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稳定性作业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稳定性作业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稳定性作业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稳定性作业含答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稳定性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稳定性作业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二十三 生态系统与稳定性
    高频考点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本考点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营养结构及生态金字塔等。结合实例,通过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加深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
    基础
    1.(2022广东,6,2分)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答案 C 
    2.(2021北京西城二模,11)蚜虫的幼虫分泌蜜露供蚂蚁取食,蚂蚁舔食移除蜜露的机械清洗行为作为生理刺激可加速蚜虫吸取植物汁液。当植物营养缺乏时,蚂蚁就会把蚜虫运到新的区域,并保护它们不受瓢虫等肉食性昆虫的侵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蚜虫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
    C.蚂蚁和蚜虫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D.蚜虫可从植物汁液中获取植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A 
    3.(2017浙江11月选考,10,2分)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植食(性)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答案 D 
    重难
    4.(2015天津理综,1,6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非生物)环境影响
    答案 D 
    5.(2018浙江11月选考,27,2分)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
    C.海洋中的含(储)碳量高于大气圈,但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补充CO2
    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
    答案 C 

    综合
    6.(2020北京,16,12分)北极圈附近的A群岛由众多生态环境相似的岛屿组成,是许多海鸟的栖息地。一百多年以前,北极狐被引入到一些岛屿上定居。几十年后发现,无北极狐岛(W岛)的植物群落无明显变化,而有北极狐岛(Y岛)上较高的草本植物明显减少,苔藓增加。为分析北极狐的引入是否导致植物群落的变化,生态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Y岛的生态系统由岛上所有的生物与    共同组成,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北极狐属于    者。 
    (2)研究者调查了若干Y岛和W岛的海鸟密度,统计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Y岛上的海鸟密度比W岛    。 
    (3)进一步调查发现,Y岛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及土壤氮、磷含量均低于W岛。研究者选择Y岛上的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施肥实验证明了Y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所致。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                        。 
    (4)综上所述,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北极狐的引入导致的植物群落变化。
    A.岛屿土壤肥力降低 B.北极狐捕食海鸟
    C.土壤中的鸟粪减少 D.海鸟数量减少
    北极狐引入并定居→    →    →    →    →植物群落变化 
    答案 (1)非生物环境/无机环境 消费 (2)小/低 (3)施肥地块(实验组)的植物干重高于未施肥地块(对照组) (4)B D C A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本考点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大功能,以及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构建和分析模型加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结合实例深入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能力考查点多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案例或解决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基础
    1.(2020北京东城二模,1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f代表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B.在“草→兔→狼”这一条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C.若有未利用的能量,则在g和i中有一处表示未利用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
    答案 D 
    2.(2021浙江6月选考,7,2分)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答案 A 
    3.(2018全国Ⅲ,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 B 
    重难
    4.(2021广东适应性考试,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定量研究的开创性工作。如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1)。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能量利用和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能被生态系统固定的效率小于0.1%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464.6 J·cm-2·a-1
    C.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降低
    D.该生态系统中两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范围是13%~20%
    答案 C 
    5.(2021河北,22,9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  型(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群落的物种组成 次生 (2)“S” 环境容纳量(K值) (3)升温可能降低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少,或者升温提高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使二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减少,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降低 (4)(含碳)有机物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综合
    6.(2021北京,11,2分)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C.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答案 B 
    7.(2020北京房山一模,12)春天,青蛙是池塘食物网的一部分,到了秋天,它转移到陆地,又加入了草地食物网。因此,青蛙是池塘和草地这两个不同食物网的连接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池塘里的蝌蚪和草地上的青蛙属于两个物种
    C.狐狸属于消费者,为图示草地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
    D.池塘和草地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源于太阳能
    答案 B 
    8.(2022湖北,22,14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    ;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    。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 
    答案 (1)分解者 不一定 (2)1%~4% (3)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喷淋降温等;合理密植可改善通风条件,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供生长需要的无机盐、CO2等,喷淋降温可缓解因强光照高温导致的光合“午休”现象,从而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考点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形成原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考题常以对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为背景,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保护。
    基础
    1.(2021北京西城二模,12)延庆区的野鸭湖是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种类及数量恒定不变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C.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D.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
    答案 B 
    重难
    2.(2019北京理综,5,6分)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
    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
    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 C 
    3.(2021北京海淀一模,11)某地区将低洼荒地通过引入水源改造成为湿地生态公园,改造后的湿地生态公园物种丰富度逐渐上升。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
    B.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C.水草减少对草食性鱼类的影响强于其对杂食性鱼类的影响
    D.湿地生态公园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原低洼荒地
    答案 C 



    综合
    4.(2021北京西城一模,12)使用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源,可解决水资源需求难题,但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圆明园以多种沉水植物为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湖中心到湖岸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N和P被沉水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
    C.需定期收割沉水植物,以避免大量繁殖后死亡导致二次污染
    D.通过沉水植物修复水体,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B 
    易混易错
    易混
    1.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2020北京西城一模,13)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
    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D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2020北京顺义二模,15)某地建立了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草从塘泥中吸收有机碳
    B.群落内可完成物质循环利用
    C.该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光合作用是碳进群落的唯一途径
    答案 C 
    易错
    3.生态金字塔(2019全国Ⅱ,6,6分)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 A 
    4.某营养级包括的生物(2020浙江7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 B 
    题型模板
    题型一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与构建
    典型模型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分析
    模型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离不开负反馈调节机制,在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各种生物可通过捕食关系影响彼此的食物来源、进而影响生物的数量变化。
    1.(2013广东理综,5,4分)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答案 A 
    变式题型
    变式 食物链的构建
    模型特征:可依据数量变化、能量多少、体内有害物质含量等信息构建食物链或食物网。
    2.(2011全国,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    、    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 7
    0.003 7
    0.035
    0.035
    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答案 (1)(种间)竞争 捕食 寄生
    (2)
    题型二 能量流动模型的分析与计算
    典型模型
    常规情况下的能量流动模型
    模型特征:常规情况下,对无人类参与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时,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流向包括两部分:自身呼吸散失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2018江苏,28,8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     ,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水草→甲→丁 (2)丙和丁 捕食和(种间)竞争 (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大于 (5)丁 (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变式题型
    变式 特殊情况下的能量流动模型
    模型特征:常见特殊情况:1.短期分析时,需考虑粪便量、暂时未利用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有人类参与的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投入的能量(如饵料、有机肥中的能量);有产品输出时,输出物中的能量已离开原生态系统。
    2.(2020北京西城期末,11)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46 795 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
    B.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净光合量之比
    C.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该生产模式把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答案 D 

    实践应用
    3.(2021北京海淀二模,16)对含海产品进行有计划放养的海域称为海洋牧场。研究者在某地设置了以人工鱼礁、海带养殖和牡蛎养殖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调查了上述区域和对照海域的生态学数据,以期进一步优化海洋牧场布局。
    (1)①人工鱼礁是人们在预定水域放置的构造物,可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和产卵场所,人工渔礁中的            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②定期捕捞海带和牡蛎都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海带可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水体中     的含量。牡蛎虽可取食水体中的藻类,但大规模养殖还需定期投喂饵料,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动物类群,以浮游植物、细菌、碎屑等为食物,而它们本身又是很多其他海洋动物重要的食物来源。浮游动物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者调查了四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表。

    对照区
    海带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
    人工鱼礁区
    总丰富度
    (ind/m3)
    20.35
    20.95
    12.11
    47.54
    表中数据显示,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总丰富度最高,结合文中信息推测原因:                                              。 
    (3)研究者测定了四个区域表层海水的无机氮与活性磷含量(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结果表明,        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分析可能的原因:                                               。 
    (4)综合上述调查数据,选择生态效益最佳的区域并简述理由:                                                                            。 
    (5)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研究者提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了人工鱼礁,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    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         ,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答案 (1)①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②溶解氧 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养殖牡蛎的需求;牡蛎不断从该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回归该生态系统 (2)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栖息和产卵场所;海洋动物的粪便、碎屑可为部分浮游动物提供食物,同时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3)牡蛎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的残饵、牡蛎的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N、P;牡蛎养殖区藻类等被取食强度大,生产者减少,吸收的N、P少 (4)人工鱼礁区。人工鱼礁区能够显著提升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从而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鱼礁区还能够降低水体中N和P的含量,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5)垂直 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联系与区别(2022北京东城一模,11)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C.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
    答案 D 
    2.(2022北京海淀一模,11)研究人员对雪松湖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了统计,由结果发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相当于该湖区入射光能的0.1%左右,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约占生产者的13.3%,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只约占食草动物的22.3%,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B.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C.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和粪便排出等原因导致其同化量仅占食草动物的22.3%
    D.物质是上述能量流动过程的载体,能量流动又驱动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答案 C 
    3.生物富集(2022北京西城一模,11)多氯联苯(PCB)是人工合成、不易被降解的有机物,有强致畸性,青岛近海海域及生物体内PCB的含量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
    采样点
    海域PCB平均含量(ng/g)
    肌肉组织PCB
    平均含量(ng/g)
    鱼类
    软体类
    虾类
    1
    6.58
    116.4
    97.5
    90.8
    2
    10.76
    547.3
    386.7
    121.4
    3
    9.16
    524.9
    138.3
    154.7
    A.PCB在生物体内积累造成生物富集现象
    B.根据结果推测鱼类可能处于较高营养级
    C.PCB扩散到远海水域体现污染具有全球性
    D.PCB污染说明生态系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D 
    陌生情境
    4.海洋细菌B利用化学信息抵御纤毛虫的捕食(2022北京海淀一模,17)海洋细菌B可裂解DMSP(海水中的一种含硫有机物)产生生物毒性物质丙烯酸,用以抵御纤毛虫(一种单细胞动物)等捕食者,研究人员对此开展研究。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划分,纤毛虫属于    。 
    (2)研究发现海洋细菌B的菌体表面存在一种可裂解DMSP的酶DL。研究人员将野生型B菌株和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b菌株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分别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纤毛虫细胞内的食物泡形成情况,结果如图1、图2。

    图1

    图2
    ①据图1可知,纤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    形增长,据图1中Ⅰ~Ⅳ组实验结果推测,有DMSP时,野生型B菌体存活率     缺陷型b菌株。 
    ②在Ⅰ~Ⅳ组实验中,Ⅱ组纤毛虫种群的K值更小。综合分析上述信息,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A.纤毛虫可获得的食物资源减少
    B.野生型B菌株合成酶DL
    C.丙烯酸抑制纤毛虫取食B菌株
    D.酶DL裂解DMSP产生丙烯酸
    野生型B菌株含有控制酶DL合成的基因→   →   →   →   →上述现象。 
    ③图2中支持②所作解释的证据是                        。 
    (3)已知不含酶DL的海洋细菌A也是纤毛虫的食物,为继续探究细菌B抵御纤毛虫捕食的机制,科研人员将野生型细菌B、缺陷型细菌b分别与细菌A按一定比例混合,再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培养液中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3。(设细菌B数量细菌A数量为S1细菌b数量细菌A数量为S2)据图推测。野生型细菌B在含有DMSP时,可以通过改变纤毛虫的      来降低被捕食概率。 

    (4)综上所述,从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任选一个层次,阐明化学信息的调节作用。
    答案 (1)消费者 (2)①“S” 高于 ②B D C A ③与野生型B菌株共同培养时,有DMSP条件下纤毛虫体内带荧光标记的食物泡少于无DMSP;与缺陷型b菌株共同培养时无此差异 (3)捕食偏好 (4)群落层次:化学信息能够调节海洋细菌A和B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层次:化学信息的动态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复杂情境
    5.生物入侵对碳循环的影响(2022北京西城一模,16)为研究外来植物的引入对本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展开了相关实验。
    (1)研究人员构建多个实验生态系统。系统中添加的外来植物、当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了    。所有实验系统外均用透光的网膜隔离,目的是    。(填选项前字母) 
    a.保证生产者光合作用所需光能
    b.防止系统内外动物迁出、迁入
    c.阻止实验系统内的热能散失
    (2)请在图中补充文字、箭头及相应的生理过程,完善实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3)研究人员测定不同实验系统(引入的外来植物比例不同)的部分指标如图所示。



    注:比叶面积=总植物叶面积/总植物干重
    ①结果显示,随外来植物所占比例升高,              。 
    ②随着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的引入,输入生态系统的    增加,沿    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 
    (4)近期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即通过某种方式抵消生态系统产生的CO2,实现CO2“零排放”。根据实验结果及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引入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对碳中和的影响。
    答案 (1)生物群落 a、b
    (2)

    (3)①平均比叶面积、食草动物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增加 ②总能量 食物链(网) (4)结果显示,实验周期内CO2固定量增加,有利于碳中和,但引入外来植物,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碳中和。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4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4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作业(广东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作业(广东版)含答案,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葛之覃兮,施与中谷,维叶萋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作业 (广东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作业 (广东版)含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557,1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