居内陆,夏季偏南风带来高温天气,冬季偏北风带来低温天气,都属于大气环流,②正确;甲乙纬度相当,太阳辐射相当,①错误;乙地不受洋流影响,与洋流性质无关,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1.纬度(决定性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阴坡的气温通常低于阳坡;谷地和盆地地形,由于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如果有高大地形阻挡冬季风,冬季气温就会比较高。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会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如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夏季温度会略低,而冬季温度会略高。4.洋流:暖流会起到增温的作用,寒流会起到降温的作用。5.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这个原理可解释为什么南极的气温比北极更低);绿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裸地。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会使得气温升高。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等压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四条虚线为冷锋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 )
    A. 10144 B. 1017 C. 1027 D. 1033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①处为高压脊,在高压脊处,空气是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汇,不会产生锋面,①错误;②③④位于低压槽处,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交汇,因此可以形成锋,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北半球低压系统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从北方过来的冷空气推动②④形成冷锋,从南方过来的暖空气推动③形成暖锋。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M地东侧为低压槽,风由M处吹向低压槽,说明M处气压较高,M地外围闭合等压线旁边的两条线数值分别为1025和1020,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M处外围等压线的数值为1025,图中等压线的等值距为5,M处气压更高,所以其气压值范围是1025 -1030hPa,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是等值线问题的判断规律。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有一闭合等值线,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大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大值还要大。其取值范围是闭合等值线的数值=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相邻线差值,反之,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小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小值还要小。其取值范围是闭合等值线的数值=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相邻线差值。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村落位于( )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背斜谷 D. 向斜谷
    16. M、N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村落所在岩层为P3,比两侧岩层新,对应向斜,再根据图中河流和等高线可知,位于山谷地区,对应向斜谷,背斜中间岩层较老,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6题详解】
    从M到N先经过村落,对应向斜,先经过向斜再经过背斜,AB错误;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河流流向N方向,村落到N这条线沿河谷延伸,地势应该越来越低,D图中从村落到N有一个高地,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一般方法:(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不同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不同)。(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②根据断层来判断(若断层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则断层的时间晚于其岩层的形成时间)。
    某中学地理老师在浙江省某地于当地时间6点拍摄到一张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此时拍摄者面朝向( )
    A. 正东 B. 正南 C. 正西 D. 正北
    18. 当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B.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 东非草原动物往南迁移 D. 非洲西南部高温干燥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地时间6点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之上,浙江在北半球,故可推测太阳此时在东北方向,因此此时拍摄者面朝阳正东,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地时间6点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之上,浙江在北半球,说明当地日出方位为东北,故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巴西高原为冬季,草木枯黄,A错误;北印度洋此时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B正确;东非草原动物往北迁移,C错误;非洲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正值温和多雨,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世界标准时2021年12月4日07时44分,智利联合冰川站(79°45'S,82°30'W)出现了39秒的“日落”(日食)。下图为我国星空摄影师守候整日,利用特殊的鱼眼镜头拍下的“日食时钟”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当太阳最接近地平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京朝阳初升 B. 杭州日影西南 C. 伦敦晚霞似锦 D. 洛杉矶灯火阑珊
    20. 日食现象位于图中(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题干中太阳最接近地平线,可推出此时接近日出或日落。材料中给出“39秒日落日食”,拍到时刻即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根据材料“世界标准时2021年12月4日07时44分,…出现日落日食”,世界标准时间为0时区区时,计算得出此时的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2月4日15时44分。此时间为下午时刻,北京不是朝阳初升,A错误;此时间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杭州日影应位于东北,B错误;伦敦0°经线经过,此时07时44分,应为上午是时间,并不是晚霞似锦,C错误;洛杉矶使用美国西八区区时,根据区时计算,此时应是12月3日23时44分,洛杉矶是美国的大城市,此时正是灯火阑珊,D正确。故选择D。
    【20题详解】
    图中拍摄的是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图,图中乙标出地平线,那么离地平线最远的地方应是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但在智利联合冰川站以北,因此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即可确定东西方向,甲为西南方向,乙为东南方向。日食出现在日落时刻,因此选择A。
    【点睛】三点定轨迹:三点为日出、日落和正午太阳的位置。
    日出日落的方位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赤道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直射点位于赤道,正东升正西落;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赤道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正午太阳位置: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南;回归线之间,结合移动规律分析;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北。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丁坝是一种水利工程设施,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与堤岸构成“丁”字形。左图为德国莱茵河下游河段示意图,右图为我国钱塘江入海口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推测莱茵河修建丁坝的主要目的是( )
    A. 拦截河道浮冰 B. 削减汛期洪峰 C. 拦蓄河流淡水 D. 增加航道水深
    22. 与莱茵河不同,钱塘江丁坝只在一侧修建,其位置最可能位于及其作用为( )
    A. 甲岸抬高潮水水位 B. 乙岸利于船舶停靠 C. 甲岸减少潮水侵蚀 D. 乙岸减少流水侵蚀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莱茵河是世界最繁忙的河流航道之一,莱茵河下游修建丁坝可以增加航道水深,保障通航能力,D正确;莱茵河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无结冰期,A错误;丁坝不能削减汛期洪峰,也不能拦蓄河流淡水,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钱塘江入海口处潮汐作用明显,对岸线侵蚀强烈,甲岸河道较窄,潮水水位被抬高,侵蚀更为强烈,因此在此处修建丁字坝,以减少潮水侵蚀;乙岸受潮水侵蚀作用较小。丁字坝建成后,泥沙会在附近沉积,不利于船舶停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丁坝又称挑水坝,可以减轻江(潮)水对堤塘的冲击,延长堤塘的使用寿命和抗潮防汛强度。丁字坝的走向深入河道,用来使水流集中在河道中心以加快流速、刷深河床、抑制泥沙沉积、与加深航道水深等;同时使靠近河岸的流速迂缓,避免水流冲刷河岸,泥沙在坝田里淤积,以造成新岸。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生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
    23. 鲣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受海水表层温度影响明显。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渔场分布有密切关系。下图为不同事件时期,鲣鱼资源渔场分布图。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为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
    ②右图时期,信风较弱,鲣鱼资源分布偏东
    ③左图为强拉尼娜事件时期图
    ④右图时期,信风较强,鲣鱼资源分布偏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这种现象叫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自东向西洋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中西太平洋渔业减产,对应左图;东南信风势力强,为拉尼娜事件,太平洋中东部水温降低,冷海水上升强,自东向西的洋流携带营养物质增多,中西太平洋渔业增产,为右图。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下图中实线为锋线,阴影区域为雨区,气压值a=b>c。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若气压值d>e,图示天气系统为( )
    A. 北半球冷锋 B. 北半球暖锋 C. 南半球冷锋 D. 南半球暖锋
    25. 若锋线向西北方向移动,下列气压值判断正确的是( )
    A. c>e B. c

    相关试卷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地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醉汉树”的特征及其成因是,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下列关于东方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醉汉树”的特征及其成因是,年降水量最多的是,下列关于东方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北斗星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