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类型2用能量观点或动量观点破解力学计算题学案
展开类型2 用能量观点或动量观点破解力学计算题
阅卷案例 (16分)(2022·山东等级考)如图所示,“L”形平板B静置在地面上,小物块A处于平板B上的O'点,O'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在O'点正上方的O点,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将小球由静止释放,下摆至最低点与小物块A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方向与碰前方向相同,开始做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于5°),A以速度v0沿平板滑动直至与B右侧挡板发生弹性碰撞。一段时间后,A返回到O点的正下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减为零,此时小球恰好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已知A的质量mA=0.1 kg,B的质量mB=0.3 kg,A与B的动摩擦因数μ1=0.4,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25,v0=4 m/s,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整个过程中A始终在B上,所有碰撞时间忽略不计,不计空气阻力,求:
(1)A与B的挡板碰撞后,二者的速度大小vA与vB;
(2)B光滑部分的长度d;
(3)运动过程中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f;
(4)实现上述运动过程,的取值范围(结果用cos5°表示)。
标准答卷 | 阅卷揭秘 | 答题规则 |
解:(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A、B发生弹性碰撞,故动量守恒、动能不变mAv0=mAvA+mBvB ① mA=mA+mB ② 解得vA=-2 m/s③ vB=2 m/s④ 即A和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2 m/s、vB=2 m/s (2)A返回到O点正下方过程,由动 能定理 -μ1mAgx0=0-mA ⑤ 由动量定理得 -μ1mAgt2=0-mAvA ⑥ 在此过程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A+mB)g=mBa1 ⑦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0=vBt1-a1 ⑧ 根据几何关系知光滑部分长度 d=vAt1+x0 ⑨ 联立解得d= m⑩ (3)在A刚开始减速时,平板B的速度为v2=vB-a1t1=1 m/s ⑪ 在A减速过程中,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Ag+μ2(mA+mB)g=mBa2 ⑫ B物体停下来的时间为t3,则有0=v2-a2t3 ⑬ 解得t3= s<0.5 s=t2 ⑭ 可知在A减速过程中B先停下来了,此过程中B的位移为xB== m⑮ 所以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f=-μ1mAgxB=- J ⑯ | ①②式各1分, ①②两式中的物理符号要用题目中符号 ③④式共1分,③式写成vA=v0 vB=v0没算出结果不得分 ⑤⑥两式全对得1分,写成μ1mAgx0=mA,μ1mAgt2=mAvA也给分 ⑦⑧两式全对得1分 ⑨⑩式各1分 ⑪⑫⑬式各1分 ⑮⑯式各1分,⑯式漏掉“-”号不给分 | 规则1:明确公式中的物理量 ① ②⑨⑪⑫⑮⑯式需要表明其中物理量符号的意义,不然列式混乱,容易失分。 规则2:使用题目给定的字母符号列式求解 题中已定义物理量的字母,若用其他字母表示不得分。
规则3:写准公式和答案,不写推导过程 淡化数学运算过程,⑤⑥和⑦⑧式,只要写错其中一个式子就不得分。 规则4:解答每小问时要写明序号 堆砌公式只按第一小问计算得分。 |
(4)小球和A碰撞后A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和B相碰,此过程有t0== s⑰ 设小球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摆长为L,则有T=t0+t1+t2 ⑱ 故T=2π ⑲ 小球下摆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Mv2 ⑳ 小球与A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1+mAv0 当碰后小球摆角恰为5°时,MgL(1-cos5°)=M 联立可得= 当碰后小球速度恰为0时,碰撞过程有 Mv=mAv0 则可得= 故<< | ⑰式1分 式各1分 式1分 | 规则5:多次用到的相同定理、定律,仅在第一次使用时给分 ① 和均用到动量守恒定律,⑤和⑳均用到动能定理,只有①式和⑤式得分,⑳和式不给分。 规则6:最终结果简洁,醒目 要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到答案。 |
1.(动能定理)图甲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雪如意”跳台滑雪场地,其简化示意图如图乙,助滑道AB的竖直高度h=55 m,B、C间的距离s=120 m,B、C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某质量m=60 kg的运动员从出发点A沿助滑道无初速下滑,从起跳点B处沿水平方向飞出,在着地点C处着地,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运动员在起跳点B处的速度大小v0;
(2)运动员在助滑过程中阻力做的功Wf。
2.(动量观点)如图所示,滑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块B可视为质点,A和B的质量都是m=1 kg,A的左侧面靠在光滑竖直墙上,A上表面的ab段是光滑的半径为R=0.8 m的四分之一圆弧,bc段是粗糙的水平面,ab段与bc段相切于b点。已知bc长度为l=2 m,滑块B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取g=10 m/s2。
(1)求滑块B滑到b点时对A的压力大小;
(2)若滑块B与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值满足0.1≤μ≤0.5,试讨论因μ值的不同,滑块B在滑板A上滑动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计算结果可含有μ)。
类型2 用能量观点或动量
观点破解力学计算题
1.【解析】(1)运动员从B点做平抛运动到C点,故水平方向scosθ=v0t
竖直方向ssinθ=gt2解得v0=30 m/s
(2)由动能定理得mgh+Wf=m解得Wf=-6 000 J
答案:(1)30 m/s (2)-6 000 J
2.【解析】(1)设B下滑到b点时速度为v0,受到的支持力为N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mgR ①
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得
N-mg=m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N=3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滑到b点时对A的压力大小为30 N。
(2)设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时,B滑到c点时A、B恰好达到共同速度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 ③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μ1mgl=m-(2m)v2 ④
联立①③④式并代入数据解得μ1=0.2
讨论:
(Ⅰ)当0.1≤μ<0.2时,A、B不能达到同速,B将滑离A,滑板与滑块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1=μmgl=20μ J。
(Ⅱ)当0.2≤μ≤0.5时,A、B能达到同速,滑板与滑块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Q2=m-(2m)v2 ⑤
联立①③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Q2=4 J。
答案:(1)30 N (2)见解析
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素养7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素养7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课时学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燕子第2课时课件ppt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燕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燕子第2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doc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燕子第2课时导学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类型4用动力学观点或能量观点破解电磁感应计算题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类型4用动力学观点或能量观点破解电磁感应计算题学案,共9页。
高中物理高考 热点专题系列(五)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热点专题系列(五)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