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三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一代户”家庭模式,即同一辈人或单身居住落户的情况。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读“2010~2020年我国部分省份一代户占比变动情况”(表,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表中省份“一代户”占比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占比高提升快B.西部地区占比低提升慢
C.占比大的省份人口迁移规模大D.占比低的省份人口迁移规模小
2、我国“一代户”占比变化的直接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老龄化
②工业化水平提高
③生育率下降
④人口迁移
⑤生态环境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
3、为让老人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除与成年子女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外,下列措施中较为理想的是( )
A.养老院养老B.以房养老
C.“候鸟式”迁徙养老D.社区互助养老
三叠纪初期,盘古大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三叠纪中期,辛梅利亚大陆脱离盘古大陆向北漂移,特提斯洋范围扩大。三叠纪晚期,辛梅利亚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聚合,导致了持续约两百万年的地理环境大变化。狭小板块与盘古大陆西侧的剧烈碰撞诱发火山喷发,加剧了这场环境变化。读“三叠纪时期全球海陆分布及辛梅利亚大陆漂移路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三叠纪早期盘古大陆内部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
①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②火山喷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③西部沿海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④陆地主要聚集在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5、辛梅利亚大陆北漂对盘古大陆低纬度东岸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气候趋干B.降水增多C.冰川融化D.气温降低
6、推测盘古大陆低纬度东岸大气环境变化的主要证据是( )
A.大陆轮廓B.古气候变化C.古生物化石D.地质构造
马尾松喜光、喜暖、耐旱、怕涝、耐贫瘠,是亚热带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福建三明格氏拷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马尼松,读“格氏拷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径向生长(宽度)与气候要素相关性统计资料”(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各气候因子对该区马尾松径向生长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初春,当降水多时,土壤湿度大,促进马尾松生长
B.初春,若日照时数长,能缓解冷湿天气的抑制作用,促进马尾松生长
C.盛夏,水热条件好,马尾松树轮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好
D.夏末,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湿度下降,促进马尾松生长
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该区马尾松径向宽度进行测量,测量顺序合理的是( )
①对所采样本进行晾干、打磨、做标记
②舍弃破损严重的样本数据
③用测量仪进行轮宽测量
④选取竞争较小的健康树种作为样本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a、b、c、d分别表示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气温、露点温度。下图为石家庄某日某天气现象过程中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气温、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的温度)、风的演变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天气现象可能是( )
A.暖锋B.冷锋C焚风D.气旋
10、此天气过程中,导致露点温度降低的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风力D.湿度
11、受此天气现象的影响,石家庄( )
A.阴雨连绵天气B.空气质量改善C.大雾天气增加D.火险等级降低
喀纳斯河谷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如下图),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草原上背靠山林的传统木屋是当地居民为适应环境,方便生产生活形成的住房形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喀纳斯河谷中的民居院落不用石或砖砌围墙,而是用木棚栏围合而成,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砖石材料B.节约建设成本C.方便牲畜管理D.林木资源丰富
13、喀纳斯河谷地区,村庄的选址一般选在河谷中靠近山林的缓坡地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们考虑的主要原因是( )
A.临近水源,用水方便B.坡度适宜,便于排水
C.靠近山林,就地取材D.河谷地带,土壤肥沃
14、为适应喀纳斯河谷的气候特征,下列民居院落布局最合理的是( )
A.B.
C.D.
西宁盆地是距今5000万年前形成的构造盆地,下图为西宁盆地不同地质时期沿东西向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说明距今5000万年-1600万年期间,西宁盆地东西两侧地质作用的差异及判断依据( )
A.东侧沉积更显著,依据是东侧土层更为深厚
B.东侧侵蚀更严重,依据是东侧基岩缺失更多
C.西侧沉积更显著,依据是西侧为向斜地势低
D.西侧侵蚀更严重,依据是西侧岩性更为松软
16、推测西宁盆地距今1000万年以来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风力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地壳下降
C.地壳下降、风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降、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地壳拾升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河三角洲面积占埃及国土面积的2.4%,却承载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2/3的耕地。首都开罗地处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开罗现有居民2200多万,占埃及总人口的1/5,配套的市政服务落后,近70%的居民生活在贫民窟。为缓解开罗人口压力,埃及政府在开罗以东45千米处的沙漠地带另建新首都,并于2021年12月1日开始迁都。新首都的中央商务区由中国企业承建,被祝作中埃合作的里程碑和“一带一路”的典范工程。
17、请说明埃及没有选择旧城改造而是选择新址建设新都的原因。
18、分析埃及在新首都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19、中国积极参与埃及新首都建设对中埃两国的意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沱河、浍河是淮河的两条支流,两条河流地下水相通,地下水排泄区基本一致,且浍河位于地下径流的下游方向(如下图),河床比沱河低了2~3m。20世纪70年代以前,两河流域内地下水埋深平均在1~3m,常年积水的坑、塘众多。70年代以后,在河道上修建众多拦河闸,加深、加宽骨干河道,疏通支沟,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通过平整土地、筑田、深翻耕等措施,提高了土地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后,两河流中上游在特定季节经常无水可蓄,沱河下游的拦河闸虽有水可蓄,但很少开闸放水,而浍河下游的拦河闸则经常开闸放水。
20、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前,沱河、浍河流域常年积水的坑、塘众多的自然原因。
21、指出20世纪70~80年代,沱河、浍河流域地表水下渗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2、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沱河、浍河上游拦河闸无水可蓄的季节,并从自然角度分析该季节沱河下游拦河闸很少开闸放水,而浍河下游拦河闸经常开闸放水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6月23日,晴,某校师生前往兰州西南部25千米外的L谷地(103°E、36°N)(图1),参观食用百合种植基地。百合喜温凉怕高温,适宜在疏松的土壤中生长。当地黄土广布,百合种植历史悠久。参观结束后,全体师生在竖立着旗杆A处广场合影。图2为L谷地气候资料图。
23、为扩大生产规模,当地企业在B、C两地进行种植基地选址,在权衡比较后最终选择了B地,企业选址的理由。
24、学生根据实际观测绘制了日落时旗杆影子示意图(下图)。请在图中画出当日日出时旗杆影子示意图,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广东和北京地区的“一代户”占比提升较慢,A错误;西藏地区的“一代户”占比提升较快,B错误;黑龙江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区,北京市主要的人口迁入区,“一代户”占比大的省份,人口迁移规模大,C正确;云南、江西的“一代户”占比低,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区,人口迁移规模较大,D错误。所以选C。
2、答案:C
解析:人口老龄化导致老龄人口独居或老龄夫妻共同居住数量增加,“一代户”增加,①正确;生育率下降,导致青年夫妻生育子女减少,夫妻共同居住,“一代户”增加,③正确;人口迁移,导致老龄人口与青壮年子女分居两地,“一代户增加,④正确;工业化水平提高、生态环境优化对于一代户”的影响较小,②⑤错误。所以选C。
3、答案:D
解析:养老院养老、以房养老不利于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AB错误;“候鸟式”迁徙养老增大了老年人养老的经济压力,且老年人出行不便,C错误;社区互助养老,能够减小老年人的养老负担,同时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有利于其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D正确。所以选D。
4、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叠纪早期盘古大陆陆地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①正确;盘古大陆内部地壳稳定,火山活动较少,②错误;西部沿海寒流对于大陆内部影响较小,③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盘古大陆主要聚集在中低纬度,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气候干旱,④正确。所以选C。
5、答案:B
解析:三叠纪中期,辛梅利亚大陆脱离盘古大陆向北漂移,特提斯洋范围扩大,导致盘古大陆低纬度东岸受海洋影响更强,降水增多,B正确,A错误;辛梅利亚大陆北漂对盘古大陆低纬度东岸的气温影响较小,对其冰川融化影响较小,CD错误。所以选B。
6、答案:C
解析:生物分布的变化,就意味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其中主要是气候条件的变化,所以古生物化石可以作为推测大气环境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大陆轮廓、地质构造都不能作为推测大气环境变化的依据,AD错误;古气候变化没有直接的记载资料,所以需要依靠古生物化石推测,B错误。所以选C。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初春,降水和土壤湿度与马尾松径向生长(宽度)负相关,A错误;初春马尾松径向生长(宽度)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为正值,说明日照时数增加,会导致气温回升幅度增大,能够缓解冷湿天气的不利影响,促进马尾松生长,B正确;盛夏,水热条件好,马尾松径向生长(宽度)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为负值,马尾松树轮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较差,C错误;夏末,马尾松生长(宽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大,说明土壤湿度高,有利于马尾松的生长,D错误。所以选B。
8、答案:B
解析:对该区马尾松径向宽度进行测量,首先应该选取竞争较小的健康树种作为样本;然后对所选取的样本采样之后进行晾干、打磨、做标记等工作;然后测定样本的轮宽;将破损严重的样本数据舍弃掉;最后整理测量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所以顺序为④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9、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相对湿度a下降;水平能见度b上升;气温c上升;露点温度d下降。暖锋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水平能见度降低,A错误;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B错误;焚风过境时,气温上升、相对湿度下降、水平能见度上升、露点温度下降,C正确;气旋过境时,水平能见度降低,D错误。所以选C。
10、答案:D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过程为焚风,该天气过程发生时,湿度下降,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所学的温度更低,露点温度降低,D正确;气温、降水、风力不是影响露点温度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11、答案:B
解析: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现象为焚风,焚风过境时,气温上升、相对湿度下降、水平能见度上升、露点温度下降,水汽不易凝结,不会出现阴雨连绵及大雾天气,空气质量改善,火险等级升高,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喀纳斯河谷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草原广布,可以发展畜牧业,而喀纳斯河谷中的民居院落不用石或砖砌围墙,而是用木栅栏围合而成,主要原因是方便牲畜管理,C正确;缺乏砖石材料、节约建设成本、林木资源丰富都不是采用木栅栏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喀纳斯河谷地区,村庄的选址一般选在河谷中靠近山林的缓坡地带,是因为该地临近水源,用水方便,A不符合题意;山林中的缓坡地带坡度适宜,便于排水,不易积水,B不符合题意;靠近山林可以就地取材,方便生活,C不符合题意;当地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地带、土壤肥沃,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根据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的风向是西北风,西北风气温更冷,所以前院要位于西北风的下风向,即前院位于东南方向,院门朝东开口,正方和厢房位于上风向,遮挡冷空气,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在5000万-1600万年之间,盆地东侧原基岩上部缺失,说明东部地区主要受到侵蚀作用,B正确,A错误;西侧的盆地中有大量的流水沉积物,说明盆地地区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沉积与地质构造和岩性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16、答案:C
解析:1000万年以来在原流水沉积物的基础上增加了风力沉积物,因此可能是地壳下降,气候变干,流水沉积转为风力沉积;现在在风力堆积之后出现河谷,河谷将原有的部分流水沉积物切割,表明地壳抬升,相对高差变大,在气候变湿的基础上,流水侵蚀作用变强。所以1000万年以来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为地壳下降、风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故选C。
17、答案:沙漠中土地资源丰富,用地成本低:(或者旧城改造成本高):可不占耕地,保护耕地资源;埃及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迁都有利于古城的就地保护:新都位于开罗和苏伊士经济带之间,便于管理和加强经济、文化联系。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开罗现有居民2200多万,占埃及总人口的1/5,配套的市政服务落后,近70%的居民生活在贫民窟”可知,开罗旧城改造升级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根据材料信息“埃及政府在开罗以东45千米处的沙漠地带另建新首都”可知,新首都位于沙漠之中,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较低;该地以沙漠为主,新首都不占用耕地,可以保护埃及的耕地资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首都位于开罗和苏伊士经济带之间,能够加强开罗和苏伊士经济带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信息“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可知,开罗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迁都有利于促进开罗古城的保护。
18、答案:不利的自然条件:沙漠气候,高温干燥,水资源短缺,多风沙,施工难度大;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较落后,资金短缺。
解析:不利的自然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都位于沙漠之中,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并且多风沙天气,施工难度大。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该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埃及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不足等。
19、答案:对中国的意义:能够提高国际影响力:带动建材等相关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发展:对埃及的意义:获得中国的资金、技术支持;加快新首都建设进程,提高新首都建设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中国积极参与埃及新首都建设对中国的意义:能够带动我国基建等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与埃及的贸易往来,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能够展示我国的综合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等。对埃及的影响:可以获得我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能够加快新首都的建设速度,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和技术;可以带动与基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等。
20、答案: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低洼地易积水形成坑、塘;地下水位高(埋藏浅),地下水对坑、塘补给稳定。
解析:由资料可知,沱河、浍河是淮河的两条支流,该地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经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低洼地易积水形成坑、塘;两河流域内地下水埋深平均在1~3m,地下水位高(埋藏浅),地下水对坑、塘补给稳定,坑、塘水量稳定。
21、答案: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原因:拦河坝的建设,有利于地表水的滞留,加大下渗量;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筑田埂),有利于地表水的滞留,入渗增加;深翻耕,使表层土壤变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70年代以后,在河道上修建众多拦河闸,加深、加宽骨干河道,疏通支沟,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排满能力。”可知,70年代之后,在河道上修建了多座拦河坝,导致地表径流停留时间增加,下渗量增加;根据材料信息“通过平整土地、筑田、深翻耕等措施,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可知,平整土地、修筑田埂等方式,会增加地表径流在田地的停留时间,增加下渗;深翻耕可以提高土壤孔隙度,使得土质变得疏松,有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所以70年代以后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22、答案:冬春季节;沱河、浍河流域为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节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因沱、浍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区基本一致,且浍河的河床较沱河低(2-3米);故排入浍河的地下径流量较多。
解析:冬春季河流径流量较小,沱河、浍河上游拦河闸无水可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春季降水量较小,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地下水补给;根据材料信息“沱河、浍河是淮河的两条支流,两条河流地下水相通,地下水排泄区基本一致,且涂河位于地下径流的下游方向(如下图),河床比河低了2~3m”可知,两河的地下水相通,说明两河的地下排泄区基本一致,且浍河的河床低于泡河的河床,所以浍河下游水量较大,拦河闸需要经常开闻放水,沱河下游水量较小,拦河闸很少开闸放水。
23、答案:与C地相比,B地位于阴坡,白天气温不会太高,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B处地形较平缓,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解析:由材料可知,百合是喜温凉,怕高温的农作物,B处位于谷地的阴坡,光照少,白天气温不过过高,土壤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好,适宜百合生长;同时该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而B地等高线较C处稀疏,地形相对较平坦,种植面积相对大,适宜机械化种植;B处离公路近,方便企业运输原料,所以最终选择了B地。
24、答案:绘图日出影子位于西偏北,角度比日落东偏北更大一些;日出影子更短一些。
理由:A地位于北半球山区,且东侧山地海拔更高;受地形影响,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均大于0°,且日出时太阳高度较日落时高,位置更偏南,因此,与日落时杆影相比,日出杆影偏角更大一些,影长更短一些。
解析:日出日落方位: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区外都是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9月23日一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除极昼区都是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向落下。由该日日落影子在东北,推断出该日当地日落方位是西南,所以日出方位是东南,因此日出影子的方位指向西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地位于北半球,山谷地带,且距离东侧山地更近、东侧山地海拔高度更高,所以日出时太阳高度较日落时太阳高度更高,太阳方位更靠南,所以日出时影长应该更短,日影方位更靠北。如下图所示:
。
地区
全国
黑龙江
广东
北京
新疆
河南
西藏
云南
江西
2010年
34
36
41
50
35
25
27
24
23
2020年
50
60
54
59
-43
43
48
41
41
季节组合
降水量
相对湿度
气温
日照时数
冬春冷湿期
冬末
-0.191
-0.289
0.002
1.805
初春
-1.715
-1.975
0.094
2.045
夏季伏旱期
盛夏
0.041
0.293
-1.765
0.039
夏末
0.218
2.045
-1.695
0.13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答案,共12页。