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梳理核心知识,微专题1,微专题2,捕捉高考共鸣点二,微专题3,专题强化练,捕捉高考共鸣点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6)动物的受精过程。(2)细胞的无丝分裂。 (7)细胞的分化。(3)细胞的有丝分裂。 (8)细胞的全能性。(4)细胞的减数分裂。 (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梳理核心知识
    微专题1
    微专题2
    捕捉高考共鸣点二
    1
    2
    3
    6
    微专题3
    4
    专题强化练
    5
    捕捉高考共鸣点三
    7
    梳理核心知识
    1
    DNA
    分裂期
    纺锤体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
    均等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无限增殖
    降低
    1.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4.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5.体细胞中只有两对染色体的马蛔虫,其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在受精卵中又恢复成两对染色体。
    1.判断关于细胞增殖说法的正误 (1)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无丝分裂。( )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进而扩展形成细胞壁。( ) (3)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5)等位基因分离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
    ×
    ×

    ×
    (6)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7)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8)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短。( )(9)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基因重组。( )

    ×
    ×
    ×
    2.判断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说法的正误(1)一个细胞中能产生血红蛋白说明细胞未分化。( )(2)植物种子发育成植株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3)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器官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4)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5)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6)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蛋白质。( )(7)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
    ×
    ×


    ×
    ×
    ×
    (8)细胞的凋亡和癌变都受基因控制。( )(9)细胞内磷脂、DNA、蛋白质等物质受自由基攻击,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10)口腔上皮细胞比造血干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11)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12)效应T细胞裂解含有病毒的组织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


    ×
    ×

    1.细胞凋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原癌基因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癌基因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多数抗肿瘤药物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细胞分裂间期或分裂期。长春新碱作用于分裂期,抑制癌细胞分裂,请简要分析长春新碱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着丝点分裂等)
    4.家猫的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现有基因型为XBXbY的雄猫,其父本的毛色为黄色,母本的毛色为黑色,则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未分离
    5.某二倍体植物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基因型为Hh的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了一个基因型为HH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基因H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或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
    D
    1.(2022·全国乙卷,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的后期 B.有丝分裂的末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 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A与a基因此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正确。
    2.(2021·重庆卷,8)人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最终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个数为(  ) A.1 B.2 C.3 D.4 解析 本题考查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最终形成的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的染色体数目均异常,A正确,B、C、D错误。
    A
    3.(2022·广东卷,4)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C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 根尖解离后需要先漂洗,洗去解离液后再进行染色,A错误;将已经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后,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后需要用拇指轻轻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再进行观察,B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此时为使视野清晰,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C正确;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据图可知,图示分裂中期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故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将分裂中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4.(2022·广东卷,11)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B.三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均没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
    解析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错误;肿瘤细胞可无限增殖,B错误;原癌基因的正常表达对于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需的,原癌基因Myc和Ras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正常的蛋白质,C错误;据图分析,同时转入Myc和Ras的小鼠中,肿瘤小鼠比例大于只转入Myc或Ras的小鼠,说明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D正确。
    微专题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2
    练·高考重点
    讲·核心要点
    1.归纳与细胞周期有关的12个关注点
    前期
    前期
    间期
    后期
    着丝点
    细胞壁
    2.解读细胞分裂中常考的三类特殊曲线图 (1)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
    (2)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曲线(以染色体数为2n为例)
    (3)不同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对应细胞数目的柱形图(以染色体数为2n为例)
    3.细胞分裂中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方法
    (2)若两次分裂分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有丝分裂形成具有与亲代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的子代细胞,而减数分裂形成具有多样性的配子,再通过受精作用,进而形成具有多样性组合的子代个体。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①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2021·河北卷,2A)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DNA已完成复制且染色体数目加倍。(2021·浙江卷,8A)③模拟减数分裂后期Ⅰ时,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2022·浙江1月选考,13C)④模拟减数分裂后期Ⅱ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要与另一极的相同。(2022·浙江1月选考,13D)
    ①④⑤⑥
    ⑤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2018·全国卷Ⅲ,4A)⑥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2018·全国卷Ⅲ,4C)⑦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分子的数目。(2017·海南卷,23A)
    C
    考向1 结合细胞周期,考查生命观念1.(2022·山东青岛调研)1953年霍华德和帕勒斯把细胞周期划分为G1、S(DNA合成期)、G2和M四个连续的时期。下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对一定周期阶段的细胞进行生化分析,必须使细胞周期同步化,获得大量同时期的细胞。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基蝶呤可达到同步化的目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所有具备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S期DNA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也随之加倍C.加入氨基蝶呤后,M期细胞至少需要9 h后才能到达G1/S交界处D.加入氨基蝶呤后,G2期细胞至少需要13 h后才能到达G1/S交界处解析 只有能够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S期DNA复制后,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加入氨基蝶呤后,M期细胞至少需要9 h后才能到达G1/S交界处,C正确;加入氨基蝶呤后,G2期细胞至少需要9 h+1.5 h=10.5 h后才能到达G1/S交界处,D错误。
    D
    考向2 围绕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考查科学思维能力2.(2021·全国乙卷,1)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解析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完成后DNA分子数目加倍,形成16个DNA分子,A正确;有丝分裂前期的染色体由于着丝点未分开,每条染色体由2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所有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此时的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易于观察,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分开的现象,D错误。
    B
    3.(2022·河南九师联盟)下列关于某二倍体(2N=26)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都有中心粒的倍增B.前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现象,共形成13个四分体C.中期:都存在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的关系D.后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均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都会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因为是动物细胞,在该时期中心粒也会进行复制,A正确;有丝分裂前期不会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都会存在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1∶2∶2的比例关系,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D正确。
    B
    考向3 借助细胞分裂模式图,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4.(2022·湘豫名校联考)某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是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出现如图所示现象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基因A和基因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C.该初级精母细胞一定能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D.若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使A和a之间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 出现如图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A错误;基因A和基因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若发生交叉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产生三种配子,C错误;若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使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A和a是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C
    5.(2022·广东东莞调研)图1表示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图2中的丙图可以发生在图1中的BC段B.图2中的乙图表示初级卵母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图1中D点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A点时期的相等D.图2中甲、乙、丙细胞中所含同源染色体对数分别是4、2、0
    解析 图1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加倍,是DNA复制的结果,图2的丙图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可以发生在图1中的BC段,A正确;图2中的乙图表示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图1中D点时期细胞可能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是A点时期染色体数的两倍,C错误;图2中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同源染色体对数分别是4、2、0,D正确。
    微专题2 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联系
    3
    练·高考重点
    讲·核心要点
    1.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
    等位基因
    易位
    重复
    ①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或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出现“不同字母”的基因如A与B(b),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易位等)。②若发生交叉互换使姐妹染色单体上带等位基因,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在减Ⅰ和减Ⅱ分裂后期都能发生。
    2.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XY成因
    (2)XYY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X、Y
    X
    两条X
    3.根据配子类型判断变异原因 假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不考虑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未分离
    姐妹染色单体
    D
    考向1 以细胞分裂图像为载体推断变异类型,考查科学思维能力1.(2022·河北石家庄调研)同种生物的二倍体雄、雌动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如甲、乙所示。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与甲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C.动物体产生甲、乙细胞的过程中分别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雌、雄动物杂交产生的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
    解析 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甲细胞的基因型为AaYY,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故动物体产生甲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与甲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B正确;产生甲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乙细胞中,基因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雌、雄动物杂交产生的受精卵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D错误。
    D
    2.(2022·西安高新一中模拟)如图甲、乙表示同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存在A、a基因可能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B.甲细胞分裂结束形成的每个子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D.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细胞中存在A、a基因,若为交叉互换的结果,则乙细胞中也应该有A、a基因,因此甲细胞中存在A、a基因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甲细胞分裂结束形成的每个子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极体,C错误;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D正确。
    D
    考向2 结合细胞分裂中的遗传变异问题,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2021·1月浙江选考,25)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一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解析 由题图可知,细胞①中发生了交叉互换,A错误;由题意可知,细胞①中的4条染色体均含32P,但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一条含32P,一条不含32P,又因细胞①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含H、h基因的4条染色单体中可能有3条染色单体含32P,所以细胞②中最多有3条染色体含32P,B错误;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相同,即均为2,也可能不同,即一个为2,另一个为3,C错误;由于细胞①中发生交叉互换,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D正确。
    B
    4.(2022·山东滨州模拟)某精原细胞中m、n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m为正常染色体。该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发生的特殊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E表示染色体片段,染色体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随机断裂。后续的分裂过程正常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精原细胞形成的配子中存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该精原细胞形成染色体正常的配子占1/4C.图中所示过程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D.形成该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该精原细胞形成的配子中存在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由于右图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变异后,相连的片段随机断裂,所以该精原细胞产生含有正常染色体的配子比例为1/4,B正确;右图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发生变异,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初级精母细胞中,C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而形成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是有丝分裂,不能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微专题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4
    练·高考重点
    讲·核心要点
    1.细胞分化的机理和结果
    形态、结构
    特殊基因
    化学
    2.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核
    水分
    减慢
    色素
    降低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比较
    注意区分与病原体感染有关的细胞死亡的不同情况。若是被病原体感染而死亡,则属于细胞坏死;若感染后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则属于细胞凋亡。
    4.细胞癌变的三个常考点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细胞周期
    不正常增殖
    糖蛋白
    ①除细胞癌变发生了遗传信息改变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均未改变遗传信息。②除细胞癌变与细胞坏死对生物体不利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均对生物体有积极意义。③除细胞坏死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均受基因控制。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大多数细胞的生命周期要经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过程,这些过程对于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及维持机体的稳态都有积极作用。判断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①细胞凋亡仅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2022·浙江6月选考,4B)②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2021·河北卷,5B)③肺部细胞中原癌基因执行生理功能时,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2021·湖南卷,9C)
    ②⑤⑥
    ④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2019·全国卷Ⅰ,1C)⑤癌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018·全国卷Ⅱ,6B)⑥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2018·全国卷Ⅲ,2D)⑦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2017·江苏卷,18B)
    C
    考向1 围绕细胞癌变与凋亡考查生命观念1.(2022·辽宁沈阳调研)澳大利亚病理学家John Kerr观察到在局部缺血的情况下,大鼠肝细胞转化为细胞质团,并且发现死亡细胞内的溶酶体没有被破坏,死亡细胞被吞噬消化,不发生炎症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题述资料描述的是细胞坏死B.死亡细胞被吞噬消化属于体液免疫C.题述过程的发生是受基因控制的D.蝌蚪尾的消失与题述细胞死亡方式不同
    解析 题干中死亡细胞内的溶酶体没有被破坏,死亡细胞被吞噬消化,不发生炎症反应,说明题述的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A错误,C正确;死亡细胞被吞噬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蝌蚪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C
    2.(2021·重庆卷,7)有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中DNA发生损伤时,P53蛋白能使细胞停止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并激活DNA的修复,修复后的细胞能够继续完成细胞周期的其余过程。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失活,细胞癌变的风险提高B.P53蛋白参与修复的细胞,与同种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周期时间变长C.DNA损伤修复后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若组织内处于修复中的细胞增多,则分裂期的细胞比例降低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P53基因失活,损伤的DNA无法进行修复,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细胞癌变的风险提高,A正确;进行DNA损伤修复时,细胞分裂会暂时停止在细胞周期的间期,故细胞周期延长,B正确;DNA损伤修复后的细胞为正常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DNA的损伤修复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分裂间期,若组织内处于修复的细胞增多,则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比例增加,会裂期的细胞比例会减少,D正确。
    A
    考向2 围绕细胞的生命历程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2021·江苏卷,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的更新包括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 B.造血干细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人体内组织细胞的更新包括组织细胞的产生和凋亡,新组织细胞的形成需要经过细胞分裂、分化,A正确;造血干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但仍能继续分化形成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等,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C错误;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C
    4.(2022·山东青岛调研)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一段不编码任何蛋白质的DNA序列,细胞每次分裂都会丢失一小段端粒。当端粒小于临界长度时,细胞就停止分裂,走向衰老和死亡。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从而填补因细胞分裂而丢失的端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可能会受到损伤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的端粒酶可能含量更多或活性更强C.细胞内合成端粒酶的过程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的D.端粒酶催化新DNA链合成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且消耗能量
    解析 据题可知,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一段不编码任何蛋白的DNA序列,细胞每次分裂都会丢失一小段端粒,端粒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可能会受到损伤,A正确;癌细胞可不断增殖,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端粒酶可能含量更多或活性更强,B正确;由题意可知,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细胞内合成端粒酶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端粒酶催化DNA合成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自身RNA作为模板,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A
    5.(2022·山东泰安调研)研究人员从疟原虫体内分离出一种称为VAR2CSA的蛋白质(疟疾蛋白),通过对VAR2CSA进行结构改造并添加细胞毒性药物,制成了重组蛋白。这种重组蛋白能够与癌细胞识别、结合,融入癌细胞并释放毒素,导致癌细胞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利用32P标记疟疾蛋白,以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B.结构改造后的疟疾蛋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重组蛋白能够与癌细胞识别离不开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D.重组蛋白融入癌细胞,需要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
    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元素,因此不利用32P标记疟疾蛋白,A错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系的“语言”“文字”,C正确;重组蛋白融入癌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D正确。
    专题强化练
    5
    (时间:45分钟)
    微专题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1.(2022·河南百校联盟)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 B.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不出现纺锤体 C.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都不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 D.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与减Ⅰ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核DNA数目加倍,A错误;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体,B错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都相同(二倍体生物为纯合子时),也可能不完全相同(二倍体生物为杂合子);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般相同(不考虑基因突变),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2.(2022·山东烟台调研)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多蛋白结构)位于着丝点两侧,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接在一起,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早期阶段,动粒表面被覆盖纤维状蛋白形成纤维冠,纤维冠确保染色体的正常分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核膜和动粒从化学组成分析,主要区别是前者含有磷脂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的时期为图乙C.图甲细胞所处的时期特点是核膜、核仁消失,没有出现纺锤体D.若纤维冠不能形成,则可能导致细胞分裂过程受阻解析 核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而据题干信息,动粒为蛋白质,因此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含磷脂,A正确;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据题干信息可知,纤维冠在中期形成,图乙为中期,B正确;图甲为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C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纤维冠能确保染色体正常分离,若纤维冠不能形成,则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导致DNA无法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则细胞的分裂受阻,D正确。
    3.(2022·河北唐山调研)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2N=8)不同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3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图1中的Ⅱ可对应于图2中的bc段和图3中的gh段B.图1中的c表示核DNA,图1中Ⅱ→Ⅰ,完成了图3中hj段的变化C.图2中的de段和图3中的kl段所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不完全相同D.图1中的Ⅰ和图3中的i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解析 图1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核DNA,Ⅰ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2:ab段形成的原因是核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3:fh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和中期;ij表示后期和末期。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1中的Ⅱ可对应于图2中的bc段和图3中的gh段,A正确;图1中c表示核DNA,图1中Ⅱ→Ⅰ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对应于图3中的hj段的变化,B正确;图2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及形成的子细胞,图3中kl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细胞膜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C正确;图1中的Ⅰ和图3中的ij段均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4.(2022·豫南九校联考)某昆虫(有11对常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O表示缺少一条性染色体,XX为雌性,XO为雄性,复眼正常(A)和复眼异常(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雌、雄昆虫分别产生12个、11个四分体B.该昆虫只有X染色体,眼型遗传不会出现与性别相关联现象C.复眼正常在雌性个体中的概率要大于雄性个体中的概率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该昆虫的性别
    B
    解析 据题干信息分析,雌性昆虫的染色体组成为11对常染色体+XX,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产生12个四分体,由于雄性昆虫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因此只能形成11个四分体,A正确;该昆虫虽然只含有X染色体,但是眼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遗传上就能出现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B错误;由于雌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有一条X染色体上有复眼正常基因,即能表现为复眼正常,因此复眼正常在雌性个体中的概率大于雄性个体,C正确;由于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少一条性染色体,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条数来判断昆虫的性别,D正确。
    微专题2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5.(2022·重庆巴蜀中学联考)科学家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已知果蝇的灰身(A)对黄身(a)为显性、直刚毛(B)对焦刚毛(b)为显性。右图是基因型为XABXab的灰身直刚毛果蝇个体发育过程中某一体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该细胞中所有同源染色体均正在进行联会B.该个体可能出现黄身和焦刚毛 C.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XAb和XabD.与减数分裂交换相比,有丝分裂交换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解析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由图可知,着丝点分裂,非姐妹染色单体随机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XabXab,因此该个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黄身和焦刚毛,B正确,C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会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因此与有丝分裂交换相比,减数分裂交换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D错误。
    6.(2022·江西新余联考)如图为某果蝇(基因型为AaEe)同一生殖器官中的2个细胞分裂图像,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C
    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均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相同B.乙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或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C.基因A和a的分开既可以发生在甲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乙细胞中D.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形成的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
    解析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A错误;乙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或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B错误;等位基因A、a的分开既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依图甲可以判断该果蝇为雄性,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等位基因A、a的存在,形成的子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7.(2022·西工大附中联考)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变异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B.该变异细胞的核DNA数是精原细胞核DNA数的一半C.形成该变异细胞的过程中,有节律基因XB发生了基因突变D.形成该变异细胞的过程中,等位基因A、a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C
    解析 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其中不含Y染色体,说明经过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后期,所以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该变异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核DNA数与精原细胞核DNA数相同,B错误;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XBY,不含b基因,但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显然产生该细胞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C正确;形成该变异细胞的过程中,等位基因A、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错误。
    微专题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8.(2022·辽宁大连调研)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C
    解析 高度分化的细胞能执行特定的功能,但也可能继续分裂增殖,如性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错误;癌变细胞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形成,发生突变的基因仍能表达,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它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D错误。
    9.(2022·西安高新一中调研)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21年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目前一种关于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癌症的理论被许多人接受。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过量表达,可能引起细胞分裂失控 B.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抑癌蛋白不能正常产生,无法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C.动物肝脏中的维生素A、很多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属于抑制癌变的物质 D.癌症的发生是致癌因子诱发单一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D
    解析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因此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过量表达,可能引起细胞分裂失控,A正确;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抑癌蛋白不能正常产生,进而无法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正确;很多食物中含有抑制癌变的物质,如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很多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C正确;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具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D错误。
    10.(2022·山东日照调研)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会逐渐发生衰老,形状由原来的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逐渐变为扁平状。将衰老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利用丙戊酸和血清等化合物构建的小分子化学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细胞的衰老过程可实现逆转。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间充质干细胞代谢强度可能会下降B.发生衰老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会出现染色加深的现象C.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的逆转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表现D.衰老逆转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酸数量都会发生改变
    C
    解析 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会逐渐发生衰老,细胞衰老后代谢减慢,A正确;细胞核染色加深是细胞衰老的表现之一,B正确;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的逆转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衰老逆转过程中,细胞中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mRNA在细胞核中形成,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因此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酸数量都会发生改变,D正确。
    11.(2022·安徽淮北调研)下列有关哺乳动物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通过减数分裂,每个原始生殖细胞不一定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C.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D.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
    D
    解析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通过减数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显著的变化有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不同。
    12.(2022·广东中山市调研)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让治愈癌症成为现实,关于结肠癌发生的相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A.结肠癌是多个基因同时突变的结果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相反C.避免相关DNA去甲基化可能会阻止早期肿瘤的形成D.只有晚期的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会减少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但并非同时发生突变,A错误;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癌基因可阻止不正常的增殖,二者的功能并非相反,B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DNA去甲基化可以导致早期肿瘤的形成,所以避免相关DNA去甲基化可能会阻止早期肿瘤的形成,C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会减少,D错误。
    13.(2021·选择性考试河北卷,7)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C.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D.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解析 ①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②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多一条,A、a、a所在的三条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任意两条移向一极,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故只有第三条染色体移向的那极形成的配子有问题。因此②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一半是正常的,B正确;③为正常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2种基因型的4个配子,C错误;①和②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都是细胞水平的变异,理论上均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正确。
    14.(2022·河南顶级名校质量测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正常的染色体可能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含有环状染色体的细胞能继续进行分裂。某细胞中已有一条环状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环状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两个环状染色单体B.环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C.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可能不含有环状染色体D.染色体环化不会改变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解析 根据题意,某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已形成一条环状染色体,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环状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个环状染色单体,A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环状染色体的着丝点仍会分裂,B正确;环状染色体能继续进行细胞分裂,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其两个子细胞中均存在环状染色体,C错误;虽然环状染色体的形成是正常染色体断裂所致,但环状染色体能继续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并未发生改变,则环状染色体不会改变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正确。
    15.(2022·湖南湘潭模拟)脑卒中,也叫中风,一般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引起的。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脑卒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C.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神经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D
    解析 人体内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和分化能力,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对中风患者损伤的神经细胞进行修复和重建,B正确;细胞坏死是细胞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神经干细胞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神经干细胞只能发育成部分细胞,不具有细胞全能性,D错误。
    16.(2022·山西太原调研)某科研小组对蝗虫(2N=24)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统计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结果如图1所示。图2和图3为精巢中某些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代表精细胞的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图1中能分别代表图2和图3细胞所处时期的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2)请画出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与染色体数比值的变化曲线(要求标出纵坐标比值)。
    a
    d、e、f、g
    g、f
    (3)若将一个蝗虫精原细胞的核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然后置于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数目是________。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________条。
    2或3或4
    24
    捕捉高考共鸣点二关注教材细节
    6
    [命题专家悟规律]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生物试题,我们会发现不仅有直接将教材中原话呈现在试题中进行考查的,还有将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插图”“旁栏思考题”“资料分析”“课后练习题”等相关内容呈现在试题中进行考查的,且有逐年加大趋势,这就提醒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熟读教材并对重点语句进行标记、记忆,不要遗漏教材中的任何一个角落,要做到“地毯式”搜索、无死角。
    共鸣点1 对“课后练习题”“旁栏思考题”等的考查1.(2021·全国乙卷,2)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A
    解析 台盼蓝可以用来鉴别细胞的死活,可以将死细胞染成蓝色,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染色体容易被龙胆紫溶液等碱性染料着色,因此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时,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正确;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染液进入细胞使RNA着色,从而确定其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活细胞),使原生质层两侧产生渗透压,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正确。
    [命题来源] A选项来源于必修①P43“课后练习·拓展题2”;B选项来源于必修①P115“实验”;C选项来源于必修①P26“实验”;D选项来源于必修①P61“探究”。
    2.(2019·全国卷Ⅰ,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D
    解析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正确;动物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都可能使自己被惊吓到,所以,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器都可以感受到惊吓刺激,B正确;兴奋可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即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同时神经系统还可通过内分泌活动(产生激素)间接调节心脏活动,如肾上腺素会使心跳加速,C正确;动物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错误。
    [命题来源] A选项来源于必修③P17“正文信息”;C选项来源于必修③P33“正文信息”;D选项来源于必修③P33“拓展题2”。
    A
    共鸣点2 对教材“黑体字”“小字”“探究”“插图”等的考查3.(2020·全国卷Ⅰ,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解析 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数目越多,丰富度越高,B正确;题述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等,无机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物群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
    [命题来源] A选项来源于必修③P75“探究”;B选项来源于必修③P72“正文信息”。
    B
    4.(2019·全国卷Ⅰ,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解析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凋亡,才会形成成形手指,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B正确;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不同于细胞坏死,D错误。
    高考试题的答案和素材有的直接来自教材,有相当数量是教材内容的变式,尤其是全国卷生物试题非常关注教材中某些细节知识的考查。因此,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回归教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教材旁栏小字等内容也不能忽略。
    D
    [跟踪训练]1.(2022·河北邯郸调研)下列与生物科学史发展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证明了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温特用琼脂块、胚芽鞘尖端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不同处理,证明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C.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肺炎双球菌的致病情况,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解析 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脂溶性的物质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非脂溶性的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从而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未阐明向光性的原因,B错误;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肺炎双球菌的致病情况,发现同时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时,小鼠死亡,并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提出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没有证明这种“转化因子”是DNA,C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D正确。
    D
    2.(2022·西安五校联考)农田土壤板结时,土壤中空气不足,会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故需要及时松土透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板结后,作物根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减少 B.松土能增强土壤中好氧细菌的分解作用,增加土壤无机盐含量 C.及时松土透气能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 D.土壤板结后,根细胞内的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乳酸 解析 土壤板结后,根细胞内的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酒精和CO2,D错误。
    B
    3.(2022·湖北卷,3)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
    解析 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B正确;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错误。
    C
    4.(2022·江西南昌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体的甲状腺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RNA完全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形态都发生改变 C.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时会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属于正反馈调节 D.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单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解析 同一生物体的甲状腺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有的基因都表达,如ATP合成酶基因,有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产生同样的自由基,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攻击别的分子,引发雪崩式反应,该过程为正反馈调节,C正确;细胞凋亡对于维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引起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错误。
    C
    5.(2022·山东菏泽调研)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染色体片段,人体细胞中的13、14、15、21和22号染色体为有随体染色体,其余为无随体染色体。不考虑任何变异,下列关于人类精子形成过程中的随体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精原细胞中的随体在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染色体复制而复制B.随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次级精母细胞中的随体数量在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时加倍D.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含有5条有随体染色体
    解析 根据题意,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染色体片段,属于染色体的一个部分,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随体在间期会随染色体复制而复制,A正确;在不考虑任何变异情况下,人体细胞中的13、14、15、21和22号染色体为有随体染色体,说明体细胞中有5对(10条)有随体染色体,经染色体复制后,初级精母细胞中的随体数量加倍为20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均有随体10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虽然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有随体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各含一个随体)分开形成两条有随体染色体,但其随体数量没有发生改变;再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每个精细胞中应有随体5个,B、D正确,C错误。
    捕捉高考共鸣点三情境信息题专项突破
    7
    [命题专家悟规律]近几年为新老高考的过渡阶段,生物学选择题的命题在遵循“大稳定,小创新”的命题原则下,新情境材料信息题的数量呈逐渐加大趋势。《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为高考命题的行动指南,明确指出,命题要结合真实的情境载体,考查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这也折射出对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学真用能力的考查。
    C
    共鸣点1 学习探索情境题1.(2021·广东卷,16)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平衡易位携带者的联会复合物
    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如图中的3种染色体)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最清晰的,因此可以选择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A正确;正常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由于一条14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融合为一条染色体(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故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5条染色体,B正确;减数分裂时联会复合物中的3条染色体,任意1条或2条进入配子中,故女性携带者的卵子中最多含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错误;假设平衡易位染色体标记为①,14号染色体标记为②,21号染色体标记为③,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分别是①和②③、②和①③、③和①②,D正确。
    C
    2.(2021·湖北卷,20)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解析 由图可知,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抑制T细胞分泌干扰素,降低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C错误;PD-L1抗体和PD-1抗体将使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不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促进T细胞分泌干扰素,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A正确;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将增强,可降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对于这类情境信息题,第一,建议读题两遍,找出题干中重要名词、语句等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往往就是题目上考查的重点所在,找准了关键信息就找到了难题的突破口,便可为接下来理清解题思路做铺垫。第二,通过比较不同选项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横向或纵向比较,找出各个选项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结合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摒弃似是而非的选项,运用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共鸣点2 生产实践情境题3.(2021·海南卷,19)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脱落酸(ABA)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将刚萌发的玉米种子分成4组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实验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C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第1组相比,第2组结果说明干旱处理促进侧根生长B.与第2组相比,第3组结果说明缺少ABA时主根生长加快C.本实验中自变量为干旱和ABA合成抑制剂D.设置第4组的目的是验证在干旱条件下ABA对主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解析 ABA是脱落酸,ABA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ABA的合成,据图可知,第2组不加入ABA合成抑制剂,则两组的自变量为蒸馏水的有无(是否干旱),第2组玉米主根的长度大于第1组,但侧根数量少于第1组,说明干旱处理可以促进主根长度增加,但抑制侧根生长,A错误;第2组不加ABA合成抑制剂,第3组加入ABA合成抑制剂(ABA不能正常合成),两组的自变量为ABA的有无,实验结果是第3组的主根长度小于第2组,说明缺少ABA时主根生长变慢,B错误;结合分析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脱落酸(ABA)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干旱和脱落酸的有无,可通过补加蒸馏水及ABA合成抑制剂的添加来控制,C正确;第4组同时添加ABA合成抑制剂和ABA,可以与第2组和第3组形成对照,实验结果是该组的主根长度小于第2组,但大于第3组,说明ABA合成抑制剂可以减缓ABA在干旱条件下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D错误。
    A
    4.(2021·广东卷,13)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下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C.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解析 蔗糖分子属于二糖,不能进入保卫细胞,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因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开放,据题图可知,滴加蔗糖溶液①,保卫细胞气孔张开程度几乎与初始状态一样,推测蔗糖溶液①的浓度近似等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②,保卫细胞气孔关闭,推测蔗糖溶液②的浓度高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故质壁分离最可能出现在滴加蔗糖溶液②后观察的视野中,B正确;滴加蔗糖溶液③,保卫细胞气孔张开比初始状态更大,推测蔗糖溶液③的浓度低于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③后有更多的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故蔗糖溶液③处理后的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③,D正确。
    情境信息题要深入挖掘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和干扰信息。隐含信息往往隐含于题干材料的相关语句、概念及图形中,干扰信息是命题者有目的地在题干、备选项中附加一些迷惑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因此,考生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挖掘隐含信息、完善题干有效信息;要有娴熟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排除干扰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选择出正确答案。
    C
    [跟踪训练]1.(2022·河南顶级名校联考)从中药蟾酥中提取出的蟾毒灵,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及血管增生等。线粒体参与了大多数细胞凋亡的过程,当凋亡相关信号传至线粒体时,会使线粒体内容物如Smac蛋白等流出。Smac蛋白可促进细胞凋亡。蟾毒灵可调控凋亡调节基因Bax表达,来改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进而诱导细胞凋亡。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Bax基因的表达产物有促进细胞凋亡的功能 B.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大,Smac蛋白等线粒体内容物流出,可促进凋亡 C.癌细胞分化程度高,蟾毒灵可诱导癌细胞脱分化转为正常细胞,从而治疗肿瘤 D.蟾毒灵抑制肿瘤的血管增生可以破坏肿瘤生长的微环境,进而减缓肿瘤生长速度
    解析 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蟾毒灵可通过调控Bax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因此Bax基因的表达产物有促进细胞凋亡的功能,A正确;Smac蛋白可促进细胞凋亡,因此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大,Smac蛋白等线粒体内容物流出,可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癌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蟾毒灵通过调控凋亡调节基因Bax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治疗肿瘤,C错误;肿瘤细胞主要依靠血管输送营养物质,蟾毒灵抑制肿瘤的血管增生可以破坏肿瘤生长的微环境,进而减缓肿瘤生长速度,D正确。
    B
    2.(2022·青岛模拟)植物叶肉细胞内脱落酸(存在ABAH和ABA-两种形式)于不同光照情况下在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之间的转移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中ABAH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生长B.与黑暗条件相比,光照下叶绿体内ABA-含量更高C.黑暗条件下有利于H+进入类囊体从而促进ABAH进入细胞质基质D.叶绿体基质较低的pH值有利于CO2进入叶绿体
    解析 细胞质基质中ABAH含量增加发生在黑暗条件下,此时光合作用受阻,不利于植物生长,A错误;光照环境下,可促进叶绿体基质中的H+进入类囊体中,促进ABAH进入叶绿体基质进而被分解为ABA-,光照下叶绿体内ABA-含量更高,B正确;黑暗条件下有利于H+离开类囊体,C错误;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基质内pH为7.5,黑暗条件下,叶绿体基质的pH为6.5,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需在光照条件下,吸收CO2释放O2,因此相对较高的pH有利于CO2进入叶绿体,D错误。
    D
    3.(2022·江苏常州八校联考)Ca2+参与神经冲动的传递、肌肉细胞的收缩等多种生理过程,血液中Ca2+浓度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维生素D促进血液中Ca2+浓度升高的示意图,TRPV5、TRPV6为Ca2+通道转运蛋白,PMCA为Ca2+载体转运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TRPV6和TRPV5的增加分别可以促进Ca2+的吸收和重吸收B.血液中Ca2+浓度的升高,不一定能促进Ca2+的吸收和重吸收C.维生素D在小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调控的基因不同,但都能促进血液中Ca2+浓度升高D.TRPV6和PMCA分布在细胞的腔面膜和底面膜,是因为小肠上皮细胞膜没有流动性
    解析 TRPV5、TRPV6为Ca2+通道转运蛋白,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增加通道蛋白的数量可促进对物质的运输,故细胞膜上TRPV6和TRPV5的增加分别可以促进Ca2+的吸收和重吸收,A正确;分析题干可知钙离子运输需要TRPV5、TRPV6 Ca2+通道转运蛋白或PMCA Ca2+载体转运蛋白协助,血液中Ca2+浓度的升高时,还受这些蛋白种类及数量的限制,故血液中Ca2+浓度的升高,不一定能促进Ca2+的吸收和重吸收,B正确;图中维生素D在小肠上皮细胞中与受体VDR结合后,作用于细胞膜上的TRPV6载体促进血液中Ca2+进入细胞;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与受体VDR结合后,作用于细胞膜上的TRPV5载体进而促进血液中Ca2+进入细胞,推测两者可能调控的基因不同,但两者都能促进血液中Ca2+浓度升高,C正确;TRPV6和PMCA分布在细胞的腔面膜和底面膜,是因为它们发挥作用的部位不相同,小肠上皮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4.(2022·湖北卷,23)胃酸由胃壁细胞分泌。已知胃液中H+的浓度大约为150 mmol/L,远高于胃壁细胞中H+浓度,胃液中Cl-的浓度是胃壁细胞中的10倍。回答下列问题: (1)胃壁细胞分泌Cl-的方式是________。食用较多的陈醋后,胃壁细胞分泌的H+量将________。 (2)图1是胃蛋白酶的活力随pH变化的曲线。在弥漫性胃黏膜萎缩时,胃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此时,胃蛋白酶的活力将________。
    主动运输
    减少
    降低
    (3)假饲是指让动物进食后,食物从食管接口流出而不能进入胃。常用假饲实验来观察胃液的分泌。假饲动物进食后,用胃瘘口相连的引流瓶来收集胃液,如图2所示。科学家观察到假饲动物进食后,引流瓶收集到了较多胃液,且在愉悦环境下给予假饲动物喂食时,动物分泌的胃液量明显增加。根据该实验结果,能够推测出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为证实这一推测,下一步实验操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调节
    切除通向胃壁细胞的神经
    无胃液分泌(收集不到胃液等)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l-在胃壁细胞中的浓度低于胃液中,胃壁细胞分泌Cl-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方式是主动运输。食用较多的陈醋后,胃液中H+浓度升高,因此为维持胃液中H+浓度的相对稳定,胃壁细胞分泌的H+量将减少。(2)图1是胃蛋白酶的活力随pH变化的曲线。在弥漫性胃黏膜萎缩时,胃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导致胃液中H+数量减少,pH升高。此时,胃蛋白酶的活力将降低。(3)在愉悦环境下给予假饲动物喂食时,动物分泌的胃液量明显增加,说明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即胃液的分泌受到相关神经元的支配。为证实这一推测,下一步实验操作应为切除通向胃壁细胞的神经,使神经系统无法支配胃液的分泌,预期实验现象是无胃液分泌(收集不到胃液等)。

    相关课件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5讲细胞的生命历程,网络构建重温教材,内容索引,规范表述提升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梳理核心知识,微专题1,微专题2,微专题3,专题强化练,高考命题热点聚焦三,痛击选考丢分点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