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084大气的垂直分布与大气受热过程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大气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084大气的垂直分布与大气受热过程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大气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CD,锋面逆温,CD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 B.CO2气体 C.臭氧气体 D.人类活动
3.下列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左右
右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能正确反映右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A.春季的低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类型:辐射逆温 平流逆温 地形逆温
绘图表示逆温的形成与消散过程。
1.不利影响a.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b.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c.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2.有利影响a.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b.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c.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逆温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早春季节常发生的霜冻天气,严重影响名优茶的产量和品质。下图示意某年1月底某科研所对江苏丹阳一茶园(当地茶树为灌木型)进行气温测量的结果。
8.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茶园( )A.夜晚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多B.树冠层的温差可达18℃C.冻害现象发生于日落时D.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白天9.为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开辟水塘,增大上下层温差B.地膜覆盖,促进空气对流运动C.风扇扰动,使上下层空气混合D.建防护林,阻挡外来气流涌入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
3.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5.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蓝莓,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一35℃低温,但极端天气下,当地气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达1.5米左右,有的品种仅0,3-0.8米。
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6分)
冬季(尤其是夜晚),太阳辐射减弱(夜晚没有),(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2分)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2分)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2分)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现象。下图示意城市热岛混合层形成。
(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1)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到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2)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加热作用越显著;导致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逆温层变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3)日出前后。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4)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的影响;城市大气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二者成正相关(或城市大气混合层高度越高,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多,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
1.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A.①⑤ B.②⑦C.③⑧ D.④⑥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与③④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⑤有关
(1)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②直接来源:B 。
(2)两大过程①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 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 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表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面辐射也就越强。(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3)气象因素:在同纬度地区, 的长短,会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某综艺节目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进行拍摄。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3.节目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②弱、③强 B.①强、③弱C.②强、④强 D.②强、④弱4.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A.①的减弱 B.③的增强C.④的减弱 D.①的增强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
24.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某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减去支出的辐射强度。
1.影响该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 ②气候类型 ③地形特点 ④地表温度 ⑤云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2.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3.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 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 7、8月份C.青藏高原 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
4.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T甲>T乙 B.T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考点2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考点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干洁空气,生物体,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紫外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