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增殖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增殖作业含答案,共23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专题7 细胞增殖
A组
简单情境
1.槲皮素(2022茂名二模,8)科学家研究发现槲皮素有潜在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用槲皮素处理一定数量的胃癌细胞24 h后观察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数目相对较多。据此推测槲皮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原因不可能是抑制( )
A.细胞的缢裂 B.纺锤体的形成
C.着丝粒的分裂 D.DNA的复制
答案 D DNA复制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若抑制DNA的复制,细胞会停留在分裂间期,导致与未处理组相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数目相对较少,D符合题意。
复杂情境
2.微核测试技术(2022广东二模,5)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是监测水质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染色体若在有丝分裂后期丢失着丝粒,则这些染色体片段不能在分裂末期进入细胞核,最后会浓缩成游离于细胞核之外的小核,称为微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微核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的主要原因是无纺锤丝牵引
C.制作蚕豆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微核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
答案 B 由题意知,微核是染色体着丝粒丢失导致的,故微核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纺锤丝可以牵引着丝粒引导染色体分离,而微核的着丝粒丢失,故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的主要原因是无纺锤丝牵引,B正确;制作蚕豆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错误;微核是游离于细胞核之外的小核,故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微核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3.细胞周期曲线图(2022汕头二模,13)已知人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22 h。如图是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A)及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图B),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A
图B
A.细胞在G1、S期发生DNA解螺旋时都需要消耗能量
B.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会导致G1期的细胞数量增多
C.通过对细胞计数可分析推算出细胞周期和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
D.若在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胸苷,则分裂一次后子细胞不一定都有放射性
答案 D G1期DNA解旋进行转录,S期DNA解旋进行DNA的复制,均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S期进行DNA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会导致G1期的细胞数量增多,B正确;细胞数目加倍间隔的时间为细胞周期,通过计算不同阶段的细胞数目占比,可以推算出各个阶段的时间,C正确;DNA进行半保留复制,若在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胸苷,则分裂一次后所有子细胞都有放射性,D错误。
复杂陌生情境
4.胞质分裂(2022 T8联考,9)有丝分裂的核分裂是一个相互连续的过程,胞质分裂则相对独立,开始于有丝分裂后期,完成于末期,如图表示胞质分裂的整个过程。收缩环由大量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等组装而成,用抗肌动蛋白、抗肌球蛋白的药物处理处于分裂期的活细胞,收缩环的收缩活动停止,分裂沟逐渐消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收缩环处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B.若该图表示某生物体细胞的胞质分裂,则该生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
C.抗肌动蛋白、抗肌球蛋白的药物也可以诱导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作用原理和秋水仙素作用原理相似
D.分裂沟的定位可能与纺锤体的位置有关
答案 D 细胞膜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错误;据图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B错误;抗肌动蛋白、抗肌球蛋白的药物能诱导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但是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原理是抑制细胞质的分裂,该作用原理和秋水仙素作用原理不同,C错误;分裂沟在赤道板处确立,而赤道板是和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的平面,因此分裂沟的定位可能和纺锤体的位置有关,D正确。
B组
简单情境
1.航天搭载对有丝分裂的影响(2022湖南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预测四,4)湖南石门柑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为探索航天搭载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石门柑橘茎尖为材料进行研究,在观察时拍摄了两幅显微照片(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拍摄的这两幅照片属于建立了物理模型
B.照片a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C.石门柑橘茎尖细胞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照片b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单的染色体,可能是纺锤体结构异常导致的
答案 A 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模型,A错误;照片a中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石门柑橘茎尖细胞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可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细胞两级,所以落单染色体的出现,可能是纺锤体结构异常导致的,D正确。
复杂陌生情境
2.重金属对细胞分裂的影响(2022湖南湘潭考前模拟五,9)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影响细胞的分裂,还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等现象。图1是不同浓度氯化镉(CdCl2)对龙葵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图2是对照组(不含CdCl2)细胞和50 μmol/L CdCl2处理组细胞的各周期细胞数(其中G1表示DNA合成前期,S表示DNA合成期,G2表示DNA合成后期,M表示分裂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dCl2浓度越高,细胞周期越短
B.由图2数据可计算对照组与50 μmol/L CdCl2处理组细胞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长
C.在CdCl2处理组,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结合题述资料分析,CdCl2与秋水仙素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机理不同
答案 D 图1表明氯化镉能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升高抑制程度越大,细胞周期越长,A错误;由图2数据可计算对照组与50 μmol/L CdCl2处理组细胞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细胞数比值,无法计算时长,B错误;由于CdCl2处理组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只有少数细胞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变异,C错误;通过题述资料分析,CdCl2抑制DNA的复制,使细胞分裂停留在G1期,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M期的作用机理不同,D正确。
C组
简单情境
1.星射线(2022扬州中学4月考,7)如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星射线对染色体附着的连续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中心体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
B.图1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C.图2发生在后期,染色体在星射线牵引下移动
D.图1~3过程保证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两极
答案 C 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此时期中心体复制并倍增,A正确;图1中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说明已经完成复制,且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但星射线还未与染色体相连,由此判断图1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图2一根星射线附着在染色体的一个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图1~3过程中,在中心体和星射线的作用下,保证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两极,实现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D正确。
复杂情境
2.动粒、着丝粒(2022盐城伍佑中学调研一,3)动粒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两侧的多蛋白结构(如图所示),其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近期研究发现,纤维冠主要由围绕在动粒外层的促使染色体分离的马达蛋白组成,与纺锤丝微管连接,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马达蛋白和动粒合成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无法分离的原因是马达蛋白不能合成
C.动植物细胞内的纺锤丝(星射线)都是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的
D.纤维冠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时需要消耗ATP
答案 D 由题干信息可知,动粒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两侧的多蛋白结构,则动粒应形成于间期,A错误;由于马达蛋白可促使染色体分离,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说明马达蛋白已形成,可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无法分离不是马达蛋白不能合成的原因,B错误;动物细胞的星射线由两组中心粒发出,进而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C错误;纤维冠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时需要ATP提供能量,D正确。
3.同位素标记(2022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二,7)将核DNA链均被3H标记的水稻(2n=24)幼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定期检测根尖细胞中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
B.处于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
C.若某个细胞中没有放射性则至少是经过两次分裂形成的
D.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24条
答案 D 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3H标记DNA分子双链,在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DNA半保留复制一次产生的子代DNA都是一条链含3H,一条链不含3H,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染色体均有3H标记;第二次DNA完成复制以后的前期、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标记,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上的DNA分子的一条链有3H标记,另一条单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无3H标记,有丝分裂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有一半染色体被3H标记,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因此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被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0~2n。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B、C正确;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均有标记,此时期染色体有48条,因此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48条,D错误。
4.微核与有丝分裂(2022扬州中学3月月考,21)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产生缺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在主核之外,形成了微核(如图中箭头所指)。研究发现,人体肿瘤的发生与微核的产生有密切关系,为探究香烟烟雾对细胞产生微核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蒜根尖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以期为香烟烟雾危害人体健康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相关研究过程如下:
①大蒜生根:选取颗粒饱满、无损伤、大小一致的大蒜放入培养皿中,倒入蒸馏水使大蒜底部没入水中,置于25 ℃下培养48 h,待初生根长出1~2 cm。
②染毒处理:选取等量、初生根长势一致的大蒜粒分别放入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烟雾水溶液中,分别处理12、24、36 h后取出,清洗并放入蒸馏水中,置于25 ℃的恒温培养箱中恢复培养24 h。
③染色制片:切取大蒜根尖顶部幼根,经固定、酸解、 ?后,制成临时装片。
④镜检统计:选取视野清晰、细胞分散均匀的装片进行显微观察,每张装片统计大约1 000个细胞,记录产生微核的细胞数,并计算微核率。结果如图:
注:烟雾水溶液是用相应支数香烟点燃后,收集全部烟雾并注入蒸馏水制成的。
(1)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微核的产生属于 (变异类型)。
(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选择根尖细胞为材料的原因是 。
(3)过程②中,同一浓度香烟烟雾水溶液应设置多组重复,其目的是 ;染毒后恢复培养24 h是为了 。
(4)过程③中,“?”处的操作是 ;过程④观察统计微核数应选择间期的细胞,原因是 。
(5)研究表明,烟雾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对大蒜根细胞遗传物质损伤越严重。据此推测,烟雾浓度为8支·mL-1、处理时间36 h,微核率显著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6)与烟雾浓度为8支·mL-1、处理时间24 h相比,烟雾浓度为8支·mL-1、处理时间36 h的微核率显著下降,有学者认为其原因是细胞分裂受到抑制。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验证该观点。
。
答案 (1)DNA和蛋白质 染色体变异 (2)香烟烟雾水溶液的浓度、香烟烟雾水溶液对根细胞的处理时间 根尖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3)求平均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使更多发生变异的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间期 (4)漂洗、染色 间期细胞核保持完整,有利于将细胞核与微核区分开来 (5)处理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导致根尖细胞遗传物质损伤严重而死亡(或细胞分裂指数降低),使得统计到的微核细胞数目减少 (6)分别切取8支·mL-1烟雾水溶液处理24 h和8支·mL-1烟雾水溶液处理36 h的大蒜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显微计数分裂期细胞数和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计算出比值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微核是缺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的,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因此微核的化学成分也主要是DNA和蛋白质,微核的产生属于染色体变异。(2)根据实验步骤和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香烟烟雾水溶液的浓度、香烟烟雾水溶液对根细胞的处理时间。根据题干可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香烟烟雾对细胞产生微核的影响,微核的产生发生在细胞分裂时,而根尖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因此选择根尖细胞为实验材料。(3)过程②中,同一浓度香烟烟雾水溶液应设置多组重复,其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少实验的偶然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根据题干“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产生缺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在主核之外,形成了微核”可知,染毒后恢复培养24 h是为了使更多发生变异的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间期,便于观察到更多的微核。(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因此“?”处的操作是漂洗、染色。因为在分裂前期核膜、核仁会消失,末期核膜、核仁才会重新出现,即在前期到末期这期间,细胞核的结构可能不完整,而间期细胞核保持完整,有利于将细胞核与微核区分开来,因此过程④观察统计微核数应选择间期的细胞。(5)烟雾浓度为8支·mL-1、处理时间36 h,烟雾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根尖细胞遗传物质损伤严重而死亡(或细胞分裂指数降低),而微核的产生发生在细胞分裂时,所以统计到的微核细胞数目减少。(6)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处理时间,因变量为细胞分裂情况,故设计实验如下:分别切取8支·mL-1烟雾水溶液处理24 h和8支·mL-1烟雾水溶液处理36 h的大蒜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显微计数分裂期细胞数和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计算出比值。
D组
简单情境
1.着丝粒与动粒(2022济宁一模,7)着丝粒是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结构,由部分染色质组成。染色体凝集过程中,在着丝粒外侧由蛋白质装配形成动粒,动粒的最外层是纤维冠,纺锤丝微管与纤维冠连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着丝粒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B.组成动粒的蛋白质在有丝分裂前期进行组装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纤维冠连接细胞同一极的微管
D.某染色体纤维冠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C 由题干可知,着丝粒是由部分染色质组成的,所以着丝粒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动粒是在染色体凝集过程中形成的,而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所以组成动粒的蛋白质在有丝分裂前期进行组装,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纤维冠连接细胞两极的纺锤丝微管,C错误;纺锤丝微管是通过连接纤维冠来对染色体进行牵引的,若某染色体纤维冠异常,有可能因为无法牵引染色体至两极而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D正确。
2.异染色质(2022潍坊一模,4)分裂间期每条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部分。常染色质是进行活跃转录的部位,呈疏松的环状;异染色质无转录活性,处于凝缩状态,是遗传惰性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染色质的化学组成相同
B.异染色质在分裂间期不进行复制
C.异染色质通常不编码蛋白质
D.分裂期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都变成染色体
答案 B 两种染色质的化学组成都主要为DNA和蛋白质,A正确;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在分裂间期都进行复制,B错误;异染色质无转录活性,处于凝缩状态,故异染色质通常不编码蛋白质,C正确;在细胞分裂期,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都能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D正确。
3.G1/S期检验点(2022潍坊二模,4)在细胞周期中存在G1/S期检验点,其作用是检测物质准备是否充分,以保证处于G1期的细胞顺利进入S期。科学研究发现,采用无生长因子的培养液来培养处于增殖期的细胞,细胞将无法通过G1/S期检验点而进入休眠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核苷酸等物质是否准备充分属于G1/S期检验点的检查内容
B.上述进入休眠期的细胞已完成DNA复制,但无法继续转录和翻译
C.研究如何去除肿瘤细胞的生长因子,可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D.细胞在增殖期间可能存在多个检验点,以保证细胞周期的顺利进行
答案 B G1/S期检验点的作用是检测物质准备是否充分,以保证处于G1期的细胞顺利进入S期,S期进行DNA的复制,DNA复制的原料是核苷酸,DNA复制需要酶的催化,所以蛋白质、核苷酸等物质是否准备充分属于G1/S期检验点的检查内容,A正确;若细胞没通过G1/S期检验点则不能进入S期,不能开始DNA复制,B错误;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无限增殖,若能去除肿瘤细胞的生长因子,就可以让癌细胞无法通过G1/S期检验点而进入休眠期,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这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C正确;细胞增殖时有多个关键时期,例如DNA复制、染色体被牵引至细胞两极等,故推测细胞在增殖期间可能存在多个检验点,以保证细胞周期的顺利进行,D正确。
知识拓展 细胞进入G1期后,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在G1期明显增加,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都增多,内质网扩大,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数目都增加,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S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形成两对中心粒,微管蛋白以及一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物质也在此时期大量合成。
复杂情境
4.微核(2022烟台一模,5)微核是染色体或缺少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不能进入主核而形成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的小核。我国科学家建立了一套蚕豆根尖微核测试系统,并首次用于监测水环境污染。如图是铅污染水体中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部分时期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A.观察微核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B.根据微核的数目可判断发生变异的细胞数目
C.图乙和图丙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均可能诱导微核的产生
答案 B 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由于核膜、核仁解体,不能观察到细胞核,而分裂间期存在核膜、核仁且时间长,因此观察微核的最佳时期应是分裂间期,A正确;根据微核的数目不能判断发生变异的细胞数目,只能根据有无微核判断细胞是否发生变异,B错误;图乙中含有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图丙中含有落后的染色体,所以图乙和图丙均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正确;铅污染造成了染色体或缺少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的滞后继而造成微核的产生,而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均可能使染色体发生变异,进而造成微核的产生,D正确。
E组
简单情境
1.Z蛋白与有丝分裂(2022天津和平一模,7) 真核细胞中的Z蛋白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合成Z蛋白的mRNA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RNA中的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
B.Z蛋白在有丝分裂前期大量合成
C.siRNA可有效缩短癌细胞的细胞周期
D.Z蛋白的合成不受siRNA的影响
答案 A 由题意可知,siRNA为双链RNA,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siRNA中的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A正确;由于Z蛋白可促进DNA的复制,因此Z蛋白在分裂间期大量合成,B错误;Z蛋白可促进DNA的复制,但siRNA可导致合成Z蛋白的mRNA降解,从而抑制Z蛋白的合成,则siRNA可延长癌细胞的细胞周期,C错误;由于siRNA可导致合成Z蛋白的mRNA降解,因此Z蛋白的合成受siRNA的影响,D错误。
2.CDK蛋白与细胞周期(2021天津南开中学4月月考,4)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P27蛋白可以插入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研究发现,敲除小鼠的P27基因后,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
A.CDK蛋白可激活细胞有丝分裂
B.P27蛋白是CDK蛋白的活化因子
C.敲除P27基因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D.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
答案 B P27蛋白可以插入CDK蛋白中改变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可以推测CDK蛋白可激活细胞的有丝分裂,P27蛋白可抑制CDK蛋白的作用,是其抑制因子,A、D正确,B错误。敲除P27基因可促进细胞分裂,增加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进而可能引发细胞癌变,C正确。
3.Vero细胞与有丝分裂(2022天津和平二模,11改编)新冠疫苗大规模生产所用的Vero细胞是在1962年从非洲绿猴肾脏中分离得到的,Vero 细胞生长速度快,可连续增殖,并能保持遗传稳定性。以大量增殖Vero细胞为基础大量增殖新冠病毒,再经灭活、提纯新冠病毒后制成疫苗,实现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生产。
关于上述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Vero细胞为新冠病毒的增殖提供所需的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B.Vero细胞进行连续有丝分裂,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
C.Vero细胞在分裂中,发生染色体联会和出现四分体
D.Vero细胞和新冠病毒的增殖相同,都进行分裂增殖
答案 A 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可以在Vero细胞中增殖,故Vero细胞可以为新冠病毒提供增殖所需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苷酸(合成RNA),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Vero细胞属于体细胞,则其可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B错误。Vero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无染色体的联会和四分体的形成,C错误。Vero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为分裂增殖;新冠病毒的增殖方式为自我复制,D错误。
复杂情境
4.STR序列与细胞增殖(2022天津河东一模,17)染色体DNA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简称STR)是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根据单元的重复次数,成对染色体的同一STR位点简记为n/m(一条染色体中重复n次,另一条染色体中重复m次),如图所示。若某染色体无它的同源区段,则STR位点简记为n。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比较图中一对染色体上STR位点GATA单元重复次数的差异,可采用的较精准的检测技术是 。你认为该检测技术可用于现实生活中的
。(答一点即可)。
(2)某孕妇妊娠25周后胎死腹中,引产后娩出一男死婴,胎盘娩出后随之娩出与胎盘不相连的一堆葡萄状组织(医学上称葡萄胎),是异常受精后无法发育为胚胎的病变体。经鉴定,死亡胎儿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无染色体变异。为明确诊断葡萄胎的成因,医生分别从死亡胎儿的肝脏组织、葡萄胎组织及双亲静脉血提取DNA,用于STR分析,结果如表(“-”表示未检出)。
STR位点
父亲
母亲
胎儿
葡萄胎
D1
18/18
18/19
18/19
18/18
D2
25/29
23/26
23/29
25/25
D3
36/24
24/28
36/24
36/36
D4
28
17/21
21
-
D5
30
-
30
30/30
①若只考虑STR位点D3,这对夫妻日后再次怀孕,则下一胎与此次死胎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为 。
②若本例中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母亲的哥哥也是红绿色盲患者,其余人皆正常,则与色盲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STR位点肯定是 ,本例中的胎儿和葡萄胎细胞中带有色盲基因的概率分别是 、 。
③表中对于分析此葡萄胎的染色体来源于双亲的情况没有诊断意义的STR位点是 。
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减数分裂异常使卵细胞染色体丢失而形成空卵,一个精子在空卵中自我复制,或者两个精子同时进入同一空卵,均可发育成葡萄胎。根据题表信息分析,本例葡萄胎的形成可能属于 ,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 (1)PCR和电泳 亲子鉴定、嫌疑人身份确认等 (2)①1/4 ②D4 1/4 0 ③D1 ④两个精子同时进入同一空卵或一个精子在空卵中自我复制 根据STR位点D4和D5监测情况分析,该葡萄胎细胞中不含X染色体,而含有两条Y染色体
解析 (1)为了比较图中一对染色体上STR位点GATA单元重复次数的差异,需要将DNA片段进行扩增和分离,可采用PCR和电泳技术进行较精准检测,目前这些技术可用于亲子鉴定、嫌疑人身份确认等。(2)①若只考虑STR位点D3,双亲的D3位点表现为36/24、24/28,则这对夫妻日后再次怀孕,后代该位点可表现为36/24、36/28、24/24、24/28,即下一胎与此次死胎(36/24)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为1/4。②从表中可知,D4为X染色体的STR位点(父亲无此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所以D4与色盲基因连锁。设色盲基因用a表示,本题中父亲的基因型是XaY,母亲的基因型是1/2XAXA、1/2XAXa,则本例中的胎儿带有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2×1/2=1/4;葡萄胎D4中没有检测到父亲和母亲的重复序列,说明其不含有父、母亲的色盲基因,即带有色盲基因的概率为0。③表中D1葡萄胎的STR位点为18/18,而父亲、母亲均含有18的STR位点,故D1对于分析此葡萄胎的染色体来源于双亲的情况没有诊断意义。④根据STR位点D4和D5监测情况分析,该葡萄胎细胞中不含X染色体,而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葡萄胎的形成可能属于两个精子同时进入同一空卵或一个精子在空卵中自我复制。
F组
简单情境
1.微核测试技术(2022广东省级二模,5)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是监测水质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染色体若在有丝分裂后期丢失着丝粒,则这些染色体片段不能在分裂末期进入细胞核,最后会浓缩成游离于细胞核之外的小核,称为微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微核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的主要原因是无纺锤丝牵引
C.制作蚕豆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微核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
答案 B 微核是丢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浓缩形成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纺锤丝附着在着丝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微核着丝粒丢失,不能被纺锤丝牵引,不能进入细胞核,B正确;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错误;微核游离于细胞核之外,有丝分裂中期核膜消失,不易观察到微核,易在间期观察微核,D错误。
2.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2022广东汕头二模,13)已知人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22 h。如图是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图A)及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图B),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A
图B
A.细胞在G1期、S期发生DNA解螺旋时都需要消耗能量
B.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会导致G1期的细胞数量增多
C.通过对细胞计数可分析推算出细胞周期和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
D.若在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胸苷,则分裂一次后子细胞不一定都有放射性
答案 D G1期转录和S期DNA复制都需要解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S期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细胞停滞在S期,B正确;细胞数目加倍间隔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通过计算不同阶段的细胞数目占比,可以推算出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C正确;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胸苷,分裂一次后所有子细胞都含有32P,D错误。
复杂情境
3.增殖细胞核抗原[2022 T8联考(1),4]增殖细胞核抗原(简称PCNA)由Miyachi等人于1978年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并命名。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分析细胞中PCNA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
B.PCNA在细胞核内合成并发挥作用
C.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
D.依据PCNA的功能与特点分析,PCNA基因是正常增殖细胞和肿瘤细胞特有的
答案 A PCNA在间期DNA复制时含量最高,因此分析PCNA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A正确;PCNA是一种蛋白质,其在核糖体上合成,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错误;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达到最高值,随着DNA复制的完成,PCNA浓度快速下降,说明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C错误;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蛋白质,是PCNA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PCNA基因并不是正常增殖细胞和肿瘤细胞所特有的,D错误。
4.甲胎蛋白的医学应用(2022 T8联考二模,3)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个月AFP基本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分泌量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AFP含量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AFP含量超标可以作为确诊肝癌的依据
B.AFP对于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C.肝癌细胞分裂周期变长导致AFP合成量增加
D.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发生突变后才会表达
答案 B 肝细胞再生和癌变时,AFP都会升高,要确诊肝癌,还需进行组织水平的穿刺活检,A错误;AFP在胎儿肝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中起作用,B正确;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分裂加快,细胞分裂周期变短,C错误;AFP基因在各种细胞中都存在,当肝细胞分裂旺盛时表达,D错误。
复杂陌生情境
5.细胞的不对称分裂(2022河北石家庄二模,7)随着时间积累的有害蛋白在细胞分裂时会不均匀地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神经干细胞核中的核纤层蛋白B1(laminB1)确保这一过程顺利进行,使干细胞能长期增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干细胞分裂间期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发挥作用
B.随着人年龄的增长,神经干细胞的laminB1水平降低,分裂能力下降
C.laminB1的正常水平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的两个子细胞长期维持分裂能力
D.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有利于核DNA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 C laminB1确保有害蛋白在细胞分裂时不均匀分配,有害蛋白少的细胞可长期维持分裂能力,有害蛋白多的细胞不能长期维持分裂能力,C错误。
6.细胞周期调控(2022重庆4月模考,9)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分为间期(依次又分G1、S、G2三个阶段)和分裂期,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控,比如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据此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过程可有三种RNA的参与
B.①过程RNA聚合酶会与起始密码子结合
C.DNA受损伤可导致连续分裂的细胞大量停留在分裂间期
D.分子水平上认识CDK2-cyclinE调控机制,为人们寻找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依据
答案 B ②过程为翻译,有mRNA、tRNA、rRNA的参与,A正确;①为转录,转录时RNA聚合酶与p21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B错误;图中,DNA受损使p53蛋白活化,引起p21基因表达,p21蛋白使CDK2-cyclinE失活,细胞周期不进入S期,C正确。
7.细胞周期的同步化(2022辽宁四模,17)(不定项)使用DNA合成抑制剂可使细胞周期同步化,若G1、S、G2、M期依次为10 h、7 h、3 h、1 h,其中G1、S、G2期属于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M期为分裂期,第一次使用DNA合成抑制剂,S期细胞立刻被抑制,其余细胞最终停留在G1/S交界处;洗去DNA合成抑制剂可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若要使所有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还需第二次使用DNA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量,则处于M期的细胞数量最多
B.若加入足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至少培养21 h,细胞才能都被抑制在S期
C.若检测某M期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则其与G2期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同
D.第二次使用DNA合成抑制剂的时间可以在洗去DNA合成抑制剂之后的7 h~14 h
答案 ABC 细胞周期中,间期占时最长,细胞数量最多,A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G1(10 h)→S(7 h)→G2(3 h)→M(1 h)]中,加入足量DNA合成抑制剂,初进入G2期的细胞需经14 h才被抑制在S期起始阶段,B错误;M期细胞的核DNA含量与G2期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C错误;处于G1/S交界处的细胞需要经过7 h后才完成S期,而处于S期即将结束的细胞经过14 h后会再次进入S期,因此第二次使用DNA合成抑制剂的时间可以在洗去DNA合成抑制剂之后的7 h~14 h,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增殖作业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增殖作业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