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3 选择题压轴题(三)实验探究与方案设计专题-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
展开专练03 选择题压轴题(三)
实验探究与方案设计专题
1.关于下列四组对比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能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②能证明食盐对铁生锈的影响
C.③能验证CO2与NaOH反应D.④能比较Fe和Cu活动性强弱
【答案】B
【解析】A. 试管中白磷燃烧但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到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个条件,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两只试管中,都有油层隔绝了空气,铁钉无法与空气接触,故两根铁钉都不会生锈,不能证明食盐对铁生锈的影响,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两根试管中都出现液面上升的现象,但是氢氧化钠溶液中液面上升的高,由此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无现象,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B.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 验证木炭具有还原性
D. 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
【答案】B
【解析】A.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U形管红墨水左侧液面会下降,右侧液面会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B. 温度和液体种类都不同,存在两个变量,无法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符合题意;
C. 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还原为金属单质,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金属网罩能够提高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为了避免水对实验的干扰,需要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做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下列实验能达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
水反应生成碳酸
除去碳酸钙中的少量氧化钙
明燃烧需要氧气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
方案
【答案】C
【解析】A. 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把所需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C选项符合题意;
D. 氮气、二氧化碳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证明瓶中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①既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又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②既可探究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又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C.③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D.④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又说明了分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A、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在密闭的环节中,既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又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说法不符合题意;
B、②足量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反应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少,待反应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流入集气瓶中,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既可探究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又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说法不符合题意;
C、③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说法不符合题意;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__2H2↑+O2↑,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提纯KCl(含杂质MnO2)
B.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C.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解析】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提纯氯化钾,可采取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得到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但是不能在量筒中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符合题意;
C、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喷水后,小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将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下列实验目与实验设计方案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铁和天然矿石四氧化三铁
B
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C
干燥并收集一瓶氢气
D
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铁和天然矿石四氧化三铁均能被磁铁吸引,不能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与氧气接触,左边试管接触水,右边试管没有接触水,可以验证铁钉生锈需要与水接触,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从短管通入,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被稀盐酸中的水溶解也会放热使气球膨胀,因此不能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验证分子的运动
C.验证铁生锈的条件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 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图中实验是比较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而不是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 一段时间后,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因为浓氨水分子不会运动到大烧杯外,不能用于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 两只试管中的铁钉都不会生锈,因为没有同时接触氧气和水,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没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下列图示中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B.比较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C
【解析】A.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不能燃烧,说明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A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说明溶剂种类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B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 酸不能使酚酞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碳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含酚酞的滤纸变色,也不能使湿润的含酚酞的滤纸变色。所以,C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D. 在薄铜片上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片不能同时燃烧说明滤纸片和乒乓球片着火点不同。即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D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答案】D
【解析】A、比较铁与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使金属与酸反应,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反应越剧烈,需控制外界条件相同,如浓度、酸的种类和量、金属的大小等,所以盐酸浓度应该是一样的,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且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留下痕迹,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可以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10.下列图像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A
【解析】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盛水的集气瓶口塞有塞子,水不能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左边的集气瓶,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探究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可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用氢气流吹肥皂泡,肥皂泡迅速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氧气,过氧化氢质量越多,生成氧气越多,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A。
11.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水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D.探究分子运动
【答案】C
【解析】A、左边试管中的铁与水和氧气接触,能够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与水接触与氧气隔绝,不生锈,由于两支试管中铁钉均接触水,因此实验无法探究铁生锈需要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丝会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左侧质量会增大,最终左侧会下沉,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左右两个烧杯中溶剂均为汽油且汽油的量一致,温度一致,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和碘,两个实验中溶质不同,溶剂相同,可以根据溶解的现象不同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故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是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该实验无法探究分子运动,故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符合题意且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溶液的pH
B.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操作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谁不能倒吸,所以不能准确的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能达到目的;
C、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达到目的;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不密封二氧化碳会跑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C。
1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检验碳酸盐
C.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答案】B
【解析】A.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 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将稀盐酸与待测固体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来检验碳酸盐,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C.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即需要水的体积为90mL,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洗气可以除去其中混有的水蒸气,气体应从长管进、短管出,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检验稀盐酸是否有酸性:用酚酞溶液
B.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加入足量NaOH溶液
C.分离BaCl2溶液和KCl溶液: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后过滤
D.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用稀盐酸
【答案】D
【解析】A、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与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为无色,无法用酚酞溶液检验稀盐酸是否有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与CO2气体和HCl都会发生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C、过量的K2CO3溶液是新的杂质,会与KCl溶液混合,无法分离,故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冒出,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稀盐酸→CuCl2NaOH溶液→Cu(OH)2
B.H2O通电→O2Mg→MgO
C.CaCO3高温→CaOH2O→Ca(OH)2Na2CO3→NaOH溶液
D.MgCl2NaOH溶液→Mg(OH)2Na→Mg
【答案】C
【解析】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知,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因此该方案中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可生成氧气,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氧化镁,此方案在理论上符合题意,但通过空气获得氧气要比电解水更经济,因此该方案在经济上不够合理,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通过复分解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此方案理论上符合题意,操作也较为简单可行,经济上合理,符合题意;
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氢氧化镁不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镁,此方案理论上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下列实验目的、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烧杯①中品红扩散速率比烧杯②中品红快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分别取等量的a、b固体样品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的小烧林中,搅拌,测量溶解前后液体温度
加a的烧杯液体温度降低,加b的烧杯液体温度升高
a是NH4NO3,b是NaCl
C
验证硝酸钾溶液的导电性
灯泡发亮
硝酸钾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能导电
D
探究金属M生锈的条件
试管①中金属M生锈,试管②中金属M不生锈
金属M生锈需要氧气和水
【答案】C
【解析】A. 图中实验,通过对比烧杯中的水变红的速率,可以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烧杯①中品红扩散速率比烧杯②中品红慢,由实验现象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而不是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C. 实验中,将硝酸钾溶液连接入电路中,发现灯泡发亮,说明硝酸钾溶液具有导电性,故符合题意;
D. 试管②中,没有水和氧气,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无法判断是与水有关,还是与氧气有关,还是与氧气和水都有关,也不能排除与二氧化碳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比较锌、铁金属活动性
D.探究H2O和O2对铁生锈的影响
【答案】A
【解析】A. 实验中观察到放置于同一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B. 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后气体的条件变化不大,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C. 比较锌、铁金属活动性,所用的酸应为同质量分数的同一种酸,而图中用的是5%的盐酸与硫酸,酸的种类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两支试管中的变量是空气,所以该实验只能够探究O2对铁生锈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杂质:将气体通过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
C.检验 NaOH 溶液中是否混有 Na2CO3杂质:取样,加入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D.鉴别铁粉、碳粉、氧化铜三种黑色粉末: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A. 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不符合题意;
B. 过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为碱性,加入酚酞试剂溶液均变红,无法判断是否混入碳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D. 铁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变为浅绿色。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为蓝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鉴别CO和CO2
D.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答案】B
【解析】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需要过量,否则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使测定结果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需要控制变量,该实验中氧气为变量,其中一支铁钉接触氧气,另一支铁钉不能接触氧气,其他条件相同,故B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不支持呼吸,则瓶内的蝗虫都会死亡,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 温度为10℃,低于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二者均不燃烧,现象相同,不能判断出燃烧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对比实验是我们常用的科学探究手段,下列实验方案不符合对比实验的科学思想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接触面积与反应快慢的关系
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选项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不同温度下溶解速度快慢
【答案】A
【解析】A. 所用盐酸的浓度不相同,无法探究接触面积与反应快慢的关系,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此实验可探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份不加二氧化锰,一份加二氧化锰,可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该实验中,只有水的温度不相同,可探究不同温度下溶解速度快慢,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B.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检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
D.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A. 黄铜片和纯铜互划,纯铜片留下痕迹,说明合金硬度更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滴有酚酞滤纸从外向里,依次变红,说明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现象,无法检验气体产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和CH4
闻气味
B
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镁
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后过滤
C
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加水,搅拌,静置后滴入酚酞溶液,观察
D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
称取3g氯化钠固体溶于47mL水中
【答案】D
【解析】A. 一氧化碳和甲烷都是无色无味气体,通过闻味道不能鉴别,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 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镁,加入硝酸钡后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镁,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钙不变质和部分变质,都能使得酚酞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的溶质氯化钠质量为50g×6%=3g,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50g-3g=47g,根据水的密度和质量的关系,可算出水的体积为47mL,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3.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分离MnO2和KCl的体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检验CO2中是否混有HCl:通入紫色石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D.除去铁粉中少量的硫酸铜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均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木条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可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后过滤,可以分离出二氧化锰,然后将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不溶于水,硫酸铜可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溶液中的硫酸铜会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引入新的杂质铜,且消耗了原物质铁,不符合除杂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设计方案
A
鉴别NH4Cl和K2SO4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探究Cu、Ag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铜线伸入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C
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混有Na2CO3
滴入少量的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A、铵盐与熟石灰研磨,会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而K2SO4则不会,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B、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反之则不能,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C、加入肥皂水,振荡,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硬水:泡沫少浮渣多,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D、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均呈碱性,遇酚酞均显红色,设计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别石灰水、食盐水、盐酸三种无色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淀粉和葡萄糖
分别取样,滴加碘酒
C
检验CH4中是否混有H2
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和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钙
加足量的水溶解,再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蒸发结晶
【答案】C
【解析】A. 石灰水滴加石蕊变蓝色,食盐水滴加石蕊不变色,盐酸滴加石蕊变红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不符合题意。
B. 淀粉遇碘变蓝色,葡萄糖不变色,鉴别淀粉和葡萄糖 分别取样,滴加碘酒,故不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生成水,氢气燃烧生成水,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无论是否有氢气,都会生成水,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符合题意。
D. 氯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还能和过量氯酸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之后,通过稀盐酸能去除过量碳酸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6.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设计
选项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A、实验过程中,热水中液体变红色速率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没有加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两支试管中的药品分别是红磷、白磷,药品不同,无法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选项C符合题意;
D、酸能使石蕊变成红色,实验过程中,干燥的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在空气中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碳粉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C.氢气经验纯后,才能点燃氢气
D.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鉴别软水和硬水
【答案】B
【解析】A、高温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气经验纯后,才能点燃氢气,可以防止不纯点燃发生爆炸,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B。
28.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左边红磷不燃烧,右边红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水底的白磷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说明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D.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燃烧,说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答案】D
【解析】A.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故不符合题意;
B.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不能说明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等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能使木条熄灭,故不符合题意;
C.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说明该气体燃烧生成了水,不能说明该气体一定是甲烷,因为氢气燃烧也能生成水,故不符合题意;
D.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通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0.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探究氧气含量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A、实验中左右两侧的变量为温度,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变量为氧气的浓度不同,可以探究氧气含量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可以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存在可燃物质种类、氧气两个变量,不能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专练01 选择题压轴题(一)物质的除杂和净化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 这是一份专练01 选择题压轴题(一)物质的除杂和净化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文件包含专练01选择题压轴题一物质的除杂和净化探究解析版-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docx、专练01选择题压轴题一物质的除杂和净化探究原卷版-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练02 选择题压轴题(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 这是一份专练02 选择题压轴题(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文件包含专练02选择题压轴题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专题解析版-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docx、专练02选择题压轴题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原卷版-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练04 选择题压轴题(四)酸碱盐及其图像专题-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 这是一份专练04 选择题压轴题(四)酸碱盐及其图像专题-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文件包含专练04选择题压轴题四酸碱盐及其图像专题解析版-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docx、专练04选择题压轴题四酸碱盐及其图像专题原卷版-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