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页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页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共11页。
    1.有的学者估计西周全盛时期和春秋中后期人口的最高峰值可达2000万人。从战国时期开始,人口不断增长,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全国人口达到3200万以上。这一变化说明( )
    A.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增长B.农业承载人口能力提高
    C.国家管理体制变化的结果D.民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
    2.秦汉时期对手工业生产实行严格管理。如果“矫制专行,非奉使体”,不按国家计划而擅自“鼓铸盐铁者”及其他生产品者,都“法至死”。这一制度( )
    A.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增强了商品经济的活力D.促进了自耕经济的发展
    3.下图是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石右举鞭牵牛者为牛郎,其上三星相连者为牛郎星(河鼓三星)。石左下角四星相连成房子状,内有一女子跪坐,当为织女。左上角七星相连环绕一兔者为毕宿,石中部为白虎星座。此画像石( )
    A.体现了汉代绘画注重写实B.凸显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C.证实了民间传说的真实性D.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成就
    4.古代牛耕的图像自汉代开始出现,从图像上看,牛耕的方式从开始时的二牛三人发展到西汉晚期的二牛一人,到魏晋时期,出现一牛一人式耕作(如下图)。这一发展演变( )
    A.说明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B.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提高了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D.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产生
    5.西汉利用均输、平准建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商业网,消除各地价格差异,由此出现了“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结果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说明政府( )
    A.实行重农抑商以维护统治B.为商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C.试图淡化区域经济的差异D.旨在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6.据记载,汉代鲁人“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材料反映出汉代( )
    A.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B.出现男耕女织耕作方式
    C.民间丝织业市场逐渐扩大D.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
    7.两宋时期,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福建、广东等地,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推广到江淮一带,并逐渐推广到北方。北方人大量南迁后,大批优秀的文化人也来到了南方,带来了北方的各种文化和风俗。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B.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8.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据《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然而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
    A.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B.统治者重视程度决定关中的发展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D.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
    9.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远距离运粮成本高企。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
    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10.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组织手工作坊,“居工以织”。据其《织工对》所记,织工们以日之所入养家糊口,各坊主高价竞相雇请技艺出众者,“倍其值不吝也”。这说明当时( )
    A.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B.雇佣关系在纺织业逐渐普及
    C.杭州成为全国纺织中心D.家庭副业成为织工收入来源
    11.明朝中后期的安徽徽州地区,男子结婚几个月以后,就会外出经商,有可能十几年不回家一次,以至于有父子途中见面而互相不认识的情况发生。反之,男子成年婚配后,经年累月在家中劳作者,常被亲友耻笑。这体现了该区域( )
    A.小农经济解体B.长途贸易兴起C.经商之风盛行D.人伦亲情淡薄
    12.明代江南蚕桑生产的发展促使以蚕桑生产为主业的市镇出现,这类市镇还在江南乡村蚕神祭祀中扮演重要作用,蚕神祭祀逐渐成为江南地方庙会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由此可知( )
    A.经济发展影响民俗文化B.市镇商业功能十分突出
    C.市镇发展取代乡村地位D.神灵崇拜制约商业发展
    13.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14.下表是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注:均为命案)
    有学者根据上表的数据得出“乾隆年间农村雇工关系迅速增加”的结论,引起学界的质疑。学界最可能质疑的是( )
    A.案件总数的记录不准确B.长工和短工案件缺乏对比
    C.人命案件发生原因复杂D.数据统计的来源出处不当
    15.下表为唐至清状元籍贯分布表(单位:名),这一局面主要反映了( )
    A.社会制度制约文化进步B.南北状元分布趋于平衡
    C.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D.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盐铁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对西汉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辩论。《盐铁论》中,桑弘羊认为好利是人的本性,他引用司马迁“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观点证明了人的趋利避害本质。他认为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大大便利了百姓,其皆符合“义利”,认为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控制经济兼并和富豪势力。他主张本末并重,指出工商业可以富国兴邦,也能给予老百姓生活方面的便利,各取所需。桑弘羊一派还强调富国优先,认为蒙恬将军之所以能够开疆拓土,是因为国家足够强大。《盐铁论》所反映的经济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摘编自柯炳金《盐铁论》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色诺芬是雅典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人,他的经济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中。色诺芬不仅重视财产管理,还认为物质生活资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合理的分工可以有效地创造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他汲取了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财富的定义应该是“凡有利的东西都是财富,而有害的东西就不是财富”。从色诺芬的人员管理体制可以明显看出分工的重要作用,他的分工理论也分为职业分工、职业分工下的再次分工和男女自然分工三部分。色诺芬认为,农业是最愉快且最有益的经济部门,从事农业劳动可以训练人们的互助能力,为团结军事作战提供基础,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兰蕴色诺芬在《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中的经济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桑弘羊和色诺芬的经济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桑弘羊和色诺芬两人经济哲学思想产生的经济文化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桑弘羊和色诺芬的经济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
    ——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督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暂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18.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國的特殊地区,被称为核心区。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唐末至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核心区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1)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核心区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历史核心区的主要因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干提到战国时期在西周和春秋中后期的人口最高峰值的基础上开始不断增长,这是因为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故选B项;春秋和战国时期都不是社会稳定的时期,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而不是社会稳定,排除A项;国家管理体制虽然在春秋到战国期间发生了变化,但不是说明的主要原因,主要应该从经济角度去思考,排除C项;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民本思想基本没有被统治者采用,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秦汉时期通过严刑峻法对手工业进行管理,尤其是盐铁领域,这种制度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项正确;这一制度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排除A项;这一举措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对手工业的管理是否能促进自耕经济的发展在材料中无法证实,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其上三星相连者为牛郎星“左上角七星相连环绕一免者为毕宿,石中部为白虎星座”体现的是当时人们对天文学的朴素认识,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牛耕的方式从开始时的二牛三人发展到西汉晚期的二牛一人,到魏晋时期,出现一牛一人式耕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古代牛耕方式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再到一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B项正确;题干所给图片反映的是古代牛耕方式的发展演变,不能说明铁犁牛耕是否得到普遍推广,排除A项;“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在题干所给图片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体小农经济产生于战国时期,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选择A:根据题干,西汉政府利用均输、平准干预国家商业,致使商人无利可图,甚至使商人重新回归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这体现了西汉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是限制商业发展。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区域经济差异。排除D:西汉政府的这些举措确实有利于强化市场管理,但不是其主要目的。
    6.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等信息可以看出,汉代纺织技术非常普及,无论男女,平常人均善织,这表明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故A正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逐渐推广到北方”“大批优秀的文化人……和风俗”等信息体现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证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是农业发展中心;宋代以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江浙一带,关中平原的经济地位下降,因此其水利工程多荒废,说明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无关,排除A项;古代政权都是以农立国,水利工程的兴废主要是由农业发展的水平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水利工程的兴废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
    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航运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唐宋时期粮食长途贩运兴盛,运河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重镇,A项正确;“抑商政策废弛”表述错误,封建政府不会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地域性商帮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因果倒置,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杭州出现了富人组织的手工作坊,各坊主雇佣织工生产,织工们以工资收入养家糊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型经营方式,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雇佣关系“逐渐普及”,排除B项;材料缺少对比信息,不能说明杭州的纺织地位,排除C项;织工们计日受值,从事坊主们的私营手工业,不是家庭副业,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中长期外出经商成为常见现象,居家务农者被耻笑,材料用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说明了明朝中后期的安徽徽州地区经商之风盛行,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经商方式具体是什么,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B项;“外出经商……十几年不回家”“经年累月在家中劳作者,常被亲友耻笑”,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从业状况及态度,无法反映该区域总体的人伦亲情状况,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
    12.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江南蚕桑生产对蚕神祭祀等民俗活动的影响,说明的是经济发展影响民俗文化,A项正确;材料与市镇的商业功能突出无关,排除B项;当时广大农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镇发展取代乡村地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业发展对神灵崇拜的影响,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A.东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此项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B.明朝时期还有官方的对外贸易,此项表述错误,故B错误;C.此项“失去”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明朝时期厉行海禁,这导致了沿海居民生存困难,从而和倭寇勾结,在戚继光等人平倭后,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从而使沿海形势逐渐稳定,这种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了倭患问题的解决,故D正确。
    14.答案:D
    解析:历史研究重视史料的来源和出处,该表格是从刑部档案得出的统计数据,刑部主要负责案件侦办而非经济数据管理,史料来源有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案件总数的记录不存在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长短工数据有对比,排除B项;材料明确说明人命案件由雇工引发,排除C项。
    15.答案:D
    16.答案:(1)经济哲学思想:桑弘羊:肯定人的趋利本性;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主张本末并重,富国优先。色诺芬:重视财产管理;主张合理分工;鼓励发展农业。
    (2)背景桑弘羊:自然经济占主导;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色诺芬:苏格拉底的影响;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3)评价:都为后世经济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借鉴;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为各自所处时代的政权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解析:(1)思想:依据材料一信息“桑弘羊认为好利是人的本性,他引用司马迁‘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观点证明了人的趋利避害本质”得出:肯定人的趋利本性;由材料信息“认为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控制经济兼并和富豪势力”得出: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由材料信息“他主张本末并重,指出工商业可以富国兴邦,也能给予老百姓生活方面的便利,各取所需”得出:主张本末并重,富国优先。由材料二信息“色诺芬不仅重视财产管理,还认为物质生活资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合理的分工可以有效地创造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得出:重视财产管理、主张合理分工;由材料信息“色诺芬认为,农业是最愉快且最有益的经济部门,从事农业劳动可以训练人们的互助能力,为团结军事作战提供基础,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得出:鼓励发展农业。(2)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自然经济占主导、儒家正统地位确立等角度分析桑弘羊思想;依据材料二信息“他汲取了苏格拉底的观点”得出:色诺芬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补充。(3)评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都为后世经济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借鉴、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为各自所处时代的政权建设提供经济保障等角度分析。
    17.答案:(1)历史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商人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出现。
    (2)不同影响:晚明的奢侈风尚催生了新的绅商阶层,他们没有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
    英国的奢侈风尚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英国工业社会的发展。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解析:(1)历史背景:从经济角度看,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根据材料“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可知,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层壮大;根据材料“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可知,商人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出现。(2)不同影响:根据材料“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明的奢侈风尚催生了新的绅商阶层,他们没有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根据材料“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奢侈风尚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英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原因: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18.答案:(1)图1形成了以开封(东京)为首都的黄河中下游核心区。唐末至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北宋以东京为都城)。与此同时,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加快,为连接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大运河应运修建,推动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联系。据此判定图1为唐末至北宋时期。
    图2形成了以长安和关中地区为核心的黄河中游核心区。秦汉时期都城先后在咸阳、长安。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关中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关中地区作为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据此判定图2为秦汉时期。
    图3形成了以都城北京为核心的北方核心区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南方核心区。明清时期首都均设在北京,南宋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经济发达。大运河增强了北方政治核心区与南方经济核心区的联系。据此判定图3为明清时期。
    (2)因素:经济重心、政治中心(首都)、文化发展、军事实力、交通情况。
    年代
    案件总数(件)
    长工案件(件)
    短工案件(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地区

    五代
    北宋
    南宋





    北方小计
    40
    6
    28
    0
    6
    14
    5
    11
    10
    南方小计
    17
    10
    27
    74
    0
    0
    2
    78
    88

    相关试卷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单元测评0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单元测评0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唐初诏令,男年20,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表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经济史专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列宁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