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学案,共15页。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网络构建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
考纲导向·明目标
KAO GANG DAO XIANG MING MU BIAO
考纲要求
素养定位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1.理解变异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遗传伴随着变异,为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奠定基础。(生命观念)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遗传中的错误现象,这种错误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但从适应和进化的角度分析,遗传的错误实际上为生物群体的生存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即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于这些认识,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并将辩证思维迁移到用于认识自然和社会。(科学思维)
3.开展“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活动,训练制作装片、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的技能。(科学探究)
4.认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同时提高学生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相关社会议题讨论的积极性。(社会责任)
核心考点一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核心知识·精解读
HE XIN ZHI SHI JING JIE DU
1.图解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2.表解染色体易位和交叉互换的判断
项目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位置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变异类型
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重组
3.表解基因“质”与“量”的变化问题
基因
突变
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
基因
重组
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
染色体
变异
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4.图解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辨析
5.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方法1: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方法:细胞中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例如:①图1中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所以有1个染色体组。②图2中彼此相同的(比如点状的)染色体有3条,故有3个染色体组。③图3中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有1个染色体组。④图4中彼此相同的染色体有2条,有2个染色体组。
方法2:根据基因型判断
方法: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包括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例如:①图甲所示基因型为ABC,有1个染色体组。②图乙所示基因型为AAa,A( A )基因有3个,含有3个染色体组。③图丙所示基因型为Aa,有2个染色体组。④图丁所示基因型为Aaa,有3个染色体组(注:判定染色体组的数目时只需参考其中任意一对等位基因的数量即可)
考题解密
1.(2022·湖南高考,9)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C )
A. B.
C. D.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现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被易位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
变式突破
变式一 考查基因突变的原理与特点
1.(2021·浙江6月选考)α-酮珠蛋白与α-酮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138个氨基酸完全相同,其余氨基酸不同。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该实例不能说明( C )
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DNA片段的缺失导致变异
D.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
【解析】 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故属于基因突变,A不符合题意;基因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相应蛋白质的改变,说明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分析题意可知,该变异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而非DNA片段的缺失,C符合题意;α-酮珠蛋白与α-酮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说明变异后形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增多,可推测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D不符合题意。
变式二 理解基因突变的实质
2.(2022·安徽安庆一模)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
B.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
C.此细胞发生的一定是显性突变
D.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 图示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该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题图中有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分别是D和d,其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是d、d,可推知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不能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所以此动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或AaBbCcdd。
变式三 把握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3.(2022·贵阳模拟)如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丙表示果蝇的X染色体及其携带的部分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C.丙中①过程,可能是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易位
D.丙中①②所示变异都可归类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与甲相比,乙中的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过程中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A项错误;因为乙中的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的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丙中①过程基因的位置发生颠倒,属于倒位,丙中②过程染色体片段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①②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项错误,D项正确。
变式四 分析比较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如图所示细胞中对所含染色体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表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解析】 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如果图b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如果图b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三倍体,B项错误;图c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该细胞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项正确;图d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雄配子或雌配子发育而成的,D项错误。
核心考点二 生物变异与育种
核心知识·精解读
HE XIN ZHI SHI JING JIE DU
1.分析生物育种程序和原理
(1)识别图中各字母表示的处理方法:
A:杂交,D:自交,B:花药离体培养,C: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幼苗,E:诱变处理,F: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G:转基因技术,H:脱分化,I:再分化,J:包裹人工种皮。
(2)据图判断育种方法及依据原理:
育种流程
育种方法
原理
亲本新品种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亲本新品种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种子或幼苗新品种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种子或幼苗新品种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植物细胞新品种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重组
2.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育种的方法
考题解密
2.(2022·广东高考19)《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育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醇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__协同进化__。
(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__3/64__;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__50__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
(3)研究小组了解到:①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②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③卵壳的黑色( B )和白色( B )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④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下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
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I组相近,有两组(Ⅱ、Ⅲ)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
①Ⅰ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__常__染色体上。
②将Ⅱ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__ZbWB__(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
③尽管Ⅲ组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__Ⅲ组所得黑壳卵雄蚕为杂合子(基因型为ZBZb),与白壳卵雌蚕杂交,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__。
【解析】 (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2)由题意可知,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即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可先将三对基因分别按照分离定律计算,再将结果相乘,即F1各对性状中,虎斑个体占3/4,白茧个体占1/4,抗软化病个体占1/4,相乘后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3/4×1/4×1/4=3/64。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总产卵数为8×400=3 200枚,其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占1/4×1/4×1/4=1/64,即3 200×1/64=50只。(3)分析题意和图中方案可知,黑卵壳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转移情况可分为三种,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常染色体上、转移到Z染色体上或转移到W染色体上。将诱变孵化后挑选的雌蚕作为亲本与雄蚕(bb)杂交,统计子代的黑卵壳孵化后雌雄家蚕的数目,结合图中的三组结果分析,Ⅰ组黑卵壳家蚕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Ⅱ组黑卵壳家蚕全为雌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Ⅲ组黑卵壳家蚕全为雄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①由以上分析可知,Ⅰ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即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由以上分析可知,Ⅱ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与白卵壳雄蚕ZbZb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黑卵壳),雄蚕的基因型为ZbZb(白卵壳),可以通过卵壳颜色区分子代性别。将子代黑卵壳雌蚕继续杂交,后代类型保持不变,故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③由以上分析可知,Ⅲ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与白卵壳雄蚕ZbZb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白卵壳),雄蚕的基因型为ZBZb(黑卵壳)。再将黑壳卵雄蚕(ZBZb)与白壳卵雌蚕(ZbWb)杂交,子代为ZBZb、ZbZb、ZBWb、ZbWb,其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故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变式突破
变式一 考查育种过程的分析
5.(2022·济钢中学模拟)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有三条。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如图所示(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感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一直为13
B.正常情况下,配子②④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
C.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中抗病∶感病=5∶1
D.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
【解析】 在减数分裂中,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或者2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正常情况下,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Aa、AA、a共四种,配子④含有的基因应为A,与此同时产生的另外一种配子的基因型是Aa;与配子②同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A,配子②④不能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B错误;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由于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三体抗病水稻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2∶1,子代中抗病∶感病=2∶1,C错误。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由于染色体数异常的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而该三体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2∶2∶1∶1,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D正确。
变式二 考查育种的实验设计
6.(2022·蚌埠模拟)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翅和正常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一些纯合亲本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1
红眼♀×
白眼
红眼♀∶红眼
=1∶1
红眼♀∶红眼∶
白眼=2∶1∶1
2
缺刻翅♀×
正常翅
正常翅♀∶
缺刻翅=1∶1
—
(1)缺刻翅和正常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正常翅 __。
(2)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不遵循 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__。
(3)研究者在组别2的F1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请你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来判断出现该缺刻翅雌果蝇的原因。(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
实验方案:__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 __。
结果预测:
Ⅰ.若__正常翅∶缺刻翅=1∶1或雌性∶雄性=1∶1 __,则为基因突变;
Ⅱ.若__正常翅∶缺刻翅=2∶1或雌性∶雄性=2∶1 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析】 (1)缺刻翅♀×正常翅→后代中雌性个体只有正常翅,雄性只有缺刻翅,可以得出该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也说明正常翅对缺刻翅为显性。(2)由第1组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即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由于组别2的F1中雌果蝇应该都是正常翅,现偶然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可能是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而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因此,可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Ⅰ.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缺刻翅(XbY)=1∶1,即雌性∶雄性=1∶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Ⅱ.由于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和XBO)∶缺刻翅[XbY和OY(胚胎致死)]=2∶1,即雌性∶雄性=2∶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
核心考点三 生物变异的实验设计
核心知识·精解读
HE XIN ZHI SHI JING JIE DU
变异类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板
考题解密
3.(2021·辽宁,25)水稻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花为两性花。现有四个水稻浅绿叶突变体W、X、Y、Z,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水稻杂交实验时,应首先除去__母本__未成熟花的全部__雄蕊__,并套上纸袋。若将W与野生型纯合绿叶水稻杂交,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绿叶∶浅绿叶=3∶1__。
(2)为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浅绿叶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F1叶色见下表。
实验分组
母本
父本
F1叶色
第1组
W
X
浅绿
第2组
W
Y
绿
第3组
W
Z
绿
第4组
X
Y
绿
第5组
X
Z
绿
第6组
Y
Z
绿
实验结果表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突变体__Y、Z__的浅绿叶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为进一步判断X、Y、Z的浅绿叶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第4、5、6三组实验的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预测如下两种情况将出现的结果:
①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__三组均为绿叶∶浅绿叶=1∶1__。
②若突变体X、Y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Z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__第4组绿叶∶浅绿叶=1∶1;第5组和第6组绿叶:浅绿叶=9∶7__。
(3)叶绿素a加氧酶的功能是催化叶绿素a转化为叶绿素b。研究发现,突变体W的叶绿素a加氧酶基因OsCAO1某位点发生碱基对的替换,造成mRNA上对应位点碱基发生改变,导致翻译出的肽链变短。据此推测,与正常基因转录出的mRNA相比,突变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终止密码提前出现__。
【解析】 (1)水稻为雌雄同株两性花,利用水稻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防止自花受粉),并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若将浅绿叶W(隐性纯合)与野生型纯合绿叶水稻杂交,F1为杂合子,自交后代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叶∶浅绿叶=3∶1。(2)分析表格:W、X、Y、Z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形成的浅绿叶突变体,第1组W、X杂交,F1仍为浅绿叶,说明W和X为相同隐性基因控制;第2组W、Y杂交,第3组W、Z杂交,F1均表现绿叶,说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Y、Z不是同一基因,即属于非等位基因。设W(X)的浅绿叶基因为a,Y的浅绿叶基因为b,Z的浅绿叶基因为c,当任何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浅绿叶。①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第4组为X(aaBBCC)×Y(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的配子为aBC、AbC,自交后代F2为1aaBBCC(浅绿叶)、1AAbbCC(浅绿叶)、2AaBbCC(绿叶),即绿叶∶浅绿叶=1∶1;同理第5组和第6组的结果也是绿叶∶浅绿叶=1∶1。②若突变体X、Y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Z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则第4组为X(aaBBCC)×Y(AAbbCC),结果与上一小问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时相同,即绿叶∶浅绿叶=1∶1;第5组为X(aaBBCC)×Z(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配子时,A、a和C、c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产生4种配子,自交后代F2符合9∶3∶3∶1,由于任何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浅绿叶,则F2的表现型为绿叶∶浅绿叶=9∶7;第6组为Y(AAbbCC)×Z(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产生配子时,B、b和C、c可以进行自由组合,F2结果与第5组相同,即绿叶∶浅绿叶=9∶7。(3)分析题意可知,OsCAO1基因某位点发生碱基对的替换,造成mRNA上对应位点碱基发生改变,有可能使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导致翻译出的肽链变短。
变式突破
变式一 生物变异有关的实验分析
7.(2022·潍坊一中考试)T4噬菌体有野生型和甲、乙、丙三种突变型,甲、乙、丙独立感染大肠杆菌时均无法增殖。不同的突变型噬菌体成对组合同时感染大肠杆菌时,两种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可以共用;两个噬菌体的DNA会有类似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中遗传物质交叉互换的过程(如图)。实验发现,甲与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产生了子代噬菌体;甲与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偶尔也会产生子代噬菌体。基于上述事实作出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C )
A.甲、乙突变体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
B.甲、丙突变体产生的蛋白质不能相互弥补缺陷
C.甲、丙的相应突变基因是由不同基因突变而来
D.甲、丙突变体的DNA之间偶尔发生片段的交换
【解析】 甲与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产生了子代噬菌体,表明甲、乙中的相应突变基因之间的关系应为不同基因,因为它们表达的蛋白质可以相互弥补缺陷,从而实现产生子代的能力,A正确;甲与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表明两突变体产生的蛋白质不能相互弥补缺陷,故可推测甲、丙的相应突变基因是由同一基因突变来的,B正确;C错误;甲与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后,偶尔也会产生子代噬菌体。原因可推测是两个突变体的DNA之间发生片段的交换,使得其中一个噬菌体的DNA拥有了全部的正常基因,从而可以产生后代,D正确。故选C。
变式二 结合情景考查生物变异有关的实验设计
8.(2022·武汉模拟)果蝇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已知果蝇(2N=8)的黑身基因( B )对灰身基因( B )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遗传学问题。
(1)若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B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中染色体的数目为__3或5__。
(2)现有一只红眼黑身果蝇与一只白眼黑身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灰身。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BbXRXr__。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7∶9__。
(3)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有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M。为探究M果蝇出现的原因,应选用果蝇M与__多只正常白眼雌果蝇__杂交,然后观察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__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或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__,则M的出现是环境改变引起的。
②若__子代果蝇无论雌雄,均为白眼(或子代果蝇全为白眼)__,则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③若无子代产生,则M的基因组成为XrO,其形成原因是__含Xr的正常雄配子与不含性染色体的异常雌配子结合__。
【解析】 (1)果蝇(2N=8)正常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为4,若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B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则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是3或5,所以最终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3或5。(2)现有一只红眼黑身果蝇与一只白眼黑身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灰身(bbXrY),可推知双亲为BbXRXr和BbXrY。F1中雌果蝇基因型有1/2XRXr、1/2XrXr,雄果蝇基因型有1/2XRY、1/2XrY,F1雌配子基因型有1/4XR、3/4Xr,雄配子基因型有1/4XR、1/4Xr、1/2Y,因此,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红眼果蝇的比例为1/4×1+3/4×1/4=7/16,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4×1/4+3/4×1/2=9/16,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7∶9。(3)正常情况下:红眼雌果蝇(XRXR)×白眼雄果蝇(XrY)→XRXr(红眼雌果蝇)、XRY(红眼雄果蝇),即正常情况下在F群体中不会出现白眼雄果蝇,说明白眼雄果蝇M是变异产生的。为探究M果蝇出现的原因,应对该果蝇进行测交,即用果蝇M与多只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然后观察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M的出现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为XRY,与XrXr杂交的结果应为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或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②若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为XrY,与XrXr杂交的结果应为子代果蝇无论雌雄,均为白眼(或子代果蝇全为白眼)。③若无子代产生,则M的基因组成为XrO,其形成原因是含Xr的正常雄配子与不含性染色体的异常雌配子结合。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的变异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梳理,高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学案含答案,共21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基础自评,真题解读,命题猜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